細節,和更好的傾聽與回覆:我讀《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8年12月,政治大學舉辦了「華人倫理實踐論壇」。「倫理實踐」一詞聽起來很深奧,不過,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倫理」指的就是我們每天都會經驗到的「人際關係」。即使是再怎麼與世隔絕的人,他也一定需要某種管道來獲取金錢和食物,一定須要(即使是以比較間接的方式)與人接觸。「人際關係」在我們生命的快樂和痛苦中,佔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倫理實踐」,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之中,要怎麼做?

我手邊所有的《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這本書,正是這次論壇的研究成果。在讀本書的同時,我也常常會想到在我身邊,被家庭、生活、情緒、身體等種種問題所困擾,卻依然堅持生活下去的朋友們。也許,還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改善的;也許,我們可以讓個人、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友善、舒適而且有智慧,希望那些使人們在其中受傷的原因,能一點一滴的消失不見。

以下,我們主要提到書中王心運的研究:他的文章透過很多實例和思考,告訴我們在「細節」中,往往,藏有那些讓我們能做出更好的決策的關鍵。

大原則與小細節:「細節」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如果從應用來考量,心理學就不只是理論而已;很多時候,心理學進行研究是為了促成正確的行動,來為個人和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這樣子說很廣泛,「廣泛」看起來就很簡單;不過,一旦進入實踐的、應用的領域,就必須要開始探討「細節」,才能夠面對和處理各式各樣的問題。實踐一個好的理念,就會顯示出它的困難和複雜之處。

在醫療的現場中,醫師如何處理病人的疾病,常常會引起許多爭議。為了避免爭議,讓醫師能夠快速的做出合理的、並且社會觀感能夠接受的決策,以前的學界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則,來幫助醫師擬定計畫。像是尊重自主、行善、不傷害、與公平,這四個基本原則。

但是,在困難的處境中,有時「原則」之間也會互相衝突。

書中的一個例子是:患者Y須要切除囊腫,才能避免腎衰竭;但是,Y非常害怕針筒,於是拒絕做切除囊腫的手術。在這個案例中,「尊重自主」(尊重Y的選擇)和「行善」(避免Y得到疾病),便互相衝突了。

圖片來自Unsplash,由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提供,特此致謝

圖片來自Unsplash,由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提供,特此致謝

單從原則來看,兩個原則都是對的。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王心運的看法是:「對於『細節』(particular)的描述與詮釋才能達到『理解』(understanding)的品質。」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更注重疾病生活的「細節」,才能在醫療的現場中,做出更好的決策。

他的理由是:「大原則」只能引導我們去決定「做或不做」某一個決策。但是,如果要讓我們想到這個問題: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怎麼做才能更好的改善他們的生活?這就需要細節去增進我們的同情心,使我們願意為患者更多的思考,並且同時作為如何幫助他們的參考資料。

如果運用到前面Y的例子:王心運問我們說,我們可不可以多一點的去想,為什麼Y如此害怕針筒,以至於甚至使自己有可能會腎衰竭?針筒對Y的象徵意義是什麼?如果我們只是從沒有患病的人的觀點去看,這個故事的內容就只描述了「醫師可以治癒/無法治癒一個病人」的這兩種結果;而病人的想法和感受,在故事中便消音了。但其實,我們要進入這個細節,去認識「Y和針筒」之間的關係,醫學才可能給Y一個更舒適、得到更多尊重的生活

即使醫師最終決定切除Y的囊腫,但是,在這個過程中,Y或許就可以通過傾訴,讓他更多的感覺自己是被當成一個「」,而不是被當成一個「疾病」來對待。

結語

如果我們開始願意認識「細節」;那麼,我們就能夠進入一個更豐富、更深刻的世界。本書的其他篇章還深入了「世代」、「生態」、「敘事」、「照顧」等各個問題,討論了人們在其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想要找出更好的解決之道。我想,這本《華人倫理實踐》雖然稍微有點學術,但因為它所討論的,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相當「切身」的問題,所以仍然非常值得一讀。

汪文聖主編:《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截自誠品

汪文聖主編:《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截自誠品

2022/11/2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閒人|Kuiza-avatar-img
2023/01/16
從文字的定義學到新的思考面向,謝謝您的分享!
傅元罄-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1/16
哈哈,那謝謝你的閱讀~
John Hui-avatar-img
2023/01/10
「對於『細節』(particular)的描述與詮釋才能達到『理解』(understanding)的品質。」十分認同,也說得十分到位。 聽你這樣說,有時候會想起哲學上經常談的原則,若是在生活運用起來,也只不過是個方向或尺子。但是很多時生活更多是混沌,充滿複雜的細節,讀得再多的理論也要懂得適當剪裁,多點對細節實況的關注。
傅元罄-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1/10
是的!所以我一直覺得關於哲學的實務,特別是現象學在心理學上的應用(現在已經蠻成熟了,影響力也不小),是個很重要而且啟發很大的議題。
avatar-img
傅元罄的沙龍
68會員
147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傅元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傳統醫學遇上現代病患的挑戰,針灸與中藥的治療之道會如何調和?本文將深入中醫的世界,探討如何在尊重患者特殊體質的同時,運用針灸和中藥實現身心平衡。從醫生與患者的對話中,我們將揭示心靈信念對於疾病的影響,並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重新詮釋古老的智慧,為尋找治療與自我認知之間的和諧提供新的視角。
Thumbnail
當傳統醫學遇上現代病患的挑戰,針灸與中藥的治療之道會如何調和?本文將深入中醫的世界,探討如何在尊重患者特殊體質的同時,運用針灸和中藥實現身心平衡。從醫生與患者的對話中,我們將揭示心靈信念對於疾病的影響,並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重新詮釋古老的智慧,為尋找治療與自我認知之間的和諧提供新的視角。
Thumbnail
世間的問題,以前的人都遇過,而遇過的人當中,有些人寫成書分享他的解法。我們很幸運的,可以從書中找答案,不必用肉身撞得頭破血流。 《人生路引》就是楊醫師讀了28本書後的集大成!而我們在閱讀這本書之後簡直就是Google map加上ChatGPT一樣,少走很多很多的歪路,也多了很多很多的指引。
Thumbnail
世間的問題,以前的人都遇過,而遇過的人當中,有些人寫成書分享他的解法。我們很幸運的,可以從書中找答案,不必用肉身撞得頭破血流。 《人生路引》就是楊醫師讀了28本書後的集大成!而我們在閱讀這本書之後簡直就是Google map加上ChatGPT一樣,少走很多很多的歪路,也多了很多很多的指引。
Thumbnail
生活中睜開眼的第一剎那就要面臨各種選擇,建立一個準則越來越靠近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與工作。 透過原則找到幫助我們做決定!
Thumbnail
生活中睜開眼的第一剎那就要面臨各種選擇,建立一個準則越來越靠近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與工作。 透過原則找到幫助我們做決定!
Thumbnai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原則就是一定要發言,有個黃金關鍵句:「我基本上同意XXX對於OOO的看法,不過我這邊有意點補充 (or 我這邊有另外一個角度)…」
Thumbnai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原則就是一定要發言,有個黃金關鍵句:「我基本上同意XXX對於OOO的看法,不過我這邊有意點補充 (or 我這邊有另外一個角度)…」
Thumbnail
在困難的處境中,有時「原則」之間也會互相衝突。那我們要怎麼決定呢?
Thumbnail
在困難的處境中,有時「原則」之間也會互相衝突。那我們要怎麼決定呢?
Thumbnail
「現在考慮太多的話,會一步也跨不出去」《機智的醫生生活2》楊碩亨醫生解釋為何收治被另一個醫生判定只能引產的產婦。 不論我們的生活或工作,都是一連串的選擇所構成,當我們瞭解選擇的本質不僅是結束還是新的未來,也體認到在每個當下都能「依目前的情況下盡力做到最好」就是浪漫又務實的負責,就能無畏的做選擇了。
Thumbnail
「現在考慮太多的話,會一步也跨不出去」《機智的醫生生活2》楊碩亨醫生解釋為何收治被另一個醫生判定只能引產的產婦。 不論我們的生活或工作,都是一連串的選擇所構成,當我們瞭解選擇的本質不僅是結束還是新的未來,也體認到在每個當下都能「依目前的情況下盡力做到最好」就是浪漫又務實的負責,就能無畏的做選擇了。
Thumbnail
給人更多關心,關注他人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才能夠懂得人心,贏得更多情誼、信任、認同和尊重,最終才能成就自我。
Thumbnail
給人更多關心,關注他人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才能夠懂得人心,贏得更多情誼、信任、認同和尊重,最終才能成就自我。
Thumbnail
我們建構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反覆的說著,於是這個故事就反過來定義了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牢籠,綑綁了我們對自己的觀看。但是,真的只有這個可能的觀看嗎?建構這個故事的過去我及其所附帶的所有信念,也都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看一場電影,不管多麼的投入其中,散場的燈光一亮,就放下故事,走出戲院,何必執著!
Thumbnail
我們建構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反覆的說著,於是這個故事就反過來定義了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牢籠,綑綁了我們對自己的觀看。但是,真的只有這個可能的觀看嗎?建構這個故事的過去我及其所附帶的所有信念,也都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看一場電影,不管多麼的投入其中,散場的燈光一亮,就放下故事,走出戲院,何必執著!
Thumbnail
不是有選擇與沒選擇,而是照護與漠不關心 在傳統的醫病關係中,醫師是主動治療的一方,病人則是被動接受治療的一方;病人毫無選擇的權利,只能服從醫師的權威。然而,在西方理性主義崇尚「個人選擇」的潮流之下,病人的選擇權開始被重視。病人能夠也應該要表達自己的意願,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以證明病人的自主權。 例如
Thumbnail
不是有選擇與沒選擇,而是照護與漠不關心 在傳統的醫病關係中,醫師是主動治療的一方,病人則是被動接受治療的一方;病人毫無選擇的權利,只能服從醫師的權威。然而,在西方理性主義崇尚「個人選擇」的潮流之下,病人的選擇權開始被重視。病人能夠也應該要表達自己的意願,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以證明病人的自主權。 例如
Thumbnail
在一年前本系列開始之時,我已設定了一個與其他醫療倫理不同的論述走向,也就是不概論性的介紹醫療倫理學,而是在醫療倫理的「外圍部分」亂跑。直到最後,我也只淺談了一些好用的規範倫理學方法,然而這也不是醫療倫理的核心。 
Thumbnail
在一年前本系列開始之時,我已設定了一個與其他醫療倫理不同的論述走向,也就是不概論性的介紹醫療倫理學,而是在醫療倫理的「外圍部分」亂跑。直到最後,我也只淺談了一些好用的規範倫理學方法,然而這也不是醫療倫理的核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