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父母總是開空頭支票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自制力決定未來成就?被推翻的棉花糖實驗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能忍住15分鐘不吃眼前棉花糖的孩子,往後會更有成就吧?

但是,好像很少人知道,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已經在2018年的新實驗被推翻了。

在新的實驗裡,真正能決定孩子未來成就的,是原生家庭的經濟能力。

在被推翻的實驗裡,探討為什麼貧窮的孩子通常沒有延遲滿足的自制力,反而讓我很感慨。

因為窮父母總是開空頭支票

將來有錢了,就可以買給你。
將來有錢了,就帶你出國玩。

將來有錢了,所有許下的承諾都會實現。

然而,很多窮父母,終其一生都只是窮父母,沒有“將來有錢”的那一天,所有的承諾都像是一時討好孩子,哄孩子當乖寶寶,窮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受騙上當”後,與其空等不可能實現的期待,不如先享受眼前利益。

現實總是在打臉窮孩子

在實驗裡,富人小孩普遍有自制力,除了他們可能不希罕棉花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富父母信守承諾,答應孩子的期望,有能力實現,因此,富人小孩相信承諾,相信等待是可以收到更好的回報。

窮父母沒有能力兌現承諾,卻又時常為了哄孩子,時常說出超過能力的承諾,或是對於大環境沒有通透的預判。

“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就能找到好工作,生活就會比較輕鬆。”也常常出自於窮父母的口中,鼓勵小孩要上進。

然而,現實也是打臉窮小孩。即使努力考上好學校,也會面臨低薪、青年貧窮的問題。

厭倦無法兌現的承諾,躺平,只不過是一種無言的抗議。


我現在如果聽到誰在拿棉花糖實驗講述自制力、延遲滿足是多重要,都想翻白眼。

一而再吃不到的果實,只會灰心喪氣。

我的父母也是不折不扣的窮父母,一而再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我漸漸也視為是只想一時討好我、讓我暫時有乖巧行為的詐欺手段罷了,對於父母的話,我已經失去相信。

如果受實驗的小孩是我,我會選擇吃下棉花糖,因為我也是生活在15分鐘後不見得會有第2顆棉花糖出現的家庭環境裡,就算有第2顆,也會被要求“哥哥弟弟還沒吃,妳要分給他們”。

最後,還是來個總結:

1.窮父母要有自覺,無法兌現的承諾,就不要輕易說出口。

2.不是每個“延遲滿足”都能有好回報。在克制欲望前,搞清楚許給你承諾的人、環境是否真的能帶給你回饋。

3.現實就是家庭經濟會決定小孩的成就高低,在一個穩定發展的社會,階級複製、流動僵化是可以預見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S. Leona(茹)
96會員
334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MS. Leona(茹)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Chatgpt果然是新一代最佳同事。 最近,我被工作死線逼得呈現隧道效應,腦中沒有靈感可以寫文章。 最近的放假時間,也只是機械式地帶近幾個月突然熱愛火車的3歲兒子去看火車、搭火車。 好不容易工作告一段落,正在籌劃下一個國內旅行時,腦中突然有個念頭閃過,我其實可以查查看,有什麼鐵路博物館景點可以
Thumbnail
2025/04/18
Chatgpt果然是新一代最佳同事。 最近,我被工作死線逼得呈現隧道效應,腦中沒有靈感可以寫文章。 最近的放假時間,也只是機械式地帶近幾個月突然熱愛火車的3歲兒子去看火車、搭火車。 好不容易工作告一段落,正在籌劃下一個國內旅行時,腦中突然有個念頭閃過,我其實可以查查看,有什麼鐵路博物館景點可以
Thumbnail
2025/03/25
網路上太多人批評新上映的白雪公主,因此也勸退了我。 因此,我沒有打算看新上映的電影,這篇也不是電影心得文。 我只是想以負評所提出的想法,來表達出,如果我是童話故事版白雪公主的編劇,想改編新版的白雪公主,我會如何改編。 壞皇后,容貌焦慮之根源 如果我想要改編白雪公主,第一個大刀闊斧想要描述的角
Thumbnail
2025/03/25
網路上太多人批評新上映的白雪公主,因此也勸退了我。 因此,我沒有打算看新上映的電影,這篇也不是電影心得文。 我只是想以負評所提出的想法,來表達出,如果我是童話故事版白雪公主的編劇,想改編新版的白雪公主,我會如何改編。 壞皇后,容貌焦慮之根源 如果我想要改編白雪公主,第一個大刀闊斧想要描述的角
Thumbnail
2025/03/18
剛好在臉書上看到一個前輩分享這句話,挺符合我的想法,就來闡述我即將奔四時悟出的婚姻觀吧! 貧賤夫妻百事哀 出生在民國40年代的父母經濟狀況算是中間偏下的,時常為金錢吵架,也時常為金錢愁眉苦臉,雖然也算是三餐溫飽,但房貸壓力、小孩教育費等,還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我小時候時常心生疑問,父母在
Thumbnail
2025/03/18
剛好在臉書上看到一個前輩分享這句話,挺符合我的想法,就來闡述我即將奔四時悟出的婚姻觀吧! 貧賤夫妻百事哀 出生在民國40年代的父母經濟狀況算是中間偏下的,時常為金錢吵架,也時常為金錢愁眉苦臉,雖然也算是三餐溫飽,但房貸壓力、小孩教育費等,還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我小時候時常心生疑問,父母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自制力決定未來成就?被推翻的棉花糖實驗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能忍住15分鐘不吃眼前棉花糖的孩子,往後會更有成就吧? 但是,好像很少人知道,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已經在2018年的新實驗被推翻了。 在新的實驗裡,真正能決定孩子未來成就的,是原生家庭的經濟能力。 在被推翻的實驗裡,探討為什麼貧窮的孩子通常
Thumbnail
自制力決定未來成就?被推翻的棉花糖實驗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能忍住15分鐘不吃眼前棉花糖的孩子,往後會更有成就吧? 但是,好像很少人知道,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已經在2018年的新實驗被推翻了。 在新的實驗裡,真正能決定孩子未來成就的,是原生家庭的經濟能力。 在被推翻的實驗裡,探討為什麼貧窮的孩子通常
Thumbnail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將一群四、五歲的小朋友各自放在房間裡頭,分別給他們每人一顆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只要現在忍耐不吃,等會就可以多得到一顆棉花糖。實驗結果,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禁不起誘惑,在第一時間就把棉花糖吃下去了,沒能獲得第二顆。這個實驗讓我們了解到,我們很難有自制力去延遲享受。
Thumbnail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將一群四、五歲的小朋友各自放在房間裡頭,分別給他們每人一顆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只要現在忍耐不吃,等會就可以多得到一顆棉花糖。實驗結果,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禁不起誘惑,在第一時間就把棉花糖吃下去了,沒能獲得第二顆。這個實驗讓我們了解到,我們很難有自制力去延遲享受。
Thumbnail
我們一生「幸福」的組成,來自於及時享樂加上延遲滿足。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實驗 探討孩童面對誘惑所做出的反應,與未來的成就是否有相關性。
Thumbnail
我們一生「幸福」的組成,來自於及時享樂加上延遲滿足。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實驗 探討孩童面對誘惑所做出的反應,與未來的成就是否有相關性。
Thumbnail
先前從新聞媒體上得知的資訊,原本以為俄軍已經撤退,也將化解與烏克蘭的緊張情勢,然而卻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向烏克蘭發起閃電攻擊,軍事排名遠不及俄國的烏克蘭,也缺少其他國家的援助,必定會面對一場非常艱困的戰役。從社群媒體上可以看到捕捉下一些孩子驚恐眼神或是要與家人分離的悲傷。
Thumbnail
先前從新聞媒體上得知的資訊,原本以為俄軍已經撤退,也將化解與烏克蘭的緊張情勢,然而卻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向烏克蘭發起閃電攻擊,軍事排名遠不及俄國的烏克蘭,也缺少其他國家的援助,必定會面對一場非常艱困的戰役。從社群媒體上可以看到捕捉下一些孩子驚恐眼神或是要與家人分離的悲傷。
Thumbnail
並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父母,但每個人都在父母的教養下長大。「教養」是一個比表面字義上解讀還要複雜許多的詞彙,往往涉及教養者所抱持的信念與偏見,也會對被教養者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因此當討論「教養」議題時,談論的眼光不該只望向孩子,往往更需要回到教養者本身.....
Thumbnail
並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父母,但每個人都在父母的教養下長大。「教養」是一個比表面字義上解讀還要複雜許多的詞彙,往往涉及教養者所抱持的信念與偏見,也會對被教養者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因此當討論「教養」議題時,談論的眼光不該只望向孩子,往往更需要回到教養者本身.....
Thumbnail
常看勵志書籍的讀者,一定都看過《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也都知道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實驗是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棉花糖,或是等十五分鐘之後,再多累積一塊棉花糖當作獎勵。研究發現,能等待獎勵的小孩子,大多數在長大之後都會比較成功。
Thumbnail
常看勵志書籍的讀者,一定都看過《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也都知道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實驗是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棉花糖,或是等十五分鐘之後,再多累積一塊棉花糖當作獎勵。研究發現,能等待獎勵的小孩子,大多數在長大之後都會比較成功。
Thumbnail
兒童發展實驗中最著名的其中之一就是「棉花糖實驗」了!1972年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邀請4-6歲的小朋友進入一間房間
Thumbnail
兒童發展實驗中最著名的其中之一就是「棉花糖實驗」了!1972年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邀請4-6歲的小朋友進入一間房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