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排空肺部的氣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同排空肺部的氣體〉2024-04-29

 

  我一直覺得資訊太多了。我們每天會不斷地從網路上得到資訊,那一部分是被動的,譬如說,那些最有熱度的新聞事件,他們會突破我原來已經關注的領域,在各個社群網站的河道朝我的方向衝過來。這並不是說我選擇性地看或不看就能夠去避免的。

 

  但進一步來說,我也沒有真的打算要去避免,我其實選擇了要去關注那些社會上發生的事。從實踐上,我關注的一些議題性或人文社會學者的粉絲專頁就讓我更容易接觸到那些議題,並且它們首先就是帶著某些情緒反應的,譬如憤慨、譬如焦急。

 

  我也會相信我需要去對那些事情保持意識。雖然它們可以很遠,但如果我們都不去關注的話,那黑暗的角落就會永遠黑暗。有人一直在做一些很不好的事,有人因此受害。

 

 

  但資訊就是太多了。你張開眼睛和耳朵的目的是要去看見與聽見那些重要的事。可是什麼會來到並不由你。與其說是「演算法」,以當前的情況來說,就是財團與巨型媒體希望你看到的東西。誰砸錢投了廣告誰的觸及率就會高一些、而誰的流量高,它的流量就又會更高。

 

  這些爆炸的資訊就像一邊進行削價競爭一邊進行響度戰爭,不斷地去放大自己的同時卻也愈來愈同質化與劣質化。如過將大腦裡接收到的資訊類比為混音軟體中的波型,在使用網路的這些期間,圖像肯定會成為那幅令人詬病的「磚牆」。

 

  這不僅僅破壞了資訊的動態範圍與起伏,令我們對「事」的細節與真實性產生疲勞。並且就像響度戰爭可能傷害大眾的聽力一樣,我們「接收資訊的感官」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傷。我們或許需要去有意識地不看與不聽,但不是逃避,而是為了更好地--更清晰地,以及尤其重要的--更健康地去持續地對世界保持開放。

 

  我們需要有辦法淨空思緒。

 

 

  當我在想像「淨空思緒」這件事的時候,我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不是某個人在打坐冥想,我想到的是一個放滿水的水槽,某個人一早起來,深吸一口氣,把臉埋入水中,暫時停止呼吸。

 

  我發現我想到的是大衛布萊恩(David Blaine)於2009年做的那場演講。那是一場TEDMED,也就是,醫療主題的TED分支演講。當然,作為魔術師的大衛不是什麼醫學專家,他之所以站在那裡,是因為他的另一個身分--純氧靜態憋氣世界紀錄保持人。他在水中待了17分鐘04秒。

 

  作為一名魔術師,大衛使用的不是障眼法,而是近乎瘋狂的對身體的控制與練習。為了成為一名能夠長時間憋氣的人,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一套排空肺部氣體的練習。在五十二分鐘內,他重複下列的流程:深呼吸一分鐘,然後憋氣五分半,重複八組。也就是說,這五十二分鐘裡只有八分鐘有在呼吸。

 

  同時,他也為了要擁有一個能把能量消耗維持的更好的體態,在那段時間裡只攝取能維持自己身體機能的食物,完成了肉眼所及就十分顯著的減磅。按照大衛的說法,這些做法讓他的身體能夠更有效率地攜帶氧氣並減少消耗。於是,他最終才完成了那次壯舉。

 

 

  在我的想像中,當一個人如此用力地排空肺部氣體、降低食物攝取量時,大腦裡一些不必要的思緒也會被清空--甚至可能有些應該要留下來的東西也被一併吐了出去。然後,我們將可能在這樣的排空之後,擁有一具能夠更清楚地運用所意識之對象的身體。

 

  當然,這裡的想像是非常混濁不清的。我沒辦法清楚地釐清這種想像意味著怎樣的實踐指南。是要透過排空肺部氣體的呼吸練習來調整意識狀態?透過調整為更加精簡化的飲食來為身體狀態進行減負?還是這些行動是一種比喻,我們應該要對於接收資訊的方式與管道做相應的排除和規定?

 


  於是我把這些複雜與不確定性寫下來。就像把肺部那些使用過的、還未使用的、使用到一半的氣體都盡可能用力地吐出去。然後,怎麼說呢?我至少體驗到了一件事:在用力吐氣的時候,我們不是在吸氣。所以,我先繼續保持這個練習。






延伸閱讀:

〈17′04″〉

〈News is in the Bin:過剩的、娛樂的、價值隨機的資訊〉

〈作為一整理用的工具〉

〈我沒有冥想的習慣〉

〈給新時代年輕人的演講〉

〈彼此〉




avatar-img
86會員
75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康斯坦丁.康斯坦提烏斯談論的是一種笑鬧劇(farce),一種以觸發真實情緒為訴求的庶民劇種。在這樣的劇搬演的過程中,這一場次與那一場次的觀眾可能會在截然不同的地方笑出聲或感到悲傷,那一方面與優秀表演者對狀態的把控和近乎瘋狂的臨場表演能力有關;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劇的重複同時也處理著那些機遇與偶然。
  畢業的那一年,其中一個要升碩二的學弟非常用心,想要辦一個「新生啟航說明會」,除了平時的茶敘之外,還希望邀請畢業生分享一些學習和論文寫作的心得。雖然細節肯定不會準確,但我還算清楚地記得我當時談的兩個主軸:「不知道怎麼寫就放著」跟「超級瑪利歐創作家2」。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從「徵用」的思維到需求匹配:讓人的自願行動發揮更多價值〉
  前陣子在Threads上學到一個很生動的新詞,叫做「知識的裸奔」。它非常傳神且令人會心一笑地,把握住了那些特別喜歡在網路上發表未經思考和查證言論的行為。這些人不僅大方地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無知,更展現了自己對於自己無知的沾沾自喜。這種行為除了很難看之外,其實也滿妨礙風化的。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康斯坦丁.康斯坦提烏斯談論的是一種笑鬧劇(farce),一種以觸發真實情緒為訴求的庶民劇種。在這樣的劇搬演的過程中,這一場次與那一場次的觀眾可能會在截然不同的地方笑出聲或感到悲傷,那一方面與優秀表演者對狀態的把控和近乎瘋狂的臨場表演能力有關;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劇的重複同時也處理著那些機遇與偶然。
  畢業的那一年,其中一個要升碩二的學弟非常用心,想要辦一個「新生啟航說明會」,除了平時的茶敘之外,還希望邀請畢業生分享一些學習和論文寫作的心得。雖然細節肯定不會準確,但我還算清楚地記得我當時談的兩個主軸:「不知道怎麼寫就放著」跟「超級瑪利歐創作家2」。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從「徵用」的思維到需求匹配:讓人的自願行動發揮更多價值〉
  前陣子在Threads上學到一個很生動的新詞,叫做「知識的裸奔」。它非常傳神且令人會心一笑地,把握住了那些特別喜歡在網路上發表未經思考和查證言論的行為。這些人不僅大方地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無知,更展現了自己對於自己無知的沾沾自喜。這種行為除了很難看之外,其實也滿妨礙風化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或說就是像風一樣的訊息,你、解讀過嗎?有得到甚麼確切的說明或答案嗎? 想來那應該是完全不可能吧!除非趕上風的速度、除非風會為你停歇,除非... 急了是急了,跳腳也無用的急了。 嘗試為自己解讀如風一般的訊息,抓了是這條嗎?那條是在講何時的?看似自己的實則是別人的吧!敗陣在資訊漫天飛的風哩,既享受但又
接觸多點愛,多點開心的事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媒體識讀議題,隨著數位時代的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對於媒體識讀是否感到好奇呢? 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新聞吧!
這幾日因為身體不適,注意力只能短線集中,因而沉迷於常用的SNS。終日刷著不會跳出通知紅點的社群網站APP,反覆進行滑掉重啟的動作,拼命的搜尋各適有興趣的關鍵字,就只是為了要得知更多與自身無關,也無法使人成長的八卦消息與內容。 其實那些東西大多都與我無關,而我僅是看著看著就好像會產生一點連結與共情,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或說就是像風一樣的訊息,你、解讀過嗎?有得到甚麼確切的說明或答案嗎? 想來那應該是完全不可能吧!除非趕上風的速度、除非風會為你停歇,除非... 急了是急了,跳腳也無用的急了。 嘗試為自己解讀如風一般的訊息,抓了是這條嗎?那條是在講何時的?看似自己的實則是別人的吧!敗陣在資訊漫天飛的風哩,既享受但又
接觸多點愛,多點開心的事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媒體識讀議題,隨著數位時代的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對於媒體識讀是否感到好奇呢? 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新聞吧!
這幾日因為身體不適,注意力只能短線集中,因而沉迷於常用的SNS。終日刷著不會跳出通知紅點的社群網站APP,反覆進行滑掉重啟的動作,拼命的搜尋各適有興趣的關鍵字,就只是為了要得知更多與自身無關,也無法使人成長的八卦消息與內容。 其實那些東西大多都與我無關,而我僅是看著看著就好像會產生一點連結與共情,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