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而不見」的實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請仔細觀看下列影片,並精確算出穿白色球衣的球員總共來回傳了幾次球?
請問:白色球衣的球員總共傳了幾次球?
你在影片中有看到什麼不尋常的事物嗎?
=============================================
在一個心理學的研討會上,主持人請參加者觀看上述影片,並請大家算出白衣球員總共來回傳了幾次球。影片結束後,主持人問大家"總共傳了幾次"?參加者紛紛說出答案後,主持者又再提問:「你在影片中有看到什麼不尋常的事物嗎?」結果沒人回答,(為什麼?因為沒看到什麼不尋常的事物啊!)…主持人問道:「有幾個人看到大猩猩?」沒有人舉手…「你們確定沒有大猩猩嗎?」…參加者似乎出現了黑人問號…難道影片中真的有出現大猩猩嗎?主持人重放影片…
你有看到大猩猩嗎?
現在再播放的話,你一定會看到並注意到大猩猩。
但為什麼在剛播放的時候,有許多人根本沒有注意到那麼明顯,而且出現時間也不短的大猩猩?
你知道嗎?從大猩猩的實驗中,我們很清楚的發現:當我們告訴潛意識要把注意力放在什麼地方時,我們會忽略幾乎所有無關的影像或訊息,即令這影像或訊息像大猩猩那麼明顯,出現的時間那麼長,我們依然視而不見,我們有"看"但沒有"到"。潛意識控制我們,應該看到什麼,不應該看到什麼。我們的心態會影響我們對證據的判斷。
你想到了《錯不在我》,你想到了《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潛意識決定了《錯不在我》之後,它不會去注意,去接受與此決定無關的事實和證據,它注意和接受的都是與此決定有關的事實和證據;同樣的,當潛意識決定對某人、某事、某物的”想法"了之後,它不會再去注意,去接受與此"想法”無關的事實和證據。
我們自認為公正,明理,客觀,但,我們其實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公正,明理,客觀。在觀看大猩猩影片時,有誰是不客觀,是不公正的?
有人根據大猩猩的實驗出了一本書,書名就叫:《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
大猩猩的實驗後來變得非常有名,但上個世紀七0年代,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奈瑟(Ulric Neisser)剛發表此「視而不見」的研究論文,當時的心理學界不熟悉、也不認同所謂的認知心理學,因此該論文也是當時學界「視而不見」的對象,直到學界的主流興趣和理論轉向之後…
當我們確信"我是對的"時,或許應該放鬆一下,暫停一下,因為我可能沒有那麼肯定,因為《我可能錯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維基百科》(wikipedia)裡有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奈瑟(Ulric Neisser)的生平傳記,裡面提到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失事之後,奈瑟曾在執教的大學給班上的大一新生們填寫一份問卷,包括:自己何時得知這個消息?如何得知的?當時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和誰在一起?三年後,奈瑟請已經
事實和真相不見得就是事實和真相 前言 晨起聽劉軒的音頻,內容是訪問《如何讓人改變想法》的譯者。當然主要的目的是談這本書。從書名可以了解:"改變別人想法"絶非易事,但也不無可能,問題在:"如何"使用對的方法? 911事件是個陰謀? 劉軒提到自己是因美國的911事件才回到台灣的,因此二人從有團體認為”9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原詩 唐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賞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鄉鹿門山過著隱居的生活,但內心卻有些糾結,在四十多歲時曾前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並期待朋友能給予援引,可惜入仕希望未能如願,也因此對當朝權貴深表不滿(如<留別王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前言 情緒人人有,說來淡淡愁。且往往容易糾結、陷溺其中,難以自拔。恬淡有味的詩詞,或可讓人脫離糾結,換個心境。 唐代: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譯文 秋雨颯颯的下著,整片山谷都籠罩在濛濛細雨中,景色顯得隱約淒迷。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間溪流,淺淺的
劇情 「菜鳥時,曾兩次和某藝人打招呼,對方都裝沒聽見;還有一次向某藝人問好,卻被翻白眼…」 疑問 如果,僅僅是如果喔,你的好友或閨蜜憤恨難當的告訴你,她被欺負了,情節就如上述,你會如何想?你可能會啞口無言,啞然失笑吧?你起了一個黑人問號,不知道這算什麼欺負?而這還是發生在二十年前?日前當事者還在臉書
前言 昨天(112.6.12)聯合報的影視消費(C)版刊了一篇報導題為《楊繡惠自曝菜鳥時,遭玉女翻白眼》。而網路上的題目則為《被網友指欺負楊繡惠 曲艾玲喊冤「完全沒有不尊重的地方」》 楊繡惠在臉書發文指出剛出道時曾經被人欺負…,綱友指出可能是曲艾玲,後者則喊冤…楊女再指出「那個不算…」並說她說的是菜
前言 《維基百科》(wikipedia)裡有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奈瑟(Ulric Neisser)的生平傳記,裡面提到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失事之後,奈瑟曾在執教的大學給班上的大一新生們填寫一份問卷,包括:自己何時得知這個消息?如何得知的?當時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和誰在一起?三年後,奈瑟請已經
事實和真相不見得就是事實和真相 前言 晨起聽劉軒的音頻,內容是訪問《如何讓人改變想法》的譯者。當然主要的目的是談這本書。從書名可以了解:"改變別人想法"絶非易事,但也不無可能,問題在:"如何"使用對的方法? 911事件是個陰謀? 劉軒提到自己是因美國的911事件才回到台灣的,因此二人從有團體認為”9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原詩 唐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賞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鄉鹿門山過著隱居的生活,但內心卻有些糾結,在四十多歲時曾前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並期待朋友能給予援引,可惜入仕希望未能如願,也因此對當朝權貴深表不滿(如<留別王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前言 情緒人人有,說來淡淡愁。且往往容易糾結、陷溺其中,難以自拔。恬淡有味的詩詞,或可讓人脫離糾結,換個心境。 唐代: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譯文 秋雨颯颯的下著,整片山谷都籠罩在濛濛細雨中,景色顯得隱約淒迷。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間溪流,淺淺的
劇情 「菜鳥時,曾兩次和某藝人打招呼,對方都裝沒聽見;還有一次向某藝人問好,卻被翻白眼…」 疑問 如果,僅僅是如果喔,你的好友或閨蜜憤恨難當的告訴你,她被欺負了,情節就如上述,你會如何想?你可能會啞口無言,啞然失笑吧?你起了一個黑人問號,不知道這算什麼欺負?而這還是發生在二十年前?日前當事者還在臉書
前言 昨天(112.6.12)聯合報的影視消費(C)版刊了一篇報導題為《楊繡惠自曝菜鳥時,遭玉女翻白眼》。而網路上的題目則為《被網友指欺負楊繡惠 曲艾玲喊冤「完全沒有不尊重的地方」》 楊繡惠在臉書發文指出剛出道時曾經被人欺負…,綱友指出可能是曲艾玲,後者則喊冤…楊女再指出「那個不算…」並說她說的是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看猩球崛起時,每次看到猩猩、狒狒說人話,我就會出戲,職業病使然,以發聲構造來看,猩猩、猿猴、狒狒等都很難講的出人話。 其中的原因多,在《人類簡史:一趟橫跨人類三百萬年的時空之旅》書中提到幾個原因,咽腔(喉骨、聲帶等)、神經系統的成熟;直立行走還使人類的肺部等生理器官得以發展,這也為語言的產生準備
Thumbnail
「我必將可憎汙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那鴻書》3:6 參與美國情境喜劇的猩猩演員,在演出中突然失控,暴怒攻擊。觀眾席從歡笑到尖叫四起,逃竄。沒有人知道猩猩為什麼突然發狂?還有現場為什麼有一隻鞋子毫無支撐的直立著,始終不倒?
Thumbnail
生命的天平,物種的法碼,不等值?! 初閱《大猩猩審判日》,舉世爭議的「電車難題」旋即躍入腦海,極為類似無限循環的辯論,孰是孰非?大約就是不同角度切入的截然。不過,從看似以人類為主導的世界,能夠開庭審判動物園僅因人類兒童誤入大猩猩領地可能因而喪命,即選擇格斃閒適居家的奧馬利(大猩猩)一案,或許也算是
隨著人工智慧、基因工程與腦神經研究的大幅進展,何謂「人」?
Thumbnail
凱撒死後的300年,猩猩們各自分散有自己的家園,而迴聲族(人類)已是稀少物種。猩猩諾亞因為一次失誤的舉動,導致家園遭到同為猩猩的面具族入侵,自己的父親也因此被殺。為了帶回家人們,諾亞循著足跡追蹤,途中遇到紅毛猩猩拉卡、迴聲族梅,得知許多猩猩與迴聲族的過往歷史……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狗狗是如何看到這個世界的?它們的視覺和我們人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它們對某些顏色或物體特別敏感?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進入狗狗的視覺世界,讓你更了解它們的感知和行為。 1. 狗狗的世界是黑白的? 你可能聽過一個說法,狗狗是色盲,只能看到黑白灰的顏色。其實,這是不對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看猩球崛起時,每次看到猩猩、狒狒說人話,我就會出戲,職業病使然,以發聲構造來看,猩猩、猿猴、狒狒等都很難講的出人話。 其中的原因多,在《人類簡史:一趟橫跨人類三百萬年的時空之旅》書中提到幾個原因,咽腔(喉骨、聲帶等)、神經系統的成熟;直立行走還使人類的肺部等生理器官得以發展,這也為語言的產生準備
Thumbnail
「我必將可憎汙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那鴻書》3:6 參與美國情境喜劇的猩猩演員,在演出中突然失控,暴怒攻擊。觀眾席從歡笑到尖叫四起,逃竄。沒有人知道猩猩為什麼突然發狂?還有現場為什麼有一隻鞋子毫無支撐的直立著,始終不倒?
Thumbnail
生命的天平,物種的法碼,不等值?! 初閱《大猩猩審判日》,舉世爭議的「電車難題」旋即躍入腦海,極為類似無限循環的辯論,孰是孰非?大約就是不同角度切入的截然。不過,從看似以人類為主導的世界,能夠開庭審判動物園僅因人類兒童誤入大猩猩領地可能因而喪命,即選擇格斃閒適居家的奧馬利(大猩猩)一案,或許也算是
隨著人工智慧、基因工程與腦神經研究的大幅進展,何謂「人」?
Thumbnail
凱撒死後的300年,猩猩們各自分散有自己的家園,而迴聲族(人類)已是稀少物種。猩猩諾亞因為一次失誤的舉動,導致家園遭到同為猩猩的面具族入侵,自己的父親也因此被殺。為了帶回家人們,諾亞循著足跡追蹤,途中遇到紅毛猩猩拉卡、迴聲族梅,得知許多猩猩與迴聲族的過往歷史……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狗狗是如何看到這個世界的?它們的視覺和我們人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它們對某些顏色或物體特別敏感?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進入狗狗的視覺世界,讓你更了解它們的感知和行為。 1. 狗狗的世界是黑白的? 你可能聽過一個說法,狗狗是色盲,只能看到黑白灰的顏色。其實,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