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時刻、蓄勢突圍,SCPC以新一代職業策略規劃錨定人才新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國際專家剖析>>全球人才危機與動能

最壞時刻、蓄勢突圍,以新一代職業策略規劃錨定人才新價值

疫情重創全球,全世界都在惡補這堂危機課。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成為VUCA時代的趨勢和特徵。美國聯準會 (Fed) 七月發布的褐皮書出現16次「不確定性」,警示經濟持續疲弱的風險;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報告也提出2020下半年全球勞動力市場展望充滿「高度不確定性」;銀行業巨頭匯豐銀全球利潤驟跌33%後宣佈預備裁員35000人。加上AI等高新科技疾速發展,全球產業仍正在經歷快速裂變與快速整合。新形勢下,個人和企業急需敏捷式人才策略。(Master Talk大師觀點 ▎後疫情下兩岸三地人才挑戰,洞悉職涯規劃新趨勢)
最壞的時刻,如何逆勢突圍?我們邀請了SCPC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全亞洲首席總培訓師許巧齡女士,對話「全球職業生涯規劃之父」Thomas Clawson博士,以職業策略規劃助力企業與個人運籌大未來!
全球職業生涯規劃之父 - Thomas Clawson博士
許巧齡女士:Clawson博士您畢生與各國合作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研究,推動專業諮詢顧問領域的國際認證標準與評價審核認證平臺,被認為是全球職業生涯教育發展領域的最大推手,也被譽為「全球職業生涯規劃之父」。在與世界各國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共同發展國際職涯規劃體系過程中,您看見了什麼樣的人才危機與挑戰?
《SCPC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全亞洲首席總培訓師 - 許巧齡女士
Clawson博士:在VUCA時代, 工作不再是終身職,職業不再是線性的路徑式發展。全球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機,其中包含關鍵技術的人才缺口、多元雇傭的人力困境、缺乏職能重造的人才發展策略以及企業應對員工的職業僵局, 導致人才流失的窘迫困境。企業找不到人而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大學所教的技能往往已落後社會至少5年。造成在職員工的壓力更大也更擔憂未來的發展,因此不論是個人或企業都很需要一個全新升級、以職業地圖為基礎的策略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許巧齡女士:您所創辦的GCDF認證與培訓已成功推動35年,經全球50多國認可採用。2020年您再度站上國際前線, 推出新一代《SCPC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國際認證。是什麼樣的動機和情懷的驅動下, 讓你主動為自己過去建立的體系進行變革和升級?
Clawson博士:時代變動會讓人重新思考學習。傳統的職業生涯協助發展起始於20世紀初的時空背景下,理論核心邏輯是穩定的環境, 過去我們關注於教人們如何找到終身職, 已然不適用於21世紀。以外科醫生舉例來說,沒有人願意被沒有持續精進學習的外科醫生開刀,我不想要一位1980年從醫學院畢業的外科醫生,在我身上使用1980年代的技術。我察覺35年來GCDF以傳統職業路徑為基礎不足以適用現代需求。因此召集各國專家歷時兩年研發與升級,並且在美國波士頓、北京、上海、臺北同步發表《SCPC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認證體系和國際證照。 以線到面的職涯地圖,突破單向線性思維慣性, 快速聚焦問題, 形成個別化解決方案,滿足多元不同背景需求。我希望為全球帶來新的批判性思維與敏捷高效技能,鬆動原來固態的職業觀,放下熟悉工具、全面提升敏捷效能與適應性。
許巧齡女士:您創辦的GCDF在全球擁有廣大支持者與持證者,新一代職業生涯規劃證照SCPC將如何在全球擴大培訓與認證升級?
Clawson博士:全球擁有GCDF證照的規劃師是一個龐大群體,他們是幸運且值得珍惜的價值人才。因此GCQA希望匯聚這些共同推動職涯發展的菁英,特別提供「升維獎助金」支援GCDF持證者加入SCPC的行列, 一起啟動知識升維革命。(SCPC官方網站)
同時,我在GCQA導入生態系的概念打造專家平臺,除了以完整的培訓系統培養全球與兩岸三地的職業策略規劃專家; 個人與企業也能通過平臺,取得最具國際專業水準又兼具本地思維、最先進的職業策略規劃諮詢服務。
許巧齡女士:您對臺灣有什麼樣的看法和期許?新的SCPC培訓與認證體系可以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
Clawson博士:臺灣一直保持對全球趨勢的高敏感度與調適性,最壞的時刻很可能是臺灣的最好時機! SCPC在臺灣擁有很好的基礎,唯有持續升級專業才能做好準備,在海嘯來襲時不被吞噬,在未來中創造未來。做好準備的職業規劃人才值得期待!在台灣,我們選擇與跨兩岸三地的國際教育平臺「O課」共同合作,你可以立即加入平臺,參加培訓取得認證、入駐平臺成為諮詢專家或尋求專家諮詢服務。
(瞭解更多:下載「O課」app或電洽02-2708-6634 #35)
上O課找好課:
百位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 https://www.oook.com.tw/consulta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永續議題的興起,特別在疫情後,綠領職缺的需求大幅增加。根據104人力銀行的數據,2023年綠領職缺的數字比2013年成長了6.5倍,顯示永續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和未來潛力。這篇文章將分析五種類型的永續職缺,從顧問業、第三方查驗機構、一般企業內的永續人員等,幫助求職者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更明確的職業選擇。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資深工作者面臨著許多挑戰與轉變。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討幾種不同的職涯發展路徑,看看如何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臺灣熟齡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中面臨的障礙,包括社會文化偏見、技術與能力障礙以及經濟與成本考量。提出熟齡求職者應持續學習、調整薪資預期、展示長期價值、維持健康和體能、展示適應力和創新能力等應對策略,並通過實例展示這些策略的作用。
Thumbnail
『二十世紀最大的發現之一:就是一個人能夠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
Thumbnail
今年應該是史上最大轉職潮 當然包含我自己 現今人受教育高 時代也快速演進 不在是舊思維 須朝九晚五到一輩子 才是正當工作 很多人靠自媒體 葉配 賺的都比上班族多 有些職場的話 只是慣老闆話術 我討厭 穩 字 世界上如果有人跟你提到此字 你要力馬遠離這種人 沒有穩定的工作 沒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知道三年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肯定那人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忘了從哪裡聽到這句聰明的俏皮話,的確,在這變化快速又莫測的時代,我們很難做中長期的規劃,但是短期的趨勢還是可以看到蛛絲馬跡,重點不是聽專家口中說的預測,而是觀察人們正在做的事。 比如說,若要預測未來就業狀況,看人力
Thumbnail
隨著永續議題的興起,特別在疫情後,綠領職缺的需求大幅增加。根據104人力銀行的數據,2023年綠領職缺的數字比2013年成長了6.5倍,顯示永續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和未來潛力。這篇文章將分析五種類型的永續職缺,從顧問業、第三方查驗機構、一般企業內的永續人員等,幫助求職者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更明確的職業選擇。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資深工作者面臨著許多挑戰與轉變。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討幾種不同的職涯發展路徑,看看如何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臺灣熟齡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中面臨的障礙,包括社會文化偏見、技術與能力障礙以及經濟與成本考量。提出熟齡求職者應持續學習、調整薪資預期、展示長期價值、維持健康和體能、展示適應力和創新能力等應對策略,並通過實例展示這些策略的作用。
Thumbnail
『二十世紀最大的發現之一:就是一個人能夠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
Thumbnail
今年應該是史上最大轉職潮 當然包含我自己 現今人受教育高 時代也快速演進 不在是舊思維 須朝九晚五到一輩子 才是正當工作 很多人靠自媒體 葉配 賺的都比上班族多 有些職場的話 只是慣老闆話術 我討厭 穩 字 世界上如果有人跟你提到此字 你要力馬遠離這種人 沒有穩定的工作 沒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知道三年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肯定那人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忘了從哪裡聽到這句聰明的俏皮話,的確,在這變化快速又莫測的時代,我們很難做中長期的規劃,但是短期的趨勢還是可以看到蛛絲馬跡,重點不是聽專家口中說的預測,而是觀察人們正在做的事。 比如說,若要預測未來就業狀況,看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