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想買的不是電鑽而是牆上的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Wilson來體驗教練課原因是練習柔道時常被老師及學長指出動作僵硬且下盤不穩。他曾詢問過老師和學長如何改善,但都得到類似「多練習動作」、「身體放鬆一點」的回答,這讓他感到困惑與無助,明明每週2-3次練習課後都會用滾筒放鬆肌肉,為什麼就是沒有進步?
為了找出下盤不穩和動作僵硬的原因,安排了幾個測試發現他的核心肌群無法有效地傳遞力量意思是核心沒有發揮連接身體的能力。
當下改善核心發力的問題並融入到動作中馬上就感受到什麼是全身發力並且認知到一點都不輕鬆。
事實上客戶來體驗或購買專業服務背後的動機是希望得到解決方案也認為教練更懂「這項運動」或「這個問題」。
換句話說教練要能第一時間正確判斷及翻譯客戶真正的動機並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誇下海口給出超過範圍的承諾。
若不是自己的專業範圍則明確告知並引導客戶到對的方向。比方說客戶的問題是疼痛要找物理治療師或醫生處理但是完全沒有概念也不知道要找誰就可以解釋概念並介紹認識的治療師或醫生。(像自己上研習課旁邊的同學或是臺上的老師很多是教練、治療師或醫生)
引導至對的地方,客戶的期待才不會受傷,若是在我們的範圍就盡全力協助客戶達成目標。
我認為這才是讓職涯長期發展順遂的第一要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ick 教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教練,很常碰到學生受傷以為沒什麼結果卻很嚴重的情況。 印象中有一位學生傳訊息跟我說爬樓梯不小心扭傷了腳,她想說過兩天就會好,就只有簡單冰敷一下緩解疼痛。
作為教練,很常碰到學生受傷以為沒什麼結果卻很嚴重的情況。 印象中有一位學生傳訊息跟我說爬樓梯不小心扭傷了腳,她想說過兩天就會好,就只有簡單冰敷一下緩解疼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教練工作的本質,是在解決眼前客戶所關心的問題:增肌減脂、運動表現、動作偏移、姿勢調整。而教練在隨著執業經驗的累積,多半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知識系統,可能透過觀摩學習、課程進修、課程經驗等。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年資經歷較多的教練,都能夠更快、更有效率的解決客戶問題,進而累積客戶信任與績效。 而對新手教練而言
Thumbnail
健身教練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這讓教練的進修課程市場有爆炸性的成長。本文分享瞭如何避免踩到進修地雷的5個建議,包括多打聽實際的課程評論、看講師的實際教學案例等。適時讓自己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
— 太用力還是不夠用力 用力與放鬆的認知 教學相長的日常:「老師不耐,學生無奈」的戲碼正上演著~ 師:彈得太用力了 生:噢,我以為要彈得夠清楚 *下次上課* 師:怎麼都用摸的? 生:啊,不是說不能太用力 矯枉過正的問題很惱人,元兇就是不清不楚地用力或放鬆…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之前粉絲來尋求推薦,一般我都推業界比較有經驗的居多,甚至鮮少推薦自己的學生畢竟⋯⋯
「師傅?我是這裡痛欸?」 一個客人脖子往後一仰,大椎到胸3會感到疼痛。所以來找我調整。 但是卻發現,我在弄他的右手指頭XD 所以他好奇問。 「我知道,但你這個大拇指怪怪的。之前有受傷嗎?」 我一邊梳理他的指頭筋膜,一邊問。 客人瞪大了眼,說:「我兩個月前這邊扭到,一直沒好。可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Thumbnail
上教練課時,教練帶學員做「坐姿單腿屈膝體前彎」拉筋,還從背部加壓,阿聰被診斷可能有椎間盤突出,向健身房求償遭拒,憤而提告。法院怎麼判呢?
Thumbnail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教練工作的本質,是在解決眼前客戶所關心的問題:增肌減脂、運動表現、動作偏移、姿勢調整。而教練在隨著執業經驗的累積,多半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知識系統,可能透過觀摩學習、課程進修、課程經驗等。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年資經歷較多的教練,都能夠更快、更有效率的解決客戶問題,進而累積客戶信任與績效。 而對新手教練而言
Thumbnail
健身教練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這讓教練的進修課程市場有爆炸性的成長。本文分享瞭如何避免踩到進修地雷的5個建議,包括多打聽實際的課程評論、看講師的實際教學案例等。適時讓自己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
— 太用力還是不夠用力 用力與放鬆的認知 教學相長的日常:「老師不耐,學生無奈」的戲碼正上演著~ 師:彈得太用力了 生:噢,我以為要彈得夠清楚 *下次上課* 師:怎麼都用摸的? 生:啊,不是說不能太用力 矯枉過正的問題很惱人,元兇就是不清不楚地用力或放鬆…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之前粉絲來尋求推薦,一般我都推業界比較有經驗的居多,甚至鮮少推薦自己的學生畢竟⋯⋯
「師傅?我是這裡痛欸?」 一個客人脖子往後一仰,大椎到胸3會感到疼痛。所以來找我調整。 但是卻發現,我在弄他的右手指頭XD 所以他好奇問。 「我知道,但你這個大拇指怪怪的。之前有受傷嗎?」 我一邊梳理他的指頭筋膜,一邊問。 客人瞪大了眼,說:「我兩個月前這邊扭到,一直沒好。可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Thumbnail
上教練課時,教練帶學員做「坐姿單腿屈膝體前彎」拉筋,還從背部加壓,阿聰被診斷可能有椎間盤突出,向健身房求償遭拒,憤而提告。法院怎麼判呢?
Thumbnail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