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探索內在靜謐之源:不會大聲喧鬧要求任何關注的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探索內在靜謐之源:不會大聲喧鬧的要求任何關注的你


很明顯地,我們可以看到、品味、觸摸、感受、思考,所有這些都有一個原因,因為這是一種體驗,因為它存在。我的意思是,它吸引了注意力。在心靈修煉的眾多方式中,特別是冥想,我們基本上要求我們的意識不要追隨周圍的一切,只是讓思想成為思想,感覺成為感覺,感知成為感知。然後就讓它們自由地存在,就像它們本來就是的一樣。也許意識停止被拉向左邊、右邊、上邊和下邊,也僅僅只是被吸引環繞在經驗的意識世界中。


當然,大多數人都渴望擁有豐富的經驗,體驗各種事物的美妙。即使你體驗的是虛無,你仍然在體驗某種東西。然而,在這裡,我所嚴格指的是神聖之光、無生或我所謂的無時間。這是一個被忽視的存在維度,因為它沒有太多可捉摸的東西。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不斷地拋棄它,諷刺的是,當我們涉足靈性領域時,無論我們對上帝、覺醒或其他類似概念有何想像,最初的假設都是這些並不在我的直接經驗中。因此,我們並不真正關注它們,只是試圖獲得一種不同的體驗,無論是覺醒體驗、神聖體驗還是覺醒體驗。我們等待並希望發生某種非凡的事情。


然而,所有這些聽起來具有靈性意味的詞語實際上都是將注意力引向一種立即存在且總是存在的東西。因為即使有什麼出現,你已經知道它可以來去自如。正如拉馬納所說:「讓來的來,讓去的去,只是讓它來來去去」。這並不是太過苛求的要求,不是嗎?我們需要找出那些剩下的東西,而這最終就是它——一種非常安靜的存在。它是你內在的一部分,不會大聲喧鬧的要求任何關注。它與那種根本的直覺有著緊密的聯繫,那是一種始終存在的東西。你會注意到那個不渴望關注的自己,與心靈經驗的概念有很大關聯。在靈性上,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正在探索作為存在的主觀經驗。當然,沒有不帶有主觀性的存在經驗,因為它總是你自己的存在經驗,無論你是誰。我們進行的是一種對立即存在經驗的探索或研究。這就是看向內部的意義,不是嗎?這並不意味著看向內部然後坐在那裡希望發生一些非凡的事情,因為那樣我們實際上不是在探索我們當下的存在經驗,而是在等待某種非凡的事情的發生。


raw-image

Adyashanti 教導理念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6CbYnMPr_w

avatar-img
69會員
142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倫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害怕,或者說我們在面對害怕時應該怎麼做呢? 每當我們感到害怕時,我們內在的某些東西就會收縮。無論是情感上、心理上還是身體上,我們都會感到壓抑,退縮,做好準備。所有這些都是對未知的恐懼作出的反應。 其實只要我們能夠開放地去體驗一點點的恐懼,並且有意識地去做,就是自願地去做。就像是說:“好吧
與當下流動:保持真實與內在探索的平衡 作為人類,我們習慣於處於主導地位。我並不是指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領袖,而是指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習慣主導著自己的行為。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擺脫這種心態和存在方式。我所說的果斷不是指一般認知意義上的果斷:毫不猶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渴望。這種果斷是一種自我主張
為什麼要等待未來才進入天堂呢?那些追尋光明的人只是遮住了自己的眼睛罷了。事實上,光明已存在於他們的內心之中。覺悟只是一種認識,並不需要任何改變。光明並不屬於這個世界,但你內心的光明卻讓你在這裡感到陌生。你的光明與你一同來自於你的本源,並停駐在你的內心,因為那是屬於你自己的。這光明是你從造物主那裡攜帶
在無知中尋找寧靜:冥想的奇妙之旅 當我們開始時,我們只是注意到寂靜和寧靜。無論周圍的環境中是否存在思緒、情感或聲音,或者任何可能引起內部或外部噪音的事物,我們只需要消除這些噪音。寧靜存在於一種靜謐環境的脈絡中,它一直都在那裡。因此,讓我們感受一下這種寂靜,感受四周和內心的平靜。讓整個身體都能感受到
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本質:未生之本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和出生之本質。出生之本質是明顯的禮物,透過父母的賦予而來。它體現在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代表了我們的形式和人性。相反地,我們的未生之本質常常在接受出生本質的同時被遺忘,似乎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當我們接收到這個身體和心靈時,我們遺忘了自己的未生之本質。
存在的奧秘:認識自己的存在 視覺、聽覺、感覺和知覺的意識並非具體實物,它們與腳或手有所不同,甚至與思想也有所區別。感覺是一種微妙而難以捉摸的存在。我們可以描述它,與他人分享這樣的體驗,但這些都發生在一個簡單的存在中。這個存在本身具備意識,知曉自己的存在。然而,這個存在並非具體的實體。 我們存在
害怕,或者說我們在面對害怕時應該怎麼做呢? 每當我們感到害怕時,我們內在的某些東西就會收縮。無論是情感上、心理上還是身體上,我們都會感到壓抑,退縮,做好準備。所有這些都是對未知的恐懼作出的反應。 其實只要我們能夠開放地去體驗一點點的恐懼,並且有意識地去做,就是自願地去做。就像是說:“好吧
與當下流動:保持真實與內在探索的平衡 作為人類,我們習慣於處於主導地位。我並不是指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領袖,而是指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習慣主導著自己的行為。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擺脫這種心態和存在方式。我所說的果斷不是指一般認知意義上的果斷:毫不猶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渴望。這種果斷是一種自我主張
為什麼要等待未來才進入天堂呢?那些追尋光明的人只是遮住了自己的眼睛罷了。事實上,光明已存在於他們的內心之中。覺悟只是一種認識,並不需要任何改變。光明並不屬於這個世界,但你內心的光明卻讓你在這裡感到陌生。你的光明與你一同來自於你的本源,並停駐在你的內心,因為那是屬於你自己的。這光明是你從造物主那裡攜帶
在無知中尋找寧靜:冥想的奇妙之旅 當我們開始時,我們只是注意到寂靜和寧靜。無論周圍的環境中是否存在思緒、情感或聲音,或者任何可能引起內部或外部噪音的事物,我們只需要消除這些噪音。寧靜存在於一種靜謐環境的脈絡中,它一直都在那裡。因此,讓我們感受一下這種寂靜,感受四周和內心的平靜。讓整個身體都能感受到
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本質:未生之本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和出生之本質。出生之本質是明顯的禮物,透過父母的賦予而來。它體現在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代表了我們的形式和人性。相反地,我們的未生之本質常常在接受出生本質的同時被遺忘,似乎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當我們接收到這個身體和心靈時,我們遺忘了自己的未生之本質。
存在的奧秘:認識自己的存在 視覺、聽覺、感覺和知覺的意識並非具體實物,它們與腳或手有所不同,甚至與思想也有所區別。感覺是一種微妙而難以捉摸的存在。我們可以描述它,與他人分享這樣的體驗,但這些都發生在一個簡單的存在中。這個存在本身具備意識,知曉自己的存在。然而,這個存在並非具體的實體。 我們存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為什麼要關注靈性精神?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在的壓力和需求所淹沒,容易迷失自我。關注靈性精神,能讓我們超越個人私利,關注整個人類和地球的利益。這不僅能帶來內在的平靜,更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靈性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1. 理解大我的重要性** - **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Thumbnail
應該做的事很多,但冥想卻能帶來周全的同步、增進Vision的能力,最後脫離線性成長而成為指數型成長。 但這些都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給予,而給予的來源是愛。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當你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如此臨在,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律動,同時當你能夠時時刻刻都感覺生命是本體的喜悅時,那你可以說是從時間當中解脫了。從時間當中解脫意味著不再有從過去汲取身分認同,以及在未來尋找圓滿成就的心理需求。 它代表你能想像得到、最深遠的意識轉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卻似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自性(self)。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為什麼要關注靈性精神?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在的壓力和需求所淹沒,容易迷失自我。關注靈性精神,能讓我們超越個人私利,關注整個人類和地球的利益。這不僅能帶來內在的平靜,更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靈性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1. 理解大我的重要性** - **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Thumbnail
應該做的事很多,但冥想卻能帶來周全的同步、增進Vision的能力,最後脫離線性成長而成為指數型成長。 但這些都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給予,而給予的來源是愛。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當你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如此臨在,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律動,同時當你能夠時時刻刻都感覺生命是本體的喜悅時,那你可以說是從時間當中解脫了。從時間當中解脫意味著不再有從過去汲取身分認同,以及在未來尋找圓滿成就的心理需求。 它代表你能想像得到、最深遠的意識轉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卻似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自性(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