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心理師不筆記 #07】進諮商所前你應該看清楚點:成為心理師的多重潛意識宇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年台北及不少縣市都有大量的心理諮商所/治療所新開業,許多心理師想要成為單靠接演講和自由接諮商個案來賺取生活的(行動)心理師;在更基層的,即針對考上諮商所(以及畢業後的心理師國考)的補習班開班不斷,都讓心理諮商(治療)迅速以一個光鮮亮麗的新型職業選項的方式來到一般民眾眼前。

這盛況所相對產生的,無疑是一種同行生存競爭的焦慮,即上游者或半上岸者害怕太多新血的到來,從商業角度看便是分薄了案量、沖淡了利潤。不知道大家有否留意活躍於社交媒體的網紅心理師,他們有一部份在近兩年很常分享這類型的文章主題:心理師競爭大、碩班畢但薪水低、吃不飽、各種繼續教育(課程、督導、被諮商等)的成本付出高、從大學畢業再到碩班畢業考取執照最快也要 7 年光陰、實習期間就要燒錢受訓、未執業就先燒掉一台汽車(或其他等值的財產)……總而言之,大家不要妄想著「光鮮亮麗」就來考諮商及臨床所──除非你家境很好。

然而,不管這些貼文說得再動聽,彷彿關心著大家的金錢和時間成本,但其主要功能就是「勸退」無誤,其潛藏(潛意識)的臺詞很可能就是:「學弟妹你們不要來一窩蜂的考上來,搶走我的飯碗!」或「我才是付出夠多的前輩,你們看著辦吧!」

但今天我不是要探討這類網紅、文章和背後的心態,而是借此指出人們怎樣思考「想成為心理師」一事的動機。今天我們很容易把一個人要成為心理師一事,簡化為對光鮮亮麗的理想追求,或是想幫助他人、想為世界做點善事、去解決問題、以及能夠高時薪地(所謂的「聊聊天一小時就2000元」的想像)爽爽賺錢。

以上種種成為心理師原因或動機,都停留在意識的層面,多的卻是你不知道的事:多重的潛意識的因素。我曾在舊文〈見太多個案才生病/生病才要當心理師──對成為心理師的精神分析〉中,從「欲望」的角度把一心想著要成為心理師的人分成兩類。那是一種很法式哲學味兒的初探,今天我會進一步從實例講述一個人的早期經驗到底是如何構成他(她)想成為心理治療師的三種慾望。

raw-image

救不了父母的罪惡感

已經記不得是在研究所的哪一本書上唸到的:許多成為心理師的人在其孩童時期都是一名「親職化小孩」(parentified child),他們從小就像父母般去照顧比自己小的手足、幫忙家裡各種家務、成為父母眼中的小父母角色。

精神分析師 Theodore J. Jacobs 在〈分析師的內在經驗: 其對分析歷程的貢獻〉(The inner experiences of the analyst: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analytic process, 1993)文章裡深化了這個觀點,他認為這些小孩從小就得變得敏銳且善解人意,好為家中憂鬱的母親提供安慰。他說: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587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homas Tang-avatar-img
2023/07/18
覺得心理諮商師很偉大,要接受好多好多的負面情緒。
Thomas Tang 抱歉晚了回覆! 其實在心理師眼中,看著大家努力生活的樣子,也覺得大家都很偉大呢!
avatar-img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1.3K會員
180內容數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2024/12/16
在當今社會,「做自己」與「有禮貌」之間的辯論持續延燒。這篇文章探討了兩者並非必然對立的觀點,並分析了何謂「有禮貌的做自己」。人們的自我表達如何在尊重與自由之間求取平衡,並且解釋了健康的「假我」對於活出「真我」的重要性。最終,文章倡導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應兼顧他人的感受與社會規範。
Thumbnail
2024/12/16
在當今社會,「做自己」與「有禮貌」之間的辯論持續延燒。這篇文章探討了兩者並非必然對立的觀點,並分析了何謂「有禮貌的做自己」。人們的自我表達如何在尊重與自由之間求取平衡,並且解釋了健康的「假我」對於活出「真我」的重要性。最終,文章倡導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應兼顧他人的感受與社會規範。
Thumbnail
2024/11/16
文章深入探討都市人常見的拖延心理,分析其成因與表現方式,從健康的拖延到需要治療的拖延,並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的理論作為框架。透過實例說明,揭示拖延與個體心理狀態之間的關聯,並提供觀察與反思的啟示,幫助讀者理解自己的拖延行為以及尋找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2024/11/16
文章深入探討都市人常見的拖延心理,分析其成因與表現方式,從健康的拖延到需要治療的拖延,並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的理論作為框架。透過實例說明,揭示拖延與個體心理狀態之間的關聯,並提供觀察與反思的啟示,幫助讀者理解自己的拖延行為以及尋找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2024/10/15
在網絡通訊的時代,「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反映出不同的社交心理需求。本文探討人們在溝通中的選擇與沉默背後的情感,並分析為何有些人選擇不回覆消息,這不僅是對他人情感的自我保護,也是對自身心理狀態的反映。最後,作者分享了個人的經歷,讓我們反思在生活中不與他人溝通的權利和必要性。
Thumbnail
2024/10/15
在網絡通訊的時代,「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反映出不同的社交心理需求。本文探討人們在溝通中的選擇與沉默背後的情感,並分析為何有些人選擇不回覆消息,這不僅是對他人情感的自我保護,也是對自身心理狀態的反映。最後,作者分享了個人的經歷,讓我們反思在生活中不與他人溝通的權利和必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為你而言,心理諮商的最根本功用是甚麼呢? 今天諮商強調的是在心理師的專業與陪伴下達成「自我探索」或「自我覺察」,代表一些情緒或想法對個人來說是處於陌生、待發現、未被了解的狀態。去探究這些情緒或想法,對了解「自己到底是怎麼了?」是最根本的「療效」,即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神入(同理,empathy),讓
Thumbnail
為你而言,心理諮商的最根本功用是甚麼呢? 今天諮商強調的是在心理師的專業與陪伴下達成「自我探索」或「自我覺察」,代表一些情緒或想法對個人來說是處於陌生、待發現、未被了解的狀態。去探究這些情緒或想法,對了解「自己到底是怎麼了?」是最根本的「療效」,即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神入(同理,empathy),讓
Thumbnail
近年台北及不少縣市都有大量的心理諮商所/治療所新開業,許多心理師想要成為單靠接演講和自由接諮商個案來賺取生活的(行動)心理師;在更基層的,即針對考上諮商所(以及畢業後的心理師國考)的補習班開班不斷,都讓心理諮商(治療)迅速以一個光鮮亮麗的新型職業選項的方式來到一般民眾眼前。
Thumbnail
近年台北及不少縣市都有大量的心理諮商所/治療所新開業,許多心理師想要成為單靠接演講和自由接諮商個案來賺取生活的(行動)心理師;在更基層的,即針對考上諮商所(以及畢業後的心理師國考)的補習班開班不斷,都讓心理諮商(治療)迅速以一個光鮮亮麗的新型職業選項的方式來到一般民眾眼前。
Thumbnail
甚麼是能夠成為一個心理師的特質呢? 其實,也許我們都搞錯思考的方向了.....
Thumbnail
甚麼是能夠成為一個心理師的特質呢? 其實,也許我們都搞錯思考的方向了.....
Thumbnail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Thumbnail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Thumbnail
如果你一定要當心理師:你要找"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這個職稱,那就是全台目前20左右不超過30。但這屆考上照的有三百多。
Thumbnail
如果你一定要當心理師:你要找"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這個職稱,那就是全台目前20左右不超過30。但這屆考上照的有三百多。
Thumbnail
你想成為心理師嗎? 網路上已有許多前輩分享他們的經驗了,「心理師」這工作不是一片藍海,僧多粥少,甚至殺成一片紅海。不是要恐嚇你,應該換個方式問才對:『你對「心理師」的職業想像是什麼?』
Thumbnail
你想成為心理師嗎? 網路上已有許多前輩分享他們的經驗了,「心理師」這工作不是一片藍海,僧多粥少,甚至殺成一片紅海。不是要恐嚇你,應該換個方式問才對:『你對「心理師」的職業想像是什麼?』
Thumbnail
我自己在受訓經驗中,不只一次被遊說,被鼓勵,把大量金錢投入自己的受督與受訓這件事情,叫做(準)心理師的自我投資。
Thumbnail
我自己在受訓經驗中,不只一次被遊說,被鼓勵,把大量金錢投入自己的受督與受訓這件事情,叫做(準)心理師的自我投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