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內卷與如何和公司一起進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來我也不知不覺在內卷的文化當中嗎?

我目前在一家位在北美的行銷公司工作。而與台灣習慣的 8/8 父親節不同,北美慶祝的是 6/18 國際父親節,這天滑著手機,將客戶們的 Instagram 都客製化的發了 Happy Father’s Day 的 Story。

心想,順便在工作群組裡面提醒大家今天是父親節好了。

沒想到大主管看到後,tag 小組長提醒大家發文,小組長表示,週間的時候已經提醒過大家。

同時小組長則來私訊提醒我說,週末不要在工作群組內傳訊息,週末是大家休息的時間,也希望我好好享受週末時光,不要內卷,不讓上頭的人養成隨時能交待組員們工作的習慣。

raw-image

知道中國有這個詞「內卷」,也是因為去年跟中國室友聊天,才學習到的。「內卷」的意思,可以參考風傳媒的這則介紹

內卷這個詞英文是「involution」,而「evolution」是進化的意思,在前面加上了「in」後就變成了向內進化,也就是內卷。其實「內卷」這個詞,是來自於一種社會學概念「內捲化」(又稱過密化),是用來形容社會文化重複勞作、發展遲鈍,講白話來說,到了某一個層次後,就只在一個簡單的層次上重複作業,而毫無發展。

現今,內卷被拿來形容「白熱化的競爭」,也就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們為了得到資源,而進行非理性的過度競爭。中國網友就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當大家都擁有葵花寶典後,如果你不練,就會被打敗,於是所有人都練了,但這樣一來,每個人都會了,也就沒有特別之處了,也沒有人從中受益。

用更簡單的形容方式,就好比一場電影,如果前排的人站起來了,後排的人就只能跟著站起來,最後就會造成原本可以坐著舒服欣賞的電影,變成大家都必須要站著。

雖然我知道這個詞,也聽了中國朋友們說的一些激烈競爭的情況,但一直覺得那是中國內的事情;我今天受到小組長的提醒才發現,原來我也不知不覺在內卷的文化當中嗎?


在以前的工作環境中,我感受到的,或是接受到的鼓勵,就是需要拿積極的態度出來,把工作項目有效推進。在上一份工作中,主管也很強調需要「拿出成績來」公司才知道你的價值在哪裡,為什麼你不可被取代。

也許是因為這樣,在可以表現、可以發表意見的時候,我總是會出現。

老實說也不是我多有自信,而是的確有些想法,覺得需要跟公司溝通,希望團隊更好。

前陣子很流行一個詞叫做「安靜辭職」,我的理解就是,只做份內的事情,不主動找事做。這件事情我跟身邊的好友們討論過,他們都覺得很合理。有位朋友跟我說:「工作只需要偶爾達到 80% 的努力就好了」,也就是說,大多的時候,不需要盡全力,偶爾盡力就可以。

這樣的態度跟我以前的工作思維差很大。

我也不是 100% 時間都付出 100% 努力的人,也有拖延症等壞習慣,但我總會告訴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我同意「一分錢出一分力」,或是做好份內的工作就已經是仁至義盡這種感受,但如果不去呈現自己的價值,公司是否就的確因為你的安靜辭職,就不要你了呢?

我想,可能最重要的一點是,「到底多麼喜歡這份工作」吧。

如果我對一件事情有熱情,就會比較積極主動,如果公司對我有期待,這個工作項目對我個人成長也有助益,那我也會比較有動力去踏出舒適圈。

重點是,公司團隊有沒有跟成員們對齊這些目標與期待?公司有沒有關心你這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沒有的話,當然那就安靜離職吧,但在那之前,如果有很想要的東西,以前的公司環境氛圍之下,我還是會主動去跟上司溝通。現在我有點不確定了。


回到事情本身,的確我不應該在週末的時間傳工作訊息,這很擾人。不過我一開始的想法真的沒有要內卷、競爭(根本沒想這麼多),只是單純想要提醒節日而已。

是這樣嗎?

還是說,我的潛意識裡,其實就是想要在群裡表現「我有盡責工作」這樣的態度,然後獲得主管的賞識呢?

透過小組長的提醒,讓我進行了對自我的一番思考。

「我希望大家周末都過自己的生活,不要被工作綁架太多,有些東西,華人公司和美國公司存在巨大的差異。」小組長這麼說的。

目前的小小結論是:我還是要繼續做我覺得應該做好的事情,不過在對外分享、對話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在不適當的時間做出造成別人有壓力、困擾的行為。

人與人的互動、溝通,尤其是全遠距工作沒有見面的基礎下,真的不容易呀。


6/19 星期一,大主管臨時跟我約了一個one on one的電話,聊了許多工作上的事情,拓展我的一些思路。覺得總算比較了解大主管的一些思維模式,這讓我有種安心感,因為過去在沒有見面、不夠多資訊的情況下,不太確定大家想要的工作溝通模式是什麼。

透過這兩天的事情,希望自己也是有所成長了吧 :D


莉莉的工作相關文章:

【撰寫履歷原則Check List】如何寫好Resume?
為什麼我的自我介紹要提到「出身自內容農場」?

在 Himalaya 遠距工作1年半的心得:跨時區工作 + 內容運營技能培養


哈囉,我是 Lazy Lily

如果你對我的文章有興趣的話,不妨按下愛心和追蹤呦 (ゝ∀・)ノ

出身於內容農場,離開之後還是想繼續寫自己喜歡的內容,也推廣喜愛的內容。
【Medium 寫閱讀心得、工作體驗】Lazy Lily廢文女孩
【FB粉絲專頁】廢文女孩。
【很隨意的IG生活紀錄】lazylily_eat
【e-mail】lily.c.writing@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莉莉讀書的沙龍
22會員
14內容數
網路文學小說這麼多,但心得分享的資訊好像並不多!這裡將介紹自己在 himalaya 喜瑪拉雅國際版 有聲書app 收聽的有趣網文小說,真實記錄自己聽了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說到內捲這個詞,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是在看脫口秀的節目時,剛好是一位演出人員的主題,說真的用這兩個字組成來形容跟同事之間的競爭,其實蠻有意思的,就是很簡單明瞭又粗暴。
Thumbnail
說到內捲這個詞,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是在看脫口秀的節目時,剛好是一位演出人員的主題,說真的用這兩個字組成來形容跟同事之間的競爭,其實蠻有意思的,就是很簡單明瞭又粗暴。
Thumbnail
看了華為內部一篇很火的文章,談到什麼是內卷?摘錄一些重點,與記錄下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看了華為內部一篇很火的文章,談到什麼是內卷?摘錄一些重點,與記錄下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回到事情本身,的確我不應該在週末的時間傳工作訊息,這很擾人。不過我一開始的想法真的沒有要內卷、競爭(根本沒想這麼多),只是單純想要提醒節日而已。是這樣嗎? 還是說,我的潛意識裡,其實就是想要在群裡表現「我有盡責工作」這樣的態度,然後獲得主管的賞識呢?透過小組長的提醒,讓我進行了對自我的一番思考。
Thumbnail
回到事情本身,的確我不應該在週末的時間傳工作訊息,這很擾人。不過我一開始的想法真的沒有要內卷、競爭(根本沒想這麼多),只是單純想要提醒節日而已。是這樣嗎? 還是說,我的潛意識裡,其實就是想要在群裡表現「我有盡責工作」這樣的態度,然後獲得主管的賞識呢?透過小組長的提醒,讓我進行了對自我的一番思考。
Thumbnail
最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內捲」一詞,本來以為是新名詞,查了資料才發現,原來這個詞在2020年就已經在中國紅過一波,而內捲的原文甚至在二十世紀初就開始被使用,一開始是用來描寫一種文化概念。
Thumbnail
最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內捲」一詞,本來以為是新名詞,查了資料才發現,原來這個詞在2020年就已經在中國紅過一波,而內捲的原文甚至在二十世紀初就開始被使用,一開始是用來描寫一種文化概念。
Thumbnail
「內捲」是這一兩年來興起的詞,看到這詞,西恩第一聯想到的是臺灣的老街,除了極少數有特色的老街外,大部分老街只是名稱不同,賣的東西大同小異,比如用木棒刮青蛙的背可以發出聲響的玩具、復古刮痧板之類的玩意,如果有任意門直接跳到下一個老街,你會以為任意門壞了。
Thumbnail
「內捲」是這一兩年來興起的詞,看到這詞,西恩第一聯想到的是臺灣的老街,除了極少數有特色的老街外,大部分老街只是名稱不同,賣的東西大同小異,比如用木棒刮青蛙的背可以發出聲響的玩具、復古刮痧板之類的玩意,如果有任意門直接跳到下一個老街,你會以為任意門壞了。
Thumbnail
這幾年,“內卷”這個名詞風馳電掣般襲捲了華人的互聯網平台,每個人都被其影響,卻又難以逃離。 華人社會中的團體內的競爭 躺平的條件 “雙贏”是最後的選擇 參考文獻 作者:大鵬 | AndAction 心理研究夥伴 — — — — — — AndAction 教練
Thumbnail
這幾年,“內卷”這個名詞風馳電掣般襲捲了華人的互聯網平台,每個人都被其影響,卻又難以逃離。 華人社會中的團體內的競爭 躺平的條件 “雙贏”是最後的選擇 參考文獻 作者:大鵬 | AndAction 心理研究夥伴 — — — — — — AndAction 教練
Thumbnail
談到內卷,我想起成功學大師卡內基曾經寫過一個故事。 一座造船廠,早班和夜班的工人都很懈怠,造船廠的效率很低。卡內基察看兩班工人後,有天在早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寫了一個數字;在晚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也寫了一個數字。 §到底什麼是「內卷」? 常見的例子,莫過於效益至上的職場。 §小結
Thumbnail
談到內卷,我想起成功學大師卡內基曾經寫過一個故事。 一座造船廠,早班和夜班的工人都很懈怠,造船廠的效率很低。卡內基察看兩班工人後,有天在早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寫了一個數字;在晚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也寫了一個數字。 §到底什麼是「內卷」? 常見的例子,莫過於效益至上的職場。 §小結
Thumbnail
談到內卷,我想起成功學大師卡內基曾經寫過一個故事。 一座造船廠,早班和夜班的工人都很懈怠,造船廠的效率很低。卡內基察看兩班工人後,有天在早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寫了一個數字;在晚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也寫了一個數字。 §到底什麼是「內卷」? 常見的例子,莫過於效益至上的職場。 §小結
Thumbnail
談到內卷,我想起成功學大師卡內基曾經寫過一個故事。 一座造船廠,早班和夜班的工人都很懈怠,造船廠的效率很低。卡內基察看兩班工人後,有天在早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寫了一個數字;在晚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也寫了一個數字。 §到底什麼是「內卷」? 常見的例子,莫過於效益至上的職場。 §小結
Thumbnail
我們要真正的面對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麼?看看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是否正朝著你希望的方向前進,還是背道而馳?並且了解自己的優點,相信自己的這些優點都能夠幫助自己成為更有價值的人。
Thumbnail
我們要真正的面對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麼?看看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是否正朝著你希望的方向前進,還是背道而馳?並且了解自己的優點,相信自己的這些優點都能夠幫助自己成為更有價值的人。
Thumbnail
中國的網路社群,最近興起了一個新名詞,「內卷」。 「內卷」指的是,在一個領域中,過度的競爭,導致無意義的互相消耗,沒有帶來任何進步。 幾張在網路上流傳的相片中,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開著筆記型電腦寫論文,顯示出中國最高學府內的激烈競爭。
Thumbnail
中國的網路社群,最近興起了一個新名詞,「內卷」。 「內卷」指的是,在一個領域中,過度的競爭,導致無意義的互相消耗,沒有帶來任何進步。 幾張在網路上流傳的相片中,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開著筆記型電腦寫論文,顯示出中國最高學府內的激烈競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