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一整天的書為什麼回來還要讀書?【BATM NOTE|為什麼要讀書? 】: 有不喜歡讀書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看這

為什麼!!!讀一整天的書為什麼回來還要讀書?【BATM NOTE|為什麼要讀書? 】: 有不喜歡讀書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看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閱讀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小朋友對於閱讀缺乏興趣,甚至不喜歡讀書。這種情況其實我們做家長的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因為當我們問孩子,他們都說學校有讀了8個小時,又加到補習班或是課輔班三到四小時。又突然為了我們一句「為什麼?」「讀一整天的書為什麼回來還要讀書?」

閱讀小提醒>> 這篇只有說明如何幫助小朋友找到讀書的樂趣,比較不適合已經有讀了一段時間,遇到問題的孩子。


為什麼小朋友不喜歡讀書?

1. 缺乏興趣引導

為什麼小孩總是對於閱讀總是興致缺缺,小朋友可能對閱讀感到無趣,因為他們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或是對於我們成人所選的書籍無法理解或是對於他們不能掌握的文字語言。

2. 壓力和強制

可能現在的讀書相對於遊戲會是影片,來的很有壓力,因為沒有遊戲的提示閱讀方向或是短影片的有趣,讓讀書變得無趣,讓閱讀變得沉悶。當閱讀變成一個被迫的任務時,小朋友可能會失去對閱讀的興趣。

3. 現代科技影響

在數位時代,孩子們是跟著手機或是平板成長,而他們更傾向於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來去快速吸收新知,而不是閱讀傳統的紙質書籍,慢慢地理解與咀嚼內容。

4. 挑戰性內容

相較於遊戲有鼓勵制度和網路影片的時短,而書籍書籍的內容對於孩子們可能過於挑戰性,難以理解,導致小朋友對閱讀感到挫敗和困惑。

要如何解決孩子不讀書方法?

1. 提供多元選擇

給予小朋友多種選擇的閱讀材料,包括故事書、漫畫、繪本等,讓他們可以找到感興趣的主題。不知道怎麼挑選的爸爸媽媽,可以建議帶他們去讀書館選他們喜歡借閱。

為什麼不是到書局呢?

因為書局主要的對象還是成人或是指導陪同閱讀的方式,大部分還是以成人的角度來寫,而讀書館雖然比較舊,但每本都是經過專業的館員挑選的童書,比較適合孩子們閱讀。

2. 建立正向閱讀環境

創造一個鼓勵和支持閱讀的環境,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而非壓力。不知道如何下手的爸媽可以在睡前跟孩子一起讀故事,如果比較大的孩子是國中或是高中,可以設立一個家庭閱讀時間,可能在一到五的某的時間點一起閱讀,建議一開始先從15分鐘到半個小時即可。

3. 共讀互動與成就感建立

孩子們閱讀完後,可以跟小朋友一同閱讀,進行互動討論。讓他們能夠分享自己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們立即得到閱讀的成就感,而不是透過大量的閱讀書本數量來建立成就感。

現在的孩子們很需要立即反饋或是鼓勵,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事物刺激,如果沒有讓他們感到有趣,他們就會覺得很無聊,不想讀書,而失去對讀書的動力和樂趣

>>>如果還在尋找建立讀書成就感的父母,請點這收尋更多閱讀成就感建立課程

為什麼要讀書呢?

最重要的這個問題,我放在後面,因為我發現對於現在的小朋友比較不能理解讀書的用意,需要多一些接觸或是引導閱讀,才會理解讀書的好處。

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可以跟他這樣說

其實讀書很像騎腳踏車,一開始你需要爸爸或是媽媽陪伴,但越後面你就可以自己來,不需要有很多方法,反而越讀越輕鬆,就以小朋友最討厭的背單字為例,一開始你要拿厚厚的書,帶去學校又要帶回來,只為了被幾個單字,可以在你讀過幾字熟了之後,你就記起來了,每天就不用帶那麼厚的書到處走。



▊溝通適合年紀>>國小五年級到國中二年級
▊追蹤連恩老師FB>點我追蹤
▊詢問更多心智圖課程>>>請點我


avatar-img
連恩老師的沙龍
15會員
15內容數
恩公碎念教室,說說教學 (心智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連恩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有多少次,您不得不反問自己:「要我說幾次,怎麼一直講不聽?」 孩子的行為總是讓人又氣又不知道如何面動,當他們表現出不適當的行為時,我們經常陷入一個兩難的情境: 「究竟是要直接規範,還是採用有效的溝通方式?」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如何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但當孩子一直說不聽該怎麼辦呢?
這個月考試又快到了,又有家長再問我「老師我的小朋友好像不會找重點要怎麼辦? 」「下課問他有學到什麼他好像也一問三不知」「家裡買了很多課外書,或是每周都有去讀書館借書,他都沒有讀進去,只是看看」
最近剛開學,可能小朋友也不太熟考試時間,快到了考試時,又忘了複習,所以這次幫爸爸媽媽們,整理112 學年上半年國小、國中、高中的行事曆
曾經有多少次,您不得不反問自己:「要我說幾次,怎麼一直講不聽?」 孩子的行為總是讓人又氣又不知道如何面動,當他們表現出不適當的行為時,我們經常陷入一個兩難的情境: 「究竟是要直接規範,還是採用有效的溝通方式?」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如何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但當孩子一直說不聽該怎麼辦呢?
這個月考試又快到了,又有家長再問我「老師我的小朋友好像不會找重點要怎麼辦? 」「下課問他有學到什麼他好像也一問三不知」「家裡買了很多課外書,或是每周都有去讀書館借書,他都沒有讀進去,只是看看」
最近剛開學,可能小朋友也不太熟考試時間,快到了考試時,又忘了複習,所以這次幫爸爸媽媽們,整理112 學年上半年國小、國中、高中的行事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