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共情者的調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是共情能力?

在你認識的親朋好友中,有沒有遇過有一種人他不僅僅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也能深刻的感同身受,成為在團體的心靈支柱呢?如果有,他就是具有共情能力的特質,這群人傾向擁有豐富的人際網絡也能應對各種人際關係上的壓力與困難,有助於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減少衝突與增進溝通。

當共情者挫敗與心理調解

他們也對於情感具有高度敏感性,細微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並透過微笑、眼神、眉宇之間,洞察他人的真實感受,使人們感到被理解和珍惜。我們常說具有共情能力的人是社會的小太陽,但是,有誰能夠觀察到他們的內心呢?他們是如何面對挫折、後悔與冷暴力?與自身的原廠設定產生了極大的矛盾。他們在共情的思維下投入深刻的情感,甚至可能因為太過於在意他人的情感而失去了自己,如何在維持共情的同時保護自己的心靈成為他們重要的課題。

raw-image

心理調解成為他們面對挫敗的重要工具。透過反思和自我調整,他們能夠重新找回平衡,找到在支持他人的同時也保護自己的方法。這可能包括學會更好地設定個人界線,以及學會接受自己也有情感需要。共情者在面對冷暴力時可能更加脆弱。他們可能因為過於敏感而更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冷暴力可能來自於他人的忽視、冷漠,或是不被理解的感覺。這對於擁有高度共情能力的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學習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的情感。同時,他們也可能學會接納他人的限制,並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和回應他們的共情。因此,儘管共情者在理解他人方面表現出色,他們同樣需要面對自身的情感挑戰,共情能力並非一種遠離困難和挫折的超能力,而是一種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更有力量的特質,在給予他人溫暖和理解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給予共情者同等的支持和理解。因為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需要有一個安全的港灣,即使是那些被視為太陽的人

共情者常見的挫折:

  1. 過度共情: 過度共情指的是個體對他人感受的過度投射和情感吸收。當一個人無法區分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可能導致情感疲憊、焦慮或憂鬱。這種情況下,個體可能過度承擔他人的情感負擔,影響自身的心理健康。
  2. 情感疲勞: 專業人士,如醫護人員、社工、心理諮詢師等,由於長期面對他人的困難和痛苦,可能出現情感疲勞。共情能力過高時,這種疲勞感可能更為嚴重,影響工作表現和個人生活。
  3. 無效共情: 有時候,儘管個體可能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但由於表達方式或行為不當,無法有效地傳達出支持和理解。這種情況可能導致他人感受到偽善或不真實的情感表達,產生負面影響。
  4. 影響冷靜決策: 過度共情有可能影響個體的冷靜思考和決策能力。當一個人過於情感化地投入到他人問題中時,可能難以客觀地分析情況,做出理性的判斷。
  5. 忽視自身需求: 共情能力過高的個體可能傾向於將他人的需求置於自己的需求之上,忽視了自身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這可能導致個體長期忽視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6. 過度關注他人評價: 具有強烈共情能力的人可能容易受到他人情感狀態的影響,過度關注他人的評價。這可能導致過度自我批評,影響自尊心和自信心。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ston_Lifestyle
15會員
66內容數
遵循生命週期投資法為圭臬,實測槓桿投資效益,透過有效的資金配比,達成理想的生活樣態
Alston_Lifestyle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臨在:閉上眼睛我想知道的下一個想法是什麼 我們是否常常感覺生活被過去的遺憾或對未來的焦慮所填滿?當內心充滿煩躁與不安時,似乎連向宇宙許下的願望都顯得遙不可及。這篇文章將探索「臨在」的力量,學習覺察自身的情緒與能量,連結內在「靈魂使命」,並掌握「顯化」法則,一步步喚醒內在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4/24
臨在:閉上眼睛我想知道的下一個想法是什麼 我們是否常常感覺生活被過去的遺憾或對未來的焦慮所填滿?當內心充滿煩躁與不安時,似乎連向宇宙許下的願望都顯得遙不可及。這篇文章將探索「臨在」的力量,學習覺察自身的情緒與能量,連結內在「靈魂使命」,並掌握「顯化」法則,一步步喚醒內在的力量。
Thumbnail
2024/12/01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Thumbnail
2024/12/01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Thumbnail
2024/08/12
前一篇提到自傳的撰寫技巧,在文章中簡述了寫自傳的方法,從求職條件地思索開始,引導你書寫自傳、工作經歷與附件要附什麼。準備好文書資料之後,拿到面試的敲門磚,面試問答的準備,我相信許多人都會很茫然,本篇文章會給你一些面試問答,該怎麼應對的方式與破解面試官問你問題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讓你能夠從容的面對面試!
Thumbnail
2024/08/12
前一篇提到自傳的撰寫技巧,在文章中簡述了寫自傳的方法,從求職條件地思索開始,引導你書寫自傳、工作經歷與附件要附什麼。準備好文書資料之後,拿到面試的敲門磚,面試問答的準備,我相信許多人都會很茫然,本篇文章會給你一些面試問答,該怎麼應對的方式與破解面試官問你問題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讓你能夠從容的面對面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職場中團隊建立及融洽的氛圍非常重要,先前有看到網友想了解同理心相關內容,以下就其定義、提出的學者、運用時機、運用策略、同理心相關的書籍清單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的職場工作、人際相處有所幫助。 一、同理心的定義: 同理心(Empathy)是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處境的能力,並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
Thumbnail
職場中團隊建立及融洽的氛圍非常重要,先前有看到網友想了解同理心相關內容,以下就其定義、提出的學者、運用時機、運用策略、同理心相關的書籍清單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的職場工作、人際相處有所幫助。 一、同理心的定義: 同理心(Empathy)是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處境的能力,並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
Thumbnail
真正的強者能夠穿透言語的表面,觸及對方心靈的真實渴望。 強者的強,植根於深刻的自我覺察,以及對自己及他人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真正的強者能夠穿透言語的表面,觸及對方心靈的真實渴望。 強者的強,植根於深刻的自我覺察,以及對自己及他人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讓人感到親切友善,讓人忍不住想親近;有些人則讓人感到難以相處,讓人敬而遠之。那麼,受歡迎的人究竟有哪些特質呢?根據研究,受歡迎的人通常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際關係技巧。他們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讓對方感到舒服自在。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讓人感到親切友善,讓人忍不住想親近;有些人則讓人感到難以相處,讓人敬而遠之。那麼,受歡迎的人究竟有哪些特質呢?根據研究,受歡迎的人通常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際關係技巧。他們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讓對方感到舒服自在。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