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赤手空拳上戰場! 教育部:已補助6000萬元做教師諮商輔導支持。

綠園嬿語-avatar-img
發佈於教育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近幾年來,我國教育環境在「兒童人權」及「不適任教師」這兩大議題的不斷渲染下,「正向管教」被扭曲為「零管教」,「愛的教育」被扭曲為「姑息教育」。在如此備受扭曲的教育環境中,老師教學動則得咎,輕則被罰款、懲處,重則被解聘、不續聘、、、等。

學校的教學環境與品質在民粹的寒蟬效應下日益惡化,老師在面對行為偏差學生時,不僅無法自保,更難以保護孩子。當我國處於如此重大的教育危機,教育部面對如此嚴肅的議題時,官員的回應居然是「113年已補助6000萬元做老師的諮商輔導支持」(註1)。這讓人不禁要問,當學校師生處於暴力橫行、恐懼蔓延的環境中時,教育部的官員們究竟在想什麼?

學校本來應該是一個讓孩子能安心學習,老師能安心教學的所在。但,當我們回顧一下校園暴力的軌跡,著實令人怵目驚心:

案例1:

6年前,雲林縣某國中二年級學生,由於上課時不服老師糾正,用單手掐住老師脖子。當他發現有同學錄下整個過程,便去搶同學手機,並與同學發生扭打(註2)

案例2:

5年前,台南某高職老師進教室上課時,看到有位學生躺在椅子上滑手機,為了讓上課順利進行,便上前叫學生起來,結果該生不但對老師飆髒話、搧巴掌,還造成老師左眼受傷。(註3)

案例3:

6年前,桃園一所學校發生學生失控打老師事件。由於施暴學生情緒不穩,時常對同學和老師暴力相向,導致全班師生活在恐懼中,學校介入輔導無效。在教師節隔天,該生不僅與老師起口角,打老師,還揚言要拿刀砍老師。(註4)

案例4:

今年(2023年)新北某商工有位長期就醫、情緒控管不佳的學生,在教室暴走,砸東西。(註5)

案例5:

在桃園市,有老師多次遭學生攻擊受傷,也有許多學生被該生拳腳相向。學校雖然曾要求家長帶回管教,但由於法規對家長不具強制力,故在該家長的不願配合下,該生仍繼續到校上課,全班師生皆因此處於恐懼當中。(註6)

從上述案例可以得知,學校師生皆處於暴力行為的恐懼當中,校園早已成為越來越不安全的環境。問題是,面對這種情形,教育部的態度是通報、調查、因公涉訟補助、諮商這一類事後作為;這類作為對於生對生、生對師,甚至家長對老師的暴力行為一點遏止功能都沒有。

請教育部長官不要因為自己坐在舒適安全的辦公室裡做政策,就刻意漠視目前校園暴力越演越烈的問題。

相信全民都知道,安全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和老師皆免於恐懼,是教育部的責任。身為專業的教育主管機關在防制校園暴力上,應知道並提出如何讓校園暴力不發生的政策與有效作為,不要貪圖省事,只會砸錢從後端解決問題,這不符全體親師生的期盼。

請教育部能從前端遏止的角度思考,有效處理校園暴力問題,而不是讓老師赤手空拳上戰場,滿身傷痕後給予諮商輔導或因公涉訟補助。


註1:在自由時報的報導「不適任教師調查多軌重複 教育部:納入解聘辦理」最後一段:「教育部表示,為健全教師諮商輔導體系,教育部已設立「教育部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提供教師專業及保密的諮商輔導支持服務,補助金額自113年起提高10倍達6000 萬元,教育部持續推動眾多措施,落實教師支持機制。」

註2:情緒失控大暴走 國二生教室打老師同學(台視新聞)

註3:爆追打老師 學生今請假 老師左眼受傷:心更痛(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灣教育怎麼了?台南職校學生追打老師!誇張行徑引熱議(三立新聞網)

註4:學生情緒失控打同學 老師陷恐慌(民視新聞)

註5:新北某商工學生教室開打 玻璃碎滿地 (中天新聞)

註6:傷痕累累!桃園女老師多次遭學生施暴 家長不配合管教(聯合報)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105會員
203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2025/04/08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章探討一起老師因學生課堂行為產生肢體衝突,最後被判無罪的案例。文中詳細描述案件經過、各審級判決結果以及法官的判決理由,並分析此案例在教育調查和法律程序上的啟示。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章探討一起老師因學生課堂行為產生肢體衝突,最後被判無罪的案例。文中詳細描述案件經過、各審級判決結果以及法官的判決理由,並分析此案例在教育調查和法律程序上的啟示。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近幾年來,校園暴力案件件數及強度不斷上升,學生及老師的人身安全飽受威脅。面對危機四伏的校園,教育部的法規還是「通報」、「輔導」、「列管」,問題是這種消極作為,讓教育環境日趨惡劣。為了師生的安全,為了教育環境,希望教育部能對症下藥制定政策,還給各級學校師生一個免於恐懼且安全的校園
Thumbnail
近幾年來,校園暴力案件件數及強度不斷上升,學生及老師的人身安全飽受威脅。面對危機四伏的校園,教育部的法規還是「通報」、「輔導」、「列管」,問題是這種消極作為,讓教育環境日趨惡劣。為了師生的安全,為了教育環境,希望教育部能對症下藥制定政策,還給各級學校師生一個免於恐懼且安全的校園
Thumbnail
不知為何,批鬥老師的風氣越來越盛,媒體似乎也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問題是,當這種風氣越演越烈,人才將不願意投入教育職場,最終受傷的會是孩子。
Thumbnail
不知為何,批鬥老師的風氣越來越盛,媒體似乎也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問題是,當這種風氣越演越烈,人才將不願意投入教育職場,最終受傷的會是孩子。
Thumbnail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Thumbnail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Thumbnail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Thumbnail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Thumbnail
政府每每宣導反霸凌,但是,其主要作為著重於「通報」,此種做法對於預防霸凌效果不大。政府的反霸凌應著重於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後通報,才能有效保護全體師生。
Thumbnail
政府每每宣導反霸凌,但是,其主要作為著重於「通報」,此種做法對於預防霸凌效果不大。政府的反霸凌應著重於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後通報,才能有效保護全體師生。
Thumbnail
這是一個老師動輒被投訴的時代。為了維護自己的職場安全,老師必須時刻強化自己的專業和職場法規,才能在遇到家長不當投訴時全身而退。
Thumbnail
這是一個老師動輒被投訴的時代。為了維護自己的職場安全,老師必須時刻強化自己的專業和職場法規,才能在遇到家長不當投訴時全身而退。
Thumbnail
由於教育部過度向民粹傾斜,無力堅持專業,再加上制定暨執行政策不力,所以,第一線老師的處境越來越艱苦,職場風險越來越高。
Thumbnail
由於教育部過度向民粹傾斜,無力堅持專業,再加上制定暨執行政策不力,所以,第一線老師的處境越來越艱苦,職場風險越來越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