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開心:達賴喇嘛的快樂學|CH17 洞見真實和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學習範疇

開心:達賴喇嘛的快樂學|CH17 洞見真實和幻影


📖文獻筆記

第十七章 洞見真實和幻影

■ 兩個主要宗派

依據唯識宗的見解,心識本身是真實建立的。唯識宗解釋外境的顯現非真實,這真的有助於減少我們對外境的執著。然而,這套見解很難不強調那看似堅固的精神經驗為真。我們愉快或痛苦的經驗很容易被當成像是顯現於意識上的某種具體東西存在著。

依據龍樹菩薩的中觀見,所有的現象,不管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現象,都是空無自性的。因此,不管你所考慮的對象是什麼,像意識所見之外在對象或你自己的心識本身,全被視為非以其所顯現的方式存在著。這是龍樹較深奧的中觀見有所助益之處,這對於抗衡我們的錯誤觀念以及處理錯誤觀念引起的糾紛,很有效果。

■ 兩種無我的類型

人沒有自性存在就叫「人無我」,其他事物沒有自性存在就叫「法無我」。如月稱論師所言:

「自我」是指事物不依賴於其他事物的狀態,也就是有自性的存在。不存在這種狀態就是無我。透過對現象和人做區分,無我就被了解為有兩種,即「人無我」和「法無我」。

在這兩種無我之間並沒有細微程度上的差別,因為每一種無我都是無自性的存在。

■ 俱生無明

誤以為人和其他現象是有自性存在,稱為俱生無明,這是包括昆蟲在內每個生命都共通的特質,也正是輪迴的根本原因。

輪迴的根本問題必須是與生俱來、存在於內的,而其他種類的誤解是人為造成的,是後天學習而來的。這裡所指的俱生無明,指的是當認知任何對象時,不管是人或其他現象,都接受其表象,認為是僅靠自身存在、真實存在、究竟存在,是所顯現的表象與真正的狀態無衝突的存在。

■ 視世事如幻影

當你透過禪修的分析力,了悟了自身之內的無自性或空性時,你首次了解自己和其他現象是虛假的,它們顯現成靠自己存在,但事實並非如此。你開始會視現象如幻影一樣,在認知現象表象的同時,也了解其所顯現的存在方式是空的。就如物理學家會辨別顯現的現象和真實存在狀況的差別,我們也需要認識在表象和真實之間的不一致處。

當你遇到各種對象時,不應該執著其表象,要視它們如同幻影一樣,才不會讓你自己受到貪瞋心這類有害情緒的影響。如果你視對象是有自性的存在,就會產生障礙,如果是你喜歡的對象,你就執著於它,心中這樣想:「這東西真的很好。」一旦欲望增長,就會對任何干擾妨礙你享受的人或事產生憤怒。但是,如果你視對象如魔術師變出來的幻象,看似有自性的存在,但事實上卻不然,如此,你對對象的認知就不會傷害你的生活與修行,反而會幫助你。這很重要,因為我們必須在了解現象的究竟狀態下,善用其世俗的表象來處理事情。


📝學習心得

毗婆舍那內容複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6會員
498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個關於共鳴讀書活動的回顧,並分享了參與者們對於幸福教學的共鳴與行動計劃。透過深度的交流和分享,大家一同尋找到了幸福教學的路徑,希望能經歷更多的共鳴時刻。活動詳情和感想均在文章中詳細描述。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個關於共鳴讀書活動的回顧,並分享了參與者們對於幸福教學的共鳴與行動計劃。透過深度的交流和分享,大家一同尋找到了幸福教學的路徑,希望能經歷更多的共鳴時刻。活動詳情和感想均在文章中詳細描述。
Thumbnail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Thumbnail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Thumbnail
有些書其實不適合「重點摘錄」。很多大師的教導,就算是散文式的書寫,其實有「進程」,他知道一般人常有的認知痛點,先處理下針,Guru級的,甚至會在實體書中佈下療癒能量,雖然他一句話都沒說,也可能他不是有意去這樣做,卻幫助了人。 但現在人很忙,普遍喜歡重點式的瀏覽,網上文章隨便掃過,這樣會很可惜。
Thumbnail
有些書其實不適合「重點摘錄」。很多大師的教導,就算是散文式的書寫,其實有「進程」,他知道一般人常有的認知痛點,先處理下針,Guru級的,甚至會在實體書中佈下療癒能量,雖然他一句話都沒說,也可能他不是有意去這樣做,卻幫助了人。 但現在人很忙,普遍喜歡重點式的瀏覽,網上文章隨便掃過,這樣會很可惜。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心理學家塔爾.班夏哈,以下選取書中有關於助人的內容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心理學家塔爾.班夏哈,以下選取書中有關於助人的內容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觀,以身心去感受。 觀世間一切有無,捨一切執著,即是放鬆的關鍵。 我所教授的,是「觀」的方法和運用。 透過「觀」,讓人學會於日常中放鬆,隨心所欲放鬆,即是最終的目標。
Thumbnail
觀,以身心去感受。 觀世間一切有無,捨一切執著,即是放鬆的關鍵。 我所教授的,是「觀」的方法和運用。 透過「觀」,讓人學會於日常中放鬆,隨心所欲放鬆,即是最終的目標。
Thumbnail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六週心得分享
Thumbnail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六週心得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