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服務:照顧者壓力可能無法只靠喘息就能被解決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喘息服務是什麼?也就是讓照顧者能稍作休息,使照顧壓力適度的宣洩或是透過這些時間去做一些照顧者想做的事情,時間短則幾小時長則數天,它依照時間的長短分為居家喘息、社區喘息、機構喘息。




居家喘息:就是居服員進入家中協助個案的身體照顧、協助進食、運動、協助日常生活輔具等;

社區喘息:則是進入日照中心、長照站、或是夜間進入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接受照顧、停留、護理照護、協助沐浴、進食、服藥、活動安排等;

機構喘息:則是個案入住住宿式長照機構,由機構人員提供24小時的照顧。


raw-image


不可否認的喘息服務的確可以讓許多家屬解決照顧上的燃眉之急, 所以對於家屬減壓上確實得到了幫助。 然而, 是否每一次的喘息服務真的能夠精準的解決照顧者壓力呢? 這是值得我們再去進一步想的。


最近有機會跟一群非常專業的照專和A個管們討論個案,

其中談到在評估照顧者壓力時,

會去了解並查核

「照顧者是否睡眠受到干擾」、

「體力上是否負荷過多」、

「要分配時間照顧其他家人」、

「對個案的行為感受到困擾」

抑或是

「無法承受照顧壓力」。


這些提醒我,

是否這些就已經足以描述照顧者壓力?

進一步再問,是否喘息的介入就可以減少上述的壓力呢?


當然,我們知道長照服務或是家照服務是不能包山包海, 也不可能所有想要的通通都有解。


然而,身為心理師的我, 卻看到了許多不是我們容易透過直覺想到的壓力來源, 這也是不容易透過多一點喘息服務去減少的。


喘息服務無法解決的問題


協助了多位照顧者的--「轉介個別心理輔導、諮商服務」, 也就是由心理師進到家裡為照顧者進行諮商; 也帶領了幾場家屬支持團體, 發現喘息服務可能無法解決的問題。


因為過去曾受過資助, 可能礙於自尊, 而不願意找更多其他資源挹注, 即便是社工、個管的提醒, 他們仍然堅持這樣的態度。


帶著幾個都領有身心障礙的孩子, 而照顧者的照顧對象卻是另一個有長照需求病患, 雖然有些孩子是有工作能力的, 卻沒有將工作所得回饋到家裡, 看似可以協助家裡的人力, 卻反而成為負擔。


照顧者家中有其他手足, 主要照顧者最清楚被照顧者的需要, 或是醫療的建議, 然而無力回天, 也或許是媳婦還是女兒照顧者, 而照顧費用是從大伯、大哥手中給予, 這些付錢的兄弟視這位照顧者的所有作為都理所當然, 給了這麼多錢, 就應該照顧得好好的, 別有那麼多意見。


遠方孝子, 逢年過節回家孝敬被照顧者, 而被照顧者很珍惜這位久久回家一趟的子女, 卻輕蔑天天為他弄飯菜、洗澡的子女、媳婦, 還覺得厭煩。


當都找好了可以社區或是機構喘息的地點, 個案卻不願意去, 距離太遠, 交通費是無力支付的。 這些其實都不是透過喘息服務就可以協助的事。



透過「轉介個別心理輔導、諮商服務」來協助填補「喘息」的空缺


無論是照專或是A個管, 如果時間多一點, 他們也會很想要把照顧者的需求照顧好。 然而,手中的個案過多, 無法花太多的精力在單一一個個案身上, 我想心理師們就可以填補這部分的不足。


時間充裕

因為時間足夠, 整整一小時分析問題, 不僅協助釐清照顧者的想法、立場, 同時也協助盤點現有資源, 或是未想到的資源, 以及整個家族有可能的支持系統, 思考互相支援的可能。



頻次密集

因為頻次密集連續6-9週的居家心理輔導、諮商服務。 不少家屬照顧者不會主動尋找資源, 也不會求救,透過密集的諮商, 找到資源後的持續追蹤以及調整可能遇到的瓶頸和困難。


心理介入

因為知道人心,A個管或照專往往不太容易在短時間內, 切入個案想法, 引導個案適當的宣洩自己的壓力。 心理師們就是透過關係的營造, 每次的晤談,更快速的能夠站在照顧者的立場, 處理前文中無法用喘息服務取代的問題。


該如何找到「轉介個別心理輔導、諮商服務」

全國共有119處家照據點,家照社工或是個管員都可以到宅評估和訪視。可以查詢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資源地圖(https://carersupport.com.tw/map/),便可以提供心理師到府提供照顧者心理輔導、諮商服務。


無論是長照或是家照的系統,都在提供病患及照顧者身體與心理周全的協助,讓我們一起來協助照顧者,走在可長可久的照顧關係與品質上!


歡迎訂閱「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電子報,獲得最新的照顧策略與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品牌孵化基地
147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2024/10/01
繼2022、2023 免費線上照顧者讀書會後,有許多人回饋,非常期待之後還有機會再舉辦類似的活動。 ​ 2024年冬季免費線上分享會「面對失智者,您要的不只是照顧」將在10/18和12/13 跟大家見面了, ​ 在兩場的講座中,黃耀庭心理師將跟大家分享除了照顧技巧之外,照顧者最缺
Thumbnail
2024/10/01
繼2022、2023 免費線上照顧者讀書會後,有許多人回饋,非常期待之後還有機會再舉辦類似的活動。 ​ 2024年冬季免費線上分享會「面對失智者,您要的不只是照顧」將在10/18和12/13 跟大家見面了, ​ 在兩場的講座中,黃耀庭心理師將跟大家分享除了照顧技巧之外,照顧者最缺
Thumbnail
2024/08/16
在照顧者的角色中,部分手足可能成為有毒的存在。這些人只顧自己,對家人的照顧毫不在意,甚至引發家人間爭產的血腥爭戰。 本文拆解如何辨識和應對這類有毒手足,建議照顧者如何建立有效人脈,收集醫療費用憑證,並透過周邊人士的證詞來保護自己,以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家人間的衝突和壓力。
Thumbnail
2024/08/16
在照顧者的角色中,部分手足可能成為有毒的存在。這些人只顧自己,對家人的照顧毫不在意,甚至引發家人間爭產的血腥爭戰。 本文拆解如何辨識和應對這類有毒手足,建議照顧者如何建立有效人脈,收集醫療費用憑證,並透過周邊人士的證詞來保護自己,以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家人間的衝突和壓力。
Thumbnail
2024/05/18
長照服務提供心理師進入家裡協助照顧者的壓力調適,無論是否已經使用長照服務或是否聘有外籍看護工,都可以申請這項服務。照顧者可以申請每年9次的心理輔導諮商服務,而申請方式可以使用長照專線1966或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
Thumbnail
2024/05/18
長照服務提供心理師進入家裡協助照顧者的壓力調適,無論是否已經使用長照服務或是否聘有外籍看護工,都可以申請這項服務。照顧者可以申請每年9次的心理輔導諮商服務,而申請方式可以使用長照專線1966或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個案原先是要來處理憂鬱和失眠的問題,不過療癒的時候發現憂鬱的部分其實要先從療癒胸口開始,因為改善胸口情況就能改善憂鬱。
Thumbnail
個案原先是要來處理憂鬱和失眠的問題,不過療癒的時候發現憂鬱的部分其實要先從療癒胸口開始,因為改善胸口情況就能改善憂鬱。
Thumbnail
因為呼吸,所以我們生存。呼吸,本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有時候我們卻又不能夠自主的控制,時而它會隨著情緒的波動而亂了拍,時而它會因著種種的無常而變得微弱,當我們呼吸錯亂、被層層的不安包圍時,又可以怎樣令自己平靜下來呢?我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呼吸也是一門學問,一呼一吸之間,是重擔的放下和寧靜的提取。
Thumbnail
因為呼吸,所以我們生存。呼吸,本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有時候我們卻又不能夠自主的控制,時而它會隨著情緒的波動而亂了拍,時而它會因著種種的無常而變得微弱,當我們呼吸錯亂、被層層的不安包圍時,又可以怎樣令自己平靜下來呢?我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呼吸也是一門學問,一呼一吸之間,是重擔的放下和寧靜的提取。
Thumbnail
心理諮商免費3次,助你重拾心理健康 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提醒,處於人生轉換期的青壯年,遭遇各種心理迷惘與困擾,如果你發現自己睡不好、吃不好、心情和脾氣都不好,就要留意心理健康提醒和警訊,回歸關注自身情緒,就像練肌肉要找教練重訓,訓練心理韌性、了解情緒也需要找專業人員協助。 自2024年8月1日起,台
Thumbnail
心理諮商免費3次,助你重拾心理健康 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提醒,處於人生轉換期的青壯年,遭遇各種心理迷惘與困擾,如果你發現自己睡不好、吃不好、心情和脾氣都不好,就要留意心理健康提醒和警訊,回歸關注自身情緒,就像練肌肉要找教練重訓,訓練心理韌性、了解情緒也需要找專業人員協助。 自2024年8月1日起,台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於"情緒療癒"抱持著質疑甚至排斥的態度,認為心情不好就好啊! 大家都會心情不好啊!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心情好也是過一天,心情不好也是過一天,還要去什麼"療癒"? 我個人一直覺得這著偏見及忽視蠻可惜的 情緒療癒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需求和內在世界,當然這絕
Thumbnail
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於"情緒療癒"抱持著質疑甚至排斥的態度,認為心情不好就好啊! 大家都會心情不好啊!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心情好也是過一天,心情不好也是過一天,還要去什麼"療癒"? 我個人一直覺得這著偏見及忽視蠻可惜的 情緒療癒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需求和內在世界,當然這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