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ㄅㄆㄇㄈ的由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生小孩之前,我其實很投入自己的工作,也很投入所謂大人的世界。因此沒有想過在有小孩之後,我居然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的生活。

其中我覺得特別棒的兩點是:

其一: 跟著孩子的成長,其實會出現很多自我的反省(這對哲學愛好者的我,本就是很愛做的事情),會回過頭去檢視自己的成長過程以及一些既定概念,就像重新成長一次。

 

其二:跟著孩子一起念書,吸收很多原本不清楚的基礎知識。因為也會幫孩子挑選我覺得好的知識,無論是書籍或者課程,在一起共讀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包括希臘神話以及漢字的由來等等。

而最近印象很深的是,才知道從小用到大的ㄅㄆㄇㄈ,當初創造出來其實並不是像現在作為在認字之前學會的拼音,作為標音的符號。而是原本想要用來取代漢字的拼音文字。

話說在民國初年經歷了一場從清末開始懷疑自己文化的大洗禮,因為當時的狀況,一些知識分子認為中國文化甚麼都不好,甚至連最基礎的文字都不好。因為語言的使用會影響人的思維方式,而中文是全世界唯一現存的非拼音文字,因此想要把中文也改成拼音文字。所以創造出ㄅㄆㄇㄈ這一套注音字母,想要取代原本的漢字。而它的形體,其實也是取篆字減省過後的形體設計而成。但是當然後來沒有成功,卻變成了一套方便的標音的符號,因為在有注音符號之前,古人是採用一種叫做反切法的方式來標示文字的音,就是用兩個字,上字取其聲母,下字取其韻母及聲調,然後拼出另一個字的音,這樣實在太麻煩了。

 

以上不知道大家原本知道不知道,或許是我孤陋寡聞現在才知道,但個人認為好險當初沒有真的將漢字替換掉了,才能保住這個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獨特文字,本身就可以做為藝術的字。

當然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和女兒一起念書很棒耶!

 

PS:蘇菲畫:她說要設計一位古典大美女

分享身為哲學諮商師抱持終身持續學習哲學 閱讀書籍 以及諮商過程的心得與見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暑假期間原本想多念幾本書,但因為想讓蘇菲無所事事的放暑假,所以我就不可能無所事事了,也只能抽空念薄薄的書。 這本牟宗三先生的《中國哲學特質》挺推薦的,薄薄一本卻有思想結晶的價值。文中提到中國哲學的重點在於主體性與道德性。乍看之下似乎沒有大不了,但如果有讀一點西方哲學的,肯定知道西方的傳統強調客觀性
最近我一位哲學諮商的個案,一開始來的時候是想談「關係」的問題。談了二次之後,問題焦點逐漸轉移到她自身上。一開始我覺得很好奇,她的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是甚麼讓她不是很有自信心,且自己覺得沒有甚麼專長、也沒有優點。後來發現,原本熱愛表演且從小也被稱讚表演很好的她,沒有順利走上這條路,且身邊有很多各種藝術
蘇菲進小學第一年的時候,交了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幾乎做甚麼事情都要黏在一起。我當時也很樂見他交到那麼要好的朋友。但是二年級時,這位好友全家回美國去了。小二的時候交了兩位好的朋友,也是幾乎工作都要一起,還會為了等對方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但今年升三年級後,一位好友升上upper班、一位到另一個班級,且他們
上周末和同行一起舉辦了一場團體哲學諮商活動,這次的活動主題是「自由」。簡單說,團體哲學諮商是用蘇格拉底對話法,讓參與者用自己實際的經驗分享,來共同討論定義出什麼是自由? 其實這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重點是在於過程中,透過自我與他人的經驗互動以及深入探討思考,來達成個人啟發,進而達到某種團療效果。
這些年有在關注教養書的家長們,絕對不會陌生的一個概念,就是「同理心」。絕大多數的專家建議當孩子在”發作”的時候,先同理他,讓孩子明白我們是理解他的,可以有效讓孩子安定下來。 加上看過有關心理學研究的資料,也顯示先連結孩子的右腦,可以有效讓他情緒穩定,之後再用左腦來說明。而我當然也是有盡量按照這樣的
哲學系出身的我很習慣於事情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也符合我喜歡問問題思考的本性。但出社會後,第一個大衝擊就是我的這個習慣。 還記得剛開始找工作時,我的好友(念財經的)跟我說,他去一家大企業面試,對方給了一個題目,其中有很多關鍵因素是未知的,在此情況下,要他回答會如何做。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但是還有A B
暑假期間原本想多念幾本書,但因為想讓蘇菲無所事事的放暑假,所以我就不可能無所事事了,也只能抽空念薄薄的書。 這本牟宗三先生的《中國哲學特質》挺推薦的,薄薄一本卻有思想結晶的價值。文中提到中國哲學的重點在於主體性與道德性。乍看之下似乎沒有大不了,但如果有讀一點西方哲學的,肯定知道西方的傳統強調客觀性
最近我一位哲學諮商的個案,一開始來的時候是想談「關係」的問題。談了二次之後,問題焦點逐漸轉移到她自身上。一開始我覺得很好奇,她的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是甚麼讓她不是很有自信心,且自己覺得沒有甚麼專長、也沒有優點。後來發現,原本熱愛表演且從小也被稱讚表演很好的她,沒有順利走上這條路,且身邊有很多各種藝術
蘇菲進小學第一年的時候,交了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幾乎做甚麼事情都要黏在一起。我當時也很樂見他交到那麼要好的朋友。但是二年級時,這位好友全家回美國去了。小二的時候交了兩位好的朋友,也是幾乎工作都要一起,還會為了等對方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但今年升三年級後,一位好友升上upper班、一位到另一個班級,且他們
上周末和同行一起舉辦了一場團體哲學諮商活動,這次的活動主題是「自由」。簡單說,團體哲學諮商是用蘇格拉底對話法,讓參與者用自己實際的經驗分享,來共同討論定義出什麼是自由? 其實這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重點是在於過程中,透過自我與他人的經驗互動以及深入探討思考,來達成個人啟發,進而達到某種團療效果。
這些年有在關注教養書的家長們,絕對不會陌生的一個概念,就是「同理心」。絕大多數的專家建議當孩子在”發作”的時候,先同理他,讓孩子明白我們是理解他的,可以有效讓孩子安定下來。 加上看過有關心理學研究的資料,也顯示先連結孩子的右腦,可以有效讓他情緒穩定,之後再用左腦來說明。而我當然也是有盡量按照這樣的
哲學系出身的我很習慣於事情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也符合我喜歡問問題思考的本性。但出社會後,第一個大衝擊就是我的這個習慣。 還記得剛開始找工作時,我的好友(念財經的)跟我說,他去一家大企業面試,對方給了一個題目,其中有很多關鍵因素是未知的,在此情況下,要他回答會如何做。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但是還有A B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Thumbnail
【親子互動新思維:讓孩子愛上學習的五種方法】   讓孩子愛上學習是所有家長的心願,但強迫和壓力通常適得其反,以我家為例,為了讓孩子學習外文,特地將他喜歡的寶可夢圖鑑買了簡化版和精裝版兩種,分別為中文和日文,藉以引起學習的興趣,喜歡精裝版的內容就要去學日文才看得懂,再加上低壓力的學習環境
Thumbnail
就像我們學母語的過程,是先從聽力開始,接著再學認字,英文學習過程也是相同,利用聽力記得的字彙夠多,再運用自然拼音,拼出來的字才能連結到英文單字。 這本在二手書店買到的「Phonics 直接發音法」,是我帶著孩子學習拼音的第一本入門書,由長頸鹿文化事業出版,彩色印刷,在拼音的部分,含蓋了基礎的2
(禁止轉貼、轉發,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被大人們發現的特點?小時候媽媽就有發現我是一個反應很快的寶寶。 我不知道為什麼天生就會發明各種不同的遊戲來玩,記得我還用不同顏色的彩色筆在厚紙板上做遊戲課表貼在房間門上,一週不同天早中晚安排不同的遊戲跟妹妹玩。內容有: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這是一個講述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溫馨時光和有趣的對話。文章中包含了孩子對歷史和國家的好奇,以及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感悟。很珍惜與小孩相處的時光!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要求孩子寫好字」是一回事,讓孩子能夠懂得大人寫字的美感,又是另外一回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Thumbnail
【親子互動新思維:讓孩子愛上學習的五種方法】   讓孩子愛上學習是所有家長的心願,但強迫和壓力通常適得其反,以我家為例,為了讓孩子學習外文,特地將他喜歡的寶可夢圖鑑買了簡化版和精裝版兩種,分別為中文和日文,藉以引起學習的興趣,喜歡精裝版的內容就要去學日文才看得懂,再加上低壓力的學習環境
Thumbnail
就像我們學母語的過程,是先從聽力開始,接著再學認字,英文學習過程也是相同,利用聽力記得的字彙夠多,再運用自然拼音,拼出來的字才能連結到英文單字。 這本在二手書店買到的「Phonics 直接發音法」,是我帶著孩子學習拼音的第一本入門書,由長頸鹿文化事業出版,彩色印刷,在拼音的部分,含蓋了基礎的2
(禁止轉貼、轉發,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被大人們發現的特點?小時候媽媽就有發現我是一個反應很快的寶寶。 我不知道為什麼天生就會發明各種不同的遊戲來玩,記得我還用不同顏色的彩色筆在厚紙板上做遊戲課表貼在房間門上,一週不同天早中晚安排不同的遊戲跟妹妹玩。內容有: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這是一個講述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溫馨時光和有趣的對話。文章中包含了孩子對歷史和國家的好奇,以及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感悟。很珍惜與小孩相處的時光!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要求孩子寫好字」是一回事,讓孩子能夠懂得大人寫字的美感,又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