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教孩子同理心?

該如何教孩子同理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世界本來就不去討好誰,我們只能找一個自己看得慣的角度。」——《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準備升小三的Q寶放暑假了,最近都在安親班跟其他小朋友玩,這幾天我接他回家時,他都會跟我分享班上同學都不願意跟K同學一起玩,連說好幾天,一會兒說大家玩牌都不借他、一會兒又說所有小朋友玩象棋時不找他。

聽完我有點心疼K,這個孩子我是知道的,他無法控制情緒,且目前需要吃藥控制,當我一開始聽到Q寶的分享,我並不急著改變他,雖然我不認同他的做法,但我始終相信他是他自己生命的主人,有些體驗與感受得由他自己經驗,他才能從中得到禮物。

「為什麼你們都不想跟他玩呢?」我先好奇Q寶的狀態,「大家都不喜歡他,因為他動不動就生氣、很大聲又很吵。」他回應我,「我可以理解你不喜歡他的行為,但不代表你要選擇跟其他小朋友做一樣的事情,如果你是他呢?大家都不想跟你玩,你會有什麼感覺?」我先同理他的感受,再說我的觀點與提問,不過我只是單純想讓他思考,並不一定要他改變或做些什麼。

剛開始他對於我的提問,都會毫不在乎地說:「但我就是討厭他。」每次聽到他這樣說,我也總是回:「你當然可以討厭他。」我沒有期待Q寶成為需要委屈自己去接納每個孩子的聖人,畢竟連我自己都做不到,只不過不喜歡一個人的行為,也不代表我要傷害對方,而這才是我真正想教會他的。就這樣不知道過了幾天,我們始終維持這樣的對話,他說著他的討厭,我接納並同理著,再帶問句反問他。

「你知道為什麼他會這樣嗎?」前幾天我忍不住反問Q寶,並把那個孩子生病了、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控制情緒的事情告訴他。「他其實不是故意的,而且他好辛苦。」我說,Q寶沈默了,不再像幾天前那樣吊兒郎當地說著,我就是討厭。「你記得我之前上班也被主管討厭嗎?那時候的我好辛苦,每天半夜睡不著、坐在客廳哭,你不是都看到了?而且我的同事沒像你們一樣喔!他們對我很好,可是我還是好痛苦。你想你們全部的人都不喜歡他,他的感覺是什麼?」我繼續說,希望用我之前的經驗,讓Q寶可以感同深受被人討厭跟排擠的痛苦。

隔天我再去安親班接他,Q寶開心跟我說:「我今天有教K深呼吸喔!我告訴他,他就是每次都太激動了,所有小朋友才更愛弄他。只要他好好深呼吸、不去聽其他人說的、冷靜下來,幾次之後大家就不會再弄他了。」聽完我非常驚喜,忍不住問:「但你不是很不喜歡他嗎?為什麼你願意教他深呼吸呢?」「因為我照之前的方式,他也不會不吵啊!我只是不喜歡他吵,不如我教他方法,讓他不吵就好。」Q寶成熟的說。老實說,聽完我有很多感動,比起成績好,Q寶可以成為一個願意關懷與體貼他人的孩子,更讓我覺得驕傲。

我回頭整理,每次我與孩子的互動,其實大部份都只是分享我的觀點,倒沒有一定要他選擇什麼,畢竟這是他的人生,我知道我僅能陪伴他經歷,無法強逼他學習或改變。神奇的是,當我把主權真正交給孩子時,他們的反應總超乎我想像。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因此,我想要他學會同理他人,我就得先同理他討厭他人的狀態。

「怪不得老師在成績單上寫你是有正義感的孩子,又是所有小朋友的榜樣,你真的做得很好耶!」我忍不住拉Q寶的重要會員來幫忙見證,「其實他還蠻樂觀的啦!我明天再繼續教他呼吸。」Q寶說。有這麼善良又體貼的孩子,我真心覺得感恩,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也想一起練習把主權還給孩子,讓他當自己生命的主人嗎?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代表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歡迎來<幸福時光屋>公益體驗,一起練習邁向幸福~
avatar-img
幸福魔法實踐者明德的沙龍
16會員
199內容數
我喜歡把學習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幸福對我而言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去活出來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準備上小一的J寶,遇到一次要拔兩顆牙的情境,他如何運用繪本上學習到的新方法,相信自己並帶給自己力量...
那天J寶的畢業典禮,我看其他已畢業、回去領獎學金的國小大哥哥們,全跑去附近公園玩,只有Q寶拿著手機,全程拍弟弟拍到尾,拍得比我們當父母的還認真(汗)。平常不要說打架,兄弟倆連吵架都很少發生,而這一切都是我在日常中刻意引導來的,,
小時候我曾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任意拿了同學的東西,當時媽媽陪伴我的方式,深深影響到我陪伴孩子的方式。我當媽以後,接到學校老師打來,說小班的兒子弄傷了女同學,並且受傷的部位既敏感也是對方家長相當介意的,我選擇用跟媽媽相同的方式陪伴他,讓他相信即使他犯錯,依舊是值得被愛的...
不管是做家事也好、經營關係也罷,我都願意一次次透過事件,慢慢陪伴他們練習,如同他們也陪伴著我當一個我更喜歡的媽媽版本。比起完美又萬能的媽媽,我更喜歡自己是可以真實對他們表達我的狀態的。我想我也正用身教示範著,任何人都不需要完美,包含父母也是,但都是值得被愛、被重視與被理解的。
我的兩個孩子,從小共情能力就差很多。我一樣這樣帶孩子,但老大Q寶不管是對他人情緒的理解力,還是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常會讓我覺得困難與挫折。而弟弟J寶剛好相反,從小時候開始,他就會試著把自己的需求講清楚。面對這兩個個性差異極大的孩子,常讓我在教養上傷透腦筋。
我知道用罵的,短期間可以讓他因為恐懼就修正他的行為,但能不能讓他真正理解在百貨公司這種人多的地方不能落單,其實是未知的。且罵小孩長期下來非常破壞關係、也對教養很不利,因為我清楚知道,所有教養要有效果,都是要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之上,因此我願意選擇這條看似緩慢,但對我來說卻是長期有效的教養方式...
準備上小一的J寶,遇到一次要拔兩顆牙的情境,他如何運用繪本上學習到的新方法,相信自己並帶給自己力量...
那天J寶的畢業典禮,我看其他已畢業、回去領獎學金的國小大哥哥們,全跑去附近公園玩,只有Q寶拿著手機,全程拍弟弟拍到尾,拍得比我們當父母的還認真(汗)。平常不要說打架,兄弟倆連吵架都很少發生,而這一切都是我在日常中刻意引導來的,,
小時候我曾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任意拿了同學的東西,當時媽媽陪伴我的方式,深深影響到我陪伴孩子的方式。我當媽以後,接到學校老師打來,說小班的兒子弄傷了女同學,並且受傷的部位既敏感也是對方家長相當介意的,我選擇用跟媽媽相同的方式陪伴他,讓他相信即使他犯錯,依舊是值得被愛的...
不管是做家事也好、經營關係也罷,我都願意一次次透過事件,慢慢陪伴他們練習,如同他們也陪伴著我當一個我更喜歡的媽媽版本。比起完美又萬能的媽媽,我更喜歡自己是可以真實對他們表達我的狀態的。我想我也正用身教示範著,任何人都不需要完美,包含父母也是,但都是值得被愛、被重視與被理解的。
我的兩個孩子,從小共情能力就差很多。我一樣這樣帶孩子,但老大Q寶不管是對他人情緒的理解力,還是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常會讓我覺得困難與挫折。而弟弟J寶剛好相反,從小時候開始,他就會試著把自己的需求講清楚。面對這兩個個性差異極大的孩子,常讓我在教養上傷透腦筋。
我知道用罵的,短期間可以讓他因為恐懼就修正他的行為,但能不能讓他真正理解在百貨公司這種人多的地方不能落單,其實是未知的。且罵小孩長期下來非常破壞關係、也對教養很不利,因為我清楚知道,所有教養要有效果,都是要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之上,因此我願意選擇這條看似緩慢,但對我來說卻是長期有效的教養方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