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測國寫的情意題,較類似於舊式的作文題型,題型雖然對於老師同學們較為熟悉,但是題目內容也是天馬行空,往往像開盲盒一樣,讓人難以掌握。
高中學測國語文寫作的情意題,依據大考中心的考試說明,認為考試目標主要如下:
測驗考生是否具備情意、想像等感發體悟能力,評量目標包括:
(1) 具體寫出個人的生活經驗,從中感知聯想、創造抒發。
(2) 針對問題的情境,真誠抒發個人的情感與體會。
(3) 文辭組織與表達能力。
簡而言之,亦即希望測驗學生的情境的洞察力及文辭的感染力,
考驗著同學們是否能夠透過文辭組織與表達,更好地讓他人產生共鳴。
以下從審題、文采、架構三個方向,分享如何掌握情意考題。
細觀幾年來的考題,其實可分為兩大類題,以下分享該類題及其解題關鍵。
溫暖的心(108學測)、靜夜情懷(109學測)、我曾錯過(111模考)、有一個地方(111模考)
這屬於抽象型的題目,直接給予一種情感、一種限制性的題材,我們必須抒發對這種題材的感受。
我認為這類題型其實易寫難工,而前面說過,大考情意題的目的,即是為了考驗你的文辭感染力。因此,如何將平凡的人事物背後情感,描繪得絲絲入扣,深入人心,具有相當考驗。
要如何把內在而主觀、抽象的情感,讓外人能夠得以窺探呢?
那就是需要將之具體化。正如同鍾怡雯在〈驚情〉一文中,將初收情書的青春心情,比喻為臉上的青春痘;將體制的束縛,比喻為泥淖。
因此當考題指定確切題材時,考生可以自設意象,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體化成他人也能夠感受窺見的事物來表現。
舉例來說:溫暖的心,可以如同冬夜裡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錯過」有未及時送出的情書,空留揣想;靜夜的情懷如同一盅好酒,越陳越香;學校的琴房,是我的諾亞方舟,讓我在窒息的課業中得到救贖……
這一種類題要將個人化的抽象的情緒,昇華成一種生命共感,並用具體物象加以傳遞,他人才更容易共感而動容。
「花」開花謝(106試辦)、「季節」的感思(107學測)、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110學測)、當我打開「課本」(111學測)、「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112學測)、「醞釀」(111模考)、「魚說的話」(112模考)
這屬於具體題目,通常是一個實體的意象,未必有指定書寫的題材內容。
這類型題目,也往往是同學們看到當下會最傻眼的,例如出現一朵花、一把鑰匙、一座冰箱、一隻「啵啵啵」的魚時,同學往往腦袋一片空白想「蛤?」
比起前面的運用意象建構情緒,此類題著重在意象的「解構」,
這時我們可從文本去思索這樣東西可能代表的意象特質,從功能、特質、出現時機去發想,又或者是從對比性凸顯出該物特質。
例如:花可以綻放、可以美麗,卻也容易凋謝;春天是初來乍到的美好,又可能是懵懂無知;鑰匙的功能可以是鎖,也可以解;冰箱可以長期冰存而非短暫冷藏,也可以隨時開啟而非永久埋藏;河中的魚可以是自由也可以是被圈禁……
當我們完成解構後,考題便似難實易了。
我們可緊扣著這些特質,去聯想哪項生命經驗與這些象徵物件更為吻合,
再從自身生命經驗的進行取材,並在文中加以扣合即可。
故事取材基本上不會脫離這個同心圓:個人成長、人際關係、社會關懷
可由內往外去思考,可有助於你勾勒出更完善的故事。
個人成長的:成功、努力、挫折、失意、青春、夢想、體悟、突破、蛻變、破框;
人際關係的:分享、溝通、遺憾、原諒、和解、錯過、誤解、未說出口的;
社會關懷的:溫暖、同理、尊重、接納、善意、雙贏共榮。
我們可以多準備幾種素材,讓自己可以遇到任何指定情境時,都不用擔心無可發揮。
例如:新冰箱,可以存放你個人未完成的夢想,也可以放置長輩對你的關愛;花草樹木的氣味,也可以讓你回憶起你和朋友之間的誤會,也可以讓你聯想到自己的困境突破;課本,可以讓你開啟對世界的擴大同理與接納,也可以是你夢想啟程的渡口。
且無論如何,必要注意到這些題目,務必適度的將意象運用穿插於全文當中,不要寫起個人夢想,到了結尾就忘了你的夢想與那座新冰箱之間有何連結。
確立了審題以及取材方向後,大家往往會糾結於個人經驗過於單薄或類似,
但是其實經驗故事的高潮迭起,並非重點,重點是在於其感染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大考時,即便忍痛賜死阿公阿嬤,仍然無法喚起閱卷老師的共鳴。
如何具有感染力呢?就是能夠勾起對方的共鳴,努力將對方捲入你回憶的漩渦,使讀者彷彿穿上你的鞋子,走過你所走過的路,感受你的感受。
因此在經驗故事的書寫當中,越是能再現細節,則越能引發感知。以下分兩方向:
為了寫你的情緒,最好將所有周遭事物都具體化呈現,
因此最基本的是,故事當中常見的人事時地物越詳細,則越能呈現你的心情,
模擬考成績揭曉的剎那,你看到、聽到、聞到、觸到或感覺到什麼?看到弟妹們悠閒地耍廢享受假期?聽到滴答滴答的時鐘聲?在眾目睽睽下感覺到難堪與尷尬?彷彿退進了貝殼當中?或是沉浮於浪潮中?
比起你莫名留下來的熱淚,這些細節能讓讀者跟著你一同進入情境當中,體會你的呼吸頻率及心情震盪。
而我們書寫場景時,如何容易引起共鳴共感呢?
他人要能夠共感你的場景物件,那麼就得要讓靜止的物件也具有流動的時間感呼吸感,
因此寫物件,則要使之情緒化。分享兩個技巧:
其一是化靜為動,將形容詞改為動詞代替,或者運用譬喻、轉化等技巧使之活靈活現,如:
書櫃中整齊的課本→課本像嚴肅的軍隊一樣列隊而出
明亮的房間→被陽光擁抱的房間
潮濕的木地板→經雨水沐浴過的木地板
其二是化被動為主動
我拿起手機→手機魅惑著我的注意力
我走進校園→校園張開雙手迎接我
透過以上的方式,讀者閱讀你的文章,就不會再是看著你在空白的場景,空白的脈絡中獨自喜怒哀樂;而是走入你的時空當中,共享你的呼吸、共感你的氛圍。
這部分的文采操作細節,歡迎同時參閱〈三個化功大法,讓你的文章充滿時空畫面感:情意題的文字鍛練技巧〉有更細節的說明喔!
架構的目的在於引人入勝,因此最簡單的情意題架構,可分為以下幾種
這樣的清晰脈絡,能夠友善讀者閱讀的習慣,將讀者引入你的故事情緒線中
為了讓讀者更能身歷其境,進階版本則可更精心設計以場景的方式包夾頭尾,目的是先帶著讀者一同搭乘場景時光機,進入你的環境當中,結束時再搭乘時光機一起返航咀嚼。
像是有些高明的作家,就很擅長運用這種方式,例如作家鍾怡雯的〈漸漸死去的房間〉就用這種方式引領讀者進入他們的世界。
此外,不可忽略的是,國寫情意題,往往仍會附有閱讀文本,大家往往以為可以跳過文本便直接作答,那就可惜了出題者的美意了。
其實題目文本中所附的篇章,往往也是非常優秀的寫作範本。例如我在貍想教育的國寫分析報,就有針對112學測題進行分析,藉由分析文本中的書寫手法或架構,找到作者如何架構篇章、鋪陳場景、呈現情緒,書寫體悟。那麼我們便可當場將之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可以協助你在考試的當下不會讓腦袋一片空白無所適從。
(下圖可左右滑動觀看分析)
總而言之,對我而言,情意題雖然看似文字美感的炫技,其實考的是人的「共感力」。
這有賴於對周遭人事物豐富的體察。平時對物象有越細膩的觀察,對人事物有越高的感知能力,那麼越能將自己的主觀情緒,示現給他人,在表達上使人共振共感。
因此,當我們這樣的共情能力越強,那麼即便對於自己從沒有經歷過的事物,我們也越能感知他人的遭遇,也越能夠與報章雜誌、文學文本甚至影音作品背後的情緒產生共鳴。也許未來有朝一日成為大人或決策者時,也越能在知性與邏輯法理之外,更有「情」的成分,更好地成為一個能夠共情共感的有情之人。
📌岱華:學測國寫知性題四大類題分析
📌大考中心:學測完整的各年度考題及參考試卷、考試說明及考生佳作範文
📌貍想教育:推薦觀看國寫衝刺秘訣課程或是直接報名河道式寫作了解更多寫作的教與學技巧
📌本文概念及內容主要參考自貍想教育《河道式作文》、周志仁《國寫非選book》,歡迎參閱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追蹤我的粉專《教學狂想實驗》,就可以看到我的最新文章,並交流討論更多教與學的想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