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動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寫於2021.5.24
前幾週我很開心去上了一個故事工作坊的種子教師培訓,在課堂中我很容易進入以前沒有的狀態,因為有很多拋掉腦袋跟著身體工作的練習機會,身體隨著音樂的感覺走,情感很自然的投入,忘記時間、忘記旁邊有很多人,我很少這樣,所以那兩天的課真的讓我很難忘。
其中老師出的一個功課很有意思,是要我們觀察人的「慣性動作」,然後把它展演出來,我在下課之後找了一點時間看看在衛武營外面的人們,其中一對老伴讓我站遠遠地看了許久,老爺爺就在旁邊看風景,駝背的老奶奶手往後撐著椅子,腳開開的,不規律地踢著水泥做的長凳,那個畫面我看了在心中微笑,聽著她隨性踢椅子的節奏聲,幾乎能瓦解老奶奶的外表,坐在椅子上的其實是個充滿童心的小女孩。
回到家我觀察孩子和鄒尼,我知道鄒尼有什麼慣性動作,他太好看穿,他看書燒腦的時候會不斷不斷地抓頭,所以他的書根本不用書籤,看哪一頁沒有頭髮就知道他大概看到哪;那荔枝跟蜜柑呢?她們會撥髮、聳肩、咬指甲,再仔細觀察一下,在某些情境之中她們才會出現這些特定的動作;我則是喜歡舔嘴唇、抿嘴,但我還沒觀察到自己什麼狀態下會想做這些動作,可能是口乾舌燥的時候。
回到課程裡,學員去表演自己觀察到的慣性動作,抖腳、手比七架住自己的鼻子和下巴、咬嘴皮、捲頭髮等等,老師只問其他人看到的感覺是什麼?表演者本身的感覺是什麼?問了一輪才發現原來這之間是有落差的,我認為你是這樣啊!但其實你的感覺並不是這樣,這樣的落差常常在關係中不斷上演。
最後老師說了她的觀點:「慣性動作是一種陪伴自己的方式。」
我相信有咬指甲或喜歡摸某種材質的人應該很能體會這種感覺,陪伴自己的過程不會想被打擾、被點破或被阻止。記得荔枝在四歲多開始很會咬指甲,當時我蠻擔心的,但我又可以直接感受到她不想要咬指甲時被看到,即便我只是不小心看到,她都會說:「媽媽,你不要看我!」,後來我也就漸漸不去在意,我想這是她需要的。有次我們聊起咬指甲,我好奇問她什麼時候會想咬,她告訴我她無聊跟緊張的時候會想咬,我更了解她的心情了,某天她突然說:「媽媽,我現在這幾個指甲可以給妳剪。」我才發現,不知不覺五歲半的她咬指甲的頻率好像沒那麼高了。
我在想那些曾經陪伴過我們的慣性動作,可能在哪天當我們有其他方式去陪伴自己時,就功臣身退了,它們也許就像童年的某一隻一定要抱著的娃娃一樣,令人心安;又或者我們持續這樣的慣性動作來陪伴自己到老,陪著陪著,自己就很能面對生活遇見的種種挑戰,人就是這麼神奇的生物!
#媽媽需要寫日記 #慣性動作 #去去病毒走 #大家勤洗手 #好好待在家 #stayhomestaysaf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紀錄育兒日常的珍貴時刻與覺察: 孩子帶我認識最初的生命、認識兒童, 陪他們長大,也陪我的內在小孩好好長大, 重新看見真實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寫於2019.5.15 在豐島有個作品是《Korogaru Park in Teshima》,這應該是一個在舊育幼院內建造的臨時公園,當時安排行程時在想一定要來看看,因為是公園嘛!媽媽走到哪都想帶孩子去公園。 我們在島廚房吃完飯後搭上巴士來到這個公園,荔枝在島廚房的時候早已睡歪,在巴士上也是繼續睡
寫於2020.5.16 這兩天我歷經了情緒的極低點,對於平時再日常不過的問題,完全沒有任何任何的包容度,對孩子吼了出來。 吼完以後,心中第一個聲音不是懊悔,而是看到自己處在臨界點了,於是我在孩子面前大哭了,哭得比她們還像小孩,荔枝迴避了我,跟爸爸在一起,蜜柑緊緊抱著我,輕拍我的肩膀,拿著衛生紙幫我拭
寫於2019.5.14 荔枝4歲4個月/蜜柑1歲10個月 上次來到直島是只有我跟鄒尼兩人,當時很小的荔枝在家,是唯一一次我們鼓起勇氣夫妻自己出國的一次,當時我很好奇,在孩子眼中這些藝術品會是什麼樣子的? 今天我終於找到答案了! 草間彌生的《紅南瓜》,在荔枝的眼裡是一個超大躲貓貓的遊戲場,因為她有好多
寫於2022.5.12 蜜柑3歲10個月 今天是全家看牙日,也是柑妞很期待的塗氟日,只要嘴裡有甜的,她什麼都好。一坐上椅子,柑妞就張大嘴,醫生繞了她嘴巴一圈,發現一顆凹掉的小蛀牙,醫生解釋完狀況再跟蜜柑介紹工具,一瞬間就要開始補牙,我幾乎措手不及,不過柑妞竟然也就一臉鎮定的「啊~~~」一度有點臉部表
寫於2018.8.9 一切從產前說起⋯ 懷孕初期時,參加了一個溫柔生產的講座,講師是慧真,當時第一次了解溫柔生產,覺得母親與腹中胎兒可以做自己生產的主人,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一開始懷孕我心中並沒有溫柔生產這個選項,就像懷荔枝一樣,在第一時間先訂好了月子中心,但心中很不踏實,因為我無法想像在月
寫於2018.6.20 荔枝兩歲五個月 今天感謝好友在大雨中載著我很臨時決定去聽的一堂課,講者是鄭谷苑老師,主題雖是說認知心理學,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從小被尊重、被好好陪伴的人,長大後擁有多麼開心、充滿愛與幽默的靈魂。講者的爸爸是小說家,她說小時候在家爸爸很明白的讓他們知道沒有所為哥哥姐姐讓妹妹這件事,
寫於2019.5.15 在豐島有個作品是《Korogaru Park in Teshima》,這應該是一個在舊育幼院內建造的臨時公園,當時安排行程時在想一定要來看看,因為是公園嘛!媽媽走到哪都想帶孩子去公園。 我們在島廚房吃完飯後搭上巴士來到這個公園,荔枝在島廚房的時候早已睡歪,在巴士上也是繼續睡
寫於2020.5.16 這兩天我歷經了情緒的極低點,對於平時再日常不過的問題,完全沒有任何任何的包容度,對孩子吼了出來。 吼完以後,心中第一個聲音不是懊悔,而是看到自己處在臨界點了,於是我在孩子面前大哭了,哭得比她們還像小孩,荔枝迴避了我,跟爸爸在一起,蜜柑緊緊抱著我,輕拍我的肩膀,拿著衛生紙幫我拭
寫於2019.5.14 荔枝4歲4個月/蜜柑1歲10個月 上次來到直島是只有我跟鄒尼兩人,當時很小的荔枝在家,是唯一一次我們鼓起勇氣夫妻自己出國的一次,當時我很好奇,在孩子眼中這些藝術品會是什麼樣子的? 今天我終於找到答案了! 草間彌生的《紅南瓜》,在荔枝的眼裡是一個超大躲貓貓的遊戲場,因為她有好多
寫於2022.5.12 蜜柑3歲10個月 今天是全家看牙日,也是柑妞很期待的塗氟日,只要嘴裡有甜的,她什麼都好。一坐上椅子,柑妞就張大嘴,醫生繞了她嘴巴一圈,發現一顆凹掉的小蛀牙,醫生解釋完狀況再跟蜜柑介紹工具,一瞬間就要開始補牙,我幾乎措手不及,不過柑妞竟然也就一臉鎮定的「啊~~~」一度有點臉部表
寫於2018.8.9 一切從產前說起⋯ 懷孕初期時,參加了一個溫柔生產的講座,講師是慧真,當時第一次了解溫柔生產,覺得母親與腹中胎兒可以做自己生產的主人,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一開始懷孕我心中並沒有溫柔生產這個選項,就像懷荔枝一樣,在第一時間先訂好了月子中心,但心中很不踏實,因為我無法想像在月
寫於2018.6.20 荔枝兩歲五個月 今天感謝好友在大雨中載著我很臨時決定去聽的一堂課,講者是鄭谷苑老師,主題雖是說認知心理學,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從小被尊重、被好好陪伴的人,長大後擁有多麼開心、充滿愛與幽默的靈魂。講者的爸爸是小說家,她說小時候在家爸爸很明白的讓他們知道沒有所為哥哥姐姐讓妹妹這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1/25日記     昨天在地鐵上,和推車上的小嬰兒擠眉弄眼的玩了一會——起身離開的時候,他媽媽說:「你的朋友要離開了呢!」我笑著和他揮揮手,他的手好小,指頭就像是細長的小花瓣一樣。       這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不知道為什麼——想起來特別愉快。奇妙的是,好像有什麼就在那天夜裡——或者就在
Thumbnail
宥宥不時會跑來跟我撒ㄋㄞ :老師,肚子餓了,要餅乾 :齁,老師,腳痛,可不可以不要跑步 :老師,xx課好無聊,可不可以留在教室? 不然就是跑來跟我說肩膀好酸,就是想要我幫他按一按,揉一揉。 有時候也會來讓我欣賞一下他的畫作,跟我說哪裡哪裡畫得怎麼樣,是在畫哪個角色。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上集:樹精靈與羅剎(一) 老師請我握著對方的手,放在他的心臟,告訴他:我來幫助你。 接著,深呼吸,慢慢往前走,感覺老師在前面拿著燈照著我,慢慢穿越一道光,這裏無論聽到什麼跟感受到什麼都要說出來。 在老師的引導下,我感覺自己經過一個草原,穿越一道湖泊,在這邊有很多的生物,前方有一棵大樹。
Thumbnail
雖然動作不流暢有些挫敗,但奇妙的是,在慢下來之後,每個簡單的動作中,還是有很多細微的感受可以去觀察。就像是在每週課程中,老師在某個定式中要我們去感覺「雙手勞宮穴代替鼻子呼吸」。 之前我沒有太細微的感覺,只覺得雙手好像有點麻麻漲漲,但這週很新奇地感受到,手掌彷彿吸吐著熱氣。 哦,太有趣了吧!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這位個案是一位失智症的媽媽,這次女兒把媽媽帶來做療癒主要是想針對最近媽媽雙腳時常來回搓動以及嘴巴容易不自主咀嚼的這兩個部分。因為擔心是否是失智症藥物副作用造成,希望我能做些解讀並改善這些症狀。
Thumbnail
玩毛線,內在意志力的培養。學校裡的手工課,從幼稚園的玩毛線球開始,整理毛線團是第一步,家裡的毛線團常被妮妮玩得亂七八糟,昨天下午正男放學回家,看到妮妮用毛線做手環卻沒有整線團,他一把抓起毛線,開始先找到線頭,安靜的坐著、有次序的、慢慢的、溫柔的捲毛線球,妮妮見狀,安靜的坐著學哥哥,哥哥說:『妮妮,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Thumbnail
分享每晚為幼兒子女按摩腳並聊天的親子溫暖時光。從捏腳開始,慢慢延伸到按摩全身,母女兩人共享著親子之間無價的小時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1/25日記     昨天在地鐵上,和推車上的小嬰兒擠眉弄眼的玩了一會——起身離開的時候,他媽媽說:「你的朋友要離開了呢!」我笑著和他揮揮手,他的手好小,指頭就像是細長的小花瓣一樣。       這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不知道為什麼——想起來特別愉快。奇妙的是,好像有什麼就在那天夜裡——或者就在
Thumbnail
宥宥不時會跑來跟我撒ㄋㄞ :老師,肚子餓了,要餅乾 :齁,老師,腳痛,可不可以不要跑步 :老師,xx課好無聊,可不可以留在教室? 不然就是跑來跟我說肩膀好酸,就是想要我幫他按一按,揉一揉。 有時候也會來讓我欣賞一下他的畫作,跟我說哪裡哪裡畫得怎麼樣,是在畫哪個角色。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上集:樹精靈與羅剎(一) 老師請我握著對方的手,放在他的心臟,告訴他:我來幫助你。 接著,深呼吸,慢慢往前走,感覺老師在前面拿著燈照著我,慢慢穿越一道光,這裏無論聽到什麼跟感受到什麼都要說出來。 在老師的引導下,我感覺自己經過一個草原,穿越一道湖泊,在這邊有很多的生物,前方有一棵大樹。
Thumbnail
雖然動作不流暢有些挫敗,但奇妙的是,在慢下來之後,每個簡單的動作中,還是有很多細微的感受可以去觀察。就像是在每週課程中,老師在某個定式中要我們去感覺「雙手勞宮穴代替鼻子呼吸」。 之前我沒有太細微的感覺,只覺得雙手好像有點麻麻漲漲,但這週很新奇地感受到,手掌彷彿吸吐著熱氣。 哦,太有趣了吧!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這位個案是一位失智症的媽媽,這次女兒把媽媽帶來做療癒主要是想針對最近媽媽雙腳時常來回搓動以及嘴巴容易不自主咀嚼的這兩個部分。因為擔心是否是失智症藥物副作用造成,希望我能做些解讀並改善這些症狀。
Thumbnail
玩毛線,內在意志力的培養。學校裡的手工課,從幼稚園的玩毛線球開始,整理毛線團是第一步,家裡的毛線團常被妮妮玩得亂七八糟,昨天下午正男放學回家,看到妮妮用毛線做手環卻沒有整線團,他一把抓起毛線,開始先找到線頭,安靜的坐著、有次序的、慢慢的、溫柔的捲毛線球,妮妮見狀,安靜的坐著學哥哥,哥哥說:『妮妮,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Thumbnail
分享每晚為幼兒子女按摩腳並聊天的親子溫暖時光。從捏腳開始,慢慢延伸到按摩全身,母女兩人共享著親子之間無價的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