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時】豐原高中事件,能否讓荒置許久的教育轉型正義工程,終於動工?

更新於 2023/03/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晚上洗澡時,腦袋靈光一現,我終於有辦法對豐原高中案,抒發已經持續好幾天的沉悶情緒。
現在網路一片撻伐,說一隻狒狒死了,政府官員都願意鞠躬,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學務主任竟然只是停聘?
其實,這個處分沒有問題。
依照教師法第22條第二項,以該案情節而言,本來就規定有先行停聘進行調查之必要者,應經教評會審議後,暫時停聘三個月以下。
雖然就我對本案的了解,停聘應該不會是最終處分,因為本案的嚴重程度,已經非常接近解聘了。
問題是三個月後,還有沒有人再追本案?到時候,教評會會做出什麼樣的決議,還需要外界的檢視。
不過,本案爆出以後,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必須時常注意各界對本案的意見。老實講,總有種搔不到癢處的感覺。
無論是學校在事發一個月才做校安通報、教育局隔了半個月才發文要求開校事會議、未照規定在搜書包時有學生代表陪同錄影、教官在教育法規中的漏洞,還是現在在吵調職或停聘的處分......感覺都很索然無味。
人都走了,吵這些,真的無濟於事。
講白了,再怎麼嚴密的通報流程,再怎麼重的處罰,都改變不了學生在校園中普遍受壓迫的地位。
當然,任何這種等級的事件,都很難視為單一方的全部責任,學生可能有來自校園以外的受傷經驗,導致在校內被視為有狀況。關係人教師和教官,可能也是備受多數學生愛戴,自認為在執行正確教育理念。
我是師大教研所畢業的,我相信這些關係人教師,一定讀過很多書。他們都讀過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還有《受壓迫者教育學》。
那麼,為什麼在一群受過專業教育訓練,考試時可以洋洋灑灑寫出教育理念的合格教師手上,會出現這樣的悲劇?
是什麼讓學生受傷?學生在教育體制內受的創傷,要如何療癒與修復?又要如何究責?
簡單說,就是:
(1)釐清真相
(2)對加害者究責
(3)賠償受害者
(4)建立防範機制
這,不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轉型正義的四項主要工程嗎?
仔細觀察台灣教育數十年來的進步──我不會說毫無進步──無論是性平案件、霸凌、不當管教,幾乎都只著墨在(1),而且通常還是慢半拍、洩密漏洞百出的調查。
很偶而,會有(2),但是我們都非常清楚,一個老師要把學生搞到生不如死很容易,但透過教評會要把一個老師解聘有多困難。
至於(3)與(4),很抱歉,以台灣教育的現況,應該是零。
使用轉型正義的概念來談學生權益,我認為毫無不當之處。
因為,學校──這個在多方面都與軍隊和監獄極其相似的高權機構──對學生施加的結構性暴力,不只是害死了一個正值創造力與學習能力巔峰的高中生,也在你我的身上,都留下了創傷。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當我21歲時,在台大歷史系周婉窈老師的課堂上接觸到轉型正義的概念,心中會受到如此大的撼動。
因為做一個台灣學生,你其實不需要經歷白色恐怖,不需要經歷獨裁政權,我們都在校園經歷過了。
表面上,法制逐漸在擴張學權,但是,學生經歷的創傷怎麼辦?
這或許才是最值得檢討,但沒人去做的癥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早晨的賦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7年11月的某天,我在替代役新訓結束後的兩天收假,偷帶了幾本書進成功嶺。撥交到專訓的前一晚,我們中隊坐在教室裡枯等,我則將書藏在文具袋裡小心翼翼地偷看,才看沒幾頁,就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我把那一頁指給我的臨員看,他讀了馬上點頭如搗蒜地附和。我們一致覺得,這本書的作者簡直像是從新訓第一天就觀察
你走進書店或圖書館,循著書架標示或索引編號,來到「教育學」的區塊,你抽出一本「教育哲學」。 這本書有好幾本複本,說明了它應該頗為暢銷,或是經常被借閱。如果是放在圖書館的書,也許書皮已經被翻到有不少明顯的破爛,可以看到館員細心的用膠帶修補過。不過沒關係,因為太多人借的關係,旁邊就有一本嶄新的複本,是今
大約在一個月前的某一天,準確來說是2017年8月10日,我到師大教務處辦理畢業離校手續,正式結束了我長達二十年的學生身分。 「當學生」是件頗為奇妙的事。從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就可以聽到「大人們」──他們不見得是年齡上的大人──感嘆到,當學生有多麼幸福、學生有多好,這個情況,一直到我讀研究所都沒有變
家裡附近新建案的看板上,寫著「更上一層樓」、「Become Better」。但後方中間兩棟公寓的住戶,原本已經被「夾」起來了,一旦新房子蓋好,那可是即將名副其實的要「在夾縫中求生存」。 台灣法律對日照權的保障,一直到2020年才開始實施。《建築法》授權的《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物造成的陰影,在冬至日
我曾有一段時間,非常著迷於上網看YouTube的影片,尤其是那種專職youtuber的作品,短則二、三分鐘,長則三、四十分鐘的都有。 這些網路影片的題材包羅萬象,從桌球到鋼琴,從電玩到政治,乃至於電影配樂、魔術、變裝......當時我覺得,YouTube真是太神奇了!簡直就像收看電視節目一樣精采,甚
2017年11月的某天,我在替代役新訓結束後的兩天收假,偷帶了幾本書進成功嶺。撥交到專訓的前一晚,我們中隊坐在教室裡枯等,我則將書藏在文具袋裡小心翼翼地偷看,才看沒幾頁,就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我把那一頁指給我的臨員看,他讀了馬上點頭如搗蒜地附和。我們一致覺得,這本書的作者簡直像是從新訓第一天就觀察
你走進書店或圖書館,循著書架標示或索引編號,來到「教育學」的區塊,你抽出一本「教育哲學」。 這本書有好幾本複本,說明了它應該頗為暢銷,或是經常被借閱。如果是放在圖書館的書,也許書皮已經被翻到有不少明顯的破爛,可以看到館員細心的用膠帶修補過。不過沒關係,因為太多人借的關係,旁邊就有一本嶄新的複本,是今
大約在一個月前的某一天,準確來說是2017年8月10日,我到師大教務處辦理畢業離校手續,正式結束了我長達二十年的學生身分。 「當學生」是件頗為奇妙的事。從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就可以聽到「大人們」──他們不見得是年齡上的大人──感嘆到,當學生有多麼幸福、學生有多好,這個情況,一直到我讀研究所都沒有變
家裡附近新建案的看板上,寫著「更上一層樓」、「Become Better」。但後方中間兩棟公寓的住戶,原本已經被「夾」起來了,一旦新房子蓋好,那可是即將名副其實的要「在夾縫中求生存」。 台灣法律對日照權的保障,一直到2020年才開始實施。《建築法》授權的《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物造成的陰影,在冬至日
我曾有一段時間,非常著迷於上網看YouTube的影片,尤其是那種專職youtuber的作品,短則二、三分鐘,長則三、四十分鐘的都有。 這些網路影片的題材包羅萬象,從桌球到鋼琴,從電玩到政治,乃至於電影配樂、魔術、變裝......當時我覺得,YouTube真是太神奇了!簡直就像收看電視節目一樣精采,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校園性平調查制度是否應該優先於司法處理,並透過具體案例和相關法律條文分析,提出了相關問題和討論。
Thumbnail
高中生活中當數是點滴學習和生活瑣事的堆疊,你的好運可能在哪個瞬間就被點燃。「學校校慶」這個詞讓人聯想到的除了濃濃的熹微歡樂氣息外,也伴隨著些微妙的邀人思索。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校園性平調查制度是否應該優先於司法處理,並透過具體案例和相關法律條文分析,提出了相關問題和討論。
Thumbnail
高中生活中當數是點滴學習和生活瑣事的堆疊,你的好運可能在哪個瞬間就被點燃。「學校校慶」這個詞讓人聯想到的除了濃濃的熹微歡樂氣息外,也伴隨著些微妙的邀人思索。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