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狀態對生理的影響之【為什麼地震後還是覺得暈眩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www.cwb.gov.tw/V8/C/E/index.html)


前兩周的頻繁地震,大家都還好嗎? 

身邊有不少朋友說,即使這幾天都沒有餘震,但他們還是會覺得頭暈或是感覺地板在搖晃… 

 

臨床研究顯示,許多人經歷大型災難(如地震等)之後,的確會出現暈眩、心跳變快等症狀。

類似這樣的症狀在臨床上被稱之為Acute Stress Disorder (簡稱ASD/急性壓力症),通常發生於災難後的三天至一個月之內,這些症狀約會持續一周左右的時間後才會慢慢消失。(參考資料:https://reurl.cc/60OQ2k

 

2016年日本熊本大地震造成了嚴重的海嘯,之後約三四個月甚至餘震不斷。

研究員了調查了3656名健康的受試者,並記錄了他們地震後的感受與身體狀況。這些受試者在地震發生前沒有任何腦損傷、癲癇、暈眩、頭痛或疾病等。

其中1543位表示地震後他們在室內環境時時頻繁感受到身體及地板的搖晃和暈眩感,這些情況開始於地震的一周內並持續了好幾周。

這樣的症狀發生在女性的身上遠高於男性,和其他族群比較起來其中又以30歲的女性占為居多(約73%)。男性則是四十代的男性感到搖晃和頭暈的比例則較高,大約占了60%。(參考資料: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3728457_Post-earthquake_dizziness_syndrome_following_the_2016_Kumamoto_earthquakes_Japan

 

(圖片來源:https://tw.pixtastock.com/illustration/43361885)

 

台北市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余育霖醫師表示地震後會感到暈眩,其中可能是因為:「當地震發生後,民眾身心上產生緊張、焦慮造成交感神經失調,尤其情緒顯著性惡化時也可能感官失調造成暈眩。」(參考資料:https://heho.com.tw/archives/241425

 

Honma等人的研究發現經歷過長時間餘震的人,暈眩的情況甚至會變得更為嚴重,發生其他症狀的比例在臨床上也較高。但為什麼地震會造成有些人感覺特別的暈?

研究顯示其實有幾種可能,包括所處的環境、心理上的壓力、情緒擔憂、原先就有的一些身體狀況(如暈眩症、腦部傷害等),都會讓人在經歷地震之後持續地出現暈眩的感受。但目前臨床上尚未有足夠證據能準確指出誘發這些狀況發生的原因。(參考資料: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75992/

 

 

(圖片來源:https://chiehyulee.medium.com/%E7%92%B0%E5%A2%83%E5%BF%83%E7%90%86%E7%9A%84%E5%88%9D%E6%AC%A1%E8%A6%8B%E9%9D%A2-770e3c19c6f)

 

 

我們所身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態是否真的會影響到生理,進而產生暈眩、頭暈等症狀呢?

東北大地震後,日本研究團隊追蹤了許多居住在當地的住民,他們發現災後到位於福島縣公立相馬綜合醫院就診的18167名新患者當中,因頭痛、耳鳴、暈眩等症狀就醫的患者數量大幅提升。

尤其是居住越靠近震央的居民們,在震後初期有多數就醫後被診斷出梅尼爾氏症、耳鳴和急性的神經性耳聾等。其中4.8%的患者也同時患有憂鬱症或其他心理疾病。

許多患者的症狀在地震後持續長達數月甚至一年之久,但長期追蹤後的結過卻發現他們在搬離災區後,所有的症狀在10週之內都已完全消失不見。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的症狀和情緒壓力及焦慮有關,因為周遭居住的環境引發了居民的心理不安和焦慮感,擔心是否又有地震發生,這樣的心理狀態進而影響到了身體的狀況並出現暈眩等生理症狀。

 

(參考資料: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849607/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8581461930937X

 

地震過後你/妳是否也有出現上方敘述的症狀呢?

或是否也曾因為環境、情緒和壓力等心理狀態而影響到自己的生理健康?

學習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平衡與平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呢   

大家都是如何照顧自己的身心呢?歡迎下方留言和我分享哦!


  • 於2022年9月/秋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月 ☾的沙龍
4會員
80內容數
心月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之前我們討論過 Psychomotor(心理動作) ,今天則是要來談談心理動作和皮拉提斯運動的關聯性。美國心理學家 Edwin A Fleishman 最知名的研究著作之一就是探討人們的知覺運動表現和個體差異及分類。他同時也是組織心理學界的專家,針對工作分析與工作技巧等,提出了許多描述和理論。
2025/04/17
之前我們討論過 Psychomotor(心理動作) ,今天則是要來談談心理動作和皮拉提斯運動的關聯性。美國心理學家 Edwin A Fleishman 最知名的研究著作之一就是探討人們的知覺運動表現和個體差異及分類。他同時也是組織心理學界的專家,針對工作分析與工作技巧等,提出了許多描述和理論。
2025/04/09
你知道一個人平均的日常會做出多少動作嗎? 你有想過你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動機和目的嗎? 你認為我們的動作和心理是否有任何關聯呢?   (圖片出處:https://knilt.arcc.albany.edu/images/f/f5/Cognitive%2C_Affective%2C_Psychom
2025/04/09
你知道一個人平均的日常會做出多少動作嗎? 你有想過你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動機和目的嗎? 你認為我們的動作和心理是否有任何關聯呢?   (圖片出處:https://knilt.arcc.albany.edu/images/f/f5/Cognitive%2C_Affective%2C_Psychom
2025/02/21
近幾十年來,醫學研究和科學家都透過許多實驗及研究證實,壓力會對人們的整體生活健康造成影響。 除了是肥胖、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3年美國心理學會一份調查發現,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尤其是對35歲至44歲的民眾來說,壓力造成了更大的問題。 這個年齡層的
2025/02/21
近幾十年來,醫學研究和科學家都透過許多實驗及研究證實,壓力會對人們的整體生活健康造成影響。 除了是肥胖、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3年美國心理學會一份調查發現,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尤其是對35歲至44歲的民眾來說,壓力造成了更大的問題。 這個年齡層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地震除了會影響精神狀態、認知與情緒,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頭暈、暈眩等身體症狀。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幻震(Phantom Earthquake)」這一種許多人擁有過的經驗。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地震除了會影響精神狀態、認知與情緒,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頭暈、暈眩等身體症狀。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幻震(Phantom Earthquake)」這一種許多人擁有過的經驗。
Thumbnail
半夜被國家地震警報驚醒,面對連續地震的焦慮,作者靜下心來,試著深呼吸幾次,感受這份情緒,陪伴這份焦慮。運用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工作坊教的方法,讓自己的情緒鬆動轉化,安頓好自己,進而也可以陪伴家人與孩子的焦慮。
Thumbnail
半夜被國家地震警報驚醒,面對連續地震的焦慮,作者靜下心來,試著深呼吸幾次,感受這份情緒,陪伴這份焦慮。運用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工作坊教的方法,讓自己的情緒鬆動轉化,安頓好自己,進而也可以陪伴家人與孩子的焦慮。
Thumbnail
上週的地震之後,偶而都會搞不清我是頭暈還是有地震。 今天看到新聞寫到假性地震症候群的四個條件: 女性 年紀超過20歲 居住樓層在三樓以上 有動暈症病史(容易暈車、暈船)的人 如果有以上相符條件,相對容易發生假性地震症候群。 那~麼剛好,四點都中,難怪這陣子都在暈眩中渡過,而且雖然不明顯
Thumbnail
上週的地震之後,偶而都會搞不清我是頭暈還是有地震。 今天看到新聞寫到假性地震症候群的四個條件: 女性 年紀超過20歲 居住樓層在三樓以上 有動暈症病史(容易暈車、暈船)的人 如果有以上相符條件,相對容易發生假性地震症候群。 那~麼剛好,四點都中,難怪這陣子都在暈眩中渡過,而且雖然不明顯
Thumbnail
位於地震帶上的台灣,與之共存是我們重要的課題,危老重建刻不容緩,唯有做好準備,才能在下一次災難來臨時,以更好的狀態度過危難,祝福台灣!
Thumbnail
位於地震帶上的台灣,與之共存是我們重要的課題,危老重建刻不容緩,唯有做好準備,才能在下一次災難來臨時,以更好的狀態度過危難,祝福台灣!
Thumbnail
每一次的地震都會讓我恐慌萬分。自從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後,輕微的震動都會讓我繃緊神經,小題大作。以為經驗會讓我成長,更冷靜沈著應對,但反而相反,所有地震當下該要有的應對,我都做不到。我會慌張地不斷地晃動,走動,直到震完為止。為何我會不停地走動,晃動?因為我不想感受那震度。
Thumbnail
每一次的地震都會讓我恐慌萬分。自從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後,輕微的震動都會讓我繃緊神經,小題大作。以為經驗會讓我成長,更冷靜沈著應對,但反而相反,所有地震當下該要有的應對,我都做不到。我會慌張地不斷地晃動,走動,直到震完為止。為何我會不停地走動,晃動?因為我不想感受那震度。
Thumbnail
多數的人都有遇到地震的經驗,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我還沒睡,躺在床上感受它的威力。畢竟當時是半夜,原本就是休憩的時間,當然也就來不及反應了。話說今天不知道是被前震搖醒,還是剛好迎上那一刻,當我張開眼睛時,不到兩秒,就知道地震了。
Thumbnail
多數的人都有遇到地震的經驗,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我還沒睡,躺在床上感受它的威力。畢竟當時是半夜,原本就是休憩的時間,當然也就來不及反應了。話說今天不知道是被前震搖醒,還是剛好迎上那一刻,當我張開眼睛時,不到兩秒,就知道地震了。
Thumbnail
今早醒來不久,就遇到了芮氏規模7.2強震和一連串餘震。確認親友平安後剛鬆口氣,又陸續看到震災的報導,整顆心就像搭上雲霄飛車一樣上下顛簸起伏不定。
Thumbnail
今早醒來不久,就遇到了芮氏規模7.2強震和一連串餘震。確認親友平安後剛鬆口氣,又陸續看到震災的報導,整顆心就像搭上雲霄飛車一樣上下顛簸起伏不定。
Thumbnail
地震後,傷痛往往隱藏於無意識深處。氣味與負離子的療癒力量不容忽視,可用來改善身心靈狀態,芳療師媽媽媽建議居家準備有機精油與負離子健康衣物,來保護與安撫靈體❤️除此之外,漫步自然環境中更能有助於平衡心靈狀態。平靜擁有覺知、篩選訊息且享受心靈安定。當內在狀態悦良好,外在大環境也會悦穩定❤️
Thumbnail
地震後,傷痛往往隱藏於無意識深處。氣味與負離子的療癒力量不容忽視,可用來改善身心靈狀態,芳療師媽媽媽建議居家準備有機精油與負離子健康衣物,來保護與安撫靈體❤️除此之外,漫步自然環境中更能有助於平衡心靈狀態。平靜擁有覺知、篩選訊息且享受心靈安定。當內在狀態悦良好,外在大環境也會悦穩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