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基石物種 - 讓腸道微生物欣欣向榮的關鍵少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的腸道裡住許多不同的微生物群落,也就是所謂的腸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ta),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腸道微生物的組成與宿主(也就是我們)的健康狀況與疾病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舉凡營養素的新陳代謝、維持腸道去皮屏障的完整性,乃至於免疫調節都與腸道微生物們居中作用的影子在。而在眾多的腸道微生物當中,研究發現這些微生物們並不是打從最初就一起發展,而是分階段發展,而這也次要分享的重點 - 基石物種(keystone species)

基石物種概念

生態學裡有個中意的概念,每個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中,都有著促成系統發展與維持的少數物種,也就是「keystones」。
西元 1966 年,美國生態學家 Robert T. Paine 提出 Keystone 一詞,他找到一種掠奪海馬的海星,該物種調節了海馬的生態平衡。 而在這篇探討腸道微生物的 keystone species,給了更為確切的定義:
microbial keystone taxa are highly connected taxa that individually or in a guild exert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microbiome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irrespective of their abundance across space and time. These taxa have a unique and crucial role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their removal can cause a dramatic shift in microbiome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微生物基石物種是高度相互關聯的物種,它們單獨或作為一個群體在空間和時間上對微生物組結構和功能施加顯著影響,無論其豐度如何。這些物種在微生物群落中具有獨特且關鍵的作用,若移除它們可能會導致微生物組結構和功能的劇變。(chatGPT 4.0 翻譯)

複雜的腸道生態系

在講到腸道環境的時候,我們得先知道哺乳動物身上有的可不只是腸道生態系
;事實上,還有各種不同的生態系統,從口腔到直腸,不同的部位有著不同的生態系統。
每個生態系統裡,微生物們會透過數種機制彼此交互作用,例如分泌群體感應分子(quorum sensing molecules)、交叉餵食(cross feeding)和合成抗微生物化合物。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群體感應」,這是一種細胞與細胞之間,用來調節自己群體數目的交互作用機制。
通常在生物膜裡,有些細菌會刺激它們自己的生長,以及生物分類上親近的細菌;因為在這生物膜的範圍內,會有促進這類細菌生長的「autoinducer」分子。
在人類的腸道微生物群裡,就發現厚壁菌門(Firmicutes)的細菌們就是用這招鞏固它們的族群規模。不過,大多我們對於群體感應分子的知識,演身自病原菌的研究,而對於共生菌的群體感應所知有限。
物種間的綜合體或是交叉餵食發生在一個物種仰賴生存的營養素(例如糖、胺基酸與維生素)要靠其他物種提供。舉例來說,有些細菌能分解複雜碳水化合物,並釋出單糖到腸道環境裡,而這些糖就能被其他無法處理複雜碳水化合物的細菌給拿去用。
腸道生態系統裡,物種間交互餵食的作用,起於「特定微生物」,它們為其他菌種提供了基本的功能。以下是幾個是一部分已確認的腸道微生物基石物種: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 功能:分解粘膜蛋白
  • 健康與疾病關係:腸道發炎、肥胖與代謝疾病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 功能:分解複雜的碳水化合物、選擇性的膽鹽水解活性(BSH activity)
  • 健康與疾病關係:不明
Bifidobacterium longum
  • 功能:分解複雜碳水化合物、特別是人類母乳寡醣
  • 健康與疾病關係:健康新生兒身上很多
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
  • 功能:分解複雜碳水化合物
  • 健康與疾病關係:與人類母乳有高度關聯性
Christensenella minuta
  • 功能:刺激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產生丙酸(短鏈脂肪酸,SCFA)、BSH 活性
  • 健康與疾病關係:肥胖與代謝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普拉梭菌)
  • 功能:產生丁酸(短鏈脂肪酸,SCFA)
  • 健康與疾病關係:潰瘍性腸炎、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Methanobrevibacter smithii
  • 功能:氫氣、丙酸(短鏈脂肪酸,SCFA)和甲烷
  • 健康與疾病關係:肥胖、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Ruminococcus bromii
  • 功能:分解難消化澱粉(糊精)、產丁酸
  • 健康與疾病關係:健康人身上很多
上列的腸道細菌,有些,你可能很難在一般的益生菌補充品上看到,原因是那些菌不好培養,碰到氧氣就 GG,得依靠益生質來養才行。但你可能會問,那一開始腸子裡的細菌哪來的?
大概就是媽媽、生長環境、食物。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1. Tudela, H., Claus, S. P., & Saleh, M. (2021). Next generation microbiome research: identification of keystone species in the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host-gut microbiota interplay.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9, 719072.
  2. Chng, K. R., Ghosh, T. S., Tan, Y. H., Nandi, T., Lee, I. R., Ng, A. H. Q., ... & Nagarajan, N. (2020). 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microbial determinants of post-antibiotic ecological recovery in the gut.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4(9), 1256-1267.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乳酸菌:腸道健康的守護者乳酸菌泛指能在代謝後產生乳酸的一群細菌,人體內本身就含有一定含量的乳酸菌,也存在於乳酪、酸奶、泡菜等發酵食品中,然而,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原有的乳酸菌群受到干擾、失衡,引起身體的問題出現。
avatar
sunflower
2024-04-12
腸道環境簡易的『自我檢核』腸道菌相(腸道微生態)是指存在於人體腸道中的各種微生物的集合體,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腸道菌相的平衡對於維持身體健康和免疫系統 正常運作至關重要。如果腸道菌相失衡,可能引起一系列問題: 消化問題: 失衡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問題。 免疫系統異常: 過度活躍或不足,增加患上過敏、自體免疫
Thumbnail
avatar
配茶小姐的幸福弧線
2024-02-08
腸皮膚軸-腸道菌叢免疫調節的結果或許各位在坊間藥局網路的廣告都隱約聽過或看過"腸胃顧的健康,皮膚更好"這類資訊,但理由都給得籠統淺薄,賣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個是負責人體70%免疫的器官-小腸,另一個是最大的器官-皮膚,把這兩個大哥搭上線,協調的心服口服的那個重要角色是誰? 抱歉,一樣是我們這一系列的主角-腸道菌叢來話事。
Thumbnail
avatar
Freddy chen
2023-08-27
腸肌軸-腸道菌叢如何影響你的肌肉表現腸道菌叢(Microbiome)藉由對腸肌軸(Gut-muscle-Axis)的影響,改變了我們肌肉的力量表現。
Thumbnail
avatar
Freddy chen
2023-08-20
腸腦軸-腸道菌叢如何影響大腦的學習跟記憶以及情緒我們對自己大腦的認知必須要改寫了。 以往我們以為腦神經萎縮後軸突無法重生,但目前最新發現是腦神經細胞軸突凋零後仍會動態地不斷分化、再生。這種中樞神經(CNS)再生機制跟以往認知的周邊神經系統(PNS)的再生系統是不一樣的。 其中分化最活躍的就是掌管短期記憶的海馬迴(hipocampus),所以下
Thumbnail
avatar
Freddy chen
2023-08-13
你來得太晚了,他們早已把那塊巨石切割,壘成那道高牆在這個世界上,時間是不等人的。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當我們終於到達一個地方,我們想做的事情已經被完成了。這時候,我們會感到遺憾和沮喪,覺得自己來得太晚了。 比如說,假設你是一位古代建築師,你聽說有一塊巨石非常適合作為建築的基石。你帶著工具和團隊前往那裡,但當你們到達時,卻發現那塊巨石早已被切割成了一道高
avatar
肉鴿
2023-02-21
腸道健康,人才會瘦!研究發現瘦子的腸道都有豐富的菌種!「有些人怎麼能一直吃美食都不會胖?」 減肥中的朋友常常不自覺說出這句話,當你在羨慕別人的苗條身材同時,有沒有想過可能有什麼原因,造成人天生吃不胖! 其實是有的!已經有研究指出瘦子的常到菌群的多樣性大於肥胖的人,所以「腸道的菌相」也可能對減重扮演重要的角色!
Thumbnail
avatar
懂吃.動滋_沈宛徵營養師
2022-10-09
腸道發炎猶如火燒厝,積極治療助黏膜癒合大、小腸在發炎的時候,很像家裡火燒房子了,如果慢一點滅火,就算最後火都滅掉了,這個房子其實就不能住了。意思就是說,這個腸子已經全部都壞死,需要手術。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avatar
照護線上
2022-06-30
腸道像身體的第二個大腦最近周邊有許多朋友每天買細菌來吃,以前總以為「萬惡的細菌」,現在了解,細菌裡也有好人,也是人類維持健康與正常生長所不可或缺的同伴。 如果對科學史有點認識的話,我們就會常常提醒自己,要謙虛一點,要開放胸襟與腦袋,要懂得質疑也要學會觀察與驗證。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22-03-31
【腸道腦學】腸躁症──冬天的初響(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最近天氣變化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門診開始出現腸躁症的初診患者。原本在腸胃科門診治療與追蹤穩定的個案,似乎在進入冬天以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因此被經驗充足的腸胃科醫師,轉介到身心科門診合併治療。臨床上,身心疾病合併腸躁症非常常見,特別是在季節性變化的腸躁症患者身上,
Thumbnail
avatar
醫療心空間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