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劑:生活與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編號20240401-1

抱歉,這是今日的第二劑了,我對我的身體說。因為它感冒了,但還得為了我這張閉不上靈魂嘴巴,得耐著性子把它叫做屁股的那部分繼續按在凳子上,等我寫完這一篇才能離開。

我立刻發現我的標題豈只是不夠性感,平鋪直敘而已,簡直是語焉不詳,但面對這樣的標題你還願意看,我除了感謝以外,還有點感動。

好了,說正事。

「他們談論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那是一個在我那個年紀時甚至不知道的詞彙。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當我還是他們那個年紀的時候,如果沒有工作,就沒有生活。」這句話出現在昨天華爾街日報報導裡,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說的,被一些人預計這樣在美國社會他會黑化,但在亞洲則尚可接受。
我不是一個對時事和偉人敏感的人,只是正巧我最近在讀的兩本書《自私的藝術》與《一人公司》,核心的部分就是在講生活與工作的關係。我本來想讓時間沈澱一下,過久一點時間再來分享這兩本書的。既然這麼巧遇到了,就先寫一些出來也好,以後再來做二次整理也不錯。

我不想探究時代差異,不想探究文化差異,我好奇的是個人差異,就非要撇開前兩點來討論後一點。直接說重點,兩本書所提議或架構的個人生活與工作的關係已經超越了誰先誰後,誰主誰次的問題,核心不是平衡,而是關於生而為人,你是誰?你要做什麼。

生活也是一種工作,不對,生活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工作,包括我之前分享的自我照顧的工作。而工作也等於職業,更不只是上班一種形式而已。

我想,如果對話的雙方對一些事情的定義就大不相同,在完全不同經驗裡面去盲目批判或接受,都有點浪費時間。重要的事如果它觸動了你,不如藉此契機,多一些與自我有關的思考。

能把生活當成一種需要主動的工作來做的人,才能把工作當成一種非被動接受的生活。

關於這點,我想到《最美五套質感穿搭》的作者的另一本書《越工作,越自由》裡面寫道「職業Job必須具有個人的生命意義(Work的實質意義及目的),這不是一個崇高的理想,而是一種基本的必須。」—p037

「將個人生命意義與工作結合的人,是運用職業當作一個工具,一種方法,去達成自己生命的特殊目的。」—p038

我暗㤔:為人父母是極有意義的工作。接下來就很容易想到,在這樣極具意義的工作中照顧好孩子與照顧好自己都同樣重要。在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的狀態下,需要探討的是該怎麼做,及如何做,我們缺少的從來都是適切的方法,而不只是「是否要平衡」的粗淺方向。而說「要融合工作和生活」的話,在哪裡融合?又是從哪裡分裂的呢?本來生活著的我,和工作著的我不是同一個我麼?是誰把他們分開的呢?誰又允許了呢?

別被誤導,加入到任何一個行列中,去參與一場沒有真實目標,無法提供解方的論戰。工作和生活,是你工作與你生活,同一個你,不是兩個你在坐翹翹板。

好了,屁股要休息了,說到底我也只有一個屁股而已。

補充20240404

來自《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之33篇 打破學校教育的知識藩籬

由於社會追去效率,因此採用分工的制度劃清界線,整個社會也變得像分工作業的生產線一樣......可是人類不該畫地自限,更不能只追求效率......人要活得完整而全面,內在必須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觀。
不要接受社會替你劃下的界線,這不是一件好事。
消除界線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主動去讀不受藩籬限制的書籍。......

這本書的精華就在這裡了,正好回應到當初我寫下這篇的目的。

基於上述觀點,才會追求讀書的效率,不然讀那麼多書是為了讓自己疲憊(屁股受罪)嗎?笑。

avatar-img
5會員
64內容數
爬梳內在情感,有一千零一種方式;探索幸福感,有一千零一個故事。 歡迎來到「陽台策展室」,這裡是觀察與整理的交會點,策劃生活、梳理秩序,讓設計成為方法,讓整理帶來選擇,讓生活更從容、更美好。 📍 思維策展所 —— 內在探索與人格成長 📍 風格整理所 —— 個人形象與生活管理 📍 行動研究所 —— 知識輸出與行動落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陽台策展室 的其他內容
我發現我是一個不太會下標題的作者,想不出足夠露骨,足夠性感的詞彙,哈哈,好啦,我想也沒關係,有時候平鋪直敘也能帶來一種天然的原型美。 我最近又在哪裡看到了『愛的五種語言』,回想起來這出自我十來年前讀到的一本書,書名就是《愛的五種語言》
《低潮整理術》是我三月在讀書會分享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內容很值得分享給所有人。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物品資源豐沛,居住空間卻狹小,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個體化,人人都得為自己掌握一點整理術。 有讀友看書名以為這是講情緒調適的書籍,聽我分享完以後發現它其實是真的在講空間的維護與整理。
你是一個容易感到無聊的人嗎? 如果你從來沒有感到過無聊,一種情況是你總是能在無聊到達前採取適當的行動,從而避免它的侵擾,而另一種情況則是雖然你擁有足夠多的冷漠與麻木,但卻需要對這種「無痛感」產生更大的警覺與積極採取因應措施,想一想痲瘋病。 比較通常的情況是,你偶爾會有無聊的感覺...
關於「追求不費力」這點,《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所研究的筆記盒創始使用者,多產的魯曼不僅強調從來不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甚至還說過:「我只做容易做的事。我只寫下我當下知道怎麼進行的東西。如果我有片刻猶豫,我會先擱在旁邊,去做別的事。」
「無事可做,度日如年;有事可做,光陰似箭」。 確實,我們對時間流逝速度的主觀感受與時鐘所客觀指示的大不相同,而其中的差異就在於我們是否投入在我們喜歡的事務上。
我活到現在最大的「輸出」就是生了兩個孩子吧!(笑) 今年我開始認真思考「輸出」這件事...
我發現我是一個不太會下標題的作者,想不出足夠露骨,足夠性感的詞彙,哈哈,好啦,我想也沒關係,有時候平鋪直敘也能帶來一種天然的原型美。 我最近又在哪裡看到了『愛的五種語言』,回想起來這出自我十來年前讀到的一本書,書名就是《愛的五種語言》
《低潮整理術》是我三月在讀書會分享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內容很值得分享給所有人。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物品資源豐沛,居住空間卻狹小,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個體化,人人都得為自己掌握一點整理術。 有讀友看書名以為這是講情緒調適的書籍,聽我分享完以後發現它其實是真的在講空間的維護與整理。
你是一個容易感到無聊的人嗎? 如果你從來沒有感到過無聊,一種情況是你總是能在無聊到達前採取適當的行動,從而避免它的侵擾,而另一種情況則是雖然你擁有足夠多的冷漠與麻木,但卻需要對這種「無痛感」產生更大的警覺與積極採取因應措施,想一想痲瘋病。 比較通常的情況是,你偶爾會有無聊的感覺...
關於「追求不費力」這點,《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所研究的筆記盒創始使用者,多產的魯曼不僅強調從來不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甚至還說過:「我只做容易做的事。我只寫下我當下知道怎麼進行的東西。如果我有片刻猶豫,我會先擱在旁邊,去做別的事。」
「無事可做,度日如年;有事可做,光陰似箭」。 確實,我們對時間流逝速度的主觀感受與時鐘所客觀指示的大不相同,而其中的差異就在於我們是否投入在我們喜歡的事務上。
我活到現在最大的「輸出」就是生了兩個孩子吧!(笑) 今年我開始認真思考「輸出」這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透過每日紀錄寫下工作與生活的點滴,反思自我的管理與處理狀況以及工作效率與成就感等部分。計畫進行屋內裝潢也是從生活紀錄開始的新計劃。同時也透過視頻學習職場處事的思考脈絡,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方式。這篇日記著重於工作與生活間的反思和成長。
我想好好對待我的身體 用第一視角操作身體,常常忘記身體對我來說是如此重要,因為貪圖方便又加上懶惰,暴飲暴食、吃香喝辣、熬夜、姿勢不良,完全沒有好好對待身體,連喝水上廁所,都是拖好久之後才意識到。 最後生病、這痛那痛,才開始反省自己對身體太壞,但病痛過去後,習慣依舊改不了,重蹈覆轍好幾遍。
Thumbnail
※早餐買了沒吃或吃到一半,先用咖啡墊胃 ※頭痛胃痛是家常便飯,吃止痛藥頻率跟B群有得比,賺的錢實質上很多都轉成診療費 ※不太敢拒絕別人,不希望讓他們失望,總是先回應沒問題,再默默自己想辦法 ※星期日總有無來由的焦慮 ※心裡頭常不自覺有一股悶,常用購物來發洩,不知不覺買不少東西,回頭一看大半都沒用過
嗯... (總感覺自己很久沒上來發文了...) 也許是心理作用吧?(總是這樣感覺的) 大概是前天晚上?(準備上班) 當天有感覺到右腳!?(痛痛的) 但因為上班都是,在固定地點移動。(所以還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昨天問了一下(推拿師的朋友) 原本只是,想問一下處理的手段...
Thumbnail
傍晚時刻,機車引擎的震動,連帶晃動坐在辦公桌前囤積已久的腰間贅肉,腰部上的肌肉相互拉扯,無法取得平衡,坐如針氈,聽著轟隆隆的聲響與吸著汽油燃燒不完全的排煙,在凝視著紅黃交接號誌的空閒,你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用酸軟的肌肉和痠脹的眼睛換來的微薄的薪水⋯⋯
Thumbnail
哀,大家有去看醫生應該對於「最近過得如何?」這句話很熟悉吧,我是真的很難說,因為有一兩天的開心,但後續沒有到非常好,再加上其他事……我又更不會形容了,只能說,我又回去工作了,雖然不像以前一樣是正職,或者做打工但時長跟正職一樣,甚至比正職多,目前只上了一天的班,我原本預想只有重複性很高我可能會受不了這
自從休養到強迫自己回到職場也已半年多了, 原以為可以維持幾天產出一篇文章的進度最後也因為回到職場後的忙碌而延宕許久, 由於身體還在適應、習慣這樣的生活型態,一開始可真是吃盡了苦頭啊! 身體三天兩頭就在發出它不滿的訊號,彷彿在訴說著:「我都還沒修養好,你怎麼就讓我開始感到疲憊了呢?皮膚也還沒完全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透過每日紀錄寫下工作與生活的點滴,反思自我的管理與處理狀況以及工作效率與成就感等部分。計畫進行屋內裝潢也是從生活紀錄開始的新計劃。同時也透過視頻學習職場處事的思考脈絡,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方式。這篇日記著重於工作與生活間的反思和成長。
我想好好對待我的身體 用第一視角操作身體,常常忘記身體對我來說是如此重要,因為貪圖方便又加上懶惰,暴飲暴食、吃香喝辣、熬夜、姿勢不良,完全沒有好好對待身體,連喝水上廁所,都是拖好久之後才意識到。 最後生病、這痛那痛,才開始反省自己對身體太壞,但病痛過去後,習慣依舊改不了,重蹈覆轍好幾遍。
Thumbnail
※早餐買了沒吃或吃到一半,先用咖啡墊胃 ※頭痛胃痛是家常便飯,吃止痛藥頻率跟B群有得比,賺的錢實質上很多都轉成診療費 ※不太敢拒絕別人,不希望讓他們失望,總是先回應沒問題,再默默自己想辦法 ※星期日總有無來由的焦慮 ※心裡頭常不自覺有一股悶,常用購物來發洩,不知不覺買不少東西,回頭一看大半都沒用過
嗯... (總感覺自己很久沒上來發文了...) 也許是心理作用吧?(總是這樣感覺的) 大概是前天晚上?(準備上班) 當天有感覺到右腳!?(痛痛的) 但因為上班都是,在固定地點移動。(所以還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昨天問了一下(推拿師的朋友) 原本只是,想問一下處理的手段...
Thumbnail
傍晚時刻,機車引擎的震動,連帶晃動坐在辦公桌前囤積已久的腰間贅肉,腰部上的肌肉相互拉扯,無法取得平衡,坐如針氈,聽著轟隆隆的聲響與吸著汽油燃燒不完全的排煙,在凝視著紅黃交接號誌的空閒,你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用酸軟的肌肉和痠脹的眼睛換來的微薄的薪水⋯⋯
Thumbnail
哀,大家有去看醫生應該對於「最近過得如何?」這句話很熟悉吧,我是真的很難說,因為有一兩天的開心,但後續沒有到非常好,再加上其他事……我又更不會形容了,只能說,我又回去工作了,雖然不像以前一樣是正職,或者做打工但時長跟正職一樣,甚至比正職多,目前只上了一天的班,我原本預想只有重複性很高我可能會受不了這
自從休養到強迫自己回到職場也已半年多了, 原以為可以維持幾天產出一篇文章的進度最後也因為回到職場後的忙碌而延宕許久, 由於身體還在適應、習慣這樣的生活型態,一開始可真是吃盡了苦頭啊! 身體三天兩頭就在發出它不滿的訊號,彷彿在訴說著:「我都還沒修養好,你怎麼就讓我開始感到疲憊了呢?皮膚也還沒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