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說法中,為了避免食物過敏,通常會建議寶寶出生滿六個月再開始餵食固體食物。七八十年前的美國嬰幼兒手冊,甚至會建議要滿一歲才給予除了奶類的固體食物。
但如今人們對於過敏已經有更多研究與了解,發現過敏與寶寶的免疫發育和腸道菌有較大的關係,與爸媽的遺傳或食用固體食物並沒有關係,甚至有不少研究發現,過晚嘗試固體食物反而更容易造成過敏體質。
在講述食物過敏前,需先釐清,並非每種對食物的不良反應都是食物過敏,其實大多數都只是暫時性的不適應。
在這些不適應的狀況中,有的症狀輕微,不需要特別處理;有的則很嚴重,需要短期內避免再次碰觸,直到年齡屆滿3~6歲再做嘗試。
在時間方面,有的不適反應較快,會當場嘔吐,每次餵每次吐,有的則是當天或隔天拉肚子,哭鬧時間顯著拉長,甚至哭鬧長達數小時。在極少案例中,可能會在接近一個星期後才突然出現大片疹子。
有的不適反應會隨著時間逐漸適應,是單純的適應過渡期,但有的不適反應則是會逐漸變嚴重,這種就是需要避免的食物過敏了。當反應時間拉長,就越難歸納出到底哪種食物會引發過敏、哪種食物是正在適應。
這時候,適當地將症狀分類與記錄飲食,可以大幅漸少寶寶在嘗試過程中諸多不適應的狀況。
而食物過敏的症狀主要會透過皮膚、消化道和呼吸道呈現。以下針對症狀、常見高敏與低敏食物的分類,希望能幫助正在為寶寶準備固體食物作為副食品的爸媽們。
透過皮膚呈現的食物過敏反應
透過皮膚呈現的話,臉部、四肢或全身皮膚會有類似蚊蟲叮咬的一個個紅色小腫包,感覺很癢。有時候即使沒有腫包,眼睛、嘴唇或耳朵也會發紅,寶寶會頻繁地去揉眼睛、抓嘴唇或耳朵。符合上述症狀就可能是急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來得快也去得快,只要立刻更換食物種類,通常症狀在一天內就會消失。在紅疹消失前,要小心避免寶寶抓破皮而導致發炎,只要做好清潔與抗菌,通常不會有任何後遺症,不需特別處理。
急性蕁麻疹與異位性皮膚炎並不相同。一般來說,急性蕁麻疹會在任何部位出現,且在不固定的地方。異位性皮膚炎則通常分佈在固定的位置,例如皮膚皺褶處、臉頰或四肢等,擦消炎藥膏後可以舒緩,但只要停藥後就又會反覆在同一位置復發。
透過消化道呈現的食物過敏反應
透過消化道呈現的話,會出現脹氣、腸絞痛、拉肚子或嘔吐等症狀,在換尿布的時候會發現寶寶的肛門口周圍有一圈明顯的紅圈,俗稱「過敏圈」。這是由於寶寶對特定食物過敏,便便堆積在尿布時會刺激到肛門口附近的肌膚,進而導致肛門口有紅圈的現象。
另外,在哺乳期的媽媽若吃到寶寶過敏的食物,也會發生類似狀況。一般來說,脹氣或輕度腸絞痛,只要更換食物、提高更換尿布頻率,在沒有皮膚發炎的情況下,通常過敏圈能在一兩天顯著舒緩。
若有嚴重腸絞痛或嘔吐,則要密切觀察,尤其嘔吐會有窒息的危險,需視情況就醫緊急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肛門過敏圈與尿布疹不同。
肛門過敏圈是含有過敏成分的便便接觸肛門皮膚時間過長,導致皮膚過度刺激而紅腫的現象,紅圈範圍基本上就是便便沾附肛門口的面積,只要減少接觸時間就能改善。
尿布疹則是由於尿布本身悶熱和摩擦等現象,引發寶寶皮膚水分與酸鹼值失去平衡,或因白色念珠球菌增生等因素而導致皮膚有紅斑、水腫、膿泡、潰爛等現象,紅疹範圍會明顯沿著尿布的形狀蔓延。寶寶會有不安、哭泣、暴躁等行為,嚴重的甚至會發燒。尿布疹的問題除了勤換尿布、做好清潔外,針對細菌、黴菌問題個別做好抗菌、抗黴處理,通常一週內就能大幅改善。
透過呼吸道呈現的食物過敏反應
透過呼吸道呈現的話,會出現包括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癢、咳嗽、喘息和聲音沙啞等現象,嚴重的話會喉頭水腫、呼吸困難。
其中,當食物過敏反應透過呼吸道呈現,常常與過敏性鼻炎和氣喘有關聯。
由於氣喘的症狀相對緊急,一旦出現呼吸道雜音或呼吸困難症狀就是窒息的前兆。如果出現偏向氣喘的可能,一定要儘早就醫釐清症狀來源。
過敏性鼻炎與氣喘不同。
過敏性鼻炎會有流鼻水、打噴嚏、鼻塞和喉嚨癢的症狀,並且可能伴隨眼睛癢和紅腫。
如果過敏源持續存在,這些症狀就可能會長時間存在。
氣喘則是因為呼吸道對某些刺激來源過度反應,造成呼吸道收縮和黏液產生過多,導致呼吸困難、喘息和咳嗽。食物過敏也可能觸發氣喘發作。
當出現嚴重的呼吸道過敏症狀時,過敏反應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加重,需要提高警覺,立刻就醫尋求幫助。
由於嘗試固體食物的黃金期只有出生滿4~9月期間,前後只有約150天,在這個時期非常建議做好寶寶的飲食日記,幫助快速找出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先繞過這些食物,好好熟悉那些不會過敏的食物,等年齡稍大一點再回頭少量嘗試原本會過敏的食物。
繞了一圈再嘗試,通常會發現原本過敏的食物隨著年齡漸長、免疫系統與腸道菌也較完善後,漸漸地就不會過敏了。
以下整理的食物是針對常見的過敏源,幫助準備與餵食時減少工作負擔,且情況僅適用於無顯著過敏症狀或症狀輕微的寶寶。
市售鮮乳
鮮乳中含有的較多容易引發過敏的蛋白質,許多寶寶容易引發蛋白質過敏。不過這和乳糖不耐症不一樣,後者是對牛奶中的糖分(如乳糖)的不良反應。
雞蛋
寶寶通常是對蛋白或蛋黃中的蛋白質過敏,但隨著年齡增長,有些寶寶可能就會逐漸減少對它的敏感性。
花生
花生過敏是一種常見的食物過敏,有時反應可能很嚴重,導致過敏性休克。
豆類
如大豆、鷹嘴豆、紅豆和扁豆等,其中的蛋白質有時會引起過敏。
小麥
麵粉的主要原料—小麥,帶有容易引發過敏的蛋白質(如麩質),可能導致過敏反應。
堅果
例如杏仁、核桃和腰果等,其過敏源是堅果中的蛋白質,和花生過敏一樣,有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芝麻
與其他種子和堅果相似,芝麻中的蛋白質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魚和貝殼類海鮮
例如魚、螃蟹和蝦等,海鮮中的蛋白質是造成過敏的主要原因。
巧克力
巧克力中的成分—特別是可可,可能引起某些寶寶的過敏反應。
草莓、番茄和柑橘類
雖然這些水果是較少見的過敏原,但有些寶寶可能對它們中的某些成分敏感。
寶寶食物過敏檢核表
這個整理適用於有過敏疑慮或經常有疑似過敏症狀的寶寶。在嘗試的過程中,可以依照低敏到高敏的原則依序嘗試,減少寶寶適應食物的負擔。
澱粉類
|低敏|
白米、小米、番薯、馬鈴薯、白麵條、燕麥、大麥
|高敏|
玉米、小麥、蕎麥、南瓜
水果類
|低敏|
蘋果、梨子、西瓜、葡萄、櫻桃、蓮霧、香蕉
|高敏|
番茄、奇異果、芒果、木瓜、荔枝、鳳梨、草莓、水蜜桃、柳丁、橘子
蔬菜類
|低敏|
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花椰菜、菠菜、蘿蔔
|高敏|
竹筍、蘆筍、茄子、韭菜、香菇、蘑菇、木耳、蘆薈
蛋奶類
|低敏|
母奶、水解蛋白的配方奶、蛋黃
|高敏|
蛋白、鮮乳、優格、優酪乳、 其他乳製品
豆類
|低敏|
綠豆、紅豆
|高敏|
黃豆、大豆、豆漿、豆花、豆干
肉類
|低敏|
牛、雞、豬、羊
|高敏|
鴨、鵝
海鮮類
|低敏|
虱目魚、鯛魚、鱈魚、鱸魚、石斑魚
|高敏|
蝦、蟹、貝類、秋刀魚、鮭魚、鮪魚、 深海魚
(有含重金屬的疑慮,建議六歲以前都不要讓寶寶嘗試)
堅果類
|高敏|
花生、杏仁、腰果、核桃、芝麻
加工食物
|高敏|
布丁、糖果、餅乾、熱狗、醃製物
建議寶寶滿一歲後才吃
含咖啡因
|高敏|
巧克力、咖啡、茶、可可、可樂
建議寶寶滿四歲後才吃
其他
殘留農藥的青菜、不新鮮的海鮮、內餡成分複雜的糕餅
以上內容引自《寶寶到底在想什麼【0~1歲篇】(上下兩冊套書)》
更多關於寶寶的內容,趕緊入手這本書吧!
Readmoo讀墨電子書:《寶寶到底在想什麼【0~1歲篇】(上下兩冊套書)》