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四) 普照十方的光明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生活環境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 (器世間清淨):

一、清淨功德成就。二、量功德成就。三、性功德成就
四、形相功德成就。五、種種事功德成就。六、妙色功德成就
七、觸功德成就。八、莊嚴三種功德成就。九、雨功德成就
十、光明功德成就。十一、妙聲功德成就。十二、主功德成就
十三、眷屬功德成就。十四、受用功德成就。十五、無諸難功德成就
十六、大義門功德成就。十七、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

(四) 普照十方的光明世界 (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阿彌陀佛因地發起這一莊嚴功德的因緣,是因為見到有些佛國土中光明不滿足,就發起成就國土滿淨光明的大願,彌陀光明遍照十方恆沙剎土。安樂淨土,極其廣大,無邊無際,而清淨光明無不充滿。所以西方世界稱之為光明世界,稱之為清淨國土,稱之為大光明藏,也就是所成就的淨土,絕對沒有光明照耀不到的區域。因此極樂淨土種種的形相,形是形體,相是相貌,清淨光明,無比的莊嚴。極樂國土中,大地光明,池水光明,寶樹光明,樓觀光明,一切無不光明,萬物的形相就是光明。

往生論》讚歎頌曰:「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淨」是清淨,一塵不染,就是福德圓滿,「光明」是智慧圓滿。所以到極樂世界是學什麼?就學這兩樣東西,清淨、光明,福、慧圓滿,圓滿的福慧在極樂世界,福與慧就把所有的形相完全包括在其中了。我們念三皈依的時候,稱「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就是此地講的福德、智慧兩種圓滿,這兩種圓滿成就極樂世界的形相莊嚴。

極樂世界的形相功德成就,簡單說就是三樁事情,第一是智慧,第二是福德,第三是知足,智慧、福德的成就都在知足。不知足的人,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他都生活在苦惱的世界。為什麼?他患得患失,得到的怕失去,為這個擔心;沒有得到的想求,他的心不能安定下來。知足的人心是安定的,是快樂的,知足常樂。知足的人無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個人多快樂!

「如鏡日月輪」這一句是比喻,如鏡、如日、如月、如輪,輪是表圓滿的意思,日月是光明的意思,這是教我們要怎麼做到清淨光明。「如鏡」,鏡能照見,鏡之德,照見而不染。我們看鏡子照外面,它有沒有染污?沒有。這意思是教我們用心要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一絲毫染污都沒有。我們的心要像鏡子,照見,沒有一樣不清楚,裡頭乾乾淨淨,一點都不染污。照見,如果記在心裡,常常回憶它,那就被染污了。照見的時候歡歡喜喜,正在照的時候不染污,照完之後更沒有染污,不留印象。

佛法是好的記憶也要清除,為什麼?我們才能真正常住在清淨平等覺中。如果不好的記憶清除掉了,好的記憶還在,我們的心還是不清淨,還是在搞輪迴。不好的東西沒有了,全是好的,這在三善道,但出不了六道輪迴。善惡的記憶全沒有,超越六道了,不在六道,而且不在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了。

但是要善惡的記憶不留印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善惡全部清理乾淨,我什麼都不要,就是阿彌陀佛。這真管用,比斷煩惱、消業障容易太多了。一句阿彌陀佛,煩惱不斷卻沒有了;一句阿彌陀佛,業障不消卻全消了,這個方法多妙!這是我們要學的。

>> 續下一頁 :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五) 隨念而現的自在世界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6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偉大佛陀開示:「若過去生,曾於三寶福田,種很小的善根,將來可得無量的果報。」若要修積廣大福德,於三寶門中修來的福田最殊勝。佛殿壇城為諸佛神聖於世間安住之勝位,恭設一座莊嚴殊勝的壇城,將攝受廣大眾生,生起對佛法的感動及好樂隨學心,令善根益漸增長。
Thumbnail
偉大佛陀開示:「若過去生,曾於三寶福田,種很小的善根,將來可得無量的果報。」若要修積廣大福德,於三寶門中修來的福田最殊勝。佛殿壇城為諸佛神聖於世間安住之勝位,恭設一座莊嚴殊勝的壇城,將攝受廣大眾生,生起對佛法的感動及好樂隨學心,令善根益漸增長。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第九拜 禮佛現光《拜文》【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第九拜 禮佛現光《拜文》【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每逢藏曆十五「無量光佛節日」,當日行善惡業,都將增長100萬倍;藏曆6月為明淨月,此月每日善惡業均增長1000萬倍! 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佛、無量壽佛。其西方極樂淨土,國土無量、眷屬無量,壽命福報亦無量,乃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所成就的殊勝淨土。 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只要具足信願行、恆隨師學
Thumbnail
每逢藏曆十五「無量光佛節日」,當日行善惡業,都將增長100萬倍;藏曆6月為明淨月,此月每日善惡業均增長1000萬倍! 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佛、無量壽佛。其西方極樂淨土,國土無量、眷屬無量,壽命福報亦無量,乃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所成就的殊勝淨土。 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只要具足信願行、恆隨師學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極樂淨土的法門是『因易修、果易成』的稀有捷道。」在現代末法時期普遍繁忙、無暇修行的社會中,偉大 阿彌陀佛的教法無疑是眾生最契機的教法。 成為觀音山 2024佛誕浴佛祈福盛典之功德主,締結殊勝佛緣,與萬人結善緣!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極樂淨土的法門是『因易修、果易成』的稀有捷道。」在現代末法時期普遍繁忙、無暇修行的社會中,偉大 阿彌陀佛的教法無疑是眾生最契機的教法。 成為觀音山 2024佛誕浴佛祈福盛典之功德主,締結殊勝佛緣,與萬人結善緣!
Thumbnail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要件, 當修三福。觀音山 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生死乃輪迴定律,只要沒有超脫三界,那麼靈識必定在六道之中投胎流浪,而多生累劫來無數次的轉生,我們不知已經有過多少的父母、親人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超薦蓮位開放登記中。
Thumbnail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要件, 當修三福。觀音山 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生死乃輪迴定律,只要沒有超脫三界,那麼靈識必定在六道之中投胎流浪,而多生累劫來無數次的轉生,我們不知已經有過多少的父母、親人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超薦蓮位開放登記中。
Thumbnail
阿彌陀佛因地發起這一莊嚴功德的因緣,是因為見到有些佛國土中光明不滿足,就發起成就國土滿淨光明的大願,彌陀光明遍照十方恆沙剎土。安樂淨土,極其廣大,無邊無際,而清淨光明無不充滿。所以西方世界稱之為光明世界,稱之為清淨國土,稱之為大光明藏,也就是所成就的淨土,絕對沒有光明照耀不到的區域。
Thumbnail
阿彌陀佛因地發起這一莊嚴功德的因緣,是因為見到有些佛國土中光明不滿足,就發起成就國土滿淨光明的大願,彌陀光明遍照十方恆沙剎土。安樂淨土,極其廣大,無邊無際,而清淨光明無不充滿。所以西方世界稱之為光明世界,稱之為清淨國土,稱之為大光明藏,也就是所成就的淨土,絕對沒有光明照耀不到的區域。
Thumbnail
佛教典籍記載種種點燈的功德利益,依教奉行者,無不獲益無窮。《佛說施燈功德經》言:「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常在佛前供燈,功德實在是非常殊勝。心性的光明,可以覺照萬事萬物,面對任何困難逆境,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取捨。人生在世多行善布施,才能增長福報。
Thumbnail
佛教典籍記載種種點燈的功德利益,依教奉行者,無不獲益無窮。《佛說施燈功德經》言:「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常在佛前供燈,功德實在是非常殊勝。心性的光明,可以覺照萬事萬物,面對任何困難逆境,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取捨。人生在世多行善布施,才能增長福報。
Thumbnail
觀音山法脈傳承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在示寂前,曾預示「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門已為祂打開」。然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土,凡夫何以能得往生?觀音山另一位偉大傳承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修持《頗瓦法》往生淨土,兩位祖師可謂離我們最近的兩尊佛,皆示現修持金剛乘教法而即身成就,而金剛密乘修學核心來自依止上師,
Thumbnail
觀音山法脈傳承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在示寂前,曾預示「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門已為祂打開」。然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土,凡夫何以能得往生?觀音山另一位偉大傳承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修持《頗瓦法》往生淨土,兩位祖師可謂離我們最近的兩尊佛,皆示現修持金剛乘教法而即身成就,而金剛密乘修學核心來自依止上師,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法藏比丘經無數劫的修行,願行圓滿,入於佛位,號為阿彌陀。阿彌陀佛,又名 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為妙喜國國王,聽聞當時住世的 世自在王如來說法,心生歡喜而棄捨王位、出家修行,號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發大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法藏比丘經無數劫的修行,願行圓滿,入於佛位,號為阿彌陀。阿彌陀佛,又名 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為妙喜國國王,聽聞當時住世的 世自在王如來說法,心生歡喜而棄捨王位、出家修行,號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發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