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亦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零體罰自2006實施,已經十幾年了,相關問題愈來愈嚴重。今年學生打老師打同學的新聞層出不窮,全教總昨天又爆一樁桃園的事件
(桃市高一生疑對師生施暴 全教產控校方「隱匿通報、息事寧人」。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pei/breakingnews/4485927 )。
事實上,校園早已充斥無人敢管的小霸王,原本老師管不了會送學務處,後來當然是學務處也管不了。

為什麼呢? 因為主流化的概念。矯枉必須過正,才能得到程序正義,例如聯合國1995提出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主要涵意就是 "所有議題都應該設定成能考慮性別差異的形式,而不該設定該議題與性別無關"。如此才能從性別歧視的意識形態中,協助所有人有所覺醒(awareness),有必要如此。

只要矯枉就有機會過正。校園霸凌本來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教育部的因應似乎針對教師對學生的霸凌,以至於2019教師法的大幅修訂,對教師的懲罰加重很多,防微杜漸,將全體教師都視為狼師、惡師來防範,只要有投訴有疑慮,就必須啟動完整的調查程序,由特定的所謂校外專家來監管。

只要教師涉及違反規範,等到水落石出,教師已是身心俱疲,行政也疲於奔命。而少部分學生和家長食髓知味,隨意投訴,又不需負任何責任,學校和老師無法可施。

還是老話一句,有權力就應該有相應的責任,否則不但不公平,就教育的觀點,也是一種反教育,會為社會養大更多不好的人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邊緣人阿頓的沙龍
13會員
199內容數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2025/04/29
看到這個新聞真是非常無言,雙語政策搞了好幾年,雖然去年賴總統承諾暫緩實施雙語教學,原來還沒死心啊!! 推動英語學習不是不好,可是突然宣布一個月後要考150分鐘(國三生150分鐘,小六生60分鐘)的英語測驗!! 這是什麼神奇的推動法? 聯合新聞網:英檢抽測太突然 中籤學校有難色2025-04-29
2025/04/29
看到這個新聞真是非常無言,雙語政策搞了好幾年,雖然去年賴總統承諾暫緩實施雙語教學,原來還沒死心啊!! 推動英語學習不是不好,可是突然宣布一個月後要考150分鐘(國三生150分鐘,小六生60分鐘)的英語測驗!! 這是什麼神奇的推動法? 聯合新聞網:英檢抽測太突然 中籤學校有難色2025-04-29
2025/04/29
全市竟然有63%學校原採自由入學,被突然取消! 明星學校依舊爆滿,備取人數仍高達數百人。教育局卻說班級數只是略有消長,其實這已經表示有多少孩子不能依照意願入學,這會給全家人帶來多少困擾? 一個社會的文明,就呈現在如何對待弱勢。弱勢永遠只是數據上可以被捨去的少數,但每個政策影響的是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9
全市竟然有63%學校原採自由入學,被突然取消! 明星學校依舊爆滿,備取人數仍高達數百人。教育局卻說班級數只是略有消長,其實這已經表示有多少孩子不能依照意願入學,這會給全家人帶來多少困擾? 一個社會的文明,就呈現在如何對待弱勢。弱勢永遠只是數據上可以被捨去的少數,但每個政策影響的是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6
期中考、期末考請假出國玩,回來再補考就好,但竟然會影響其他學生考後無法拿到考卷,每科老師還必須多命題一份AB卷。 如果學生生病,為了避免傳染,不能到校參加考試,上述措施是可以接受的配合。 如今學生以出國玩為優先,考試當天不來考是,導致其他師生要付出一些代價。無論代價大小,都沒有道理,不公平。
2025/04/26
期中考、期末考請假出國玩,回來再補考就好,但竟然會影響其他學生考後無法拿到考卷,每科老師還必須多命題一份AB卷。 如果學生生病,為了避免傳染,不能到校參加考試,上述措施是可以接受的配合。 如今學生以出國玩為優先,考試當天不來考是,導致其他師生要付出一些代價。無論代價大小,都沒有道理,不公平。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想不到方格子竟然只有一篇關於國中生割喉事件。這個空間似乎只/比較重視股票等有關賺錢的文章。 國中校園充斥小霸王,攜帶凶器、霸凌同學甚至老師,早已不是新聞,只是隱藏在升學壓力的表象之下。 就如同全教總記者會所言,教育部帶頭不信任不尊重老師,過度保護部分學生人權,校方動輒得咎,只好不管。
Thumbnail
想不到方格子竟然只有一篇關於國中生割喉事件。這個空間似乎只/比較重視股票等有關賺錢的文章。 國中校園充斥小霸王,攜帶凶器、霸凌同學甚至老師,早已不是新聞,只是隱藏在升學壓力的表象之下。 就如同全教總記者會所言,教育部帶頭不信任不尊重老師,過度保護部分學生人權,校方動輒得咎,只好不管。
Thumbnail
近幾年來,校園暴力案件件數及強度不斷上升,學生及老師的人身安全飽受威脅。面對危機四伏的校園,教育部的法規還是「通報」、「輔導」、「列管」,問題是這種消極作為,讓教育環境日趨惡劣。為了師生的安全,為了教育環境,希望教育部能對症下藥制定政策,還給各級學校師生一個免於恐懼且安全的校園
Thumbnail
近幾年來,校園暴力案件件數及強度不斷上升,學生及老師的人身安全飽受威脅。面對危機四伏的校園,教育部的法規還是「通報」、「輔導」、「列管」,問題是這種消極作為,讓教育環境日趨惡劣。為了師生的安全,為了教育環境,希望教育部能對症下藥制定政策,還給各級學校師生一個免於恐懼且安全的校園
Thumbnail
只要矯枉就有機會過正。校園霸凌本是複雜的問題,教育部的因應似乎針對師對生的霸凌,以至於2019教師法的大幅修訂,對教師的懲罰加重很多,防微杜漸,將教師都視為狼師、惡師來防範,只要有投訴有疑慮,就必須啟動完整的調查程序。 等到水落石出,教師已是身心俱疲,行政也疲於奔命。而隨意投訴者卻不需負任何責任。
Thumbnail
只要矯枉就有機會過正。校園霸凌本是複雜的問題,教育部的因應似乎針對師對生的霸凌,以至於2019教師法的大幅修訂,對教師的懲罰加重很多,防微杜漸,將教師都視為狼師、惡師來防範,只要有投訴有疑慮,就必須啟動完整的調查程序。 等到水落石出,教師已是身心俱疲,行政也疲於奔命。而隨意投訴者卻不需負任何責任。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一位報復心很強的機車小孩 我成長在教師可以打學生的90年代社會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一位報復心很強的機車小孩 我成長在教師可以打學生的90年代社會
Thumbnail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Thumbnail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Thumbnail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Thumbnail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