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疊代』上班與創業,哪個更好做?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主題或許是我「相對熟悉」的部份,關於創業先前我已經寫了很多感想文及分享很多相關書籍,但說到底它還是一個「高風險但不確定有沒有高報酬」的所在。

上班族是拿自己的時間跟專業換錢,就業初期的年薪會根據你的教育程度、經驗、專業性及當下的市場行情而定。

而創業初期是最困難的,它不管你先前有做多少準備,完全就是交由市場來決定你所做的一切有無價值,如果不被接受,別說賺錢,賠錢出場反而是常見的事。

如同書中所提,「上班族的價值」是經過兩次評估,在穩定拿薪水的同時,又有所謂的職場天花板存在,即便你的能力再強,產品廣受市場好評,也必須接受公司內部的評估來決定你的貢獻有多少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才會有所謂「做事不如做人重要」的說法,會做人或許就能在內部評估時搶佔別人的貢獻,轉變為自身價值。

因此,在大公司內要往上爬也是得面面俱到,莫名其妙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失敗。

創業度過初期的困難,開始站穩腳步創造利潤後,因為「邊際效益」的關係,反而有機會倒吃甘蔗,收益逐步向上攀升。

但前提是要先度過「死亡之谷」的考驗,讓市場來認定公司或你的價值。

我認同書中所說「就業跟創業是兩種不同的評價體系」,並不是說創業成功就能在大公司裡混的好;在大公司裡位居高位也不代表就能創業成功。

個人建議在「資源適配」的情況下,可以在適當的範圍內「承擔風險」參與創業,但不建議靠著創業翻身發大財的想法,想累積資產,不見得要靠創業達成。

工作有穩定收入,再加上適當的投資理財也能有可觀的財富。

以下為本章的重點摘要:

藉由專業技術想賺到年薪五百萬 (在台灣),對個人的要求非常高,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

想靠上班拿高薪,門檻非常高;相對而言,靠做買賣獲取高額收入的門檻要低一些,這不是說做買賣容易,只是說門檻相對較低。

做生意最大的特點是「隨機性」,趕上趨勢可能就賺大錢,但創業不如上班那麼穩定。

上班的話,你知道明年自己很可能會是什麼樣子,做生意連半年後會怎樣都不曉得。

上班族的價值是經過兩次評估的,第一次是市場,第二次是體系;你做的東西首先要符合市場需求才能賣出去,賣出去後,主管再把你評估一次,從市場上收到的錢分一些給你。

由於不佔據主導權,可能主要出力的是你,但分到的錢卻不多。

上班和做生意都有「邊際效益」的問題;你開發的產品為公司賺錢,那公司會每賣出一台就分點錢給你嗎?

創業的邏輯就是,只要你開發的東西是符合市場需求,賣多少就賺多少,但賣不出去就要「自己承擔風險」。

在大企業裡賺年薪和自己創業做生意,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評價體系。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