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創作,就是向世界許願 ─詩人作家林達陽談 3 種寫作模式及寫作追求的核心_pt.1

2024/03/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切身感受過詞彙的力量呢?在娥蘇拉的奇幻小說中,一個充滿魔法、海洋、島嶼的地海世界,萬物都有「真名」,當你掌握了人事物的真名──相當於人事物之本質,你便擁有束縛操控對方的力量。同樣地,《咒術迴戰》動畫裡,咒言師狗卷,亦是透過語句來施加咒力。這場由書適圈所舉辦,名為《創作就是向世界許願》的專題講座,光名字就很引人入勝,講者是詩人作家林達陽老師。他揭露了言語、寫作的魔力,不過,究竟創作跟許願的關聯是什麼?讓我們看下去。


文字是一種命名方式,是意符,跟繪畫的色彩、音樂的節拍,或其他藝術形式都不一樣。它是由意義跟定義構成的表達系統。
許多少數民族皆有類似說法,文字作為表達系統,當你命名了一個東西,那個東西才真正存在 ;當你發明了一個詞彙,那個概念才真的出現。試想,倘若世界上沒有「愛」一字,我們要如何表達愛呢?你可能會說:我很想靠近他、我覺得跟他在一起很舒服,或者,我們決定一直待在一起。但是,是「愛」這詞彙發明之後,才會有愛的感覺。
身為寫作者,我們在使用文字意符時,每次都在重新發明新的概念,甚或新的情感。這個發明,跟你既有經驗或情感的關係是連動的──會先有感覺,然後你試著去描述後,便長出一個新的知覺系統。像你有了眼睛,才有辦法看,像你長出了一個新的感官。
創作是向世界許願的原因是:當一個人願意真心表達他想講的事情,不斷地確定他在乎的人、情感、渴望的樣子,或覺得世界應該怎麼樣,在該情境下,很多前輩作家會說,那很像在唸一個咒語,或者說給一個祝福。



raw-image



聽完後,一整個茅塞頓開。對對對,運用文字進行創作,之所以經常讓我感到活起來或生氣盎然,不僅僅因召喚出過往的情感、記憶,更多的是,邊書寫邊創造出新的眼,新的耳,使我得以再一次體驗、再一次為經驗賦予飽滿的意義 。


講座中帶出寫作追求的核心與不同的寫作方式。在當學生或進入職場時期,無論寫作文或寫企劃書,寫作經常被窄化為有效率地表達自我,以及傳達資訊。然而,還有完全不同的寫作狀態,一種更貼近自我、想追求遠方願景的寫作模式,待我們挖掘。林達陽老師的分享,讓我格外觸動且受用,在此也分享給喜歡寫作,或有興趣提筆的你。


寫作追求的核心


🎯 追求溝通、心心相印

追求心心相印的寫作,很常發生在辦完一場活動,大夥們興高采烈地在社群媒體上發文,Tag 了一大堆人,洋洋灑灑寫下自身的心得與感謝,卻只有局內人,才明瞭對方在講什麼。抑或是,當自己求職面試很順利、過生日之際,或懷孕知道小孩性別後,想跟朋友分享,找人一同慶祝,將其過程紀錄下來發文。這些分享文,大抵訴求跟他人溝通想法,以達到心心相印的目的。


當人對某件事情十分珍惜,或感到非常懼怕、傷心,產生極大的好奇、極大的沮喪時,會有必須表達出來的需求。似乎得藉由寫出來,讓第二個人看見以確認,我的情緒,我的悲傷沮喪等才真正存在。


講者提及,心心相印的寫作,讓他聯想到 林婉瑜的一首詩

「……

你願意和我一起寂寞嗎

我是說,剩下的半輩子

拿你的寂寞

陪伴我的


終其一生我不過是在期待一個瞭解

…...」


縱使了解也不見得會發生,但倘若,你用你的寂寞來陪伴我的寂寞,寂寞本身,似乎就沒那麼難受了。此種寫作,沒有好或壞,沒有開不開始,是受人類本能所驅動、人所需要的。


🎯 追求某種特定的答案,想試著知道為什麼

人生在世,會遇到各種情境跟問題。我們也許想知道,為什麼身旁的朋友,愛上很糟糕的對象?為什麼當親人老去,我明明了解人終究會走到盡頭,卻無法抵擋死亡的悲傷?除了對內,人們也想討論對外關於土地正義、性別、核能等議題。當我們試著去理解某種美好的生活願景,或理想的生存狀態為何時,便是追求特定答案的寫作。


無數問題的終極答案,也許你窮盡一輩子都不會知道,但哪怕只多靠近一點點,也令人感到莫大的快樂跟療癒。你會知道,原來我不是孤單走在這條路上,原來我迷路的地方,厲害的前人也曾迷過路,我所受困的環境,前人也在這受困。


這種寫作模式,像極「十分逼近法」,能讓我們越來越趨近答案。寫作,不只為了跟周遭朋友建立關係,也能跟前後人連結,跟更大的崇高議題連結,跟他們靠得更近一點,使自己不感覺孤單。


🎯 追求某個不可得或不確定的遠方

寫作,有時像在追求某個不確定的遠方。我們都有過類似經驗,大學報考時,想填距離家鄉較遠的大學,以便過去看一看。或者,總有出國的念頭盤旋,想去走一走繞一繞。即便旅遊就是從你住膩的地方,到別人住膩的地方,我們仍抱持想去遠方的期待。


去北部南部、出國,是追求距離上的遠方,當然也有追求時間上的遠方。例如沈浸在科幻或修仙小說的情境中,閱讀《哈利波特》、《福爾摩斯》,或者追劇,這些都是去到另一個時空上的遠方,藉由進入閱讀或影劇的世界,短暫擺脫現下無趣的生活。


又或者,透過宗教信仰、不同的學科,追求精神上的遠方。無論是哪種遠方,嚮往或許起因於,基於不滿現在的生活、基於我認為世界還可以有更好的模樣、基於純粹小孩式的好奇,憧憬一個遙遠的地方。


追求遠方,講者自述,是他比較喜歡的寫作狀態。講者的話令人動容:

即便終不可得的自由,最後沒有抵達,但透過寫的過程,感覺到好像有自由的可能,這個狀態就是自由的。


3 種不同的寫作方式


✏️ 學生時期,作文式的寫作

學生時期累積的作文經驗,大多是教你怎麼做自我介紹,把人視作產品般介紹。以論說文而言,像在寫證明題,介紹我對該主題的看法 ; 以記敘文來說,介紹我去那趟旅程所見之事 ; 抒情文則在介紹我的情感。


作文在訓練的,是有效率、有感情、有傳染力的簡報自己。寫作者跟讀者──也就是作文老師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作文的狀態,好比朗讀比賽時,字正腔圓的演說。它幫助我們熟練文字,熟練怎樣的表達方式,對方可以抓到我百分之七八十的意思。


✏️ 出了職場,溝通式的寫作

等到出了社會,便開始進行各種溝通式的寫作。為了爭取補助而寫的預算書、某個案子的企劃書,皆歸類於此。這種寫作模式,講求的是精確,我傳達 100 分的意思,便希望對方能讀到 100 分的意思,中間不要有落差、誤解,必須清清楚楚。


假如沒有該寫作模式,群體間較大的合作,便無法開展。因此,溝通式的寫作亦不可或缺。


✏️ 文學式的寫作

文學模式下的寫作,跟前兩者寫作不同。作者動用想像力,寫出了個人經驗中最珍貴、重要的 5 %,經過剪裁,喚醒讀者成長經驗裡,某些他最在乎的感覺。讀者可以從這 5 % 裡,想像出他的百分之一百。


講者舉了個例子,當他在政治大學教書時,某日,遠眺河濱公園,看見一名放風箏的中年男子,風箏遠遠的飛在天上。當下媽媽也正從遙遠的南部,打電話過來叨叨絮絮地詢問出書狀況。講者想起了小時候跟爸媽去放風箏的回憶,想到爸爸是很有威嚴的老式台灣男子,平時不太跟孩子有肢體接觸,也不太講真心話。唯有在風大,放風箏的時刻,爸爸會環繞過他小小的身軀,像抱著一樣,一起拉著風箏線。這是他少數跟爸爸在身體、言語上,如此親近的時刻。


講者說道,講這故事意圖說明,文學式的寫作長這個模樣,不同於需精確傳遞資訊的寫作。作者並非完整道出自身經驗,縱使敘述了回憶片段,讀者可能依舊不知道,也沒見過那些場景。但在讀者腦海中,將動用經驗及想像力,勾勒出符合他自身所認識的河濱公園,以及所認知的、放風箏的畫面。會想像出一個木訥的中年男子,一個媽媽在電話裡,囉囉唆唆地擔心之形象。


文學式的寫作,是講者以為最理想的狀態。該模式底下,寫作者跟讀者,既保有各自的孤獨與自由,卻又相互陪伴,讓人不用再害怕自己不可理喻。講者描述這段關係有點像,在上學搭公車時,總會碰到的那個人,直到離開城市,你們可能都互不認識。但你不斷看見同一個人,久而久之,好似彼此極其熟悉,自然萌生出一種安全感。


擱筆在此,因字數已經爆棚啦。下篇文章,將繼續分享講者達陽老師鼓勵大家書寫哪些主題,以及在社群媒體嘈雜的當代,如何用書寫爬梳、療癒自己。請大家再支持收看囉🎬🎬🎬



❀💮❀💮❀💮❀💮❀

喜歡我文章,可以追蹤粉專呦 🌹

粉專:花裙姿

❀💮❀💮❀💮❀💮❀

92會員
33內容數
故事,是最古老的擬真科技。聽著聽著不知不覺,便沉入了說者所孵的夢。那夢,輕薄如蟬翼,而連綿的文字,小心翼翼地護著幻夢。 在這裡,我說自己的故事,做自己的夢;有時,也會拾獲他人的夢,編織專屬他們的故事羽衣。 故事販賣所,沒有喧嘩的叫囂,我默默兜售故事,也期待你能在這,找到合你味蕾的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