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內在的聲音,內心的獨白,對我們的生活提供不斷的評論。這種自我對話可以使我們振奮或拖垮自己。不幸的是,對於許多人來說,內心的聲音往往是極具批判性和悲觀性的。這種持續的負面自我對話不僅讓我們感覺糟糕,而且還會阻礙我們充分發揮潛力,過上真正渴望的生活。
好消息是,通過正念、自我覺察和有意識的練習,我們可以重新培養大腦以更積極地思考。通過辨識並替換負面思維模式,將自己置身於積極的環境中,並強化樂觀的神經通路,我們可以重新調整大腦,獲得更大的幸福、動力和成功。
要了解如何克服負面偏見,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會這樣連結。人類大腦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主要是為了幫助生存而發展的。我們的祖先更善於搜尋潛在的威脅和避免危險,因此更有可能活下來並傳承他們的基因。這意味著大腦基本上是一台尋找負面的機器,不斷搜索任何情況下可能出錯的地方。
對於早期的人類來說,專注於負面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對於現代人來說,這種殘留的生存機制使我們更傾向於沉湎於批評而非讚美,看到人們的缺點而非優點,對自己的錯誤反覆思量卻輕視自己的成功。由於漫長的進化過程偏袒警惕性而非積極性,我們的大腦在應對負面與正面時有天然的傾向。
了解這一點後,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努力對抗自己天生的負面偏見。我們可以運用邏輯和理性來克服原始大腦過度批評的本能。這需要努力,但我們可以訓練大腦看到更積極、更有生產力的情況,而不僅僅是預料到負面的可能性。
克服負面思維的第一步是確定它是如何在你的內心獨白中出現的,以及它是何時和如何出現的。你是否有一個「定向性」的內在批評家,總是告訴你應該做什麼?你的內心是否經常提醒你過去的錯誤和失敗,但很少慶祝成就?它是否充斥著一系列限制自我的信念,如「我不夠聰明」或「我一無是處」?
為了提高覺察度,你可以在手機上放個小筆記本或錄音備忘錄,連續一周記下每天對自我批評、悲觀或限制性的想法。注意這些想法何時出現以及什麼觸發了它們。看到這些負面自我對話有多頻繁,將為你指出改進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評判或羞辱自己,目標是中立地觀察,而不是強化負面情緒。
例如,你可能會注意到自己在嘗試一項新的愛好時,有著「我不該嘗試這個,我在畫畫方面一無所長」的想法。或者在經歷一次尷尬的社交互動後,你的內心可能會自言自語「我真笨拙又無趣,難怪我交不到朋友」。將這些功能失調的思維模式以黑白形式呈現,會清楚地顯示出負面自我對話是如何阻撓你的。
一旦你通過覺察和觀察確定了一個負面思維模式,請有意識地挑戰它,用更積極的替代方案取而代之。例如,將「我總是在會議上讓自己尷尬」轉變為「在會議上,我是一位聰明的貢獻者」。將「我太懶惰,什麼都做不成」改為「我有足夠的動力和紀律去成功」。
大聲地說出肯定語數次,以加深印象並將其釋放到你的潛意識中。將它寫在一張卡片上,整天可以查閱。將肯定語與一些具體的行動相結合,比如一邊對著鏡子說,一邊看著自己。通過持續重複,這些積極的肯定語會更深層地融入你的心靈,成為一種自動反應。
研究顯示,肯定語最有效的時候是當它們是具體的,使用正向語言,聚焦於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並與你的個人價值觀相一致。
每天早上你如何開始會影響你在接下來的一天中的心情和心態。利用清晨那些關鍵的瞬間,把你的能量引導向積極的方向。
在醒來後的10-15分鐘,不要立即查看手機,反而冥想一下你生活中感激的事物——從舒適的溫暖床鋪到早晨咖啡的滋味。養成列出5-10個你感激的具體事物的習慣。這種專注於感恩的做法會刺激前額葉皮質,這是大腦與增加幸福和幸福感相關聯的部分。你會發現自己在一天中更多地注意到積極的時刻。
環繞自己以積極性
我們在演化過程中對環境和社區高度敏感。這就是為什麼身邊的人對我們的心態影響極大——無論是好還是壞。如果你想重塑大腦以追求積極性,請盡可能多地環繞自己以積極性:
將自己沉浸在振奮人心的環境和人際關係中,可以防止負面思維再次悄然回來,重新佔據大腦的空間。你吸收的積極性越多,你的大腦就越適應那種樂觀的觀點。
重要的是要注意,消除負面情緒和重新訓練你的大腦需要長期的努力。你不會在一夜之間從悲觀主義者變成樂觀主義者。支持負面思維的舊神經通路將持續存在,試圖把你拉回來。但是,保持對自我對話的覺察,有意識地轉向更具建設性和賦權性的角度,將會隨著時間改變你的大腦。
通過持續的練習,你將會注意到情緒、自我形象、動力和人際關係方面的改善。你會取得更多成就,因為你不再懷疑自己,也不再專注於失敗的可能性。通過掌握你的內心獨白,你就能掌握你的心態。克服大腦的負面偏見,培養更積極的世界觀,這將帶來深遠的影響。通過持之以恆和自我寬容,重塑你的大腦,追求更大的幸福和成功絕對是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