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美國許多大學及企業被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延燒得風波不斷。除卻哈佛大學創校來第二位女校長且是首任非白人的Claudine Gay黯然下台,不少大學縮編DEI人力配置,有的學校更是已裁撤整個辦公室。
2020年Black Lives Matter時承諾增設更多diversity program 的科技業如Meta,Google面臨景氣復甦不如預期的狀況除了大幅裁員外,更縮編內部DEI program 以及外部DEI group預算。
Elon Musk更公開表明態度:DEI must DIE. Why DEI, not AI?
DEI(多元共融)本意是social good,企業ESG,國家達成SDGs,你好我好,大家好,共好。現在弄成一不小心就政治不正確,開口評論變成種族歧視,分分鐘被炎上的局面。
所幸在亞洲,DEI少了極為敏感的種族話題,持續前行在common good的framework裡。
日本電影幸福巧克力(A Chocolate Man)是一部很DEI的紀錄片。工程專業畢業的老闆夏目浩次,從第一次創業開設麵包店起到後來的連鎖巧克力店皆秉持初衷,雇用身心障礙員工,單親父母,LGBTQ族群。
身心障礙的孩子即便在專門學校接受完教育,畢業後仍只能待在庇護工場。就算有薪資,也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低薪,例如時薪一小時一百日元,或者在手作坊,加工一個半成品可得二十日元。當然,也有領月薪狀況,例如5000日圓。
男主夏目首次創業開設麵包店時雇用患有小胖威利症的女員工,雖然他將員工視為一般人教導,可女員工的母親在女兒一次兩次工作失誤時,對夏目語重心長的說:「我的女兒永遠無法成為一般人,即便你將她視為一般員工,她就是有身心狀況。」最後女員工離開了麵包坊,而夏目收起了麵包店。
麵包店烘培仍有造成燙傷或者其他讓員工受傷的風險,爾後夏目重新選擇了巧克工坊作為再次創業。將製造凍巧克力的步驟拆分成許多步驟,每個步驟雇用能夠負荷工作量的員工。有的搗碎巧克力,有的撒果粒,有的攪拌原料,有的負責切片,有的包裝,有的貼標籤,有的收銀。
自閉症及唐氏症的員工在紀錄片裡出現時,他們的母親們訴說著一路教養孩子最大的擔心,擔心自己年老時孩子依然無法自立,仍是需要回到庇護機構終老。可當她們被邀請來看孩子們第一次領薪水時,五萬日圓是別人眼裡的超級低薪,但對於身心障礙家庭而言是對孩子及家長的鼓勵。
夏目的工作坊除了參加巧克力博覽會,也慢慢在不同城市開出分店,更幸運的是接到一筆大訂單,然而從未有過大宗訂單的他高估了員工的產能,即便凍巧克力如期完成卻趕不及最後包裝的工作,只得外包給其他廠商。發生如此狀況,夏目咎責的是自己。但這不妨礙春天來了,需要來場賞櫻之旅,犒賞員工。藍天白雲櫻花下,所有員工樂開了花。
春日遲,心意不遲,這世界需要多點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