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的 Cool Kids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翻譯遇到一些自己熟悉領域以外的內容時,就要看自己的人脈有多遠多廣了,這應該是沒朋友的我最困擾的地方,之前翻譯時碰到飛航領域的一堆縮寫,連朋友的爸爸都被我找了。這次遇到的是校園裡會用到的詞,所以必須找比我年輕的下手。

popular/cool kids (in school) 這個詞,意指學校或班上很受歡迎、做什麼都能帶動風潮、大家爭相模仿、跟隨的學生,大多是外表好看或參加球隊的運動員那種類型,往往會形成一種「幫派勢力」,形同學生社會中的上流階級。

有鑑於我離校園生活實在太遠,又只想的到美國校園劇裡的queen bee 等英文詞,腦中的中文詞庫裡只有「風雲人物」,只好call out 甥姪和朋友的小孩,諮詢結果出乎我的意料。

國小/國中生:校花/草、班花/草、男/女神,不管我怎麼描述、怎麼問,他們也只擠得出這幾個詞。

大學畢業幾年後的生:只想的到跟從的叫做「蒼蠅」(所以被跟的是......「ㄕˇ」?),他腦袋轉了半天,頂多想的到「風雲人物」和「很夯」。

沒時間沒朋友做那麼多調查,但國高中生以上的feedback 讓我很意外,也許是校園文化的不同,在我那年代,班上或校內即使有「風雲人物」,似乎也沒辦法成為一股太大的勢力(也或許是我跟那群人沒什麼交集,所以印象薄弱),但這在美國好像相反,所以他們會用一堆詞來表示敬意或嘲笑這種現象,但也可能我只是受到好萊塢的美國校園劇影響而有這些刻板印象,而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部就是2004年的《辣妹過招》(Mean Girls)。

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往往不只是字典意思的轉換,還是兩種文化的比較和衝撞,而翻譯工作者首當其衝,有時候會為了找出兩者之間的交集而頭痛,但有時也因為有機會發現兩者異同而覺得有趣,畢竟不同文化現象和語言的用法,會塑造不同的思維和社會傾向,這麼說來,翻譯工作者既可以統稱文字工作者,或許也可以泛稱是一種文化工作者囉?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與麵粉的遊戲室
112會員
418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有體質, 班級也有體質。 ❦ 班級中如果有幾位有才情的學生,在推動學科之外的學習(營隊、研討會、展覽、比賽等),會獲得較好的迴響。 →否則推動這類活動只會得到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 ❦ 班級中如果有很"凶"又有正義感的"女孩",她(們)會去"管理"男孩們,因為夠凶,所以男孩們會被管得乖
Thumbnail
人有體質, 班級也有體質。 ❦ 班級中如果有幾位有才情的學生,在推動學科之外的學習(營隊、研討會、展覽、比賽等),會獲得較好的迴響。 →否則推動這類活動只會得到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 ❦ 班級中如果有很"凶"又有正義感的"女孩",她(們)會去"管理"男孩們,因為夠凶,所以男孩們會被管得乖
Thumbnail
「欸、你長得好像...」 一個活潑開朗跟大家都能聊上的同學這樣說著 「恩..........」 應該怎麼反應或者該說些什麼 剛踏進私立高中還沒適應生活的差別甚至還沒來得及感受差距 接下來 這個似乎是有趣?而開始的稱號跟著整整三年 其實非常討厭 甚至厭惡 似乎有嘗試掙扎但想必效果不彰不然不會還是等於
Thumbnail
「欸、你長得好像...」 一個活潑開朗跟大家都能聊上的同學這樣說著 「恩..........」 應該怎麼反應或者該說些什麼 剛踏進私立高中還沒適應生活的差別甚至還沒來得及感受差距 接下來 這個似乎是有趣?而開始的稱號跟著整整三年 其實非常討厭 甚至厭惡 似乎有嘗試掙扎但想必效果不彰不然不會還是等於
Thumbnail
翻譯遇到一些自己熟悉領域以外的內容時,就要看自己的人脈有多遠多廣了,這應該是沒朋友的我最困擾的地方,之前翻譯時碰到飛航領域的一堆縮寫,連朋友的爸爸都被我找了。這次遇到的是校園裡會用到的詞,所以必須找比我年輕的下手。 popular/cool kids (in school) 這個詞,意指學校或班上
Thumbnail
翻譯遇到一些自己熟悉領域以外的內容時,就要看自己的人脈有多遠多廣了,這應該是沒朋友的我最困擾的地方,之前翻譯時碰到飛航領域的一堆縮寫,連朋友的爸爸都被我找了。這次遇到的是校園裡會用到的詞,所以必須找比我年輕的下手。 popular/cool kids (in school) 這個詞,意指學校或班上
Thumbnail
最近熟絡的格友圈,興起追憶童年時的粉紅泡泡風, 有格友邀約我,可以參與分享回憶, 於是我跟風,花了不少時間追朔、回想,並嘗試闡述這不屬於我的浪漫情懷……
Thumbnail
最近熟絡的格友圈,興起追憶童年時的粉紅泡泡風, 有格友邀約我,可以參與分享回憶, 於是我跟風,花了不少時間追朔、回想,並嘗試闡述這不屬於我的浪漫情懷……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之前在matters平台上看到一位創作者寫的一篇關於少女少男,在公眾場合說髒話的文章,頓時,勾起我國中時期,那些滿滿的感觸,像湧泉一樣,在心中不停不停地冒出來,難受得很,於是,想寫一下關於國中時期的一些回憶。 ************************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之前在matters平台上看到一位創作者寫的一篇關於少女少男,在公眾場合說髒話的文章,頓時,勾起我國中時期,那些滿滿的感觸,像湧泉一樣,在心中不停不停地冒出來,難受得很,於是,想寫一下關於國中時期的一些回憶。 ************************
Thumbnail
無意間在微博上看到一組厭世少女照… 圖/微博@蛊兔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這樣?不過我清楚記得,年少那會兒的自己,確實挺厭世的;一部份原因是學習能力,一部份則是人際關係不理想。 o(〒﹏〒)o 看看現在的校園人際網,再比之從前我那時的交際圈;講真的,i世代的孩子心思好難猜呵…!是因為早早
Thumbnail
無意間在微博上看到一組厭世少女照… 圖/微博@蛊兔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這樣?不過我清楚記得,年少那會兒的自己,確實挺厭世的;一部份原因是學習能力,一部份則是人際關係不理想。 o(〒﹏〒)o 看看現在的校園人際網,再比之從前我那時的交際圈;講真的,i世代的孩子心思好難猜呵…!是因為早早
Thumbnail
可能是防疫期間在家工作的關係,思緒敏感度不斷的上升中,如果沒有小酌個一兩杯,有時穩不下焦慮的情緒。一邊工作、一邊聽著快節奏旋律又high的英韓歌曲,桌上一杯葡萄酒,聽著書房裡,正值高中的孩子,上完兩三堂的遠距教學後,邊打線上遊戲時的抱怨。 朋友總安慰說「孩子乖乖地在家就好,沒有去外面學壞」。 我回
Thumbnail
可能是防疫期間在家工作的關係,思緒敏感度不斷的上升中,如果沒有小酌個一兩杯,有時穩不下焦慮的情緒。一邊工作、一邊聽著快節奏旋律又high的英韓歌曲,桌上一杯葡萄酒,聽著書房裡,正值高中的孩子,上完兩三堂的遠距教學後,邊打線上遊戲時的抱怨。 朋友總安慰說「孩子乖乖地在家就好,沒有去外面學壞」。 我回
Thumbnail
希望閱讀的時候,能讓你繞過那些你不想記得但深深烙在心裡難以癒合的傷口,會不會你也會在記憶裡握住一兩個曾經溫暖過你的雙手!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這麼相信著:我們一定會遇到一些溫暖的人,一定會的!
Thumbnail
希望閱讀的時候,能讓你繞過那些你不想記得但深深烙在心裡難以癒合的傷口,會不會你也會在記憶裡握住一兩個曾經溫暖過你的雙手!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這麼相信著:我們一定會遇到一些溫暖的人,一定會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