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憤怒的勇氣》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憤怒」,
人只要真的憤怒,這個世界就一定會改變,
但重要的不是「私憤」,而是「公憤」!

 

●遇到讓自己很難過得順遂、人生充滿阻礙的事情時,我們難道只能絕望嗎?

我們沒辦法度過毫無困難、一帆風順的人生。

然而,我們也不想因為人生受到阻礙就放棄。

那究竟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情。

人生總有無法避免的事情。

雖說不想死,但是每個人總有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天。

人會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的法則。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決定要如何接受這些無法避免的事情。

雖然一樣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但有些並非大自然的法則。

我們無法避免生病,但若是醫療過失而失去生命,就不能歸類為大自然的法則。

即便醫生願意拼命治療病患,但只要醫院滿床,患者仍然無法接受治療。

平時或許能得救的生命,在疫情期間很有可能被犧牲。

地震和颱風屬於自然災害,但如果沒有採取必要措施導致受災範圍擴大,就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國家和為政者要求國民自立救濟,對新冠肺炎毫無作為,或是沒有提出有效的對策,因此導致感染人數增加,這也是人禍。

 

●情感上或情緒上的憤怒雖然可以立刻解決問題,但是如果無論怎麼罵,同樣的事還是反覆發生,那就不算有效。

儘管如此,不知道其他方法的人還是會繼續罵下去。

因為他們無法放棄希望,認為只要再更嚴厲地罵小孩或下屬,對方一定會痛改前非,所以才會不斷重複做相同的事。

有人認為憤怒和責罵是兩回事,憤怒本身雖然有問題,但在教學、教育上就需要責罵。

然而,沒有人在責罵別人時是不生氣的。

憤怒會拉遠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養育或教育孩子時,都有必須傳達的事情。

這個時候如果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拉遠,即便父母、老師或上司說的話沒有錯,受責備的一方也無法接受。

義正嚴詞反而更令人難以接受。

大多數人會犯的錯,就是在責罵、怒斥對方,導致雙方心理上的距離疏遠之後,才想要教育對方。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時,絕對不能責罵或怒斥對方。

 

●惡政放著不管就會越來越嚴重。

用譬喻的方式來說,燃起大火的房子就要用水澆熄。

不能因為火勢很強,覺得做什麼都沒用就絕望。

即使澆水或許只能讓火勢減弱一點,我們也只能一直不斷澆水。

什麼都不做的話,只會越燒越旺。

這就是當前政治的現狀。

問題是我們該怎麼做。

無論是醫療、政治,還是其他事情,當發生任何不合理的事時,沉默就表示認同。

只要沒有人主張「這樣不對吧」,事情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試圖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說服他人的人,想阻止發言的人,都會利用氣氛影響大家。

在疫情之下,民眾或業者不遵守以「自我約束」為名的強制規定時,氣氛也被當成一種施壓的方法。

政治人物不採取醫學上有效的手段,只是要求民眾自我約束,也沒有提出店家停業的補償方法,根本毫無作為。

反之,還利用那些愛管「不遵守政府要求的人」的正義魔人。

媒體報導有人會打電話去店家問對方為什麼不關店。

看到這篇新聞或電視報導的人,就會開始監視他人的行為。

或者說,即便實際上並沒有看到這樣的人,但還是會感受到「大家應該要自我約束」的氣氛,這種情形並非不可思議。

問題在於,這種氣氛不是自然發生的。

政府表示會公布不遵從停業要求的店名,甚至鼓勵民眾在社群媒體上批評這些店家。

根本就是政府認可的網路霸凌。

 

●人都想要「為善」,也就是只做對自己有助益的事。

選擇某種行為的時候,也會以「對自己是否有助益」為依據作判斷。

察言觀色、無法抵抗周遭氛圍的人其實是認為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只要推說那是當時的氛圍讓自己不得不為之,就能免責。

也有人會認為,只要順從大家,就能避免人際關係上的衝突和摩擦。

問題是這麼做真的是在「為善」嗎?

 

●「被討厭的勇氣」光是這一句話就已經很有孤獨感,不過本來就覺得被討厭也無所謂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被討厭的勇氣。

無時無刻在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言行的人,至少不會故意傷害別人吧。

如果是能夠考量別人心情的人,就不需要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應該要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才對。

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通常沒有自己的想法,因為想討好人,所以對誰都和藹可親。

即便是對立場相反的人,也會誓死效忠。

如此一來,這樣的人就會失去別人的信賴。

除此之外,這樣的人也沒辦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雖然傾聽別人的意見也很重要,但畢竟是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決定。

 

●阿德勒某次說道:

「即便是在中國的某處有孩子被毆打,我們都應該予以譴責。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件事和我們毫無關係。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能為改變世界做些什麼。 (Phyllis Bottome,Alfred Adler)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當一個旁觀者。

「interest」表示 「存在(est)於之間(inter)」的意思。

所謂的「關心」就是指認為每件事並非和自己毫無瓜葛,而是都和自己有關。

 

●沉默就代表認同

有時候即便認為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很奇怪,也沒辦法發聲。

我一直在想:這種時候該怎麼辦?

核電廠發生事故後沒多久,有人說東京電力的人已經很努力在搶救,我們應該感謝而不是批評,而且必須相信政府才對。

也有人認為,現在這種時候更不應該受流言蜚語所惑,要相信政府才行。

時代更迭,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的時候也有人說過一樣的話。

主張這個時候不該批判政府,國民應該要團結對抗病毒。

這種由國家高層要求國民團結一致,刻意打造出來的牽絆都是虚假的。

即便個人與個人之間有牽絆,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指出對方的錯誤,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才對。

因為怕說出來會傷 對方,所以隱瞞想說的話,或許可以維持表面的關係,但是這種牽絆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牽絆。

如果有人營私舞弊,絕對不能放過。

如果發生什麼不合理的事情,絕對不能默默接受。

因為沉默就代表認同。

 

●公憤就是智慧型憤怒

我們必須懷抱社會正義,看到錯的事情就要說出來。

這種時候需要的情感是智慧型的「公憤」,而非「私憤」。

這是當人們感受到人類尊嚴、人格獨立性和價值受到威脅的時候會感受到的憤怒。

譬如權力騷擾、性騷擾、侵犯人權就屬於公憤的範疇。

本應是法治國家,但遇到政治人物試圖把國家的方向轉向人治的時候,人民就應該要感到憤怒。

三木清把這種公憤稱為「源自於榮譽心的憤怒」(《人生論筆記》),與其說它是情感發洩,不如說是智慧展現。

公憤不只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名譽、利益。

這種憤怒的根基在於正義感。

不只為了自己的名譽,也是為了身處於相同立場的所有人感到憤怒。

 

●問題不是誰在談論這件事,而是「事情」本身;區分人 (誰)和想法(事情),只要內容正確就認同,必要時就批判,重點在於不評斷表達這件事的人。

「如果要聽我的意見,那就不要太在意我這個人,請把焦點放在真理上。如果覺得我說的是實話,就表示同意,如果覺得我在說謊,那就在討論之後提出反對的意見。

(柏拉圖《斐多篇》)

 

~岸見一郎/哲學家。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主修西洋古代哲學。專攻希臘哲學的同時,研究阿德勒心理學。近作有《不安的哲學》、《阿德勒:改變性格的心理學》、《人生雖苦,但還是值得活下去》,以及與古賀史健合著《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
~《憤怒的勇氣:對不合理表達公憤,這個世界與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怒る勇気》

 

#憤怒的勇氣 #憤怒 #勇氣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憤怒的勇氣》】

【金石堂購買《憤怒的勇氣》】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avatar-img
354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從心情到記憶,從說服到拖延, 從復原到關係,快用短短59秒扭轉你的人生!
★獻給被生活淹沒,再説一個「YES」就會徹底累垮的人。
★有時候,身心疲憊的我們, 需要的只是靜靜的陪伴,和懂我的一句話。
★透過童話心理學,理解故事主角的心思感受, 獲得豐富且多樣化的心理學知識。  ●幼時讀過的童話,長大後再看一次時,會發現當中有許多地方不合理,就連大家耳熟能詳的〈灰姑娘〉也不例外。 在故事裡,王子對只見過幾個小時的仙杜瑞拉深深著迷,並打算向她求婚。 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種情況很難理解:對於將來
★讓自己快樂,而且困擾大減的自助智慧。   ●單單現在或過去的事件本身,並不足以讓你不開心,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你讓自己不開心、產生心理困擾的。 由於多半時候是你選
★曾被困住的人,才能看到的景色。   ●我該追求什麼?該以什麼為目標活下去呢? 這些問題我現在毫無頭緒,如果我現在治好憂鬱症,就得再次面對自己的人生,光想我就怕得渾身發抖。 罹患憂鬱症對我來說有一個明確的好處。 只要我還沒有痊癒,我就有一個不必跟社會接觸的藉口。 一個好手好腳、大學畢業的
★從心情到記憶,從說服到拖延, 從復原到關係,快用短短59秒扭轉你的人生!
★獻給被生活淹沒,再説一個「YES」就會徹底累垮的人。
★有時候,身心疲憊的我們, 需要的只是靜靜的陪伴,和懂我的一句話。
★透過童話心理學,理解故事主角的心思感受, 獲得豐富且多樣化的心理學知識。  ●幼時讀過的童話,長大後再看一次時,會發現當中有許多地方不合理,就連大家耳熟能詳的〈灰姑娘〉也不例外。 在故事裡,王子對只見過幾個小時的仙杜瑞拉深深著迷,並打算向她求婚。 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種情況很難理解:對於將來
★讓自己快樂,而且困擾大減的自助智慧。   ●單單現在或過去的事件本身,並不足以讓你不開心,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你讓自己不開心、產生心理困擾的。 由於多半時候是你選
★曾被困住的人,才能看到的景色。   ●我該追求什麼?該以什麼為目標活下去呢? 這些問題我現在毫無頭緒,如果我現在治好憂鬱症,就得再次面對自己的人生,光想我就怕得渾身發抖。 罹患憂鬱症對我來說有一個明確的好處。 只要我還沒有痊癒,我就有一個不必跟社會接觸的藉口。 一個好手好腳、大學畢業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抱怨的源頭 不滿意的情況: 想像一下,你在工作中碰到了一個你覺得不公平的情況,或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一個令你感到沮喪的挑戰。這時候,你很可能會開始抱怨,因為你覺得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 無法控制的因素: 有時候,事情超出了我們的控制範圍,比如說天氣、經濟形勢或他人的行為。當這些因素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時,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對於看不慣的事務,若是我們沒有建設性或可行的意見同時也幫不上忙的,就不會浪費心神去抱怨,因為抱怨不只於事無補,更重要的是會耗損我們的精力與熱情。
前言 時不時的就有某些人,某些事讓我們覺得難以容忍,無法接受,悲傷、痛苦、憤怒、焦慮、煩惱、羞愧…等負面情緒油然而生,這些情緒是如此的真,如此的痛,讓人不由自主的質疑人生,懷疑境遇。事實上,這些情緒—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都是人想像出來的,是人對所遭遇的人或所面對的事加工添料的結果。你在人、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抱怨的源頭 不滿意的情況: 想像一下,你在工作中碰到了一個你覺得不公平的情況,或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一個令你感到沮喪的挑戰。這時候,你很可能會開始抱怨,因為你覺得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 無法控制的因素: 有時候,事情超出了我們的控制範圍,比如說天氣、經濟形勢或他人的行為。當這些因素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時,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對於看不慣的事務,若是我們沒有建設性或可行的意見同時也幫不上忙的,就不會浪費心神去抱怨,因為抱怨不只於事無補,更重要的是會耗損我們的精力與熱情。
前言 時不時的就有某些人,某些事讓我們覺得難以容忍,無法接受,悲傷、痛苦、憤怒、焦慮、煩惱、羞愧…等負面情緒油然而生,這些情緒是如此的真,如此的痛,讓人不由自主的質疑人生,懷疑境遇。事實上,這些情緒—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都是人想像出來的,是人對所遭遇的人或所面對的事加工添料的結果。你在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