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具備「完成基因」,專心一志的堅持、把事做好的精神。贏家和輸家的差別在於他們如何處理失敗。沒有人能完全避開問題,而且處處都有潛在的陷阱,所以真正的技能是爬出坑洞和反彈的韌性。儘管堅持不懈,但不會獨自衝鋒陷陣,會知道何時該向他人請求增援或協商。
不管是面對生活還是工作,我們最希望經歷的過程一定是一帆風順,畢竟,困難帶來壓力、糾結帶來扎心、挫敗帶來悔恨,沒有人喜歡這樣的感覺。但人生就是這麼有趣,我們多多少少都會遭遇到以下的情況,總是有那麼一件煩心事讓自己渾身超級不舒服。
#15歲時維特煩惱
#25歲時懷才不遇
#35歲時遇人不淑
#45歲時突然失業
#55歲時破敗身體
雖然從小就一直喝著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雞湯,這雞湯永遠滋補不了「輸」在心裡不斷湧現的心結。失敗所導致的頹廢、放棄、沮喪、喪志、憂慮、苦悶,我從不覺得這是多麼負面的事情,因為情緒就是需要有出口可以宣洩,心情就是需要時間來加以沉澱與消化,如果踩到狗屎你還可以立即告訴自己:我真的是太幸運了!那你也太虛偽了,連自己都要騙自己到這個程度。
你可以休息,重點是,你打算休息多久的時間?
你可以沉澱,重點是,你打算沉澱到什麼程度?
你可以哭泣,重點是,你知道流多少淚就夠了?
我想跟你分享的是,不要用痛苦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要用撕心裂肺來感覺自己還活著,你一直都在,只是現在還不是那麼的完美。
在兩岸三地講課這麼多年,我發現東方的學生有一個普遍共通的特點:有問題不發問,嘴裡不會說出不知道三個字。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情,一旦發問就代表自己懂得少、不夠有含金量;一旦說不知道就代表自己無知、沒有智慧可言。
有趣的是,不就是正因為不知道,所以今天才來上課學習嗎?如果說,學習的路上會有所阻礙,這個阻礙絕對不是時間,也非體力,而是毫無價值可言的「面子」。
面對挫折與挑戰,如果你的心智夠強壯,跌倒了還願意咬牙撐起繼續前進,我會為你送上加油的掌聲;如果爬不起來,想在地上多躺一會兒,那也不礙事,但請記得伸出手求援call help,這個動作在我的眼中,不會讓我覺得你有多差勁,反而讓我心生感謝,謝謝你肯定我,謝謝你讓我知道原來我有幫助你的能力。
眼前的失敗看多了,自然會發現成功就在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