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善待自己|意外療癒人心的《明亮燦爛的你》

從今天開始善待自己|意外療癒人心的《明亮燦爛的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你在某天跟我說,我會因為一隻章魚而迷上一本書,甚至還會只期待牠出現的段落,在看完《明亮燦爛的你》之前,我應該會告訴你想太多XD

明亮燦爛的你 REMARKABLY BRIGHT CREATURES|作者:雪比.范.裴特|寂寞出版

明亮燦爛的你 REMARKABLY BRIGHT CREATURES|作者:雪比.范.裴特|寂寞出版


《明亮燦爛的你》是美國新生作家雪比.范.裴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剛出版時聲勢雖大但也很快沒落,沒想到接下來的長尾效應非常強勁,在沒有大牌作家或是美國流行的booktok力推,還能賣出超過百萬冊,攻占《紐約時報》暢銷榜28週,靠的全是書店與讀者的口碑。挾帶這樣的聲勢,這本書到底為何如此迷人?


/


「到處都是秘密。有些人類腦裡塞滿秘密。他們怎能不爆炸?這似乎是人類這個物種的特徵:糟糕至極的溝通技巧。」



開頭就預告自己生命即將迎來倒數的馬塞勒斯,是隻在水族館內棲息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聰明、直接、毒舌、甚至在夜深人靜時會爬出水族箱......享用其他水槽的鄰居??XD待了三年幾乎看透人類,人類還會在牠面前得意洋洋地展示自己的知識。牠的心聲大概像「我見人類多笨蛋,料人類見我應如是。」(不要亂改詩詞)


在所有人類只會拍打玻璃叫牠現身時,只有一位老婦會試著與牠「對話」——在水族館擔任清潔員的托娃,痛失愛子又接連送走丈夫、哥哥後就工作至今,而這隻大章魚竟然知道三十年前她兒子失蹤的秘密!
(相信我,看到這段時你會雞皮疙瘩滿身!)


raw-image



當接連面臨離別,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托娃的後半生幾乎是非常孤單的,接連送走摯愛,已無所求的她,也看似很平靜的安排自己的最後一程,但其實內心一直無法忘懷三十年前兒子過世的傷痛。直到無意間救了馬塞勒斯、又因馬塞勒斯巧遇了卡麥隆,這位年輕莽撞、一事無成的大男孩。人類無法得知的過去與未來,皮囊底下藏著千絲萬縷卻永遠說不出口的關係,都被馬塞勒斯參透,牠想盡辦法要將當年的真相傳達給托娃,然而我也從牠的眼中重新看見人類的治癒能力


我每一年都會想到媽媽,有時感傷,有時還可以開開玩笑,這十年間也是有不少人認為我應該「走出來了」,但我覺得這個詞並不代表自此以後不能夠悲傷,而是日子還是得過,你會知道缺口一直在,然後日復一日與它共存。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看到卡麥隆詢問托娃的這段,非常能理解托娃的心情:


「妳是怎麼,呃,怎麼往前走的?」他低頭看著她,用力咽了口水。「我的意思是,他前一天還在,隔天就消失了,一個人遇到這種事是怎麼恢復的?」
托娃遲疑片刻。「不會恢復啊,沒辦法完全恢復。但確實會往前走,不得不的。」


明明不是本書重點,我卻哭到不行。不需要刻意隱藏傷痛,而是意識到自己依然有這種感受,這樣就夠了。馬塞勒斯漸漸發現人類好像不只牠想的如此,他們看起來哀傷卻又堅強,總是誇誇其談卻又極度脆弱,牠的出現讓托娃空缺的心被彌補,也透過牠的眼睛從第三視角看待自己的過程,治癒了我。


悲傷或許時不時都存在,但現在它的出現不再只是痛擊,而是同時提醒我過往曾與媽媽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也提醒我將保有她的記憶一起活著。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人類啊。大多數情況下,你們愚笨糊塗。但有時候,你們也可能是異常聰明的生物。」


整本書非常淺白好讀,開頭就以自敘又諷刺人類的方式,讓我深深被這隻大章魚給圈粉。可以說所有人的遺憾與傷痛,都巧妙的透過一隻壽命將盡的大章魚而得到救贖,這聽來或許太過奇幻美好,但為什麼我們就是不能去相信,這世上的確需要如此完滿的結局?


最後我也不得不提一下書名,從頭到尾我就只記得「那本大章魚」(好失禮)但看了紐約時報的專題報導後,連作者都說:「我應該要把書名取作那隻章魚的書。」(“I should have called it ‘that octopus book’,” Van Pelt said. “That would have been a better title.”)

(作者都認證了,我就放心叫😌)

raw-image



今年想要好好體會冬日暖陽,就讀這一本!

一起到畫說IG上聊更多大章魚~

avatar-img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112會員
115內容數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文字中蘊含的力量,讓我彷彿被好幾種情緒團團包圍,有一種深沉的內在共鳴,在我體內慢慢發酵。這本書並沒有直白地告訴你「一切都會好」,而是讓你看到,那些我們以為的繞路或停滯,其實正好成為我們現在這個自己的關鍵轉折,或許,我們無法為別人決定什麼才是對的,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去選擇要怎麼活、活在哪個世界裡…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文字中蘊含的力量,讓我彷彿被好幾種情緒團團包圍,有一種深沉的內在共鳴,在我體內慢慢發酵。這本書並沒有直白地告訴你「一切都會好」,而是讓你看到,那些我們以為的繞路或停滯,其實正好成為我們現在這個自己的關鍵轉折,或許,我們無法為別人決定什麼才是對的,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去選擇要怎麼活、活在哪個世界裡…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