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bias)在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又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其中,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我們的大腦為了生存,會依據從小到大的生命經驗,發展出許多「心理捷徑」,這些捷徑是為了避免人被過多的資訊淹沒,不用每一件事都要花過多的心力決策、不用思考即決策行動,就能持續的運作下去;然而,大腦捷徑雖然能幫助人的生存,卻會帶來一些代價。
例如:「無意識偏見」便是從童年時期就開始累積形成,成為大腦中的某些捷徑,並對成人造成長遠的影響,像是強化刻板印象、做出偏頗的決策等等,除了童年生活經驗,我們所接收的資訊來源:媒體新聞節目等內容,也是塑造無意識偏見的來源之一。
再怎麼強調自己是保持公正的人,一定也有無意識偏見,常見的無意識偏見如:姓名、性別、年齡、外貌等,這個網頁有列出19點無意識偏見的狀況和改善的建議 (https://asana.com/zh-tw/resources/unconscious-bias-examples)。
若能減少在態度和行為上的偏見,不管是工作還是人際互動上都可以得到改善與提高品質,因為這將使我們看待人事物的方式更客觀、也更開放,你所傳遞的訊息,也能讓其他人感受到真心被歡迎,更願意與你有進一步的交流。
美國作家Valerie Alexander在 TEDxTalks 中分享三個方式,去幫助每一個人練習突破自己的無意識偏見:
1. 視覺化(Visualize)想像並改變
在你的一天開始,用視覺化想像你會經歷的每個情境——你即將進入的會議、你即將遇見的新醫生,你即將遇見的人事物。
在直覺腦中想像所有畫面後,練習「改變」這些畫面,給這些情境賦予新的、不同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你即將遇見一個新的醫生,原本你預設這位醫生應該會是怎樣的性別、個性、互動,他還有什麼不同的可能性?)
2. 檢視(Examine)你自己的行為
詢問自己「如果對方跟我一樣,我怎麼回應?」或是「如果對方跟我不一樣,我會怎麼回應?」
3. 讓非預期的場景正常、普遍化(Normalize)
有意識的揭露你自己,用行動支持那些原本是少數、不預期的情景畫面,讓他有機會現身,變成普遍的現象,演講中舉例的是美國出現了黑人總統,那是過去大家未曾想像過的。
根據社會心理學家,我們每個人都有偏見, 特別是對你不了解的陌生人。 無論你認為自己有多開明豁達。我們總是下意識地把人分類或產生某種態度。
一位氣象學家 J. Marshall Shepherd 的 Ted Talk,也從科學的角度出發,談偏見如何形塑人類的世界觀。影片最後他提到三個拓展個人眼界的方法:
1、盤點自己的偏見
檢視自己的偏見從何而來,他可能與養育過程有關,可能與你接觸的教育、政治觀點、信仰有關。去一一細數那些可能造成自己偏見的因素。
2、評估你的資訊來源
你的資訊從何而來?去檢視自己日常閱讀、視聽的來源。
3、說出來
J. Marshall Shepherd 說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盤點完來源後,試著去評估這些消息來源以及造成偏見的因素。
「承認自己有偏見不是件錯事,承認的下一步,是你可以用不同方法,去接觸更多族群,去理解跟自己不同的族群,建立共融的思維與價值觀,而非包容的心態。我們也期待當社會談到多元,不再是「互相容忍」、「互相接受」,或者是我去「包容」你,而是彼此有自己的位置,在世界共融共生。」- 女人迷
有偏見是正常的,但意識到之後,也許可以試著用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
平等實際難以執行、難以弭平不同個體間的需求,可是我們可以試著訓練以更開放的視角來認識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