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者退散!讀諮商心理師的《癡迷》後,我的人際界線設定課題

陶曉嫚-avatar-img
發佈於嫚速報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過糾纏不休的執迷者?或是耳聞親友有類似的遭遇?

執迷者糾纏著「目標」,他們的出發點是愛慕、喜歡、友好、欣賞、崇拜等理應是正向的情感,但卻完全不顧目標的觀感和界線,在無法得到他們期待的回應後,他們的行為變本加厲,不是更賣力付出獻殷勤,用更越界的方式要目標「體悟他們的好」;要不就採取各種精神或物理上的攻擊打壓目標,試圖摧毀目標的防線,令目標徹底「按照他們的劇本生活」……

目標越拒絕和逃離,執迷者的言行便越瘋狂,什麼都做了,就是沒有要「停」,而且他們堅持這種揉雜痛苦、焦慮、混亂、羞辱、嫉妒和占有欲的瘋狂,這就是他們的人生意義。

如此恐怖的狀態並非只有毀滅一途,知名心理諮商師Susan Forward在她的著作《癡迷》(Obsessive Love: When It Hurts Too Much to Let Go)中點出,只要執迷者有足夠的病識感,願意感變,他們和被糾纏的目標都有辦法回到正軌。

破壞簡單、修復艱難,被執迷者糾纏後要怎麼辦?有辦法恢復正常嗎?

raw-image


「管不住自己」是一種誘人的逃避: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十八歲升上大學以來,我不止一次被執迷者鎖定,他們的生理性別、性向、性格、接近我的原始目的都不同,無法以外顯標籤判定「這個人會糾纏騷擾」。踏入職場後,我以記者和文字工作者的身分在社會上公開活動,與人社交和深度交流是絕對必須,我不可能為了避免被糾纏便隱居起來生人勿近,而且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掛在社群上,糾纏騷擾已不限於跑去當事人常出入的地域尾隨盯哨手來腳來,用數位工具不斷干擾當事人的生活已成為當代「顯學」。

不管是哪一種手段,把時間花在執迷糾纏的人,他們的人生猶如巨大的黑洞,於是去拉扯別人來填補空虛,他們常宣稱「我管不住自己」。對此,Susan給予了重要提醒:

認為自己管不住自己只是一種誘人的逃避方式,在這種藉口的掩護下,你以為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在這個逃避的過程中,你丟棄了自尊、自信、快樂,以及發展一段健康感情的可能性。

有執迷傾向的人會「逃避為自己負責」,這是很重要的線索,我閱讀著諮商師Susan的案例分析,也思索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不願意為自我負責的人,發現他們常有以下的外顯行為:

  • 不尊重他人的界線

拒絕是一種表達自我、劃出界線的方式,一般人即使不喜歡被拒絕,覺得遺憾不甘心,也會承認別人有說不的權利。畢竟人的出身背景、成長經驗不同,對不同議題有不同的感受和觀點。

但對於執迷者們,無論你是猶疑,委婉或是堅定地表達「不要」,他們都像沒聽到,就是要你立刻馬上按照他們的意思辦事。

他們或義正嚴詞、或強詞奪理,或耍賴裝可憐,攻擊你的界線是錯誤的、不正常的--他們拿自己的框架把你砸得頭破血流,想盡辦法「模糊界線」,不在乎甚至樂見彼此的人格被綑綁得扭曲變形。

  • 好批評又期待己願他力

執迷者會透過嚴厲的批評來塑造敵手,並宣稱「聽他的話打倒或防禦這個壞蛋」是你責無旁貸的任務,他則待在舒適的位置指導你「再努力一點」

這個敵手可以是會影響你決策、給予你重要社會支持的對象,因為執迷者認為「全世界值得你關注的只有他」;也可以是「不夠愛他、不夠為他著想」的你,他會批評你有太多壞習慣,必須徹底改變、放棄自己的界限來成為「(他)理想的人」;有時敵手是一到多個族群、場域甚至是某種文化現象,執迷者控訴「那些危險敗德的人事物會把我們生吞活剝」,地球上沒有地方是安全的,除了守在他身邊、遵照他的意思行動。

  • 強烈的自我被害者認知

如果管不住自己「不是我的錯」,那是誰的錯?父母家庭、師長同學、朋友戀人、上司同事下屬、公眾人物KOL、酒精藥物成癮物質、大環境大時代大宇宙……總之千錯萬錯,都是外部問題令他們身不由己、才會做出那些越界的行為,而且不斷重複。

執迷者會把身為行為主體的自己無力化,自居被害者,藉口「我很慘,所以不能怪我執迷」,甚至把指出他們問題的人全扣上「加害者、共犯」的帽子

raw-image

三個假設性問題,協助自己設定明確的人際界線

很少人會在第一次見面,就把上述「不為自己負責」的特質展露個徹底,當我們發現有異樣時,通常都已經交流一段時間、建立了某種社會關係。

如果因為上下權力關係、金錢交易關係無法避免與此人相處,盡可能做到公私分明,並觀察誰是環境中可以諮詢、求助的對象,告知信任的重要關係人你身邊有執迷傾向的人,需要保持警覺。除了堅持自己的界線,如果狀況越來越不妙,必須有退場機制。

至於人際關係的界線要怎麼畫?必須從認識自己開始。認識自己是一個複雜又龐大的課題,如果不知道從何開始,我從《癡迷》書中擷取出幾個思考點:

Q1:你認為充滿爆點且戲劇化的經驗才算生活嗎?

電影、電視、廣告、流行歌曲合謀說服我們:愛情一定要轟轟烈烈、死去活來,否則就不是真愛。

換到愛情之外的人際關係也說得通,跟執迷者糾纏時情緒必然會大起大落,令人產生置身戲劇大冒險的幻覺,但冷卻下來後,便會驚覺現實沒有起色,是持續不斷探底,而大家常低估從深淵爬回地表所消耗的時間與力氣。

做該做的事、平安健康地吃喝拉撒睡……這種日常看似無聊,實則要長期認真努力來維持,練習去感受平淡中的深刻學問,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

Q2:聖母或救世主的角色令你嚮往嗎?

幫助他人會讓人的自我價值感提升,能翻轉他人的人生可謂是奇蹟,「聖母、救世主」則是力量、崇高、美德、慈悲的綜合體,是人們最渴望的,唯美浪漫的存在。

但人不是神,若沒丈量清楚自己的能耐、堅持住底線,很容易吸引到爛咖,而且越被爛咖糾纏,越容易把對方的問題攬到自己頭上--

「救世主情結」執迷者的日常生活,就是處理對方製造的各種問題。這些悲天憫人的執迷者相信,一旦解決了這些問題,兩人之間就再無障礙,從此就能過著夢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救世主情結」的執迷者常常和「反社會人格」的人渣糾纏在一起,因為「救世主」是給予者,而反社會人格者正好是掠食者。

'Q3:你有明確的查核點,來定義關係的親疏遠近嗎?

遇到一見如故、一見傾心的人像中樂透,也要提醒自己:無論是怎樣的關係,太快推進是有風險的,多花一點時間理解彼此的三觀。

大部分執迷者採用「理想化」的方式,以偏概全,隱瞞戀人的缺點。但「救世主情結」執迷者明明很清楚對方的缺點或糟糕的生活方式,也義無反顧。

有一些社會歷練後,我學到做人做事要留點轉圜的餘地,所以不會把自己的底線直接亮出來,與人接觸時也會避免直踩底線的行為,於是設定查核點很重要,循序漸進加深關係,對方沒進一步的意思或是踩線越界,也可以退回安全距離。

例如我跟一個人見面會打招呼、互相送禮,聊過許多話題,不過這些交流止於資訊和物質交換,沒有涉及或揭露彼此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我就會傾向稱呼對方是「熟人」而非「朋友」。

面對執迷者,請克制一再解釋的衝動

raw-image

如果界線畫了,也和越界的執迷者溝通過了,對方依舊糾纏不休,那該怎麼辦才好?

除了求助親友和專業,打113通報社工、110報警,也請克制「解釋」的衝動:

執迷者相信他們瞭解你甚於你瞭解自己,所以如果你試圖去解釋自己的立場,那就完了,你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地,你只需清晰、明確地說出你想要的,以及如果對方不願意,你將怎麼做。
解釋或許能讓你感覺自己不那麼殘忍,但往往會讓情況變得更棘手。過多的解釋給了執迷戀人一絲希望,以為跟你還有商量的餘地。只要你還願意說話,執迷者是不會放棄爭取的。

設法與執迷者切斷關係的當下,一定一肚子苦水,怨嘆自己怎麼這麼倒楣,恨不得親友與不認識的網友一起來公審罵爆這死纏爛打的討厭鬼。現代的社群網路很容易號召公審,公審涵蓋了自己的「解釋」,還充滿復仇的力量,光是想像就讓人腎上腺素噴發。

但值得注意的是,執迷者的空虛是無底洞,沒有人生目標,於是依附著他人,即使這段關係已經損壞腐爛他們都不放手。衝突會讓執迷者認為他跟你還有連結,而且他們的糾纏行為早已證明:你抓狂,他們可以比你更瘋狂。

在互相傷害後,其實無論怎麼修復,都很難「回到傷害發生之前」。不想陪葬自己的人生,不讓執迷者稱心如意的辦法,就是先不要爭那一時爽,打造一個沒有他們的環境,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謝謝您的分享。
陶曉嫚-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03
溫紅一杯 謝謝你的留言鼓勵~
avatar-img
麟左馬騳驫
291會員
246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已出版作品裡最滿意的是《搏落去》
麟左馬騳驫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無法靜心的時刻,能鑽進一本書裡,就能享有一段平靜。短篇小說集,就是我的居家旅行必備良藥。
Thumbnail
2025/04/15
無法靜心的時刻,能鑽進一本書裡,就能享有一段平靜。短篇小說集,就是我的居家旅行必備良藥。
Thumbnail
2025/01/19
保守派跟自由派究竟差別在哪?人類為什麼基本上處處都分成這兩大陣營?
Thumbnail
2025/01/19
保守派跟自由派究竟差別在哪?人類為什麼基本上處處都分成這兩大陣營?
Thumbnail
2024/12/30
2024 讀的小說大約五十本,有三本讓我覺得:原來小說還能這樣寫。
Thumbnail
2024/12/30
2024 讀的小說大約五十本,有三本讓我覺得:原來小說還能這樣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執迷者必須有病識感,停止對別人進行「你是我的救世主嗎」的試煉,自己的人生意義是不能假手他人去找的。希望大家都能看重自己、尊重他人,好好活下去。
Thumbnail
執迷者必須有病識感,停止對別人進行「你是我的救世主嗎」的試煉,自己的人生意義是不能假手他人去找的。希望大家都能看重自己、尊重他人,好好活下去。
Thumbnail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在關係中多有困擾、衝突、糾結、混亂,我做了那麼多,為什麼別人都不改變!為什麼都是自己那麼苦?我說了怎麼都沒有用?自己為這段關係感到無奈、無力與沒有用。接下來想跟大家提到的是為什麼建議閱讀這本書(立界線得自由)
Thumbnail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在關係中多有困擾、衝突、糾結、混亂,我做了那麼多,為什麼別人都不改變!為什麼都是自己那麼苦?我說了怎麼都沒有用?自己為這段關係感到無奈、無力與沒有用。接下來想跟大家提到的是為什麼建議閱讀這本書(立界線得自由)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誤以為跟他人劃清界線是不是就代表了冷酷無情,好像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只想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總是容易被貼上「自私」的標籤,他們總是優先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再來視情況滿足他人的需求,他們總是有條有理,有時候讓人覺得少了一點熱情,但又無法去真正否定他們的人格與善良,其實我們內心偶爾也暗自羨慕這種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誤以為跟他人劃清界線是不是就代表了冷酷無情,好像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只想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總是容易被貼上「自私」的標籤,他們總是優先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再來視情況滿足他人的需求,他們總是有條有理,有時候讓人覺得少了一點熱情,但又無法去真正否定他們的人格與善良,其實我們內心偶爾也暗自羨慕這種
Thumbnail
大部份的控制狂都是源自於成長過程中的不被愛與不被滿足所造成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們害怕失控、容易焦慮,希望透過控制別人來得到自身的滿足。
Thumbnail
大部份的控制狂都是源自於成長過程中的不被愛與不被滿足所造成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們害怕失控、容易焦慮,希望透過控制別人來得到自身的滿足。
Thumbnail
《立下界限》這本書告訴心靈也需要斷捨離,斷捨離的概念是:(斷)去他人的干擾,(捨)去不在乎你的人,(離)和別人保持距離,讓自己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為何人生走錯方向,卻無法迴轉?你是如何餵養他人得寸進尺的 看好自己的心房承認人性的惡意 婆婆因生存焦慮而用相同手法加害媳婦 先攘外,再安內
Thumbnail
《立下界限》這本書告訴心靈也需要斷捨離,斷捨離的概念是:(斷)去他人的干擾,(捨)去不在乎你的人,(離)和別人保持距離,讓自己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為何人生走錯方向,卻無法迴轉?你是如何餵養他人得寸進尺的 看好自己的心房承認人性的惡意 婆婆因生存焦慮而用相同手法加害媳婦 先攘外,再安內
Thumbnail
心煩意亂,大都來自你對自己內在和外在環境產生的衝擊,感到無法掌控和預估,所以你會慌、會亂。心煩意亂,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基本上,這也是一種失去界限能力的狀態。因為有界限者,會評估停損線在哪,也會實事求是的判斷「擁有」和「割捨」之間的平衡,不會一股腦的什麼都收、都要...
Thumbnail
心煩意亂,大都來自你對自己內在和外在環境產生的衝擊,感到無法掌控和預估,所以你會慌、會亂。心煩意亂,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基本上,這也是一種失去界限能力的狀態。因為有界限者,會評估停損線在哪,也會實事求是的判斷「擁有」和「割捨」之間的平衡,不會一股腦的什麼都收、都要...
Thumbnail
請你試著停止控制,練習接納自己所有的想法,並專注於當下,採取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行動方案。 什麼!控制不好嗎?如果停止「控制」,那人生不失控了? 心理學裡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矛盾意向」。越想達成一件事情,就越難達成,例如越想睡覺就越睡不著、越想得到愛就越得不到,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想要控制那我們所不能掌控的
Thumbnail
請你試著停止控制,練習接納自己所有的想法,並專注於當下,採取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行動方案。 什麼!控制不好嗎?如果停止「控制」,那人生不失控了? 心理學裡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矛盾意向」。越想達成一件事情,就越難達成,例如越想睡覺就越睡不著、越想得到愛就越得不到,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想要控制那我們所不能掌控的
Thumbnail
如果,情況很明白明顯了,立下界限、守護界線是對你最好的選擇和行動,你卻遲遲無法進行,仍然處於混亂和左右為難的局面裡,那麼你該面對和思考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為什麼要這樣那樣」了。 這一篇主題就是要和你討論這個情況裡的自我覺察⋯
Thumbnail
如果,情況很明白明顯了,立下界限、守護界線是對你最好的選擇和行動,你卻遲遲無法進行,仍然處於混亂和左右為難的局面裡,那麼你該面對和思考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為什麼要這樣那樣」了。 這一篇主題就是要和你討論這個情況裡的自我覺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