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憤怒的勇氣》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憤怒」,
人只要真的憤怒,這個世界就一定會改變,
但重要的不是「私憤」,而是「公憤」!

 

●遇到讓自己很難過得順遂、人生充滿阻礙的事情時,我們難道只能絕望嗎?

我們沒辦法度過毫無困難、一帆風順的人生。

然而,我們也不想因為人生受到阻礙就放棄。

那究竟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情。

人生總有無法避免的事情。

雖說不想死,但是每個人總有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天。

人會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的法則。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決定要如何接受這些無法避免的事情。

雖然一樣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但有些並非大自然的法則。

我們無法避免生病,但若是醫療過失而失去生命,就不能歸類為大自然的法則。

即便醫生願意拼命治療病患,但只要醫院滿床,患者仍然無法接受治療。

平時或許能得救的生命,在疫情期間很有可能被犧牲。

地震和颱風屬於自然災害,但如果沒有採取必要措施導致受災範圍擴大,就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國家和為政者要求國民自立救濟,對新冠肺炎毫無作為,或是沒有提出有效的對策,因此導致感染人數增加,這也是人禍。

 

●情感上或情緒上的憤怒雖然可以立刻解決問題,但是如果無論怎麼罵,同樣的事還是反覆發生,那就不算有效。

儘管如此,不知道其他方法的人還是會繼續罵下去。

因為他們無法放棄希望,認為只要再更嚴厲地罵小孩或下屬,對方一定會痛改前非,所以才會不斷重複做相同的事。

有人認為憤怒和責罵是兩回事,憤怒本身雖然有問題,但在教學、教育上就需要責罵。

然而,沒有人在責罵別人時是不生氣的。

憤怒會拉遠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養育或教育孩子時,都有必須傳達的事情。

這個時候如果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拉遠,即便父母、老師或上司說的話沒有錯,受責備的一方也無法接受。

義正嚴詞反而更令人難以接受。

大多數人會犯的錯,就是在責罵、怒斥對方,導致雙方心理上的距離疏遠之後,才想要教育對方。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時,絕對不能責罵或怒斥對方。

 

●惡政放著不管就會越來越嚴重。

用譬喻的方式來說,燃起大火的房子就要用水澆熄。

不能因為火勢很強,覺得做什麼都沒用就絕望。

即使澆水或許只能讓火勢減弱一點,我們也只能一直不斷澆水。

什麼都不做的話,只會越燒越旺。

這就是當前政治的現狀。

問題是我們該怎麼做。

無論是醫療、政治,還是其他事情,當發生任何不合理的事時,沉默就表示認同。

只要沒有人主張「這樣不對吧」,事情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試圖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說服他人的人,想阻止發言的人,都會利用氣氛影響大家。

在疫情之下,民眾或業者不遵守以「自我約束」為名的強制規定時,氣氛也被當成一種施壓的方法。

政治人物不採取醫學上有效的手段,只是要求民眾自我約束,也沒有提出店家停業的補償方法,根本毫無作為。

反之,還利用那些愛管「不遵守政府要求的人」的正義魔人。

媒體報導有人會打電話去店家問對方為什麼不關店。

看到這篇新聞或電視報導的人,就會開始監視他人的行為。

或者說,即便實際上並沒有看到這樣的人,但還是會感受到「大家應該要自我約束」的氣氛,這種情形並非不可思議。

問題在於,這種氣氛不是自然發生的。

政府表示會公布不遵從停業要求的店名,甚至鼓勵民眾在社群媒體上批評這些店家。

根本就是政府認可的網路霸凌。

 

●人都想要「為善」,也就是只做對自己有助益的事。

選擇某種行為的時候,也會以「對自己是否有助益」為依據作判斷。

察言觀色、無法抵抗周遭氛圍的人其實是認為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只要推說那是當時的氛圍讓自己不得不為之,就能免責。

也有人會認為,只要順從大家,就能避免人際關係上的衝突和摩擦。

問題是這麼做真的是在「為善」嗎?

 

●「被討厭的勇氣」光是這一句話就已經很有孤獨感,不過本來就覺得被討厭也無所謂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被討厭的勇氣。

無時無刻在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言行的人,至少不會故意傷害別人吧。

如果是能夠考量別人心情的人,就不需要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應該要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才對。

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通常沒有自己的想法,因為想討好人,所以對誰都和藹可親。

即便是對立場相反的人,也會誓死效忠。

如此一來,這樣的人就會失去別人的信賴。

除此之外,這樣的人也沒辦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雖然傾聽別人的意見也很重要,但畢竟是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決定。

 

●阿德勒某次說道:

「即便是在中國的某處有孩子被毆打,我們都應該予以譴責。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件事和我們毫無關係。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能為改變世界做些什麼。 (Phyllis Bottome,Alfred Adler)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當一個旁觀者。

「interest」表示 「存在(est)於之間(inter)」的意思。

所謂的「關心」就是指認為每件事並非和自己毫無瓜葛,而是都和自己有關。

 

●沉默就代表認同

有時候即便認為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很奇怪,也沒辦法發聲。

我一直在想:這種時候該怎麼辦?

核電廠發生事故後沒多久,有人說東京電力的人已經很努力在搶救,我們應該感謝而不是批評,而且必須相信政府才對。

也有人認為,現在這種時候更不應該受流言蜚語所惑,要相信政府才行。

時代更迭,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的時候也有人說過一樣的話。

主張這個時候不該批判政府,國民應該要團結對抗病毒。

這種由國家高層要求國民團結一致,刻意打造出來的牽絆都是虚假的。

即便個人與個人之間有牽絆,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指出對方的錯誤,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才對。

因為怕說出來會傷 對方,所以隱瞞想說的話,或許可以維持表面的關係,但是這種牽絆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牽絆。

如果有人營私舞弊,絕對不能放過。

如果發生什麼不合理的事情,絕對不能默默接受。

因為沉默就代表認同。

 

●公憤就是智慧型憤怒

我們必須懷抱社會正義,看到錯的事情就要說出來。

這種時候需要的情感是智慧型的「公憤」,而非「私憤」。

這是當人們感受到人類尊嚴、人格獨立性和價值受到威脅的時候會感受到的憤怒。

譬如權力騷擾、性騷擾、侵犯人權就屬於公憤的範疇。

本應是法治國家,但遇到政治人物試圖把國家的方向轉向人治的時候,人民就應該要感到憤怒。

三木清把這種公憤稱為「源自於榮譽心的憤怒」(《人生論筆記》),與其說它是情感發洩,不如說是智慧展現。

公憤不只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名譽、利益。

這種憤怒的根基在於正義感。

不只為了自己的名譽,也是為了身處於相同立場的所有人感到憤怒。

 

●問題不是誰在談論這件事,而是「事情」本身;區分人 (誰)和想法(事情),只要內容正確就認同,必要時就批判,重點在於不評斷表達這件事的人。

「如果要聽我的意見,那就不要太在意我這個人,請把焦點放在真理上。如果覺得我說的是實話,就表示同意,如果覺得我在說謊,那就在討論之後提出反對的意見。

(柏拉圖《斐多篇》)

 

~岸見一郎/哲學家。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主修西洋古代哲學。專攻希臘哲學的同時,研究阿德勒心理學。近作有《不安的哲學》、《阿德勒:改變性格的心理學》、《人生雖苦,但還是值得活下去》,以及與古賀史健合著《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
~《憤怒的勇氣:對不合理表達公憤,這個世界與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怒る勇気》

 

#憤怒的勇氣 #憤怒 #勇氣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憤怒的勇氣》】

【金石堂購買《憤怒的勇氣》】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330會員
1.9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閱讀筆記《當下的力量》2 ▎ 擺脫痛苦的方法我們的存在是無限、永恆和無所不在的。 我們的存在不受任何條件、限制或形式的限制。 它是一種純粹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概念、信仰或道德觀念。     
Thumbnail
avatar
小賦婆 little giver
2023-07-19
閱讀筆記《當下的力量》1 ▎ 你不等於你的心智你認為自己是誰?作者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說,他們相信自己是他們在頭腦中持有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只是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Thumbnail
avatar
小賦婆 little giver
2023-07-08
閱讀筆記──《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赤裸揭露真實上演的如戲人生「我早就知道真實的人生也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通俗劇,蘊藏了多少待解的謎底。只是,我家的這場戲,並沒有圓滿的大結局。」──《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閱讀陳俊志導演的書,讀他的生命故事,也像在看劇,情節離奇卻真實上演。透過閱讀與他一起回到現場,看家族的起落以及哀傷的過往。
Thumbnail
avatar
nana_knockknock
2023-04-15
讀《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認識國文課沒教的台灣小說家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Thumbnail
avatar
2023-04-10
閱讀筆記《Happy Stress 壓力是進化你大腦的「武器」》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3-03-25
閱讀筆記《被討厭的勇氣》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在二十世紀初開創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一般稱為「阿德勒心理學」,倡導「個體心理學」,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3-01-28
閱讀筆記《不害怕週一的內向人》作者安炫珍從韓國自古受儒家文化的內向社會轉變為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外向社會談起,並從心理及生理機制說明內外向者的天生差異延伸出偏好的生活型態、人際關係表現等等。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2-08-29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閱讀筆記:「心裡默念 3 次謝謝,平息心中的憤怒情緒」面對其他人的批評保持豁達、置之不理的態度,根據枡野俊明所說:「即便是禪僧,也有被對方的言行激怒的時候。這時候,板橋禪師會做幾次深呼吸,在心中默念三次『謝謝』。這樣就能平息憤怒的情緒。」在看電子書試讀期間看到這一句說話,立即決定購入這本書。 枡野俊明的人生筆記,實踐人際關係斷捨離
Thumbnail
avatar
basic&
2022-03-24
閱讀筆記《改變人生的1分鐘整理術》/小松易才知道小松易居然是日本第一位整理師(? 前一本作品為《這樣整理,天天都有好事發生!》 整理的四個基本動作是「取出」、「分類」、「減量」、「收納」 放在地上就代表「不重要」 歸零之後,只添加真正需要的東西 如果臥室什麼都沒有,你會放什麼東西呢? 書桌是用來做事的,不要放任何東西在上面 不整理只會越來
avatar
2020-09-24
閱讀筆記《不被雜物綁架的人生》/Joshua Becker極簡主義 是有意提升我們最珍惜的事物,除去害我們分心的雜物。
avatar
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