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入迷,該怎麼相信? 相信了,又怎會入迷? 為您分析相斥的兩種屬性,為何不該放在一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可以信的,都不能迷。 常用大師說過的:「若復見有空,諸佛皆不化。」為心法,就能避免掉入泥淖。 相信是第一個層級,用來放空自己的質疑;著迷於相信,是第二個層級,用來達到信仰的堅定,放空懷疑的聲音,於是在第二個層級時,就進入了「復見有空」的狀態。 此處與四大皆空、五蘊皆空相同,都是在第一層的相信層級即可,接下來有問題與懷疑,就勇敢地問,要始終相信自己,就不會著迷。
另外! 「敬鬼神而遠之」、「六合之外,存而不論。」,都是古聖賢的經驗。 在堅定信仰的同時,還能確定自己的人生、思想或意識有在前進,就肯定不會入迷,因此不迷信。
有在前進,就不會迷。 被迷住了,就會停止前進。
那麼,不透過迷信、上癮,該如何去徹底瞭解,學會一項技能或熟悉一方領域?
於是在心裡畫出了邊界,把沈浸、薰陶,與沈迷、上癮,清楚的隔開。 會掌握自己的狀態,學會用加減法來決定自己的未來,知道了前者與後者的差異,在於能否用完整的自己來學習。 若是完整的,就是加法,可以看清楚全貌與利弊;若是有缺陷,即為減法,利用擴大自己的缺陷,來讓新技能或事物填滿,彷彿自己無法再長大一樣。 前者才能擁有正確的自信,後者容易陷入自大傲慢來掩飾自己。 再仔細分析,會發現此邏輯與空杯效應,恰好是負相關性。
正確的康莊大道,是一帆風順、順遂無比,於是會由衷地相信註定,是上天的美好賜予。
謝天! 具體前進會自然遠離著迷、奉獻給予會自然遠離上癮。 祂始終是在創造、給予、指引,而相信是自然的產物,著迷於相信,可能只是不想更遠離信仰,但實際卻是在更加地遠離。 能擁有堅定的信仰、堅毅的意志,是源自於天生的良善、造物主的滋養。 若情況與環境都不容相信,祂也不希望任何人迷信,只要記得就好,記得就是再次回到家的指引。
avatar-img
31會員
874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醉生夢死的人是苦行僧,自願在苦海裡修行。
精神上有頂天立地,時刻用頭往上頂;分秒用腳,或抬、或放、或立,感謝溫柔的大地始終支撐著自己。
由上而下,是理想與關係,構成事情;
由下而上,是事務與人情,發展產品。 最後達成願景。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都是過程,持續在指引初心。
醉生夢死的人是苦行僧,自願在苦海裡修行。
精神上有頂天立地,時刻用頭往上頂;分秒用腳,或抬、或放、或立,感謝溫柔的大地始終支撐著自己。
由上而下,是理想與關係,構成事情;
由下而上,是事務與人情,發展產品。 最後達成願景。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都是過程,持續在指引初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信仰與武力無關 也不僅僅是傳統信仰的儀式體現 這是一種純粹的信念,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勇於信任,而能夠超越已知的界限。它感受到超越的潛力——表面上存在的並不是全部。它意識到人類擁有一些深刻的潛能需要被實現,儘管這些潛能並非立刻顯現。 這種信心是在經驗中產生 它自發性地生起, 也來自於自己的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執著心比較淡的人,容易聽取正向言論,聽見智者開示好的道理,馬上入心,有機會就應用在生活上。有的人執著心比較重,容易生無明,無明就是缺少智慧領導心性,智者說的話不想聽,愚者說的話聽入心。 這兩種人分別有不同的結果,前者福慧雙修,所以福緣俱足,生活事業家庭都會順利。後者因為業力大於福澤,要親身度劫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我不迷信,但我相信。 迷信,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並會將結果歸咎於外人或外在條件,負面情緒就影響自己心情。 相信,則是一種「正面迎向」的力量,對於結果「有或沒有」皆能坦然面對,因為「相信」的力量,會大於「得失心」。 昨天初四,同學來家裡開心聚會,是我「相信」過年期間有客人來家裡走動,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信仰與武力無關 也不僅僅是傳統信仰的儀式體現 這是一種純粹的信念,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勇於信任,而能夠超越已知的界限。它感受到超越的潛力——表面上存在的並不是全部。它意識到人類擁有一些深刻的潛能需要被實現,儘管這些潛能並非立刻顯現。 這種信心是在經驗中產生 它自發性地生起, 也來自於自己的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執著心比較淡的人,容易聽取正向言論,聽見智者開示好的道理,馬上入心,有機會就應用在生活上。有的人執著心比較重,容易生無明,無明就是缺少智慧領導心性,智者說的話不想聽,愚者說的話聽入心。 這兩種人分別有不同的結果,前者福慧雙修,所以福緣俱足,生活事業家庭都會順利。後者因為業力大於福澤,要親身度劫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我不迷信,但我相信。 迷信,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並會將結果歸咎於外人或外在條件,負面情緒就影響自己心情。 相信,則是一種「正面迎向」的力量,對於結果「有或沒有」皆能坦然面對,因為「相信」的力量,會大於「得失心」。 昨天初四,同學來家裡開心聚會,是我「相信」過年期間有客人來家裡走動,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