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係角度探索身份,打破自我框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誰?是什麼成為現在的你?

依稀記得,小時候就曾經思考這個問題。這樣的想法也困擾我許久,這個問題聽起來似乎非常深奧。大人們說:如果我能很全面的回答這些問題,就代表我能夠將人生解釋清楚。

可能是因為自己稍有年紀,也累積了更多人生經驗。 雖然現在還沒成熟到看透人生, 也沒有那樣的專業透過科學的數據,全面性的將這個答案解釋清楚 。不過這些問題早就已經不再困擾我了。但是,今天我想與你分享這個話題,不論你是屬於有興趣或是這個話題還持續困擾著你的朋友。 你是誰? 是什麼成為現在的你?

這個問題還蠻有趣的。 當你在賣場,正好就站在一個3歲小孩前面等著結帳。 在你後面的這個3歲的孩子可能會好奇的問跟他同行的大人:「她是誰?」 大人可能會說:「那是阿姨/或姐姐,她也在排隊要算錢錢。」 又比如,你好一陣子沒回老家了, 有一次回到老家順使陪媽媽去菜市場,市場的阿姨看到你可能會問你的媽媽:「 這麼漂亮的女孩子, 我怎麼沒見過!她是誰 ?」你的媽媽會說:「那是我女兒, 平常工作很忙,今天剛好有空陪我上菜市場。」; 當你跟你的伴侶一起參加同事喜宴的時候 ,你的同事也會想知道:「他是誰?是你男朋友嗎?」


我們的身上各自帶有不同的身份,因為我們擁有與其他人不同的關係。

大部分的人都在意他們的身份,希望在社群裡有一份歸屬感,冀望能在關係裡得到安全感。我想大部分的人對於農曆過年,那種大家族聚在一起過年的畫面應該不陌生。如果你們家不是這種所謂的大家庭,也應該曾經從電視劇或電影中看過這些大場面。大家庭裡面從比較年長的曾祖父母、 祖父母、叔叔、伯伯、 舅舅、舅媽、嬸嬸、阿姨、 表兄弟妹、堂兄弟妹。 長幼有序,由上而下,族繁不及備載 ,不知道我有沒有錯過任何一個稱謂。 而你,在這個大家族裡,其他人都怎麼稱呼你呢?你是誰呢?

華人特別重視這些稱謂。在大家族裡,稱謂代表一個人的身份、 地位、權利與義務。就像在社會上打滾一樣,我們在一個群體的的身份認同感,對每人都特別具有意義。將家族跟社會繼續擴大下去, 你的文化、家世背景、膚色、人種、宗教信仰, 都跟你的身份認同有相當大的連結。

身分認同帶來的負擔

有人在乎自己的身份。當他被家族定義為一個崇高地位的稱謂時,不論他在社會上的工作、職業、能力或生活自理上是否符合他在家族的身份,為了展現他在家族的崇高地位,又可能是為了不讓長輩失望,也會把自己根本沒能力撐下去的家族擔子往自己身上扛。另外一種人,也在乎自己的身份認同, 但是因為屬於別人輕蔑的低下身份, 所以不惜一切,為的是翻轉自己的人生, 重新為自己定義另一個新身分。

身分認同感

一個人在家族的身份,我相信,一開始應該是在幫助人們飲水思源,感恩有你、然後有我;社會上有不同的身份架構,我想目的應該是利用系統性的架構管理,讓社會上的每一個成員,知道自己隸屬於在這個架構哪個區塊,才能盡好自己的職責本分,協助這個社會更美好。如果你是醫院的醫生你的工作除了診斷病人的病情,還有給病人適當的醫療建議,讓他們能從病情中儘快恢復過來,回到生活的日常;如果你是醫院的清潔員,讓醫院的每個空間都讓進入醫院的每個人覺得乾淨、舒服,也只是盡好自己的本分而已。你在乎擁有醫生的頭銜還是清潔員的身份呢?讓自己覺得走路有風,內心喜悅是因為你的身份認同感嗎?還是因為你盡好自己的本分呢?

我們太在乎這些稱謂、頭銜,在乎別人如何用這些身份看待自己。我們都忘記這些也只是你在這個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名詞。 我們也都忘了,隨著關係的分分合合,於是我們的身份也會跟著改變。 你現任的老公,是你大學的同學; 你高中最要好的朋友,現在成了你妹夫; 他的表姊,現在是你的大學老師;她以前的同事,現在是她的大老闆。

結語

身份認同感帶給我歸屬和安全感。

記得當時在跟我男朋友交往, 兩人正在熱戀的時候,我男朋友會在跟他朋友的聚會時,帶我一起去,然後跟他的朋友說:「這是我女朋友。」 我男朋友對他那一群朋友說的這些話,讓我覺得很有歸屬感, 因為他是我的男朋友,我是他的女朋友。 有一點類似那種只此一家、絕無分店的感覺。 當然我不是商品、更不是商店。不過他是我的萬中選一;我是他的獨一無二。

後來,我們的關係起了變化, 我們不再是男女朋友的關係。 而那一段的身分認定,一直到現在,我始終把它存在記憶裡的一個特別的位置。我享受那一段關係帶來的美好回憶。

我好奇的是,正在閱讀的您,在這些不同的關係中,您最享受那一段關係?哪一段的身分認定,最讓您刻骨銘心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茉莉的沙龍
51會員
189內容數
您將會在這裡接收到各種主題的學習觀點與分享,發掘不同生活上的觀察視角,以及發生在世界上其它角落的故事與產業新趨勢。🌱內在思考 👁️ 學習觀點 💡超越自我
茉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康乃爾筆記法是一種結構化筆記方法,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和知識吸收。本文將詳細介紹康乃爾筆記法的步驟、好處,並分享實際應用案例,包括如何運用在課堂筆記和Podcast內容製作上。
Thumbnail
2025/02/18
康乃爾筆記法是一種結構化筆記方法,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和知識吸收。本文將詳細介紹康乃爾筆記法的步驟、好處,並分享實際應用案例,包括如何運用在課堂筆記和Podcast內容製作上。
Thumbnail
2024/07/22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Thumbnail
2024/07/22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Thumbnail
2024/07/13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2024/07/13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男人困境 : 08 長期賽道上的阻礙 – 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很複雜,但我用三個問題讓你開始認識「身份認同」一詞。   來自「僧人心態」一書作者 Jay Shetty 講的三段話:    我不是我想像的我自己  I am not what think I am.    我不是你想
Thumbnail
男人困境 : 08 長期賽道上的阻礙 – 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很複雜,但我用三個問題讓你開始認識「身份認同」一詞。   來自「僧人心態」一書作者 Jay Shetty 講的三段話:    我不是我想像的我自己  I am not what think I am.    我不是你想
Thumbnail
從未出生 我們就有一個身份 某某人肚子裡的小孩 出生後 我們就是某某人的子女 有了手足後 就是某某人的哥哥/姐姐 求學後 就是某某人的同學 出社會就業後 就是某某人的同事 結婚後 就是某某人的丈夫/妻子 生了下子女後 就是某某人的爸/媽 … 一直到了身在墓園裡 就是
Thumbnail
從未出生 我們就有一個身份 某某人肚子裡的小孩 出生後 我們就是某某人的子女 有了手足後 就是某某人的哥哥/姐姐 求學後 就是某某人的同學 出社會就業後 就是某某人的同事 結婚後 就是某某人的丈夫/妻子 生了下子女後 就是某某人的爸/媽 … 一直到了身在墓園裡 就是
Thumbnail
出生之後,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身份」,是父母的兒女,是伯伯的姪兒姪女......,這些身份,是沒得選擇的。長大了,人總想改變,甚至想改變自己的身份,意圖打破某些模糊不清,似有若無的羈絆。 「身體互換」題材的電影有很多,例如《你的名字》《飛躍未來》《女孩夢三十》《神魂顛倒第六感》....等等,足
Thumbnail
出生之後,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身份」,是父母的兒女,是伯伯的姪兒姪女......,這些身份,是沒得選擇的。長大了,人總想改變,甚至想改變自己的身份,意圖打破某些模糊不清,似有若無的羈絆。 「身體互換」題材的電影有很多,例如《你的名字》《飛躍未來》《女孩夢三十》《神魂顛倒第六感》....等等,足
Thumbnail
向自己敞開愛自己和愛別人之路,去擺脫生命束縛你的那一切。 因為,你的人生,總會有一條路,引領你去找到你快樂而且真實的面對自己所關心的人。
Thumbnail
向自己敞開愛自己和愛別人之路,去擺脫生命束縛你的那一切。 因為,你的人生,總會有一條路,引領你去找到你快樂而且真實的面對自己所關心的人。
Thumbnail
我們的身上各自帶有不同的身份,因為我們擁有與其他人不同的關係。 大部分的人都在意他們的身份,希望在社群裡有一份歸屬感,冀望能在關係裡得到安全感。我想大部分的人對於農曆過年,那種大家族聚在一起過年的畫面應該不陌生。如果你們家不是這種所謂的大家庭,也應該曾經從電視劇或電影中看過這些大場面。大家庭裡面從
Thumbnail
我們的身上各自帶有不同的身份,因為我們擁有與其他人不同的關係。 大部分的人都在意他們的身份,希望在社群裡有一份歸屬感,冀望能在關係裡得到安全感。我想大部分的人對於農曆過年,那種大家族聚在一起過年的畫面應該不陌生。如果你們家不是這種所謂的大家庭,也應該曾經從電視劇或電影中看過這些大場面。大家庭裡面從
Thumbnail
「我是某某某。」 「我是媽媽。」 「我是老師」 「我是老闆。」 「我是藝術家」 「我是清潔工。」 不! 名稱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標籤。 人是許多概念和標籤的集合。 誰收集了它們? 誰有這個想法? 我是這個?還是那個? 我,不是人。 我,是意識。
Thumbnail
「我是某某某。」 「我是媽媽。」 「我是老師」 「我是老闆。」 「我是藝術家」 「我是清潔工。」 不! 名稱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標籤。 人是許多概念和標籤的集合。 誰收集了它們? 誰有這個想法? 我是這個?還是那個? 我,不是人。 我,是意識。
Thumbnail
價值觀的建立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在父母和長輩的教導下認識到自己的名字,並透過他們和身邊人對我們的反應來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這些反應可以是理性的,例如他們給予的指導和教育,也可以是非理性的,例如他們的情感回應和行為反應。作為孩子,我們傾聽並接受了這些反應,逐漸將它們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和自我認知。
Thumbnail
價值觀的建立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在父母和長輩的教導下認識到自己的名字,並透過他們和身邊人對我們的反應來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這些反應可以是理性的,例如他們給予的指導和教育,也可以是非理性的,例如他們的情感回應和行為反應。作為孩子,我們傾聽並接受了這些反應,逐漸將它們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和自我認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