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心一誠禮真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5

因誦經而得感應,其間的聯繫有賴「親和力」。天帝教教義《新境界》如此詮釋:「親和力之形成,必須以至誠之心為之。蓋惟有虔誠祈禱,精神貫注,念念集中,其電力方能達到一定之熱準而發射放出,即所謂誠則靈是也。」換言之,念力必得因為至誠,才能轉成「電力」,而後上達天聽。

心誠則靈。此話不假。問題在:想要心誠其實沒那麼容易。

意圖心誠,還得平日痛下苦工,絕不是誦經的當下一念生起,隨即心誠。一如打坐,誰不巴望兩腿一盤,立時入定呢?可真懂得門道的修行者心知肚明:要想「坐出性中天」,還得「打掃心上地」。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誦經。意圖「十方三界咸聞聲」,還得「冥心一誠禮真經」。

冥者,暗也。心即凡心,或說雜念。凡心趨暗,雜念消泯,心境始能寧清,經典的親和光、智慧光、福德光才有迎進心房的可能,與《奮鬥真經》的「寡範己念」雷同。套用涵靜老人的語彙,境界近似「虛極靜篤,一靈常照。心無所住,萬念皆空。

唯有「冥心一誠禮真經」,俗慮完全滌盡,方能心無旁鶩地專注於經典,經威始得以彰顯。如此概念,經中不斷反覆宣說,「滌塵見性」,「懺悔永劫修」,其實都是同一內涵的不同表達。

天帝教在復興初期的用力處本來不在基本經典。凜於隨時可能爆發的核戰浩劫,涵靜老人要求同奮加緊誦念的,一直都是兩大救劫法寶皇誥與《寶誥》。

雖有兩大法寶當前,涵靜老人不忘提醒同奮:「誦唸時,如果信心不堅,或心有存疑,或意念不能專一貫注的,一律無效。」

除了一般理解的心誠,另一至關緊要的是心念。省懺工夫不足,無法滌塵見性,即便誦經用力再勤,終是徒勞。據聞智忠夫人駐世時,曾有坤道同奮日日勤誦《寶誥》三本,看似勤奮無比,慧眼洞明的智忠夫人卻讓貼身侍女轉達:她的用功並未得到等同的回應──日誦三本的傲人記錄,在無形天界看來只是一本假帳,其實空空如也。

不是誦持的禮數不周,而是心中有怨。從她口中滾出的字字句句,無有經文的光明燦爛,只有沾染了怨氣的晦暗。原應向上飛昇的經文被怨天尤人的濁重之氣綑綁,只能盤旋原地,而後消逸無蹤,根本上不了天際。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 #天帝教 #黃敏警 #黃靖雅老師 #心靈 #天人日誦廿字真經 #經典 #冥心一誠禮真經

avatar-img
35會員
169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4 富那奇用以祈請佛陀的,品質奇佳的燃香只是心香的表徵。牽引馨香飄越迢遙的空間,而且瞬間到達佛陀頭頂的,絕不是燃香的物質屬性,而是附麗其上的至誠。是一股虔誠仰望天界,悲憫眾生沈淪的至誠,感得十方三界仙佛的回應。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3 「舍利」一指「身骨舍利」,即一般大眾熟知的「舍利子」;二指「法頌舍利」,這個相對陌生的名詞實即「經典」。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 《廿字真經》源於宗主渡陰的天命,確有渡陰之用,無足為奇。但如果從而推斷此經必然鬼氣森森,乃至在家誦念會迎來大批鬼眾,鬧得闔家雞犬不寧,那不只是貶低了《廿字真經》,甚至可以直斥為無知的偏見。 《廿字真經》不只渡陰,更兼渡人。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 1995年8月,三弟意外辭世。 意外來得太突然,我來不及理清任何思緒,只能死命捧著《廿字真經》誦讀迴向。錯亂昏沈中一本誦過一本,但是某些與救贖拔渡相關的經文會讓我暫時清醒,像是〈上帝敕文〉的「感孚應求,以昭神威」,經文的「昔猶往返,今升大羅」,〈迴向文〉的「早日登聖境,回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引言) 1995年的夏天,南部橫貫公路,台東霧鹿派出所外,細雨紛飛的夏夜,猝逝的三弟裹在濕冷的睡袋。我這個遲到的大姊,即使一路急急從台中直奔現場,也只能站在雨中含淚相望。 2021年的春天,老父因為多重器官衰竭猝然辭世…
最單純的飲食往往藏有人間最美的滋味。弘一大師至簡無慾的生活足以為示現。華山朝聖,賣剩的花捲入口,果然是無上滋味。簡陋的小套房,曾經誕生一本書:《人人一本福德存摺》。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4 富那奇用以祈請佛陀的,品質奇佳的燃香只是心香的表徵。牽引馨香飄越迢遙的空間,而且瞬間到達佛陀頭頂的,絕不是燃香的物質屬性,而是附麗其上的至誠。是一股虔誠仰望天界,悲憫眾生沈淪的至誠,感得十方三界仙佛的回應。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3 「舍利」一指「身骨舍利」,即一般大眾熟知的「舍利子」;二指「法頌舍利」,這個相對陌生的名詞實即「經典」。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 《廿字真經》源於宗主渡陰的天命,確有渡陰之用,無足為奇。但如果從而推斷此經必然鬼氣森森,乃至在家誦念會迎來大批鬼眾,鬧得闔家雞犬不寧,那不只是貶低了《廿字真經》,甚至可以直斥為無知的偏見。 《廿字真經》不只渡陰,更兼渡人。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 1995年8月,三弟意外辭世。 意外來得太突然,我來不及理清任何思緒,只能死命捧著《廿字真經》誦讀迴向。錯亂昏沈中一本誦過一本,但是某些與救贖拔渡相關的經文會讓我暫時清醒,像是〈上帝敕文〉的「感孚應求,以昭神威」,經文的「昔猶往返,今升大羅」,〈迴向文〉的「早日登聖境,回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引言) 1995年的夏天,南部橫貫公路,台東霧鹿派出所外,細雨紛飛的夏夜,猝逝的三弟裹在濕冷的睡袋。我這個遲到的大姊,即使一路急急從台中直奔現場,也只能站在雨中含淚相望。 2021年的春天,老父因為多重器官衰竭猝然辭世…
最單純的飲食往往藏有人間最美的滋味。弘一大師至簡無慾的生活足以為示現。華山朝聖,賣剩的花捲入口,果然是無上滋味。簡陋的小套房,曾經誕生一本書:《人人一本福德存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世尊在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源頭,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裡面生出來的,信心成就了,沒有一樣不成就。為什麼會沒有信心?就是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只要事實真相清楚明白了,信心才會生得起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世尊在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源頭,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裡面生出來的,信心成就了,沒有一樣不成就。為什麼會沒有信心?就是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只要事實真相清楚明白了,信心才會生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