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十一月開始,便開始我的飛輪教練生涯。
而從二月開始在另一個運動中心上課後,很感謝學員們的捧場,學員有越來越多,甚至到快滿班的情況。
其實飛輪教學與在學校教學雖然在上課節奏上的不同,本質卻是相同的,教法也是因人而異,每個教練(或老師)教學風格不同,在學校與運動中心,基本上也會尊重教學專業,沒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最適合的教法。
你是否在大學有遇過上課不知道在幹嘛的教授?
我有,當然同學的出席率就「很不踴躍」,難不成是教授沒有內容?當時在大學的我也一直在想這麼疑問,一路到多年後自己教學一段時間,與觀察不同老師的教法才知道原因在哪。
其實能在大學擔任教授,在專業領域已經是佼佼者,只是在教學上,每個教授的教學,不見得是一般大學生都能接受到的,畢竟到了大學,有許多知識不是只有在課堂上學到,教授提供的只是方向與關鍵字,學生本身要養成主動去找尋更多知識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我也是到了大學後半段才體會,浪費了我兩三年的時間。
所幸在修教育學程裡,師大果然是培育老師的專業大學,教育系每個教授在上課節奏上都已琢磨到爐火純青,五十分鐘的課程總沒有想睡覺的時候,知識量不多也不少,並在上完課後便讓你對這堂課的所有知識點都相當清楚,即使多年後我已有十年的教學年資,我都沒辦法做到。
回到飛輪課程,我反思究竟在課堂上,教練擔任的是什麼角色?老師?陪伴者?輔導者?
我認為都是,但知道這些角色後,便深感不足,我目前可以改進的地方,有自己的體能與動作的標準外,聲音能量的表達也不足,常常在下指令時不由自主的用比較平的聲音去下指令,到需要更多意志力的階段,其實需要給同學更多的聲音能量與鼓勵。
我目前想到可以克服的方式,便是去跟不同老師的課,尤其相當受歡迎的老師,去了解為何這些老師受歡迎,從中體會不同的選音樂方式、聽老師下指令的方式、課程排法等,從中得到更多資訊。
曾經,在教學後,被學長說離經叛道,我自己也內心清楚,很感恩系統對我的培訓,但有時在不同地方所需要的音樂風格與教學都會有所不同,必須學會適應,學長給的實質回饋相當精準,必須判斷這個是實質回饋還是感性回饋,再根據實質回饋進行修正,慢慢地在飛輪教學上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