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刺蝟孩子∣如何陪伴青少年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作者陳志恆是諮商心理師、作家,也是情緒調適專家。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百場。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心理助人夢正要展開……

曾經在懷裡親密撒嬌的孩子,什麼時候起,竟成了冷漠的背影?親愛的孩子,我好想再像從前那樣,緊緊擁抱你……

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刺蝟孩子,只有正確的陪伴與溝通能軟化尖刺!陪伴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關鍵字,作者結合實務經驗與專業背景,一一破解親子矛盾,讓你擺脫關係泥淖,與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進而成為孩子人生路上前進的堅實後盾。

書中分為六個章節,多舉實際處理過的案例,並有明確的步驟可參考實行,分別探討的是:

一、 有風險的陪伴:提醒我們那些無助於提升關係品質,甚至常把孩子越推越遠的無效陪伴方式。其中談到給建議常是破壞關係最簡易又快速的方式,因為給建議就有我比你還懂(行)的感覺,除非有下列情況才給:

  • 對方主動要
  • 在足夠的情感理解
  • 只給新的選擇,不帶任何評價
  • 放下要對方改變的意圖

二、 有情感的陪伴:談如何透過同理心連結孩子的情緒感受,貼近他的內心世界,拉進彼此的距離。裡面談到情緒教育要從正視情緒開始,不要輕視、否定、或是指責孩子自然流露的情緒反應,否定情緒會造成要花更多力氣去對抗情緒而且會複雜化。

三、 有肯定的陪伴:談如何透過有效的肯定與賞識,以正向聚焦的回應喚起孩子的內在力量與自我價值感。

四、 有成長的陪伴:當孩子遇到挫敗時,該如何幫助其面對處理。相信孩子自有面對問題的能耐,大人要做的就是繼續給出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更多力量,具體方式如下

(一) 傾聽孩子的處境:「發生了什麼事」

(二) 回應孩子的情緒感受:「這一定很難受吧!」

(三) 詢問孩子的解決方案:「那麼,你打算怎麼辦呢」

(四) 肯定孩子因應問題的過程:「你是怎麼做到的?」

(五) 感謝孩子的信任:「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五、 有智慧的陪伴:探討一些陪伴孩子的重要觀念。

六、 有自覺的陪伴:投入心思照顧小孩,也要照顧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身教就是最好的示範。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發現自己也有風險的陪伴行為,總覺得應該教小孩…,提供了一堆建議(碎念),最近的天氣剛好變冷且早晚溫差大,讀國一的小孩堅持要穿短袖衣褲上學,因為我自己感覺冷,會認為他這樣穿會容易著涼感冒,到時候人又不舒服,叫他要穿長袖,不過他總覺得不會冷,每天早上起床常為了這件事情在爭論,弄得氣氛很不好,後來我也覺得自己太堅持己見了,也許成人和小孩對溫度的感覺是不同的,就不再那麼堅持,現在前一天我們會看隔天的天氣預報,先討論要穿的衣服,雙方意見不同的時候,小孩也會把短的穿裡面,長的穿外面。雖然是小事情,也是練習和小孩溝通陪伴的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非賢君子-avatar-img
2023/12/25
這讓我回想起,以前我總是覺得這天氣根本就不怎麼冷。可是,反倒一個年紀增長,才降個幾度,就冷到不要不要,但,看街上的青年仍舊穿著短袖,這才驚覺,自己終於到這年紀了嗎?(嗚
稻田旁-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26
非賢君子 拍拍!我也是看著小孩穿短袖,會問他好幾次真的不冷嗎?
avatar-img
稻田旁的沙龍
84會員
105內容數
紀錄生活的點點滴滴
稻田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7
本文章探討了希思兄弟合著的暢銷書《你可以改變別人》,以及書中提出的三大重點來引導行為改變的策略,包括如何掌控理智面、觸動情感面及打造環境面。透過實際案例,作者分享了這些方法在生活和組織中的應用,並提供實用的行動建議和改變心態的見解,讓讀者能夠輕鬆地引導他人達成期望的行為改變。
Thumbnail
2024/08/07
本文章探討了希思兄弟合著的暢銷書《你可以改變別人》,以及書中提出的三大重點來引導行為改變的策略,包括如何掌控理智面、觸動情感面及打造環境面。透過實際案例,作者分享了這些方法在生活和組織中的應用,並提供實用的行動建議和改變心態的見解,讓讀者能夠輕鬆地引導他人達成期望的行為改變。
Thumbnail
2024/07/03
高容以精練的文字架構出充滿劇情的武俠鉅作《十朝》,以馮道作為主角,以考據紮實、豐富奇想的內容吸引讀者。作者擅於以奇想來呈現歷史背景,引領讀者重新認識五代十國被遺忘的豪雄。本書環環相扣的計中計,帶領讀者感受當時的戰亂世界。
Thumbnail
2024/07/03
高容以精練的文字架構出充滿劇情的武俠鉅作《十朝》,以馮道作為主角,以考據紮實、豐富奇想的內容吸引讀者。作者擅於以奇想來呈現歷史背景,引領讀者重新認識五代十國被遺忘的豪雄。本書環環相扣的計中計,帶領讀者感受當時的戰亂世界。
Thumbnail
2024/06/28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在不同場合中改善你的說話能力,並提高你的影響力。作者分享了建立高勝率的社交策略、四種溝通類型等方法,並提到如何說出不傷人的真心話,值得學習。
Thumbnail
2024/06/28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在不同場合中改善你的說話能力,並提高你的影響力。作者分享了建立高勝率的社交策略、四種溝通類型等方法,並提到如何說出不傷人的真心話,值得學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作者陳志恆是諮商心理師、作家,也是情緒調適專家。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百場。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
Thumbnail
作者陳志恆是諮商心理師、作家,也是情緒調適專家。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百場。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固定式思維」or「成長型思維」? 父母的陪伴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模樣! 子玲老師採訪陳志恆心理師第三集中,探索了志恆老師的原生家庭,如何餵養他擁有 成長型心態?志恆老師曾經考了26分,他的父母有什麼語言回應?你好奇嗎? 本集給你三個重點,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喔!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固定式思維」or「成長型思維」? 父母的陪伴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模樣! 子玲老師採訪陳志恆心理師第三集中,探索了志恆老師的原生家庭,如何餵養他擁有 成長型心態?志恆老師曾經考了26分,他的父母有什麼語言回應?你好奇嗎? 本集給你三個重點,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喔!
Thumbnail
父母的離世,家庭的變革,工作的不順.....接二連三的狀況讓我無法接受這世道!是我接受的教育方式讓我無法苟同我這個角色。    
Thumbnail
父母的離世,家庭的變革,工作的不順.....接二連三的狀況讓我無法接受這世道!是我接受的教育方式讓我無法苟同我這個角色。    
Thumbnail
在職場翻轉二十餘年,我的工作經歷從來都不是線性發展,大學主修幼兒教育與研究所改學諮商輔導。因為學諮商輔導的關係,讓我有機會在不同場域接觸不同族群,認識更多領域的人。 年輕時總希望自己能透過工作去不同地方體驗生活,所以二十多年的工作讓我有機會在臺灣的台北、新北、新竹、竹北、基隆和苗栗等地工作,甚至因為
Thumbnail
在職場翻轉二十餘年,我的工作經歷從來都不是線性發展,大學主修幼兒教育與研究所改學諮商輔導。因為學諮商輔導的關係,讓我有機會在不同場域接觸不同族群,認識更多領域的人。 年輕時總希望自己能透過工作去不同地方體驗生活,所以二十多年的工作讓我有機會在臺灣的台北、新北、新竹、竹北、基隆和苗栗等地工作,甚至因為
Thumbnail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Thumbnail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Thumbnail
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上一篇法院青少年文,意外的被很多人分享,那就來公佈一下答案,和再多說一點吧! 當心理師好些年了,一直沒有覺得自己資深,因為嬰兒肥的圓臉和活力,時常讓人以為我還是大學生(嘿嘿如此不要臉),但其實很多新手心理師看見我叫我學姊,我才些許覺得自己是不是老了XD 跟最以前的差別
Thumbnail
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上一篇法院青少年文,意外的被很多人分享,那就來公佈一下答案,和再多說一點吧! 當心理師好些年了,一直沒有覺得自己資深,因為嬰兒肥的圓臉和活力,時常讓人以為我還是大學生(嘿嘿如此不要臉),但其實很多新手心理師看見我叫我學姊,我才些許覺得自己是不是老了XD 跟最以前的差別
Thumbnail
中年離開醫院(文內之後稱之為機構),基本上都已經在某個領域中工作多年,有人在兒發中心、也有像我在神經科、或是復健科等,如果不是執業在精神科等科,不那麼注重心理治療的科別,對於心理諮商都需要重新學起。這部分如果沒有克服,可能就不容易進入社區,當然也有兒發中心的心理師期望純作兒童...
Thumbnail
中年離開醫院(文內之後稱之為機構),基本上都已經在某個領域中工作多年,有人在兒發中心、也有像我在神經科、或是復健科等,如果不是執業在精神科等科,不那麼注重心理治療的科別,對於心理諮商都需要重新學起。這部分如果沒有克服,可能就不容易進入社區,當然也有兒發中心的心理師期望純作兒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