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係角度探索身份,打破自我框架

2023/07/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誰?是什麼成為現在的你?

依稀記得,小時候就曾經思考這個問題。這樣的想法也困擾我許久,這個問題聽起來似乎非常深奧。大人們說:如果我能很全面的回答這些問題,就代表我能夠將人生解釋清楚。

可能是因為自己稍有年紀,也累積了更多人生經驗。 雖然現在還沒成熟到看透人生, 也沒有那樣的專業透過科學的數據,全面性的將這個答案解釋清楚 。不過這些問題早就已經不再困擾我了。但是,今天我想與你分享這個話題,不論你是屬於有興趣或是這個話題還持續困擾著你的朋友。 你是誰? 是什麼成為現在的你?

這個問題還蠻有趣的。 當你在賣場,正好就站在一個3歲小孩前面等著結帳。 在你後面的這個3歲的孩子可能會好奇的問跟他同行的大人:「她是誰?」 大人可能會說:「那是阿姨/或姐姐,她也在排隊要算錢錢。」 又比如,你好一陣子沒回老家了, 有一次回到老家順使陪媽媽去菜市場,市場的阿姨看到你可能會問你的媽媽:「 這麼漂亮的女孩子, 我怎麼沒見過!她是誰 ?」你的媽媽會說:「那是我女兒, 平常工作很忙,今天剛好有空陪我上菜市場。」; 當你跟你的伴侶一起參加同事喜宴的時候 ,你的同事也會想知道:「他是誰?是你男朋友嗎?」


我們的身上各自帶有不同的身份,因為我們擁有與其他人不同的關係。

大部分的人都在意他們的身份,希望在社群裡有一份歸屬感,冀望能在關係裡得到安全感。我想大部分的人對於農曆過年,那種大家族聚在一起過年的畫面應該不陌生。如果你們家不是這種所謂的大家庭,也應該曾經從電視劇或電影中看過這些大場面。大家庭裡面從比較年長的曾祖父母、 祖父母、叔叔、伯伯、 舅舅、舅媽、嬸嬸、阿姨、 表兄弟妹、堂兄弟妹。 長幼有序,由上而下,族繁不及備載 ,不知道我有沒有錯過任何一個稱謂。 而你,在這個大家族裡,其他人都怎麼稱呼你呢?你是誰呢?

華人特別重視這些稱謂。在大家族裡,稱謂代表一個人的身份、 地位、權利與義務。就像在社會上打滾一樣,我們在一個群體的的身份認同感,對每人都特別具有意義。將家族跟社會繼續擴大下去, 你的文化、家世背景、膚色、人種、宗教信仰, 都跟你的身份認同有相當大的連結。

身分認同帶來的負擔

有人在乎自己的身份。當他被家族定義為一個崇高地位的稱謂時,不論他在社會上的工作、職業、能力或生活自理上是否符合他在家族的身份,為了展現他在家族的崇高地位,又可能是為了不讓長輩失望,也會把自己根本沒能力撐下去的家族擔子往自己身上扛。另外一種人,也在乎自己的身份認同, 但是因為屬於別人輕蔑的低下身份, 所以不惜一切,為的是翻轉自己的人生, 重新為自己定義另一個新身分。

身分認同感

一個人在家族的身份,我相信,一開始應該是在幫助人們飲水思源,感恩有你、然後有我;社會上有不同的身份架構,我想目的應該是利用系統性的架構管理,讓社會上的每一個成員,知道自己隸屬於在這個架構哪個區塊,才能盡好自己的職責本分,協助這個社會更美好。如果你是醫院的醫生你的工作除了診斷病人的病情,還有給病人適當的醫療建議,讓他們能從病情中儘快恢復過來,回到生活的日常;如果你是醫院的清潔員,讓醫院的每個空間都讓進入醫院的每個人覺得乾淨、舒服,也只是盡好自己的本分而已。你在乎擁有醫生的頭銜還是清潔員的身份呢?讓自己覺得走路有風,內心喜悅是因為你的身份認同感嗎?還是因為你盡好自己的本分呢?

我們太在乎這些稱謂、頭銜,在乎別人如何用這些身份看待自己。我們都忘記這些也只是你在這個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名詞。 我們也都忘了,隨著關係的分分合合,於是我們的身份也會跟著改變。 你現任的老公,是你大學的同學; 你高中最要好的朋友,現在成了你妹夫; 他的表姊,現在是你的大學老師;她以前的同事,現在是她的大老闆。

結語

身份認同感帶給我歸屬和安全感。

記得當時在跟我男朋友交往, 兩人正在熱戀的時候,我男朋友會在跟他朋友的聚會時,帶我一起去,然後跟他的朋友說:「這是我女朋友。」 我男朋友對他那一群朋友說的這些話,讓我覺得很有歸屬感, 因為他是我的男朋友,我是他的女朋友。 有一點類似那種只此一家、絕無分店的感覺。 當然我不是商品、更不是商店。不過他是我的萬中選一;我是他的獨一無二。

後來,我們的關係起了變化, 我們不再是男女朋友的關係。 而那一段的身分認定,一直到現在,我始終把它存在記憶裡的一個特別的位置。我享受那一段關係帶來的美好回憶。

我好奇的是,正在閱讀的您,在這些不同的關係中,您最享受那一段關係?哪一段的身分認定,最讓您刻骨銘心呢?

43會員
130內容數
您將會在這裡接收到各種主題的學習觀點與分享,發掘不同生活上的觀察視角,以及發生在世界上其它角落的故事與產業新趨勢。🌱內在思考 👁️ 學習觀點 💡超越自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