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風險 ①

2024/02/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記得年輕時一次求職面試中,阿蒙曾經被老闆問過一個問題:什麼是好的風險?那時我聽不懂老闆在問什麼,我心想,風險不都是壞的嗎,怎麼會有好的風險呢?

所謂風險,也就是「不確定性」,大多數的人都不喜歡不確定,那是因為如果能夠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所掌控,就會讓我們擁有一種安全感,在投資策略中,如何看待風險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讀書時學習風險管理,金融機構用各種統計模型做尾端風險的壓力測試,但尾端風險終究是機率問題,實務上95%的臨界值或許就已經足夠,但如果用這樣的標準做風險控管,撐不過去的機率是1/20,就算用99%來看,一百次也會遇到一次,那麼我們究竟要多保守才夠安全呢?

投資人的理想目標,當然是追求報酬的最大化,和風險的最小化,然而,這樣的努力是有其極限的。在真實世界中,我們永遠無法找到一個完美的策略,因為「風險」是「報酬」的價格,二者一體兩面,我們最終只能在它們之間做出對自己最合適的權衡(trade-off)。不過,風險就像是「人世無常」這句話,雖然一般人對它的理解是負面的,認為「好的」東西終究會逝去,但其實它應該是中立的,因為有了無常,「壞的」境遇同樣也會過去。一個沒有不確定性、沒有變化的世界,應該也是一個死亡、沒有生命的世界:沒有花落,就不會有花開;沒有可能會失去的事物,人們自然也就不會知道對自己最珍貴的是什麼

仔細細想,不僅只是投資,我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事全都有風險,如果在投資這件事情上我們要保守到99.99%都沒問題,那麼面對其他事情是否也應當如此呢?這自然是不現實的,就算是金融機構,法規也只能在「大多數情況」都能夠接受的前提下去要求他們進行風險準備。一味追求「沒有風險」的結果,一種可能是不得不放棄大部分的報酬,另一種則是浪費了許多時間、資源在做徒勞之功。

市場上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些「流行」的投資方式,而每種方式的「優勢」可能也都有歷史回測佐證,這導致許多投資人總是覺得「新的方法」比較好,能夠增加報酬、降低風險,於是不停的「逐水草而居」。然而,不論是哪種標的和策略,最終成果其實多半取決於未來的市況:比方「抄底」基本上是逆勢投資,盤勢越是修正、震盪,報酬率會越好;「買進並持有」基本上是順勢投資,盤勢趨勢越明顯,就越容易有好的表現。只是,歷史回測有其侷限,也容易受到數據過度擬合(overfitting)的影響,90年代、2000年代、10年代、還有過去三年的市場環境都相差許多,雖然可以參考,但如果過度簡化,就難以依賴作為預測未來盤勢的根據,因此,我們終究只能根據自身的條件、背景優勢,選擇自己所相信的、覺得舒服的方法,長期才容易持續下去。只要想清楚自己的標的和策略在各種不同市況下的損益,有應對之道,做好風險控管,不過度槓桿、過度重壓,雖然中間過程可能不同,但最終這些策略可能都是殊途同歸。

回到最初的問題,投資的本質不是趨避風險,而是聰明的承擔風險,市場上正是因為有「不是每個人都樂意承擔」的風險,投資人才有賺取「市場報酬」甚至是「超額報酬」的機會。

什麼是好的風險呢?自己有能力承擔、以換取相應報酬的「風險」,就是好的風險!


※ 被動投資懶人包:一份被動投資的地圖

※ 了解投資過程中常有的盲點與疑惑:《投資動動腦-關於投資的頭腦體操

※ 霍華.馬克斯經典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讀書心得

※ 改變人生思考的一本書:《當下的力量》慢讀計畫

※ 閱讀是一場豐盛的旅行:阿蒙的推薦書單

119會員
122內容數
像一粒野橄欖一樣從金融業漂流到海邊,興趣是探究接觸到的一切知識。希望陪伴大家一起成為聰明優雅的投資人,悠游世界、享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