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從幾個角度來聊聊,為什麼要爭取一些面試的機會,面試常見可以問什麼跟為什麼,我們可以在面試中扮演甚麼角色與功能
這句話基本上完全正確,人事有很多例行的行政工作,尤其在招募上就得花很多時間做履歷的篩選,如果再多一個面試工作,一定會佔據非常大量的工作時間,尤其面試的時間長短不一,比較久的或是多話的動輒一小時跑不掉。爭取參加面試有甚麼好處呢?
我們花費了好多心力與時間找到的人選,卻不知道為甚麼的主管面試完就說一句不合適,甚至會說怎麼找這種人來面試,有沒有一種不明不白的感受。如果能夠參與面試至少會知道主管問了甚麼,面試者怎麼回答,人選是否合適在這樣的問答之中其實自己也會有感覺。
我的做法是,虛心的直接問面試主管:我是否可以旁聽面試呢?中間過程不會問答,只是想要知道這樣的職務工作大概我們會問些什麼,在意有哪些能力,如果有可以協助提早篩選的,可以幫主管篩提早篩選,節省時間。如果是比較中高階職務,雖然未必有機會參加,但也是能夠詢問是否可利用這個機會做學習,了解組織部門的重點與方向,也是希望可以在履歷篩選上多盡點心力。
如果是場純旁聽的面試,面試之前請還是務必詳細的看過求職者的履歷,可以練習寫下如果是自己會想問什麼題目,對於求職者的經歷有哪些是特別會想多了解的,履歷上看不出來的態度可以怎麼問。然後再去對標面試主管問了哪些問題,與自己所列問題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同時也詳加紀錄面試過程。面試後可與主管口頭核對詢問,所以這個應該有想要的原因是什麼,覺得不適合的原因是什麼,利用這個過程去跟用人主管校準方向。然後,永遠準備好提問的機會與問題,很有可能用人主管是相對中高階,也許會禮貌的說那人事這邊有沒有想問的,如果能夠問出一些關鍵的問題,對於主管來說會是個印象加分,對於面試者來說也會感受到公司的人事有一定程度的專業。
對於新職務招募時,通常前幾個履歷都會淪為練手感的對象,先撇除用人單位缺很大,好手好腳都錄取的前提。一開始的人選對於主管或是人事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練習的對象,練習應該問點甚麼,根據回答要如何追問,練得純熟就可以少看自己的筆記跟預計要問的問題,然後也可以拿前幾個求職者的關鍵字當作詢問,去了解求職者的專業程度到哪裡,經驗熟稔程度到哪裡。也不得不說,在求職者能力差異不大的情況之下,通常比較後面面試的錄取機會是高於早期面試者。
比較完整的面試是透過結構化的問句,然後從職能,態度,知識及經驗的面相去評估人選是否合適,或者依此做為比較去排序。但如果我們手感也練習了,相關專業背景跟經驗也都符合,偶爾就會有一種覺得哪裡不對勁的地方,而通常這些不對勁多數來自於求職者的回答是否讓我們感覺真誠。這種相當無法量化的感受,往往會是面試主管的關鍵決策,但求職者一定都會在面試過程拿出最好的那一面,但就會有那麼一些回答不完整,自相矛盾或是無法理由牽強,但因為沒有機會追問,只能讓面試主管決定,但我們可以做得就是勇敢的把我們心中的疑慮表達給用人主管,多一個資訊評估。
如果可以就爭取讓面試流程有人事這一關,對組織有價值,也比較有機會爭取人力,那就更順理成章的可以由人事擔任面試的其中一道流程。這個時候就看各公司的面試習慣,如果是比較新或不熟悉的職缺,我會詢問是否可以跟用人主管一起面試,但原則上等主管都問完再換人事問,人事問的時候就可以讓主管回去忙。如果已經是比較熟悉的職缺,我會讓用人主管先面試,然後再換我,如果主管覺得不合適不會用,我們這邊的問答就可以比較簡短。還有一種是用人主管很忙,那就相反變成由我們當第一關面試,如果不合適就不再請主管前來面試。最後就是跟主管一起面試,然後找空檔去詢問或是針對求職者的回答去追問,這個交叉節奏就會仰賴與用人主管的默契或是預先溝通。
如果把這樣的議題丟到網路去搜尋,應該會有非常多的所謂面試常見提問,這邊僅就針對個人常問的題目跟期望從中觀察什麼特質來做分享。
請求職者自我介紹,觀察談吐,說話邏輯,是否可以有效結構化的表達,能不能把履歷的重點都說到。
針對近期兩三份工作深入詢問,工作的內容,獨立作業或協作,report給誰,有沒有帶人,怎麼帶人,同單位有多少人,工作怎麼分配,為什麼自己被分配到這些工作內容,有沒有甚麼跨部門專案,最大的挑戰與困難是什麼。一部分觀察履歷所寫的內容真實程度,如果有一些溝通問題或狀況,這樣的過程有機會被稍微帶到。
幾份工作之中最有成就得是甚麼?為什麼。這類正面提問大概過個水,可以看的大約會是什麼是可以正面激勵,但通常說好的都很會說。比較關鍵的會是接著問,有沒有印象最深刻的挫折的事件,這理就是看挫折耐受度,會不會從失敗經驗中去學習跟改變。
離職原因是什麼?求職者在意的是薪資?與人溝通?職涯發展機會,這一題也許會有官方說法,但如果多份經驗的離職原因組合一下,應該就會理解真正的原因所在。
近期有沒有自我學習甚麼事物,這個比較針對非庶務人員,觀察有沒有持續學習,面對不會的是物通常會怎麼應對,能否自己練習尋找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而非等待指令。
為什麼想投遞公司職缺(或為什麼接受面試邀請)?還有投哪些公司?結果如何?這個題目對比較資深的大概沒甚麼機會得到訊息。但對於一些比較資淺人員就能大概探出市場環境狀況,人選外部選擇機會多寡。
在介紹公司之前,你對公司所知或是對這個職務的可能工作內容覺得是什麼?這就在看求職者是否有做功課,還是通知面試就來,對於資訊查找與解讀能力程度到哪。
這些算是不論何種職缺都會問的,其它比較差異化的應該就會是專業或是管理經驗,就之後再找一篇分享,只是這種可能離人事稍微遠一點。面試好像滿多可以寫的內容,下一篇寫寫人事其實也能透過面試建立簡單的雇主品牌印象,我的經驗會是如何。
#人事第零堂 #人事阿崴 #HRfrom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