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看書一樣,你只能自己和書對話,至於別人有何心得等等,你不得而知。即令看了該書的讀者心得,你一樣只能與該讀者的心得做比較。有了視頻,有了留言功能,一切都不大一樣了,你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不同觀點。你可以看看與你看法類似的,有了共鳴,有了所見略同的喜悅;看法相異者,有了對照,有了孰是孰非的思索。層面更廣,思索更深。
辦活動總會碰到明明不需要他,他卻喜歡露臉來博版面;而且沒他的事,他卻一定要指揮東么喝西的唯恐人家不知他的重要性,只為了博個存在感。也總會碰到推三阻四,不止無意幫忙,還會拉攏別人一起擺爛,以示自己不是無理取鬧,而是抗爭分配不公的無聊之人。所以呢?辦個活動想要心情不起波瀾大概是不可能的。內子近日辦活動就碰到沒他事,他卻急著露臉,並且瞎指揮的;也碰到安排好工作,卻臨時告假,甚至還邀約同組一起缺席者。內子平常沒什麼脾氣,但說起來還是可聽到火氣。
早上碰到一個球友,你蓄意的想避開他,但你邀別人了,他硬是就擠在前面,要別人讓他先打;他打得有點失常,想暫停休息,他卻不依不饒的還要繼續。我脾氣一向不是很好,怒火一下子就冒出來了。
我同意神秀的「時時勤拂拭」,心情的起伏動蕩,確實需要經常的察覺,面對,處理;惠能的「何處惹塵埃」應該是修為到一定程度者才做得到的吧?
看過憂鬱症患者提到自己陷入憂鬱症的泥沼中時,就像「行屍走肉」一般,完全沒有情緒的起伏。起床後,打開五感,然後呢?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起波瀾,都沒有反應,光想,都覺得不可思議,都覺得毛骨悚然,所以呢?只要是人,應該都會有情緒,有情緒是正常的。所以問題不在情緒,而在情緒來了之後,如何讓它”輕輕的來,又悄悄的走呢?"
有個與覺醒有關的視頻,有位留言者提到情緒產生後,他習得脫離情緒本身,像第三者一般的旁觀著這個情緒,然後情緒就像演內心戲般的演了一陣子之後,就枱空人散了。
離開那個糾纏不休的球友後,試著旁觀著因之而起的怒火…,怒火慢慢消了,小了;球友另邀,進入球場,專心推擋…,怒火已煙消雲散,只餘激烈對打的球聲,以及偶或出現的叫好聲……
有了怒火,變身為旁觀的第三者,嗯,還滿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