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教育事件的雜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113.2.25的聯合報社論,題目是《小兄妹的魔鬼課表,國家與家長的教育功課》(見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790483

113.2.21李佳蓉在ettoday上針對同一事件,把題目訂為《國小兄妹日睡6.5hrs「23點還在唸英文」 醫憂曝睡不飽5大危害》(見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686257


事例內容

兩篇文章針對的都是:台北市一家美語補習班教師在粉專上貼出一對國小兄妹的一周行程表,這對兄妹每天都是清晨5點50分起床,晚上11點30分才睡覺,上學之外的時間,幾乎全被數學、英語、練琴塞滿,一天睡不到六點五小時,晚餐和學校功課都是在車上抽空完成的,連周六和周日也排滿了課程,因而引發網路上的熱議。

補習班老師之所以貼出兄妹行程表,乃因認為他們表現出色,除學業外,各項比賽及技能也都有傑出表現,而他們的母親則認為他們雖然行程滿滿但卻能樂在其中,學校也表示兄妹「學習正常,在校表現良好及健康,只是家長對孩子有較多期待,對教育選擇也有規畫。」(聯合報)

聯合報評論什麼

那聯合報用社論來評論此事幹啥?該報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教養方式,「只要不涉及虐待或傷害,不損及兒童權利與福祉」,當然應該予以尊重。(只是從字裡行間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講得好聽,實際上卻甚不以此事為然。)所以呢它底下就問了:「小兄妹有睡飽嗎?有時間玩嗎?運動夠嗎?為何連晚餐都只能在車上匆匆解決?」顯然的,聯合報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特別再提及睡眠不足對孩子的「發育、學習、記憶、情緒、行為和健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建議家長重新安排小兄妹的生活作息。那它在標題上所說的「國家的教育課題」又是怎麼回事?它認為「家長有教育選擇權,國家也有保障兒少健康、發展與福祉的職責,尤其更該注意社會流動停滯與階級固化的問題。」最後一句是什麼意思呢?小兄妹在補習班一年的學費需四十萬元,非平常人所能負擔,是否會造成教育機會的不公平,以致低層民眾往中高階層社會流動的機會因而停滯,甚至喪失?(以上斜體字均引自聯合報)

李佳蓉的文章顯然也不以此事為然,只是將重點放在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上。

事件轟動原因

這件事之所造成轟動,我相信與人家怎麼教關係不大,因為我們管不著;轟動的原因是對閱讀者本身造成的衝擊,孩子已大的會想:我有沒有耽誤了我的孩子?尤其是在孩子長大後的表現不如理想時;或者孩子的表現雖可,但,如果我那時更加嚴格一點……。而孩子還小的則會想:人家的孩子是如此教育的,那我是否太寬鬆了?是否要嚴苛一點?而已長大的孩子看到此一新聞,他也會想:我之所以成就平庸,是否父母當時耽誤了我?他們應該為此感到羞愧和懊悔……

自理能力

這個事例讓我直接連想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那些家庭中的那些孩子。既同情那些家長,更同情那些孩子,因為孩子不是這樣教的。事例中的教育讓我想到了我之前提過的梁旅珠家的狗因為不受教—其實是沒有教—所以送到狗學校去接受兩個月的專業訓練,還得到精美的畢業照及證書,然而除了某些項目會服從別人的口令外,其他的生活作息和習慣則完全一樣,天天搞破壞,到處亂尿尿,打牠、罵牠都沒用。事例中的孩子,一切都是人家安排好的,有沒有可能沒有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沒有應付挫折的能力?

用錢堆疊出的教育

把孩子的教育用錢堆疊在孩子所有的時間上面,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情感的交流,習慣的培養等又餘留多少時間?排滿的行程導致一天跟孩子講不到三句話,孩子必須透過成績來取得父母的認同…。雖然管不了別人怎麼做,然而,我卻無法認同這樣的教育。原因非常簡單,因為有一檢核的基本標準:如果大人也做得到,那麼或許可以斟酌,請問每天排滿行程,然後日後一日,沒有一天休息,大人做得到嗎?如果大人本身都無法做到,你用什麼理由,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做到呢?而且,如此堆疊出來的成果能夠持久嗎?人的體力有限,學習之後,並不是就學到了,學會了,而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和吸收的,還沒有消化和吸收就又進行下一輪的不同學習,不止體力吃不消,成效也極值得懷疑不是嗎?

以身做則

有了孩子就應該培養孩子的生活作息和生活習慣。要他的生活作息能正常,首先就必須父母的生活作息是正常的,出有時,入有時,或許偶有例外,但也僅止於此。家中氣氛要正常,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別人閒話;也不要說別人是非,家事大家分擔,各有各的負責事務,而非以什麼理由,把它推給一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他的楷模;該教的不教,而是讓孩子有做不完的課業,那是把教孩子的責任放給別人。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就跟父母一樣,想保持正常一定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父母也許因為孩子的未來著想,而安排有才對藝的培養,但除了應陪練之外,在每次上課過後,還要問感受,還要看成果,還要給鼓勵,不是我安排好你的所有時間,然後就是關懷你,就是教育你,就是為你好,那根本就是推諉的藉口。每天你都要和孩子說說話,看看他的情況,聽聽他的心聲,說說他的事蹟,而不是像路人那樣,各行其是。

結論

把教育完全交給他人,然後說:孩子「樂在其中,我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你能同意嗎?老實說,我無法接受。雖然管不了他人,但也因此讓我們更能專注到孩子應該如何教育的課題?也算是此事件的一大功德吧?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成長不等人   前言 死亡正笑咪咪的在前方等著你的到來,然而大家都希望它慢慢來—最好是不要來—;成長卻在大家不經意間就已經到來,甚至在我們還沒想好應該如何迎接它之時,它已經過去了。兒童的成長就是這樣,度時如年的折磨歲月,好像在不經意間就已經過去了,剎那間再見面,才驚覺怎麼孩子已經那麼大了?記得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孩子有問題,很可能源自養育者有問題   前言 梁旅珠家的狗狗四處搞破壞,到處去尿尿,怎麼打罵都沒用,後雖送到狗學校去住校受訓兩個月,學會了聽從”起立","坐下"等口令,然而,原先的破壞、尿尿等都依然如故,打罵也都失效。為解決此一棘手問題,她四處打聽、並請教,終於找到一名業界聞名的狗教練。她
孩子有問題,很可能源自養育者有問題 前言 人的成長比狗慢很多,習慣的養成也比狗要慢得多,因此透過狗的訓練或培養或可更快速的了解兒童的習慣養成究竟應如何進行?又有那些原則或做法需要注意?這是《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秘笈》一書的啟示,因為她在書中提及家中的狗的訓練狀況讓
成長不等人   前言 死亡正笑咪咪的在前方等著你的到來,然而大家都希望它慢慢來—最好是不要來—;成長卻在大家不經意間就已經到來,甚至在我們還沒想好應該如何迎接它之時,它已經過去了。兒童的成長就是這樣,度時如年的折磨歲月,好像在不經意間就已經過去了,剎那間再見面,才驚覺怎麼孩子已經那麼大了?記得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孩子有問題,很可能源自養育者有問題   前言 梁旅珠家的狗狗四處搞破壞,到處去尿尿,怎麼打罵都沒用,後雖送到狗學校去住校受訓兩個月,學會了聽從”起立","坐下"等口令,然而,原先的破壞、尿尿等都依然如故,打罵也都失效。為解決此一棘手問題,她四處打聽、並請教,終於找到一名業界聞名的狗教練。她
孩子有問題,很可能源自養育者有問題 前言 人的成長比狗慢很多,習慣的養成也比狗要慢得多,因此透過狗的訓練或培養或可更快速的了解兒童的習慣養成究竟應如何進行?又有那些原則或做法需要注意?這是《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秘笈》一書的啟示,因為她在書中提及家中的狗的訓練狀況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五臺山有一位老和尚,能觀因果,各地信眾經常求老和尚看因果或開示。西元1993年,大寺鄉一位三十多歲的農民前來求見老和尚。兩年前,這位農民的食道壁上長出良性腫瘤,經手術切除並縫合。雖然傷口痊癒,但食道內卻長出一圈肉芽阻礙進食。即使再次手術,半年後肉芽又再生長,原因不明
Thumbnail
約翰‧溫德姆的<三尖樹時代>是一部關於文明崩潰的經典科幻小說,探討人類在文明消失後如何生存的困境。小說描述了文明崩毀後,倖存者面臨的困境與重建文明的可能性,並藉由這些描寫來反思現代文明的價值觀與生存至上的目標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歡迎來到每日一畫報的單元。   今天這一則,要帶大家看的是《點石齋畫報》辛集上的〈日人防疫〉。大阪地區掀起疫病,日人的防疫措施,是患者家屬必須報知政府,由政府派巡警雇用專人,用擔架送往醫院,用藥水灌洗。(畫面中間偏左就有兩個人抬著擔架)畫面中間醒目處,巡警拿著罐子對著一個民眾澆灌
Thumbnail
記錄了家長對兒子一年級下學期IEP會議的感受和孩子學校生活的一些小事。
一則描述 XX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論人眾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時間,今天又是如此,等XX師走後,老和尚就對傳X師說:「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80頁) 中間好像有些沒說的段兒 昨天提到廣欽上人對應
    今天的任務是幫小一、小二生複習注音1.5小時。雖然主負責老師有事先提醒,但同樣的狀況:上多久、用什麼教材、有沒有作業,這群孩子(混齡)學到哪、以往老師都怎麼上,我竟然要到現場問小朋友才知道。「每一次來的老師都不一樣」、「老師我們可以玩上次那個老師的遊戲嗎」、「老師贏的人可以拿到獎品嗎」「老師
前言 113.2.25的聯合報社論,題目是《小兄妹的魔鬼課表,國家與家長的教育功課》(見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790483) 113.2.21李佳蓉在ettoday上針對同一事件,把題目訂為《國小兄妹日睡6.5hrs「23點還在唸英文」 醫憂曝睡不
Thumbnail
睡眠不足對認知表現, 身體健康及老化造成巨大影響。相對地,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固化白天所學以及讓大腦做大掃除等。這篇文章探討睡眠對人的重要性。
今天的新聞讓我蠻有感觸的,一對兄妹國小生,每天被媽媽排滿英文和鋼琴,一天只睡6小時。 光聽到這樣的睡眠時間我就覺得好疲倦,別說小孩光大人我都沒辦法這樣。 回想我小學時期,爸媽辛苦賺錢,放學回家寫完功課我和鄰居一起玩,泥土樹葉當菜玩得不亦樂乎,有時久久和同學一起約吃麥當勞奶昔就可以滿足好久。晚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五臺山有一位老和尚,能觀因果,各地信眾經常求老和尚看因果或開示。西元1993年,大寺鄉一位三十多歲的農民前來求見老和尚。兩年前,這位農民的食道壁上長出良性腫瘤,經手術切除並縫合。雖然傷口痊癒,但食道內卻長出一圈肉芽阻礙進食。即使再次手術,半年後肉芽又再生長,原因不明
Thumbnail
約翰‧溫德姆的<三尖樹時代>是一部關於文明崩潰的經典科幻小說,探討人類在文明消失後如何生存的困境。小說描述了文明崩毀後,倖存者面臨的困境與重建文明的可能性,並藉由這些描寫來反思現代文明的價值觀與生存至上的目標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歡迎來到每日一畫報的單元。   今天這一則,要帶大家看的是《點石齋畫報》辛集上的〈日人防疫〉。大阪地區掀起疫病,日人的防疫措施,是患者家屬必須報知政府,由政府派巡警雇用專人,用擔架送往醫院,用藥水灌洗。(畫面中間偏左就有兩個人抬著擔架)畫面中間醒目處,巡警拿著罐子對著一個民眾澆灌
Thumbnail
記錄了家長對兒子一年級下學期IEP會議的感受和孩子學校生活的一些小事。
一則描述 XX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論人眾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時間,今天又是如此,等XX師走後,老和尚就對傳X師說:「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80頁) 中間好像有些沒說的段兒 昨天提到廣欽上人對應
    今天的任務是幫小一、小二生複習注音1.5小時。雖然主負責老師有事先提醒,但同樣的狀況:上多久、用什麼教材、有沒有作業,這群孩子(混齡)學到哪、以往老師都怎麼上,我竟然要到現場問小朋友才知道。「每一次來的老師都不一樣」、「老師我們可以玩上次那個老師的遊戲嗎」、「老師贏的人可以拿到獎品嗎」「老師
前言 113.2.25的聯合報社論,題目是《小兄妹的魔鬼課表,國家與家長的教育功課》(見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790483) 113.2.21李佳蓉在ettoday上針對同一事件,把題目訂為《國小兄妹日睡6.5hrs「23點還在唸英文」 醫憂曝睡不
Thumbnail
睡眠不足對認知表現, 身體健康及老化造成巨大影響。相對地,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固化白天所學以及讓大腦做大掃除等。這篇文章探討睡眠對人的重要性。
今天的新聞讓我蠻有感觸的,一對兄妹國小生,每天被媽媽排滿英文和鋼琴,一天只睡6小時。 光聽到這樣的睡眠時間我就覺得好疲倦,別說小孩光大人我都沒辦法這樣。 回想我小學時期,爸媽辛苦賺錢,放學回家寫完功課我和鄰居一起玩,泥土樹葉當菜玩得不亦樂乎,有時久久和同學一起約吃麥當勞奶昔就可以滿足好久。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