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賽事,也是同時增加訓練量和強度嗎?帶你「減」出高效訓練|《減法訓練》閱讀心得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大家好啊!隨著我們參加的運動賽事難度越來越高,通常代表所花的時間和距離,跟一開始比起來也跟著增加好幾倍

例如,像今年我會參加東三塔的長距離騎車活動,需要一次花25小時以上來騎完550公里的距離,更別說過程中累積的爬升高度到達3000公尺以上,這樣累積起來都快要能爬到玉山山頂(3343m)了。

可想而知,對於像我這種業餘的人來說,平常根本不可能安排一個和賽事相同難度來去訓練,我相信也不太有人會這麼做。

為了準備這種長距離賽事,直覺上大家會直接增加訓練量和強度,或是看到網路上有人說某某訓練很有效,反正通通都加入到平常的訓練就對了

事實上,這種加法思維,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造成運動表現變差,甚至嚴重一點造成過度訓練、受傷等等的結果。老實說我也曾經為了求好心切,掉入這類的陷阱之中。

所以,想說是不是有人可以教我改用減法思維,來看那些訓練其實沒有必要的?讀完這本《減法訓練》,對我後續長距離賽事的訓練安排有了很大的幫助,以下想和大家分享我消化後的觀點。


PS:

  1. 接下來會談到訓練區間(Z1~Z7),可參考以下常見的Andrew Coggan的表格
Andrew Coggan 的 training level

Andrew Coggan 的 training level

  1. 常見跑步的E/M/T/I/R配速,分別對應Andrew Coggan的Z2~Z6,參考影片說明

可以減掉那些?

⭐️堆低強度 vs 衝高強度

假設今年我的目標想要半馬破百(21公里在100分鐘以內完成),用這個目標我們可以推算,半馬的配速至少要比4:45/km還要快才行,接著可能會衍伸成兩種訓練法:

  • 堆低強度

將半馬21公里拆分成3公里的距離七趟,要求自己起碼要維持4:45/km的配速完成,中間搭配充足休息時間。如果可以順利完成,就改為5公里的距離四趟,以此類推到最後可以21公里一趟完成。這樣在最低配速下的持續堆訓練,偏向於有氧耐力的低強度訓練

  • 衝高強度

直接跑800m間歇,用力提升自己的最快速度。之後再維持配速4:45/km就會容易許多。這樣在逼近最快配速下的間歇訓練,偏向於無氧耐力的高強度訓練

以上兩種方式,對於要達到半馬破百都有不同面向的幫助(有氧/無氧),不過本質上馬拉松就是有氧耐力運動,所以建議可以減掉過多的間歇跑-無氧耐力訓練。書中有提到挪威的極性訓練(polarized training)的研究,建議有氧耐力(Z2)和無氧耐力(Z5~Z6)的比例,建議8比2去調配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每週的訓練安排

針對耐力型運動,所包含的訓練可能如下:

  • 重量訓練

以力量耐力為主,輕重量高次數(20~30RM)、組間休息短(<1min),是全部訓練中肌肉纖維破壞最大的,需要較長的恢復期(48~72hr)。如果有考量加入此訓練,為了配合恢復時間,應該先把每週重訓時間先訂下來,然後再排其他訓練的時間

  • 速度訓練

以Z6強度的間歇訓練、訓練時間短(10~20s)、疲勞累積較少,但對於神經要求比較高,也就是訓練的精神壓力會比較高。為了配合在精神狀態最好的時候訓練,應該排在休息日後的第一天的第一個訓練,每週一次就足夠

  • 無氧耐力訓練

以Z5強度的間歇訓練、訓練時間短(2~5min),是每週訓練的重點,需要較長的恢復期(72hr)。為了能在最好的體能狀態下進行訓練,應該排在休息日後第一天訓練,配合每週兩天的休息日,每週可兩次訓練

  • 有氧耐力訓練

以Z2強度、訓練時間較長(>1hr),也可以作為重量/無氧訓練後肌肉的緩和(>20min)。基本上扣掉前的項目(重量/速度/無氧)以及休息日後,每周剩下的時間可以塞有氧耐力訓練,可以搭配前面提到的有氧:無氧比例(8:2)來分配。

同樣的道理,耐力運動仍然是有氧訓練最不可取代,所以像對於剛接觸的新手,第一步絕對是先大量累積低強度有氧耐力,所以在時間、體能的限制之下,可以減掉次要的力量、速度、無氧耐力訓練


⭐️強度和訓練量關係

如果大家有在準備目標賽事的話,訓練安排可以最簡化成以下時期

  • 準備期(PRE):低強度高訓練量

強化基礎體能,打下有氧耐力基礎。

  • 專項期(SPE):高強度低訓練量

強化專項體能,用更少的訓練量、更少的疲勞累積,來換取更高的訓練品質,並且可以特別針對目標賽事調整訓練項目,進而提升專項表現。

如果像我之前用直覺訓練的話,越接近賽事就會想要提升到接近賽事的強度,在強度增加的安排是還沒有問題。

但是,往往在訓練初期覺得時間還很多,容易太懈怠,訓練量太少,等到接近比賽才開始火燒屁股,臨時抱佛腳增加訓練量

同時提升強度和訓練量,賽前累積過多的疲勞,反而在賽事無法保持最佳的狀態,因此隨著強度增加,同時要減掉訓練量,才不會累積額外的疲勞,產生受傷的風險。



減法思維=考慮邊際效應

訓練就像在購物一樣,要用有限的荷包(時間/體力),盡可能滿足需求(運動表現),如果不精打細算考慮價格(邊際成本)的話,盲目地購買(訓練)反而瘦了荷包還不開心(效果不彰)。

也像作者書中建議的,如果在執行耐力訓練課表中,還要硬插入肌肥大訓練,就等於"蛋白合成"要把原本給"粒線體增生"這個重要的任務,還要分心力給"肌肉纖維合成",可預期這肌肥大不會太好,而且多餘訓練產生的疲勞,還可能會影響原本的耐力訓練,有著嚴重的邊際效應

好的訓練,應該要有很好的時間效率,既然這個訓練效果不好,為什麼不乾脆減掉呢?


已經看到這裡的你,不如現在幫我按個小小的喜歡❤️吧!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次的分享,我們下次再見:)



最近我的個人網站終於架好囉😎!未來新運動文章會改放在新網站喔,歡迎大家前往~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紙飛機的學習自修室
57會員
69內容數
現在的我,下班後專注在學習知識、挑戰體驗、與人連結-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面,如果你也是喜歡學習、挑戰、幫忙的同好,就過來一起就來分享吧!
2025/01/27
經營自媒體的低潮與品牌化策略:本文分享如何克服自媒體經營瓶頸,透過重新看待品牌價值、具現化願景、持續復盤等步驟,建立個人品牌。並利用AI輔助提升效率,分享實際案例及AI Prompt範例。
Thumbnail
2025/01/27
經營自媒體的低潮與品牌化策略:本文分享如何克服自媒體經營瓶頸,透過重新看待品牌價值、具現化願景、持續復盤等步驟,建立個人品牌。並利用AI輔助提升效率,分享實際案例及AI Prompt範例。
Thumbnail
2024/08/16
你是否在學習外語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本文分享了沉浸式學習的有效方法,透過明確目標和持續輸入,讓你輕鬆克服語言障礙,享受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2024/08/16
你是否在學習外語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本文分享了沉浸式學習的有效方法,透過明確目標和持續輸入,讓你輕鬆克服語言障礙,享受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2024/07/25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2024/07/25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進入第一周練習,過得還算輕鬆,沒有給自己設太難的目標,重點是要出門跑就是! 我參考的是ASICS設計的新手半馬訓練菜單,這禮拜的目標是輕鬆跑3K、4K、7K。雖然說是輕鬆跑,不過對我這個新手來說,是也不怎麼輕鬆🤣不但呼吸會亂掉,腳還超痠! 第一天選了住家附近的湖跑步,可以一邊看漂亮的風景一邊跑
Thumbnail
進入第一周練習,過得還算輕鬆,沒有給自己設太難的目標,重點是要出門跑就是! 我參考的是ASICS設計的新手半馬訓練菜單,這禮拜的目標是輕鬆跑3K、4K、7K。雖然說是輕鬆跑,不過對我這個新手來說,是也不怎麼輕鬆🤣不但呼吸會亂掉,腳還超痠! 第一天選了住家附近的湖跑步,可以一邊看漂亮的風景一邊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臺南跑半程馬拉鬆的經驗,並且將跑步的感受和超負荷的哲學做了呼應,探討了面對身體、心靈和人生時的超負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臺南跑半程馬拉鬆的經驗,並且將跑步的感受和超負荷的哲學做了呼應,探討了面對身體、心靈和人生時的超負荷的重要性。
Thumbnail
YT - VC Adventures https://youtu.be/PZcOUyPji04?si=7165iv7VuSp1Ggtq 翻譯摘要: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訓練計畫(training program)。關於這個主題,首先要知道的是疲勞程度(Fatigue)和體能程度(fitness)
Thumbnail
YT - VC Adventures https://youtu.be/PZcOUyPji04?si=7165iv7VuSp1Ggtq 翻譯摘要: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訓練計畫(training program)。關於這個主題,首先要知道的是疲勞程度(Fatigue)和體能程度(fitness)
Thumbnail
缺少自制力的人自主訓練很容易沒有好的成效,我承認我就是個跑步的懶惰鬼,今天好累改成明天練習好了,然後明日復明日,又或是不想逼迫自己,心跳一拉上去就想休息,總之有一千種偷懶的理由,永遠不會進步。
Thumbnail
缺少自制力的人自主訓練很容易沒有好的成效,我承認我就是個跑步的懶惰鬼,今天好累改成明天練習好了,然後明日復明日,又或是不想逼迫自己,心跳一拉上去就想休息,總之有一千種偷懶的理由,永遠不會進步。
Thumbnail
訓練點滴-穩紮穩打與求新求變 過往在馬拉松賽事的紀錄,多以賽事本身及整個訓練週期的大致歷程為主,並不會特別在訓練期內做統整性的文字記錄。有鑑於挑戰破三是個很大的挑戰,希望透過定期紀錄的過程,更全盤性的檢視訓練,並且在賽事結束後,無論成敗,都有詳細的紀錄可以好好檢視,進而達到改善的目的。 目前規劃
Thumbnail
訓練點滴-穩紮穩打與求新求變 過往在馬拉松賽事的紀錄,多以賽事本身及整個訓練週期的大致歷程為主,並不會特別在訓練期內做統整性的文字記錄。有鑑於挑戰破三是個很大的挑戰,希望透過定期紀錄的過程,更全盤性的檢視訓練,並且在賽事結束後,無論成敗,都有詳細的紀錄可以好好檢視,進而達到改善的目的。 目前規劃
Thumbnail
在馬拉松競賽中突破自我獲取進步,需要完整的概念以及縝密的計畫,才能在下一場賽事獲得成功。《進階馬拉松全書》的第一部以科學知識灌輸跑者必備的概念,在鍛鍊和恢復的正確循環中,達成訓練的目的;第二部以自身訓練和教練身分累積的經驗,為有志於全馬的跑者,依照每週總里程和備賽時間長短,設計出各種訓練計畫表。即便
Thumbnail
在馬拉松競賽中突破自我獲取進步,需要完整的概念以及縝密的計畫,才能在下一場賽事獲得成功。《進階馬拉松全書》的第一部以科學知識灌輸跑者必備的概念,在鍛鍊和恢復的正確循環中,達成訓練的目的;第二部以自身訓練和教練身分累積的經驗,為有志於全馬的跑者,依照每週總里程和備賽時間長短,設計出各種訓練計畫表。即便
Thumbnail
用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我們有機會用科學去證明比起沒有科學根據的訓練方式,更有效更無害的達到訓練目標嗎?在眾多朋友者,有一個跑步的網友非常特別,他熱愛看運動科學論文和期刊,參考國外選手的訓練方式,他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方式,雖然他不跑全馬,但他運動生理學非常了解,於是我們決定合作,一起看看如果用科學的方式
Thumbnail
用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我們有機會用科學去證明比起沒有科學根據的訓練方式,更有效更無害的達到訓練目標嗎?在眾多朋友者,有一個跑步的網友非常特別,他熱愛看運動科學論文和期刊,參考國外選手的訓練方式,他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方式,雖然他不跑全馬,但他運動生理學非常了解,於是我們決定合作,一起看看如果用科學的方式
Thumbnail
在還沒開始之前, 跑步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屬於歡樂跑的性質, 就是平常下班後都會去跑步, 周跑大約兩天, 也參加過幾場半馬 近一至兩年工作與心態遇到低潮, 自我價值感和信心非常低, 內心存在一個念頭, 加上之前看了Jay的跑步筆記, 一直很想體驗看看透過週期化訓練後完成一場全程馬拉松會是甚麼樣的風景
Thumbnail
在還沒開始之前, 跑步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屬於歡樂跑的性質, 就是平常下班後都會去跑步, 周跑大約兩天, 也參加過幾場半馬 近一至兩年工作與心態遇到低潮, 自我價值感和信心非常低, 內心存在一個念頭, 加上之前看了Jay的跑步筆記, 一直很想體驗看看透過週期化訓練後完成一場全程馬拉松會是甚麼樣的風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