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太努力不一定是好事!職場上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9299?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文中提到

對工作的心態

你是必須做?

還是想要做?

一個是不得已的

一個是找價值的

並提供了五個忠告

1.你不是來交朋友的

2.你不是來證明主管有多蠢,自己有多優秀的

3.職場上的重點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4.記得時時審視自己:我到底為公司做了什麼?

5.如果你自認是顆鑽石,就應該自己先發光,而不是等人千辛萬苦挖掘你

看完這篇蠻有感觸的

當教官的時候

也常常對後進的學弟妹分享文章的後面三點

面對工作的時候

可以多想想下面三件事

第一是認同感

厲害的人能把興趣當工作

好一點的人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

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把工作當工作

還有些人是不把工作當工作

前兩類的人

對工作的認同感都很高

展現出來的態度是熱情的、主動的、積極的🔥

相對的也更能樂在其中

面對工作中的困境時

也能比其他人更快突破


第二是付出了什麼

你為工作(公司)付出的

是功勞?

還是苦勞呢?

之前在課堂上

對那些基層的、剛畢業的軍官跟士官

我也常提醒他們

以前是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現在是

“沒有功勞就該死”


有苦勞沒功勞

是能力不足

我也常自嘲

會加班是因為能力不好

絕對不是長官給的工作太多😅😅

但是

我付出的加班時間是為了處理

需要一個人靜靜做的細活

好讓後續的任務能順利推行

(自己找來安慰自己的話⋯⋯🤣🤣)

重點還是在於

你的付出能為公司帶來哪些效益

而不是昨天Gipi老師說的

“只是在消耗辦公室的空氣”


第三是展現自己

雞湯類文章常說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什麼狀況是機會?

什麼樣的狀態叫準備好?

其實

不外乎

把握每個可以展現自己的時機

跟主管報事情-問不倒

跟老闆報事情-不怯場

跟客戶報事情-很自然

跟部屬的溝通-很條理

總會有被發現的時機


人才很多

但被發現且被重用的

可能不及10%

韓信夠厲害吧

但是項羽沒有發現

劉邦一開始也沒有發現

是蕭何發現的

再提醒劉邦要重視

才有後來的漢初三傑

暗渡陳倉更是他的代表作


所以要時時充實自己

並保握每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柏輝(白光)的沙龍
29會員
120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2024/01/19
文中提到 事情的成敗 都會有下面兩種控制觀 內在-問題出在自己 外在-問題出在外部(環境、命運) 不管偏向哪一種 都不太客觀 要能練習平衡的雙控 也建議我們練習不抱期望的過一天 也可以製作提醒小卡來遠離負面思考 近期常聽到「冒牌者症候群」 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 一、客觀看待 二、放下期待 三、懂得等待
2024/01/19
文中提到 事情的成敗 都會有下面兩種控制觀 內在-問題出在自己 外在-問題出在外部(環境、命運) 不管偏向哪一種 都不太客觀 要能練習平衡的雙控 也建議我們練習不抱期望的過一天 也可以製作提醒小卡來遠離負面思考 近期常聽到「冒牌者症候群」 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 一、客觀看待 二、放下期待 三、懂得等待
2024/01/08
文中提到 成為自雇者的三個要領 1.儲備一項能力,做到專業為止 2.打造一個自媒體,做到有名氣為止 3.開始向外接案,證明有能力賺錢為止 今天也聽到經理人podcast「職場行不行」 訪問了前瑞銀董事總經理沈文才 他提到一種人才 不是I型也不是T型 而是可以端出組合套餐的人才 這兩篇都點到我的痛點
Thumbnail
2024/01/08
文中提到 成為自雇者的三個要領 1.儲備一項能力,做到專業為止 2.打造一個自媒體,做到有名氣為止 3.開始向外接案,證明有能力賺錢為止 今天也聽到經理人podcast「職場行不行」 訪問了前瑞銀董事總經理沈文才 他提到一種人才 不是I型也不是T型 而是可以端出組合套餐的人才 這兩篇都點到我的痛點
Thumbnail
2024/01/04
文中提到 聊天是要避免負面詞語 除了自己不要用以外 還要注意談話對象 如果對方提出了 要使用概括化 也就是轉移焦點或擴大範圍 這樣對話其實有點費心😅 喝咖啡、聊是非 是很常做的事 我個人是覺得 不管聊的是什麼樣的話題 保持三個原則 1.誤道人之長短 2.保持理性 3.學會遺忘
2024/01/04
文中提到 聊天是要避免負面詞語 除了自己不要用以外 還要注意談話對象 如果對方提出了 要使用概括化 也就是轉移焦點或擴大範圍 這樣對話其實有點費心😅 喝咖啡、聊是非 是很常做的事 我個人是覺得 不管聊的是什麼樣的話題 保持三個原則 1.誤道人之長短 2.保持理性 3.學會遺忘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公職不要表現太好,否則只會被一直加工作、分工不均,應該秉持多做多錯、少做少作、不做不錯的策略?
Thumbnail
在公職不要表現太好,否則只會被一直加工作、分工不均,應該秉持多做多錯、少做少作、不做不錯的策略?
Thumbnail
出了社會,每個人的職場生涯可能長達30年甚或更久。遇到一個願意信任你、授權給你的老闆,可說是三生有幸。在職場打滾幾年,不少人常會感慨,平時做事認真,為何拚死拚活,加班從不推拖,但是老闆、主管、甚至是同事,都看不見我背後所做的努力?
Thumbnail
出了社會,每個人的職場生涯可能長達30年甚或更久。遇到一個願意信任你、授權給你的老闆,可說是三生有幸。在職場打滾幾年,不少人常會感慨,平時做事認真,為何拚死拚活,加班從不推拖,但是老闆、主管、甚至是同事,都看不見我背後所做的努力?
Thumbnail
績效管理不落實、考核就會流於型式。形成習以為常對上有交差、對下有交代的慣性文化。 殊不知這樣的"討好",卻也讓公司逐漸的失去核心目標,反映在公司日常管理上就是人叫不動、事情兜不攏的怪異現象,更導致工作團體與任務人員不夠負責,又怎麼能期待積極當責呢? 不斷的跟自己對話也是一種溝通! 工作真累還
Thumbnail
績效管理不落實、考核就會流於型式。形成習以為常對上有交差、對下有交代的慣性文化。 殊不知這樣的"討好",卻也讓公司逐漸的失去核心目標,反映在公司日常管理上就是人叫不動、事情兜不攏的怪異現象,更導致工作團體與任務人員不夠負責,又怎麼能期待積極當責呢? 不斷的跟自己對話也是一種溝通! 工作真累還
Thumbnail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壓力和競爭激烈,如果對每件小事都投入100%的精力和認真,長期下來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會非常大。過度認真易造成疲憊、焦慮、失眠等問題。相反,在職場中,有時候更加注重自己的,反而更能輕鬆做好職場工作。
Thumbnail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壓力和競爭激烈,如果對每件小事都投入100%的精力和認真,長期下來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會非常大。過度認真易造成疲憊、焦慮、失眠等問題。相反,在職場中,有時候更加注重自己的,反而更能輕鬆做好職場工作。
Thumbnail
🔥 工作10來年了,我看到責任心過剩的人都過的不開心。他們總是任勞任怨,下班了還時刻緊繃,手機不敢離身。最後並沒有換來長官的認可體諒,而是越來越多的工作,先不說有沒有進步,就連請假都難。最後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迴圈裡,逐漸養成了”愛抱怨”的個性,人際關係因此變得緊張起來。 💔
Thumbnail
🔥 工作10來年了,我看到責任心過剩的人都過的不開心。他們總是任勞任怨,下班了還時刻緊繃,手機不敢離身。最後並沒有換來長官的認可體諒,而是越來越多的工作,先不說有沒有進步,就連請假都難。最後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迴圈裡,逐漸養成了”愛抱怨”的個性,人際關係因此變得緊張起來。 💔
Thumbnail
腦子裡要始終清楚自己想要在這個崗位收割什麼,長官想要你產出什麼,在工作中平衡好這兩點就好。其他的,就Let it go吧。
Thumbnail
腦子裡要始終清楚自己想要在這個崗位收割什麼,長官想要你產出什麼,在工作中平衡好這兩點就好。其他的,就Let it go吧。
Thumbnail
職場是工作的地方,但也是充滿評價和被批評的地方。很多人對別人的評價都帶有目的性,評價行為只是滿足自己的個人動機,就會陷入巨大的陷阱,很難再跳出來。被念了,不代表我們錯了,相反,無論何時都要認可自己。每個人的想法和立場不同決定了處理方式的不同,把這當成一種性格磨煉,如果長官批評的對,我們改進,如果只是
Thumbnail
職場是工作的地方,但也是充滿評價和被批評的地方。很多人對別人的評價都帶有目的性,評價行為只是滿足自己的個人動機,就會陷入巨大的陷阱,很難再跳出來。被念了,不代表我們錯了,相反,無論何時都要認可自己。每個人的想法和立場不同決定了處理方式的不同,把這當成一種性格磨煉,如果長官批評的對,我們改進,如果只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