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想像與現代意識:翻譯文學的介入

Kuan Ju Lee-avatar-img
發佈於文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迪堡‧席林 (Diebold Schilling)《與 1456 年觀測到的兩顆彗星有關的災難》(Disaster in connection with two comets sighted in 1456)

迪堡‧席林 (Diebold Schilling)《與 1456 年觀測到的兩顆彗星有關的災難》(Disaster in connection with two comets sighted in 1456)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即「雙重脈絡化」。


3.接著由潘少瑜老師的論文〈世紀末的憂鬱:科幻小說《世界末日記》的翻譯旅程〉探討「世界末日」的概念;「末日」源於猶太教與基督教傳統,在近代(1840-1919)透過宗教和文學的載體傳入東亞,又結合了天文學的研究(脫離人類中心),經媒體廣泛報導,漸成為集體想像的一部分。


4.中文語境裡,已有「末世」一詞,意謂朝代衰亡、家族殘敗,又如佛教原有 「劫」的概念,古印度傳說世界經歷數萬年毀滅一次,成住壞空(指世界從形成到毀滅的四個階段),週而復始,一個週期稱為一「劫」。東西「末日」差異在於,西方為線性的歷史觀,東方則為循環的歷史觀。


5.清末梁啟超翻譯的〈世界末日記〉是第一篇以世界末日為主題的中譯小說,其底本為日本作家德富蘆花的譯作〈世界の末日〉,而日譯的底本則是法國天文學家佛林瑪利安所著〈地球末日〉(The Last Days of the Earth)(未找到法文本)。


6.當今各種世界末日理論,已大幅降低了宗教性、道德性的意涵(信教的減少?),對多數人而言,地球和人類的毀滅未必代表著上帝對世人罪惡的終極審判,而更像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全面反撲(非真正的世界末日,世界還在,只是人不在)。


7.過去部分學者在研究中國近代翻譯小說時,直接讀西文原著與中譯本,忽略日譯本在形塑中譯本和媒介東西文化方面的重要性,誤以為中國譯者不顧原作。


8.19世紀天文學的發展,科學家領悟到地球和人類終將有滅亡之一日,透過觀測遙遠的星空彷彿預見了自身黯淡的未來,天文學成為一門「憂鬱的科學」,隨著天文知識的普及激起的悲觀主義,帶動了「世紀末」文學的風潮。


9.佛林瑪利安使用了大量的古生物學名詞來描述地球歷史的六個時期,而德富蘆花則將許多專有名詞刪除,並將整段文字撮譯為寥寥數句,使文章的風格變得簡潔許多。梁啟超的中譯本更進一步削弱了小說中的科學論述,將〈世界末日記〉純粹當作抒情作品,而不在乎其科學性及預言性。


10.在清末民初受洋人欺負、民不聊生的背景下,梁啟超利用夾註的方式,將原作歐洲人對自身命運的憂懼,轉化為中國國族復興的樂觀前景。


  實在很難想像,當時的譯作能夠不照原作的內容翻,將譯作當作自己的原作,甚至將原作的原意、問題意識,轉為譯者自身的問題意識。如:嚴復的《天演論》譯自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美麗新世界》赫胥黎的阿公),原作反對將「進化」看成是人類「倫理」的基本動力,並反省與思考進化論式的宇宙樂觀主義,憂慮不容逆轉的人類進步。然而,嚴復在翻譯時卻刪去原書名中的「倫理學」,並主張以天演自然的說法串穿全書,以便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當成一種符合「運會」與「世變」的「宇宙公例」。簡單說,即原作批判社會達爾文主義,譯作卻支持該主義。


  由此可知,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譯者的任務,即所為何用的問題(任何文本都希望被閱讀、被應用,並賦予意義與價值)。清末民初,急需引入西方思想,以達成救亡與富強之路。說好聽是去蕪存菁的將西方主流思想引入東方,實則是擷取認為必要的,而忽略不必要的(但可能是原作必要的)。當今引入國內的譯作,亦須考量其對國內讀者的價值與意義(才能不虧錢)。筆者的立場不同於德希達所認為的,譯作不可作為原作(原作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是認為譯作也是一種原作(沒有譯作就沒有原作(原譯之分)反之亦然),而讀者的詮釋亦是一種翻譯。翻譯作為一種詮釋,不僅限於文字,身體、行動等「關係」也是可閱讀詮釋的文本,


  語言是有機的整體,重點不是新的概念如何翻譯的問題,或者說新概念並不限於文字符號;新是相對的概念(相對於舊),在不同文化、脈絡、專業、群體、個人的身上,同一個概念會有不同的理解產生時間上的新舊。故應持續保持開放的思想,接受不同脈絡的詮釋,以擴大視域、融合視域。

〈世紀末的憂鬱:科幻小說《世界末日記》的翻譯旅程〉

〈嚴復與《天演論》的接受、翻譯與轉化〉

2023/11/2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92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本文考察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系統中的抒情散文,探詢它的主體預設、作為「抒情傳統」的現代子裔本身蘊含的倫理預設等等。
Thumbnail
本文考察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系統中的抒情散文,探詢它的主體預設、作為「抒情傳統」的現代子裔本身蘊含的倫理預設等等。
Thumbnail
要怎麼看龔自珍說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Thumbnail
要怎麼看龔自珍說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Thumbnail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Thumbnail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