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從父母的陪伴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的孩子是「固定式思維」or「成長型思維」?
父母的陪伴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模樣!

子玲老師採訪陳志恆心理師第三集中,探索了志恆老師的原生家庭,如何餵養他擁有
成長型心態?志恆老師曾經考了26分,他的父母有什麼語言回應?你好奇嗎?

本集給你三個重點,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喔!


父母的陪伴,就像是孩子的人生指南針。當父母能夠以愛和信任的方式陪伴孩子,孩子就能夠更有信心地面對挑戰,並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raw-image


  • 【志恆老師的求學挫折故事】

志恆老師在雄中時第一次月考考了26分,當時他感到非常沮喪,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有數學天分。但他很快就調整好心態,認為自己可能是沒有找到對的方法,只要再努力就有機會考及格。

志恆老師的父母親在面對他的挫折時,表現得非常平穩,沒有責備或失望,反而給予他信任和鼓勵。這讓志恆老師在面對挑戰時,能夠保持成長型思維,並且堅持不懈。

  • 【志恆老師父母親的陪伴方式】


原生家庭父母餵養的能量,會決定長大後的孩子,面對挫折的信念與能力。

志恆老師的故事中,他的父母親從小就給予他信任、鼓勵和肯定,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被支持的。這種能量,就像是種子一樣,在志恆老師心中深深扎根。當他遇到挫折時,這些能量就會發揮作用,讓他能夠保持成長型思維,並且堅持不懈。

相反地,如果父母親經常給予孩子批評、責備和否定,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是不被愛、不被支持的。這種能量,就像是毒素一樣,會在孩子心中累積,讓孩子產生負面信念,例如「我做什麼都不會成功」、「我就是個失敗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這些負面信念就會阻礙他克服挑戰。

因此,原生家庭父母的陪伴方式,對孩子面對挫折的信念與能力,具有深遠的影響。
父母親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並且在面對挫折時保持信心:

  • 信任孩子的能力

父母親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克服挑戰,並且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親要避免批評或責備,而是要給予鼓勵和支持。

  • 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父母親要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並且給予孩子充分的機會。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親要鼓勵孩子繼續嘗試,並且從挫折中學習。

  • 肯定孩子的價值

父母親要肯定孩子的價值,並且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和被支持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親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並且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的。

父母親的陪伴方式,就像是孩子的人生指南針。當父母親能夠以愛和信任的方式陪伴孩子,孩子就能夠更有信心地面對挑戰,並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這些陪伴方式,都與成長型思維息息相關。
成長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透過努力和練習來提升。當父母親能夠信任孩子的能力、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並且肯定孩子的價值時,孩子就能夠更容易建立成長型思維,並且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堅持不懈。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陪伴方式,可以幫助父母親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 在孩子面臨挫折時,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是責備或批評。
  • 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並且提供必要的協助。
  •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是只關注結果。

當父母親能夠以這樣的方式陪伴孩子,孩子就能夠更有信心地面對挑戰,並且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

raw-image


  • 祝福志恆老師在2024年綻放

子玲老師在節目最後送給志恆老師一張
奧修禪卡,祝福他2024年能夠綻放出美麗的花朵。這張卡片象徵著志恆老師一直在播撒善的種子,這些種子在2024年都會盛開,為他帶來豐碩的成果(物質+心靈)。

【子玲的親子聊心屋podcast】http://pse.is/59jmnr

【Youtube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5X3U-oFlTg

陳志恆心理師 粉絲專頁

https://pse.is/5djteb

•••••••• ◎◎◎ ☼ ◎◎◎ ••••••••

【媽咪舒心情商課】線上版

10堂課 X 5Q練習 X 5晚靜心調頻,

媽咪全面更新自己‣ https://user90366.psee.io/4gxw8z


【芙愛-家庭占心系統課】

用牌卡梳裡對話 找回愛的初心https://user90366.psee.io/4h384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孫子玲的沙龍 禪卡*情緒的療心導師
37會員
56內容數
子玲老師以禪卡占心,陪伴6000人以上,梳理內心打結的心線. 將人們容易遇見生活中的困境, 分為三個系列專題 - 1. 家庭關係的大小麻煩(伴侶/親子/夫妻) 2. 自我實現的打怪故事(夢想/職涯) 3. 身心靈療癒小書店 (好書推薦)
2024/01/09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2024/01/09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2024/01/03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
Thumbnail
2024/01/03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
Thumbnail
2023/12/27
失敗是日常,從失敗中學習 在現代社會,失敗似乎成了一種禁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功,因此當孩子失敗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失望、焦慮,甚至責備孩子。然而,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無法避免。因此,如何教導孩子面對失敗,就成了父母必須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2023/12/27
失敗是日常,從失敗中學習 在現代社會,失敗似乎成了一種禁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功,因此當孩子失敗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失望、焦慮,甚至責備孩子。然而,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無法避免。因此,如何教導孩子面對失敗,就成了父母必須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提到「學習」兩個字,你的直覺會聯想到哪個場域呢?我猜測多數人大概會想到求學時期在學校或家裡苦哈哈地為了考試而學習,也因為對於學習的經驗是傾向負面的,自然對於「學習」感到排斥與恐懼,原以為離開校園可以從此脫離學習的噩夢,沒想到卻在當上父母後必須重新面對學習所來的諸多挑戰。 其實打從人一出
Thumbnail
提到「學習」兩個字,你的直覺會聯想到哪個場域呢?我猜測多數人大概會想到求學時期在學校或家裡苦哈哈地為了考試而學習,也因為對於學習的經驗是傾向負面的,自然對於「學習」感到排斥與恐懼,原以為離開校園可以從此脫離學習的噩夢,沒想到卻在當上父母後必須重新面對學習所來的諸多挑戰。 其實打從人一出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固定式思維」or「成長型思維」? 父母的陪伴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模樣! 子玲老師採訪陳志恆心理師第三集中,探索了志恆老師的原生家庭,如何餵養他擁有 成長型心態?志恆老師曾經考了26分,他的父母有什麼語言回應?你好奇嗎? 本集給你三個重點,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喔!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固定式思維」or「成長型思維」? 父母的陪伴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模樣! 子玲老師採訪陳志恆心理師第三集中,探索了志恆老師的原生家庭,如何餵養他擁有 成長型心態?志恆老師曾經考了26分,他的父母有什麼語言回應?你好奇嗎? 本集給你三個重點,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喔!
Thumbnail
《在愛裡無懼》是愛+好醫師 黃瑽寧醫師的重磅之作,著重於孩子的科學教養方式。在此之前我也讀過他的《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裡面用科學的方式破解許多錯誤的觀念,受益良多。以下是抄錄重點分享: 童年創傷導致慢性病與精神病的高機率 書中提到,童年創傷經驗的數據,高與低,將大幅影響成年之後的身心疾
Thumbnail
《在愛裡無懼》是愛+好醫師 黃瑽寧醫師的重磅之作,著重於孩子的科學教養方式。在此之前我也讀過他的《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裡面用科學的方式破解許多錯誤的觀念,受益良多。以下是抄錄重點分享: 童年創傷導致慢性病與精神病的高機率 書中提到,童年創傷經驗的數據,高與低,將大幅影響成年之後的身心疾
Thumbnail
感謝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邀請,這是我第二次來到豐原親子館,分享關於「正向教養」親子講座囉!這次三小時的講座內容,是針對6-18歲,包含兒童與青少年的教養。
Thumbnail
感謝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邀請,這是我第二次來到豐原親子館,分享關於「正向教養」親子講座囉!這次三小時的講座內容,是針對6-18歲,包含兒童與青少年的教養。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Thumbnail
《讀懂孩子的情緒密碼》 《羅志仲》 今天晚上聆聽泰山基金會舉辦的講座,很感謝能聽到老師的演講。 很多內容其實聽過幾次, 但每次聽還是很多觸動, 很多的重新看見跟調整, 以下截取我喜愛的內容, 也是我跟老師兩年前開始學, 我開始用豐富的眼光看孩子。 📷父母的無助來自於沒看見其他人真實生活的狀態,其實
Thumbnail
《讀懂孩子的情緒密碼》 《羅志仲》 今天晚上聆聽泰山基金會舉辦的講座,很感謝能聽到老師的演講。 很多內容其實聽過幾次, 但每次聽還是很多觸動, 很多的重新看見跟調整, 以下截取我喜愛的內容, 也是我跟老師兩年前開始學, 我開始用豐富的眼光看孩子。 📷父母的無助來自於沒看見其他人真實生活的狀態,其實
Thumbnail
透過指點迷津,我慢慢明白,當父母的功課之一,就是心悅臣服地接受上天的安排,不管你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特質(有的父母這一生負責陪伴的是特殊兒、天使小孩),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學會理解、接納和欣賞,才能真正看見孩子的亮點和需求,陪伴他長出一對獨特又強而有力的翅膀。
Thumbnail
透過指點迷津,我慢慢明白,當父母的功課之一,就是心悅臣服地接受上天的安排,不管你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特質(有的父母這一生負責陪伴的是特殊兒、天使小孩),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學會理解、接納和欣賞,才能真正看見孩子的亮點和需求,陪伴他長出一對獨特又強而有力的翅膀。
Thumbnail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
Thumbnail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太強調面對挫折時的耐受性與堅固性,彷彿只要夠強韌,禁得起挫折的摧殘跟折磨,就能抵擋大部分的挑戰。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它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挫折是個持續變化的動態過程,『忍受』只是整個過程中開頭的一小段,只強調對挫折的忍受,會讓我們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心理益處。」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太強調面對挫折時的耐受性與堅固性,彷彿只要夠強韌,禁得起挫折的摧殘跟折磨,就能抵擋大部分的挑戰。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它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挫折是個持續變化的動態過程,『忍受』只是整個過程中開頭的一小段,只強調對挫折的忍受,會讓我們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心理益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