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筆記>以Winnicott觀點談愛7:陪伴他從解離走向完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分享這次筆記之前,先給大家一些先備知識作參考,這樣大家閱讀這篇文章時,才比較能讀懂這次分享的筆記大致的概念是什麼。

    「解離」,顧名思義,崩解與分離。統合過去所有學術研究的定義,我認為「解離」是指「當一個人面對超過負荷的壓力或創傷時,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這種保護機制會將個體的認知記憶、身體感覺、心理的情緒感受分開,讓個體當下與外界暫時失去連結,藉以保護個體不會繼續承受外界傷害的衝擊,藉以降低壓力或創傷對其身心上的損害。」由於開始接自費個案以來,我就一直在接各種類型的創傷個案,所以這個機制是我在臨床經驗中相當熟悉的,我把它彙整成以上定義。

      一般性的解離狀況,可能就是「恍神」、「放空」。但如果解離的次數太過頻繁,已經影響到工作、學業或人際關係、家庭生活、感情與婚姻關係時,我認為這就需要接受心理諮商與治療了。

什麼叫做對生活有影響、需要接受心理諮商與治療的「解離」呢?舉例來說,你發現你身邊的人好像失魂落魄,你呼喊他、他都沒什麼反應,神遊的狀況嚴重,用民俗一點的形容詞,就好像「他靈魂都被抽走了」、「像被附身一樣」,整個人「好像在那裡又不在那裡」,跟你對話時,他幾乎無法正常對話,或者即便可以對話,你也覺得「有種說不上來的怪怪的感覺」或者「這很不像(平常的)他」,或者感覺他「掉到回憶裡面」,心神已經「跑到別的時空了」,很難跟你有眼神上深刻地交流或接觸。如果你身邊的人有以上狀況,建議可以多關心他最近生活過得好不好,然後參考以下筆記與我個人的反思,有需要的話,就陪他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與治療管道。

大家閱讀完以上先備知識,我要開始分享筆記囉!

這一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六堂課下半段的重點筆記與心得。

 

(小提醒:本系列文章筆記都以列點形式,以斜體字列出我上課的筆記,每篇文章只列五點,讓大家比較有心理空間去消化、思索這些筆記到底在說什麼。

如果是引用Winncott或其他作者的論述,我會標註;

若沒標註,就代表是周仁宇老師說的話。

每一點筆記下方,都會以正楷字呈現我個人對這段筆記內容的反思。)

 

1.      「空想會干擾現實或外在世界裡的行動和人生。

但更重要的是,它會干擾夢想以及個人或內在的心靈現實,

及個人人格的活力核心。」

-Winnicott, 1971, Dreaming, Fantasying, and Living.31

在這段話中說的「空想」,就是類比於「解離」的狀態。這段話是在說:解離會讓你沒有辦法與現實世界連結,不太能夠感覺到當下現在的真實,所以必然會干擾到你的行為,甚至,你人生很多重大的決策。當你沒辦法感知到當下發生什麼事了,你自己也無法做出一個理性、成熟的判斷,後續做的決策,也可能導引向痛苦或你不想要面對的結果,以至於你沒辦法往你的夢想更加靠近,你自己做的決定就阻礙了你自己通往夢想的道路,回過頭來,你會過得更痛苦,所以這段話才說:「它會干擾夢想以及個人或內在的心靈現實」。一個解離的人,沒有辦法活在當下,以至於沒有活力、沒有朝氣,就彷彿是被過往的回憶牽絆住,甚至綁架,一直「走不出」過往的傷痛。

 

2.      「我可靠 ——但不是因為我是機器,是因為我知道你需要什麼;

而且我在乎,提供你所需。這就是所謂在你這個發展階段裡我的愛。」

-Winnicott, 1971, Dreaming, Fantasying, and Living.31

面對解離或曾經有受創經驗的親友,如果你想要好好陪伴他,你可以扮演一個「可靠」的角色。所謂的可靠,不需要到百分之百給予他們所需要的那麼完美的可靠。你可以知道他需要什麼,在你能力範圍內,給他你所能給予的東西,表達你的在乎,光是這樣,就可以讓他感受到你的「存在」(presence)。要陪伴解離或曾經受創的親友,最重要的就是你在那兒,讓他感受到你的presence,讓他感覺到你跟他的連結。

當然,這段筆記也同樣適用在照顧任何嬰兒或者小孩上。我們不需要像機器一樣,變成一個超級完美、零犯錯或錯誤率極低的爸爸或媽媽或照顧者。我們只要像這段筆記中提到的,去關注孩子需要什麼,給孩子在他這個發展階段我們所能提供的東西,並且能表達出我們對他的在乎與關心的愛,適時滿足他的需要,這樣就好。


3.      「這就是機械式完美與人類之愛的差異所在……

無數的失敗,加上緊接其後能夠修補的照料,建立起愛的溝通。

一個真的有人在乎的溝通。」

-Winnicott, 1971, Dreaming, Fantasying, and Living.31

      這段摘錄的話其實是承接上一點摘錄的話,在說明人類的愛與機械式(例如:AI)的愛最不同的部分,就在於:人類付出愛的過程就是很不完美,可能沒辦法完全回應到任何你想要照顧的親友或孩子的所有需求。所以我們常常都在錯誤中學習與不斷修正,但在這樣不盡完美、不斷修正錯誤的過程中,可以讓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建立出有心理連結的關係,讓他們在心裡感受到:我們真的很在乎他、關心他且愛他。

      我自己在跟創傷個案的工作中,難免也有些時候,我無法完全理解到個案的狀態,甚至會發生錯頻的狀況,對個案想表達的內容或情緒狀態產生誤解。有時真的也蠻遺憾的,畢竟自費諮商就是很看「效果」,如果個案付了錢沒有「感覺到」「效果」,可能就不一定會願意再跟你見下一次面。身為諮商師,不一定還有機會在下次晤談修補上一次晤談的失誤。特別是有解離現象的個案,很可能個案已身處在危機中,狀態更複雜、更難處理,這時,一個很細微的失敗一旦發生,都可能造成諮商關係瞬間中斷、破裂,一個小小的諮商關係裂痕,沒有在當次晤談及時發現、修補,很可能信任關係就會馬上破裂,諮商就無法繼續。以前的我,可能會覺得這樣子很遺憾;但現在的我,想法就比較不同了。參照以上的筆記,即便我跟有些個案的緣分只是一面之緣,但我也相信,我在晤談中努力付出的愛,以及對他們的照顧,一定能讓他們感受到我很在乎他們的感受,也能讓他們心中破碎的某些部分,有感受到我的presence並且「與我連結」,感受到:世界上,還是有人接納他們、真心關心著他們的。

 

4.      「我不會繼續試圖解釋為何生命總是如此艱難,

我將用一個親切的建議來總結。多多信任孩子玩的能力吧。

如果孩子在玩耍,就會有一兩個症狀的空間,

如果孩子能享受獨自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就不會有嚴重的麻煩。

如果在玩的時候動用了豐富的想像,並從仰賴精確感知或外在現實的遊戲裡獲得樂趣,那麼即使我們談論的孩子正在弄濕床單、結巴、發脾氣,

或反覆受苦於暴躁或憂鬱,你依然可以相當開心。

這種玩耍顯示,在合理的良好穩定環境下,

這孩子有能力發展出個人的生活方式,

並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受到全世界的歡迎。

-Winnicott,1946,What do we mean?,130

世界上最棒也最有創造力的一件事,莫過於玩耍。只有玩耍,可以陪伴你度過人生的艱難。我摘錄的第四段筆記,就是在強調玩耍的重要性。如果父母能信任孩子玩耍的能力,讓孩子有良好、安全的空間可以玩耍,孩子就可以漸漸參與在遊戲中,從遊戲中獲得樂趣,並把從遊戲中玩出的心得,進一步帶到現實人生中去發揮。一個可以玩耍的孩子,就可以透過玩耍的過程,適度宣洩現實生活的壓力,並在遊戲中,動用豐富的想像,構築出自己的理想空間、理想世界。只要孩子還能享受於玩耍,並能從玩耍的過程中去修復內在,去與外界建立友善的連結(例如:和爸媽或朋友一起玩),即便現實人生再痛苦,痛苦到他已經有一兩種精神症狀(憂鬱、焦慮之類),這樣的孩子依舊可以在有支持性的環境下發展出自我,有機會發展成一個完整且獨立的個體。

    如果把這段話運用在解離、受創的人身上,我也會鼓勵有解離或受創的朋友們,為自己預先保留玩耍的時間,盡情地玩耍吧!長大之後,怎麼玩耍呢?豐富一點,可以先預留假期的時間,到不同的國家旅遊,接觸不同的文化刺激,和不同風土民情的人交流;簡樸一點,可以幫自己安排自己不太熟悉但還有勇氣嘗試的活動,例如:嘗試用不同交通方式,去你本來熟悉的地方,感受一下:旅途中會發生什麼不同的事?會看到什麼不同的風景?幫自己的生活加入一點冒險元素,在你可以接受的程度下嘗試一些新的人生體驗,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吧!

 

5.      「我們的任務是幫忙他:

(1)   看向自我,而非超我、本我、世界。

(2)   感覺到可以再想下去。

(3)   看到熱求追求與避免危險的差別。」

    這段話,我認為是周仁宇老師用來提醒所有助人工作者、教育者與父母們的話,邀請各位助人工作者、教育者與父母在陪伴個案、學生、孩子成長時,可以多讓他們看向自己的內心,去體察自己想要什麼,而非外在的世界要他做什麼;讓他們可以持續思考,持續探索世界,而非阻擋他們思考,也不要常常否定他們、阻擋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讓他們沒有信心探索世界;最後,要讓他們可以對人生保持熱忱,做事的初衷是出於渴望、出於熱情,而不是為了避免別人罵他、避免失敗、避免自己後續會有更多麻煩才去做。這樣的人生,才真正是為自己而活,可以活出熱情,活出活力。

我把這段話原封不動,獻給曾經受創、解離的朋友們。我們要看向自我,而非常常順從別人的期待,要我們做什麼,然後我們才去做什麼;我們要發展出自己的生活,不要過得像是變色龍,父母要我們變紅色,我們就變紅色。我們永遠都可以有自己的顏色。我們要感覺到自己可以一直不斷想下去,即便外界的聲音常常很紛擾,常常沒有那麼支持我們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也要有勇氣去發掘自己的聲音,專注地探尋自己內心到底想要什麼。我們要看到熱求追求與避免危險的差別,我們可以去追求我們想要的任何事物,我們可以不用一直活在恐懼中,讓熱情推動我們,而非讓恐懼驅動我們。如果我們還一直活在恐懼中,那麼,就伸手求助吧!不管是讓心理專業人員幫忙我們,或者是讓身邊信任的親友陪伴我們。我們需要幫自己搭建立起內在基本的安全感,才有可能在這世界玩耍,發揮我們的創造力,與世界、與他人、與自己連結,熱情地追逐夢想,享受我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台灣,我們的國民義務教育中,從未在課堂上學過什麼叫做「愛」。我從大學以來上了「愛情心理學」的課,直至出社會進修EFT的國際認證課程後,我被告知「愛」的定義為何,健康的、美好的「愛」應該長什麼樣子,但我一直都沒有太深刻的「感覺」......
這次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五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 這次的筆記中,會提到諮商師在與創傷個案工作時,可能發生的歷程會是什麼,幫助大家更了解針對創傷議題的心理治療過程長什麼樣子。
今天的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四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這篇文章我會用我本身在EFT取向的學習與過往多年接案的實務經驗,來交互輝映動力取向這堂課的課程重點。
這週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課程第三堂課下半段的重點筆記與心得。在跟大家分享重點筆記前,先跟大家說一下這次筆記主要環繞在「假我」與「身心症」這兩個主題。   (小提醒:這系列文章分享的筆記都以列點的
這週聽吾境私塾「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課程聽完第三堂課了!重點摘錄與心得將分成兩篇文章來撰寫,分別是你現在正在讀的本篇文章,以及下週的文章。     (小提醒:這系列文章分享的筆記都以列點的形式,以斜體字列出我上課的筆記,每篇文章只列五點,讓大家比較有
接下來幾週的文章,會想跟大家分享我今年二月份到四月份進修吾境私塾「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課程的筆記。簡介一下,Winnicott是動力取向中的客體關係理論的大師之一。接下來這系列文章每篇文章都只列五點,讓大家比較有精神與心理空間去消化、思索這些筆記到底在說什麼。
在台灣,我們的國民義務教育中,從未在課堂上學過什麼叫做「愛」。我從大學以來上了「愛情心理學」的課,直至出社會進修EFT的國際認證課程後,我被告知「愛」的定義為何,健康的、美好的「愛」應該長什麼樣子,但我一直都沒有太深刻的「感覺」......
這次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五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 這次的筆記中,會提到諮商師在與創傷個案工作時,可能發生的歷程會是什麼,幫助大家更了解針對創傷議題的心理治療過程長什麼樣子。
今天的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四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這篇文章我會用我本身在EFT取向的學習與過往多年接案的實務經驗,來交互輝映動力取向這堂課的課程重點。
這週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課程第三堂課下半段的重點筆記與心得。在跟大家分享重點筆記前,先跟大家說一下這次筆記主要環繞在「假我」與「身心症」這兩個主題。   (小提醒:這系列文章分享的筆記都以列點的
這週聽吾境私塾「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課程聽完第三堂課了!重點摘錄與心得將分成兩篇文章來撰寫,分別是你現在正在讀的本篇文章,以及下週的文章。     (小提醒:這系列文章分享的筆記都以列點的形式,以斜體字列出我上課的筆記,每篇文章只列五點,讓大家比較有
接下來幾週的文章,會想跟大家分享我今年二月份到四月份進修吾境私塾「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課程的筆記。簡介一下,Winnicott是動力取向中的客體關係理論的大師之一。接下來這系列文章每篇文章都只列五點,讓大家比較有精神與心理空間去消化、思索這些筆記到底在說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情感依賴與獨立的定義、影響及關係中的平衡方法,並提供實際建議來幫助伴侶們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Thumbnail
「放下」是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操縱別人,而是允許別人 掌握自己的命運。 不表示停止關懷,它意味著我無法為別人做這件事。 不是將自己隔離,而是了解到我不能控制別人。 是不試著去改變他人或責怪他人,它是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是不刻意促成什麼,它是讓自己從自然的因...
Thumbnail
隔離與放下,是為了讓你們的心重新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瞭解到修煉親密關係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作者分享了親密關係中存在的陷阱和解決的方法。在這個文章中,也強調了愛自己是很重要的,並提出瞭如何愛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Thumbnail
混雜了很多書籍一起閱讀,《新關係花園》近期很喜歡這本書,它探討關於每個字詞的定義,我現在習慣與人在探討的事情之前,通常都會先弄懂他人的對於我們正在談論的重要核心詞,他心中的定義是什麼? 舉例來說:關於愛自己這件事,有些人覺得透過物質的享受才是愛自己,有些人覺得愛自己是把自己變好才是愛自己。有多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情感依賴與獨立的定義、影響及關係中的平衡方法,並提供實際建議來幫助伴侶們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Thumbnail
「放下」是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操縱別人,而是允許別人 掌握自己的命運。 不表示停止關懷,它意味著我無法為別人做這件事。 不是將自己隔離,而是了解到我不能控制別人。 是不試著去改變他人或責怪他人,它是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是不刻意促成什麼,它是讓自己從自然的因...
Thumbnail
隔離與放下,是為了讓你們的心重新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瞭解到修煉親密關係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作者分享了親密關係中存在的陷阱和解決的方法。在這個文章中,也強調了愛自己是很重要的,並提出瞭如何愛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Thumbnail
混雜了很多書籍一起閱讀,《新關係花園》近期很喜歡這本書,它探討關於每個字詞的定義,我現在習慣與人在探討的事情之前,通常都會先弄懂他人的對於我們正在談論的重要核心詞,他心中的定義是什麼? 舉例來說:關於愛自己這件事,有些人覺得透過物質的享受才是愛自己,有些人覺得愛自己是把自己變好才是愛自己。有多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