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Q&A 】覺得某牌的濾杯才好用,其他的總是用不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陶瓷材質的ORIGAMI,設計感十足,好想要買一組。
有同學問了一個問題,總覺得平常慣用的某牌濾杯才好用,當必須使用其他形狀或品牌的濾器來沖咖啡時,就是沒有那麼好喝。問題是出在哪裡?
這個問題首先要問的是,當濾器有所變更時,沖煮者是否仍然用一模一樣的方式做沖煮。先不論濾杯的形狀跟肋骨等條件,是否帶來了它在銷售時說的特色與風味。光是孔徑與容積造成的流速改變,咖啡的沖煮基本條件就已經被大幅度的變更了。

沖煮的基本觀念與調整,請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輕鬆學會手沖,快樂破解迷思。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淺談金杯理論|科學化的咖啡萃取
中二店最常使用的是Kono MD-21,數據都是配合它在構築的。
因為一般人可能平常在家只有準備一個濾杯,所以我們在沖煮上,其實一直在配合手頭濾杯的流速與形狀,形成一個大概能應對大多數豆子的手法。如果原來習慣使用大圓孔高流速,Hario的V60,突然換成只有一個小洞口低流速的Melitta,可能會覺得,哎呀,咖啡變苦了,這個濾杯不好用的感受。

問題真的是濾杯不好用嗎?

我們在手沖的基本教學中,曾經提出沖煮者可以用來調整咖啡的沖煮有,
1、溫度、
2、研磨、
3、沖煮時間、
4、粉層厚度。
當你已經開始習慣紀錄參數時,實際上在實作後,答案就已經呼之欲出了。
大概會是像這樣,

Hario V60
水粉比:16
溫度:93
研磨:3.5
時間:2’30”
Melitta
水粉比:16
溫度:93
研磨:3.5
時間:3’30”
Kalita、Melitta長的幾乎一樣,但Kalita有三個洞,流速快上許多,沖出來的咖啡就顯得清爽不苦。
不同的材質也會有不同的影響,比如說溫度。

有沒有發現問題出在哪裡了,濾器的變更,使得流速與原來不同,總沖煮時間被明顯延長,多出來的一分鐘,也提高了萃取率。發現了問題,就很好解決。下面我們將研磨設定的粗一些,時間就縮短了,剛剛使得咖啡過萃的苦味就減少,甚至消失了。

Melita
水粉比:16
溫度:93
研磨:4
時間:2’50”

所以換濾杯的時候,我第一個建議是先觀察流速。
沖煮的基本觀念與調整,請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輕鬆學會手沖,快樂破解迷思。

第二個常間的問題是粉層厚度

當越來越多不同的濾杯上市,為了做出功能化、差異化,容積也開始明顯的不同。最頂型的就是所謂的蛋糕濾杯,有如杯子蛋糕的寬底部,好像大幅度的改變了咖啡的風味,明明注意到了前段的沖煮時間,沖出來咖啡卻仍然又淡又薄,該如何是好?
這其實跟濾器設計的功能有關,當底面積從一個點變成一個面,容積整個大幅度的增加了,很顯然蛋糕濾杯的目的,可以讓沖煮者一次可以沖多一點咖啡。
底寬容積大,沖起來就會形成不同的結果。
理論上的圓錐形濾器適合的咖啡份量是12~25克,也就是粉層2.5~5公分,更多更少都不太好處理,實際操作12~14克也有點少,對經驗不足的萃取者來說並不容易。換成蛋糕濾杯的話,要多少的咖啡粉才能形成合適的粉層厚度呢?以Toast蛋糕濾杯型來看粉層2.5公分大約需要25克咖啡。若習慣只沖一杯份(15克)的沖煮者,無論怎麼改變沖煮手法,風味都表現不出來,很快的就會把蛋糕濾杯丟到一旁,覺得它不好用。
真正的問題是,沒有正確的使用器材。
濾杯賞心悅目,沖煮者因之心情愉悅,連沖出來的咖啡都會變好喝。

第三、濾器的壁緣有多重要

有些濾杯會強調他的杯壁設計,會為咖啡萃取帶來許多好處。使用上可以避免濾紙完全服貼杯壁,導致水未經過咖啡即流出濾杯,完全反過來的說法,表示可以讓濾紙完全服貼杯壁,能夠完整萃取。看完這些說法,還真是讓人有些糊塗。

來看看這個沒有杯壁的Toast濾杯,流線的造型,金屬色的質感...啊,歪了,寫成葉佩雯。
流線的造型,金屬色的質感,我也買了一個。
重來一次...

來看看這個沒有杯壁的Toast濾杯,完全沒有杯壁,沖煮時也刻意沖在濾紙上。水會因此流失,造成咖啡無法萃取嗎?實作看來這件事並不會發生。像這樣的情形在耳掛式咖啡上你也可以看見,根本就沒有濾杯的存在,單純的撐住濾紙時,咖啡的沖煮仍然可以很順利。
當掌握住沖煮最核心的條件時,大部分的風味表現實際上也被控制住了,這時候若想再考慮其他的微枝末節,就純粹是沖煮的樂趣嘞。

第四、忘了買合適的濾紙怎麼辦

如果你已經看過第三、濾器的壁緣有多重要,而且發現即使濾紙沒有貼合的杯壁,沖出來的咖啡依然可以很好喝。那麼買的濾紙貼不貼合,又有多重要呢:P

延伸閱讀▶︎▶︎【咖啡Q&A 】上沖煮課時咖啡沖的不錯,回家卻難以複製怎麼辦?
延伸閱讀▶︎▶︎【咖啡Q&A】沖煮前忘了確認磨豆機的設定,結果研磨刻度錯誤怎麼辦?
延伸閱讀▶︎▶︎【手沖教學】咖啡沖煮變因
延伸閱讀▶︎▶︎【咖啡書籍】天文學家的咖啡物理學
不同的濾器,有著不同型種的濾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收集並回應學生、客戶及各路好友的發想與提問。歡迎留言提問呦,有可能下一篇文章就是您的專屬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今的街上,好喝的咖啡館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其中許多名店很有可能你也曾經拜訪過。像是美國舊金山的畢茲咖啡(Peet's Coffee & Tea)、源自西雅圖的星巴克(Starbucks),新一點的像芝加哥來的知識分子(Intelligentsia Coffee)、達勒姆的反文化(Counter Cu
咖啡的教學,早期都是由朋友、老師或老闆,將其「畢生絕學」,用手把手的教學,一步步傳授出來。本來不黯沖煮的學生,經過特定手法的指示,也就能沖得似模似樣,頗有師徒一脈相承,得傳一手絕招的感受。 相對的西方人可就不解風情了,竟然研究起科學化的沖煮模型...
咖啡烘焙度的分類,也算是老生常談。不過烘豆師今天還是要來寫一下,並加上一些個人再分類上的想法。咖啡的烘焙度在咖啡業界中,並沒有統一而明確的定義,烘豆師與消費者間,都必須相互溝通。 不過無論如何,較淺烘焙的烘焙會比較酸,烘深酸質會大幅度降低,甚至會苦,是一個不變的道理。
今天我們要來學烘焙咖啡豆,是不是準備好要打開烘焙機了呢? 且慢! 烘豆的過程比你想像的更簡單,要烘出好喝的咖啡也比你想像的更困難。如果你曾經烘焙過咖啡,覺得喝到的風味並不理想,先不要急著點火暖機。先來看看下面幾件事情,你懂得多少。在烘焙之前,你必須先知道:我們是烘豆師,不是魔術師.....
是不是覺得杯測師們,工作時很嚴肅,非常謹慎,也不苟言笑。其實杯測師工作中輕鬆又有趣,判斷品質時的想法,可能也比你想像的更中二。 不信你接著往下看。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現今的街上,好喝的咖啡館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其中許多名店很有可能你也曾經拜訪過。像是美國舊金山的畢茲咖啡(Peet's Coffee & Tea)、源自西雅圖的星巴克(Starbucks),新一點的像芝加哥來的知識分子(Intelligentsia Coffee)、達勒姆的反文化(Counter Cu
咖啡的教學,早期都是由朋友、老師或老闆,將其「畢生絕學」,用手把手的教學,一步步傳授出來。本來不黯沖煮的學生,經過特定手法的指示,也就能沖得似模似樣,頗有師徒一脈相承,得傳一手絕招的感受。 相對的西方人可就不解風情了,竟然研究起科學化的沖煮模型...
咖啡烘焙度的分類,也算是老生常談。不過烘豆師今天還是要來寫一下,並加上一些個人再分類上的想法。咖啡的烘焙度在咖啡業界中,並沒有統一而明確的定義,烘豆師與消費者間,都必須相互溝通。 不過無論如何,較淺烘焙的烘焙會比較酸,烘深酸質會大幅度降低,甚至會苦,是一個不變的道理。
今天我們要來學烘焙咖啡豆,是不是準備好要打開烘焙機了呢? 且慢! 烘豆的過程比你想像的更簡單,要烘出好喝的咖啡也比你想像的更困難。如果你曾經烘焙過咖啡,覺得喝到的風味並不理想,先不要急著點火暖機。先來看看下面幾件事情,你懂得多少。在烘焙之前,你必須先知道:我們是烘豆師,不是魔術師.....
是不是覺得杯測師們,工作時很嚴肅,非常謹慎,也不苟言笑。其實杯測師工作中輕鬆又有趣,判斷品質時的想法,可能也比你想像的更中二。 不信你接著往下看。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來聊聊手沖壺好了。 之前聊過手沖咖啡最重要的兩項器材,分別是磨豆機與電子磅秤。今天來聊聊接下來相對重要的器材:手沖壺。 在手沖咖啡的過程當中,影響一杯成品咖啡的風味與滋味,最大因素當然是手沖的功夫,穩定的注水能夠相對精準表現出咖啡豆該有的風味與口感,而一把易於掌控的手沖壺直接關乎到手沖技巧的發揮
Thumbnail
既然開了咖啡的話題,趁著中午挑豆地獄的空檔,簡單來閒聊關於手沖咖啡器材的重要概念,我說的純粹是我個人的看法,不過也是雖不全中亦不遠。 當我們取得一份優質的咖啡熟豆,從這份烘焙好的熟豆到成為一杯能喝的手沖咖啡,這過程當中需要些簡單的器材以及步驟,綜合這些各式器材與步驟一並檢討,我認為有兩樣東西最為重
手沖咖啡豆烘焙程度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豆子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風味受到烘焙程度的影響深遠。本文將深入探討不同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包括豆子的外觀、香氣、口感及最適合的沖泡方式,幫助您選擇出最符合個人口味的咖啡豆。 1. 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烘焙程度如何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從
手沖咖啡豆選擇技巧大公開:如何挑選適合的咖啡豆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品質取決於所選用的咖啡豆。這篇文章將教您如何根據不同的標準和個人口味偏好來挑選最適合的手沖咖啡豆,從而製作出濃郁、風味豐富的咖啡。 1. 咖啡豆的重要性:為什麼挑選適合的豆子至關重要? 手沖咖啡豆直接影響到咖啡的口感和風味
手沖咖啡豆推薦指南:如何挑選適合的咖啡豆製作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美味源自於精選的咖啡豆。本文將為您帶來一個全面的手沖咖啡豆推薦指南,從如何挑選咖啡豆到如何進行最佳的沖泡,讓您能夠在家中輕鬆沖泡出令人愉悅的手沖咖啡。 1. 咖啡豆的影響:了解豆子對手沖咖啡的重要性 手沖咖啡的質量和風味受到咖啡豆
四大溫控手沖壺產品的比較分析 市面上的溫控手沖壺主要是為了滿足咖啡和茶的精確沖泡需求而設計的,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見溫控手沖壺產品的比較分析: 1.Hario V60 Buono 溫控壺: Hario V60 Buono Electric Kettle 是一款小巧輕便的溫控手沖壺
手沖咖啡壺:精確沖泡的方法與選擇指南推薦 手沖咖啡壺(Pour-Over Coffee Kettle),作為手沖咖啡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僅是沖泡過程的主角,更是決定咖啡風味和質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將深入探討手沖咖啡壺的種類、功能、選擇指南以及市面上的幾款熱門產品,為咖啡愛好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參考。 一
Thumbnail
手沖咖啡的完美伴侶:四大手沖壺推薦該如何選擇 在比較市面上現有的手沖壺產品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受歡迎的選擇,這些選擇在材質、功能和價格上各有千秋: 不銹鋼:不銹鋼手沖壺堅固耐用、易於清潔,是市面上最常見的手沖壺材質。不銹鋼的導熱性較佳,可均勻加熱水溫。常見的不銹鋼手沖壺品牌包括 Hario、Ka
Thumbnail
這份文章探討了手沖咖啡製作的關鍵要素,包括水溫、萃取時間和粉水比。擁有這份指南,能夠幫助您製作出口感豐富、風味平衡的一杯好咖啡。另外,也提供瞭解析手沖錯誤並提供解決方案的內容,讓您在手沖咖啡的旅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Thumbnail
6組進入決賽的參賽者裡面,有三組是使用沒有肋骨的濾杯(無限濾杯算在其內)。 1、2名皆使用分水盤輔助注水。 我們可以發現以往所謂的"手沖技巧"已經很少被強調 (當然還是需要適度的沖煮方式)。 適當的水溫、粉水比、均勻萃取、新鮮優質的咖啡,這些最基本的參數,往往才是成就一杯好咖啡的要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來聊聊手沖壺好了。 之前聊過手沖咖啡最重要的兩項器材,分別是磨豆機與電子磅秤。今天來聊聊接下來相對重要的器材:手沖壺。 在手沖咖啡的過程當中,影響一杯成品咖啡的風味與滋味,最大因素當然是手沖的功夫,穩定的注水能夠相對精準表現出咖啡豆該有的風味與口感,而一把易於掌控的手沖壺直接關乎到手沖技巧的發揮
Thumbnail
既然開了咖啡的話題,趁著中午挑豆地獄的空檔,簡單來閒聊關於手沖咖啡器材的重要概念,我說的純粹是我個人的看法,不過也是雖不全中亦不遠。 當我們取得一份優質的咖啡熟豆,從這份烘焙好的熟豆到成為一杯能喝的手沖咖啡,這過程當中需要些簡單的器材以及步驟,綜合這些各式器材與步驟一並檢討,我認為有兩樣東西最為重
手沖咖啡豆烘焙程度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豆子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風味受到烘焙程度的影響深遠。本文將深入探討不同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包括豆子的外觀、香氣、口感及最適合的沖泡方式,幫助您選擇出最符合個人口味的咖啡豆。 1. 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烘焙程度如何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從
手沖咖啡豆選擇技巧大公開:如何挑選適合的咖啡豆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品質取決於所選用的咖啡豆。這篇文章將教您如何根據不同的標準和個人口味偏好來挑選最適合的手沖咖啡豆,從而製作出濃郁、風味豐富的咖啡。 1. 咖啡豆的重要性:為什麼挑選適合的豆子至關重要? 手沖咖啡豆直接影響到咖啡的口感和風味
手沖咖啡豆推薦指南:如何挑選適合的咖啡豆製作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美味源自於精選的咖啡豆。本文將為您帶來一個全面的手沖咖啡豆推薦指南,從如何挑選咖啡豆到如何進行最佳的沖泡,讓您能夠在家中輕鬆沖泡出令人愉悅的手沖咖啡。 1. 咖啡豆的影響:了解豆子對手沖咖啡的重要性 手沖咖啡的質量和風味受到咖啡豆
四大溫控手沖壺產品的比較分析 市面上的溫控手沖壺主要是為了滿足咖啡和茶的精確沖泡需求而設計的,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見溫控手沖壺產品的比較分析: 1.Hario V60 Buono 溫控壺: Hario V60 Buono Electric Kettle 是一款小巧輕便的溫控手沖壺
手沖咖啡壺:精確沖泡的方法與選擇指南推薦 手沖咖啡壺(Pour-Over Coffee Kettle),作為手沖咖啡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僅是沖泡過程的主角,更是決定咖啡風味和質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將深入探討手沖咖啡壺的種類、功能、選擇指南以及市面上的幾款熱門產品,為咖啡愛好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參考。 一
Thumbnail
手沖咖啡的完美伴侶:四大手沖壺推薦該如何選擇 在比較市面上現有的手沖壺產品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受歡迎的選擇,這些選擇在材質、功能和價格上各有千秋: 不銹鋼:不銹鋼手沖壺堅固耐用、易於清潔,是市面上最常見的手沖壺材質。不銹鋼的導熱性較佳,可均勻加熱水溫。常見的不銹鋼手沖壺品牌包括 Hario、Ka
Thumbnail
這份文章探討了手沖咖啡製作的關鍵要素,包括水溫、萃取時間和粉水比。擁有這份指南,能夠幫助您製作出口感豐富、風味平衡的一杯好咖啡。另外,也提供瞭解析手沖錯誤並提供解決方案的內容,讓您在手沖咖啡的旅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Thumbnail
6組進入決賽的參賽者裡面,有三組是使用沒有肋骨的濾杯(無限濾杯算在其內)。 1、2名皆使用分水盤輔助注水。 我們可以發現以往所謂的"手沖技巧"已經很少被強調 (當然還是需要適度的沖煮方式)。 適當的水溫、粉水比、均勻萃取、新鮮優質的咖啡,這些最基本的參數,往往才是成就一杯好咖啡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